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诸葛亮写下《后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表达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同年又给儿子诸葛乔写下了一篇《寄子书》。信中正文:
“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祖父俱汉名臣,襄阳城里,门阁何高大也,但生于离乱之世,欲立庄舍于南阳,以便躬耕稼穑,岂来先帝三顾之隆,义难拒却,不得已将农事竟付汝之叔均也。
余今职据丞相,任授军师,留身于四(西)川,岂至愿也,翘首企望襄阳,再欲与兄弟相为聚首勿能也”
“今汉业未统,奸党未除。先帝逝而托孤重,身染疾而家国危,汝为子者,亦受先帝之恩,赐为驸马,不能代余而行事,锦衣玉食,娇养宫中,竟不能事于干戈,且不能事于稼穑,今不为余惜而且深为汝忧也,为汝危也。凡为子者,以孝亲忠君为心,以建功立业为事,早夜勤劳,讵得宴享玉食、坐拥金钗为安乐耶?余欲命汝复往襄阳,理又未顺,欲汝代身行事,事有未能,欲汝固守西川,力又不及,汝父子当秉忠仗义,他日倘临困难,捐躯赴敌,甚无偷生苟全性命,以遗家国之羞也。至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