谭教授,一世英名毁于“古隆中”
在襄阳“古隆中”景区武侯祠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到: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 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北周省邓县 此后隆中遂属襄阳
一九九○年三月 谭其骧 ”
这个“题词”是谭其骧先生于1990年3月,在会见襄樊有关人士,双方友好交流后,应来访者要求,谭教授当即写下的。此时正值南阳、襄阳因诸葛亮躬耕地的归属,而激烈论争中。襄樊方面拿到“题词”如获至宝,将其勒石,并立在“古隆中”武侯祠门前,想借助谭先生大名,以定于一尊的方式,逼使南阳噤声,结束这场学术争辩。襄樊这样的做法,倒也可以理解。而作为著名学者的谭先生,此举就未免有些儿唐突失当了。其中的“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 ,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依据的是,东晋襄阳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里面有一句“亮家于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他把位于汉水以南的阿头山“号曰隆中”,说成属于南阳郡邓县,明显与诸多史籍中,秦汉南阳郡与南郡以汉水为界的定论不合;习凿齿《汉晋春秋》遭到历代诟病,这句话与习凿齿自己写的《襄阳记》相互矛盾。
1975年版,中国历史地图中,东汉地图,也充分证明了襄阳阿头山“古隆中”,在汉水以南,从未属于邓县管辖。
另外,碑文中“北周省邓县”也是不准确的。
北周疆域中,邓县改名为穰县,成为荆州刺史部所在地,并没有被“省去”,相反地位更高了,襄阳改为襄州,穰县的荆州依然没有跨过汉水,“古隆中”也始终在襄阳境内。自东汉到北周,邓县从未跨过汉江,不存在“遂属襄阳”这件事。因此襄阳“古隆中”,与南阳没有产生任何牵扯,与“躬耕于南阳”不沾边。
谭其骧先生为隆中题词时已经年近八旬,1年半前的1988年7月28日,先生患脑血栓失去过知觉,用葛剑雄教授的话说“核磁共振检查证明死神的确曾经逼近过他”(见葛剑雄《看得见的沧桑》230页),襄樊方面又是作专访,又是请题词,又是邀讲话,如此地打扰劳烦谭先生。我们从谭先生的当时讲话语气中不难感觉到一种明显的激动亢奋情绪,这绝对有损于老人的健康。事情过后仅仅3个月的1990年6月16日,谭先生再一次中风,医生诊断“病情严重”。 1991年10月谭先生继发脑溢血,“从此再也没有能够恢复”。
谭先生的高足葛剑雄教授有篇《老专家 请多自重》的文章 ,文中说:“这些年不少地方在争夺历史名人的祖籍、出生地、活动地、坟墓所在地时,少不了要请一些名气大、地位高的老专家到场‘考察论证’。不过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年代久远,是考察不出什么东西来的。而仅有的史料往往语焉不详,或者自相矛盾,甚至根本没有可靠的史料,只有民间口头传说,所以老专家纵有广博知识、高明见解,也是得不出什么结论的。”“老专家德高望重,本身就是学界泰斗、国之瑰宝。正因为如此,即使其中的个别现象也会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即使偶然失察失言,也会产生严重后果。”葛教授的文章切中时弊,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