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不是诸葛亮的老师,也从未在襄阳教学

灵雁淯阳 2024-02-08 09:36:30

在争论诸葛亮躬耕地这件事上,襄阳网友总会提起司马徽,称司马徽在刘表的“学业堂”授课,庞统、诸葛亮等都是他的学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先说刘表,刘表字景升,公元189年“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他避开南阳袁术,带少量随从进入宜城,依靠中庐和襄阳的士族势力站稳了脚跟,191年杀死孙坚,196年在穰城射杀张济,201年平定长沙叛乱,收复荆南四郡,年底接纳刘备,又平定南阳北的西鄂县,将整个荆州纳入治下。“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也就是这一时期,刘表开办“学业堂”,《英雄记》曰:“州界群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表明刘表办学应该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以后的事。

最早有关司马徽记载的,是陈寿《三国志蜀书七庞统传》:“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同一件事情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记载:“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日:“仆生出边垂鸟,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这两处记载的同一件事说明,公元199年,南郡襄阳人庞统,在弱冠之年,也就是二十岁时亲自到颍川登门拜访司马徽,也证实司马徽是颍川人,不是襄阳人,本为一介草民,采桑养蚕,“有知人鉴”。

史载司马徽(?-208年),汉末颖川人士,性格随和,遇事总是爱说“好、好”二字,有人告诉他小儿病重将亡,他听到后,也是连连说好,所以人们就称呼他为”好好先生”。此人耕读为业,游历交友,有“知人鉴”。一生不为名利所惑,节操清高,远离仕宦,以交往天下英才为乐事。

司马徽视富贵如浮云,以功名为敝屣,历史上没有刘表在202年后,聘请其为官教书的任何记载。 东汉时期的郡学、太学,是由地方主官授课,学生都称自己是官员的“弟子、门生、门下”,成绩优秀者,由主官也就是老师举荐入仕,进入官场,并且盛行互学、游学,(科举制度也是开始于隋朝)学习方法与现在的学校区别很大,因此颖川隐士,一介草民的司马徽,是没有资格在官学教授学生的,用现在的话讲“司马徽就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他在学堂授课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和理由。

刘表办学业堂是公元202年左右,而诸葛亮在197年迁居到南阳城西郊的卧龙岗上。198年迎娶了南阳城南白河边,黄龙庙村黄员外的长女。诸葛氏族谱记载,200年诸葛亮又为弟弟诸葛均“娶妻南阳林氏女、期年生子名望”,作为一介布衣的诸葛亮,亲自躬耕陇亩养家糊口,怎能在成家多年以后,抛家弃弟,重回学堂呢?而同时期的庞统,已经二十三岁,任南郡功曹一职,又怎能带薪读书呢。

因此,202年后,司马徽在襄阳教授庞统、诸葛亮这种说法,无论是生活规迹,还是所处的时间,都是不能成立的。

公元208年,司马徽病逝于颍川老家。他既不是出生于襄阳,也没在襄阳为官,在襄阳也没有什么政绩,也没有死于襄阳,襄阳所谓的“水镜山庄”纯属牵强附会的产物。

0 阅读:0

灵雁淯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