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校文化
  • 庄子理学与程朱理学的同于不同

    我们都知道,庄子是“理学”创始人,属于“道学”范畴。古人常有“老庄”一说。而,道学是古老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同时,

    2025-02-21 17:04
  • “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仅仅只是为了当官“贪腐”

    《论语》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商而优则教。大多数人仅仅只是记得“学而优则仕”,对其他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认

    2025-02-21 17:04
  • 什么是“佛法十地”?

    佛法十地,包括:“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但这些概念用现代概

    2025-02-20 17:27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可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办成哦

    《佛遗教经》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常性悲哀的被解读成:把精力放在一个点上,就没有不能办成的事情。为何说这种解读

    2025-02-20 17:23
  • 什么是“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这段话来源于佛家经典语录。但大多数都被解读成如下垃圾。虽然进行了很多美化和装饰,但基本

    2025-02-19 16:57
  • 什么是“尽其心、知其性”?

    孟子《尽心篇》中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2025-02-19 16:55
  • 什么是“心外无理”?

    “心外无理”的出处是王阳明的《传习录》‌。这一命题出自《传习录》中:“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2025-02-19 16:55
  • 什么是“有物混成,独立而不改”?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里大多被解读成:道是万物的母

    2025-02-19 16:55
  • 什么是“不生不灭即为涅槃”?

    “不生不灭即为涅槃”的出处主要来自《涅槃经》‌。它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为止一般被解读成:指的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的

    2025-02-19 16:56
  • 什么是“众生心生则佛法灭?”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原本是“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经文,佛教徒进行的提炼。出自《大乘起信论》

    2025-02-19 16:57
  • 为什么"远离颠倒梦想,才能究竟涅槃"?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但目前,人们对它的解读首先是“没有恐惧和担忧”。这注定你

    2025-02-19 16:57
  • 什么是佛学中的“寂灭状态”?

    佛学经文中经常性出现“生灭、寂灭”。但佛教徒除了“拾人牙慧”的复述并不明白其真正含义。大多都是解读成“灭绝、消失”。但,

    2025-02-18 17:05
  • 儒家的“德治”就是:道德教化吗?

    最早古文,德,指能力而不是“品行”。请牢记!一个人品行再好,也会“将熊熊一窝”,不适合做领导,德不配位!儒家“德治”,经

    2025-02-17 17:12
  • 什么是“裟婆世界”?

    深度理解佛学,关于佛学中的很多概念也会逐步清晰。譬如,“裟婆世界”和“极乐世界”。其实,这是一个事情的两种表达方式。或者

    2025-02-17 16:54
  • 为何是“生死如幻而不断灭”?

    “生死如幻而不断灭,看破生死,了无生死。”这是佛学中常用的语句,但正确解读几乎没有。原因就是把“生死”解读成人的生和死。

    2025-02-15 16:50
  • 什么是“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是禅宗六祖慧能提出的观点,蕴含了对佛学概念的深刻界。但长期以来基本都是胡乱解读成垃圾概念,如下

    2025-02-15 16:50
  • 什么是“孰与物畜而制之”?

    荀子在《天论》中说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个论述,经常性被解读成如下垃圾:为何

    2025-02-15 16:48
  • 什么是“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阳货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

    2025-02-15 16:48
  • 佛学中“自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本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若用佛学语言表达应该是:江山易改,自性难移!为何佛学中总是会出现这样的“奇怪语句”?譬如:①表达

    2025-02-14 16:51
  • 禅宗为什么宣扬“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教义?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的核心教义,体现了禅宗独特的修行方法和宗旨。‌‌修行=科研活动。对于禅宗

    2025-02-14 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