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仅仅只是为了当官“贪腐”

风在校文化 2025-02-21 17:04:43

《论语》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商而优则教。

大多数人仅仅只是记得“学而优则仕”,对其他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认知,所以经常性“人云己云”批评这些都是文化糟粕,批评人们把学习的目的都运用到做官上勾心斗角!

如下图所示

其实,这是对儒学的严重扭曲。

我们已经反复强调:儒学是古老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它着重讲述社会构架的科学合理性。

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后人阅读能力有限,根本不懂儒学思想,而进行了很多胡乱解读。

譬如,“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商而优则教”。这里清晰说明:学习知识或者当官或者经商。

为何在这两个方面选择?

因为,古代的读书人属于社会稀缺资源,如同农民、匠人根本没有资格读书,读书人也不可能在这两个领域发挥作用。

读书人,要么当官挣薪水,要么从商挣钱。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然而,这段话的意义远非如此,它更多的是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1)仕而优则学=看到当官人优秀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要努力向他学习;

2)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做官的优良经验,就可以当官了;

3)仕而优则商=当官做的非常优秀,就要想办法经商挣钱,替你的下属和团队赢来利益。否则,如何统领自己的团队?

4)商而优则教=商业经营的很优良,需要传帮教,推动底层民众也会挣钱。

这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干部会“招商引资”的概念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古老的儒学对社会科学非常具有见地,它对“仕”不仅仅只是政府机关的官员,包括任何组织体系的“官员”。

但,不论哪个组织体系的官员,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才是真正的目的。

而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对儒家思想基本上都是错误的理解,特别是一再强调“当官不能再有盈利思想,有廉洁”。

试问,当官的“没有盈利思想”,不为下属谋利益,你当官的目的是什么?

帝王让群臣穷光蛋,各个地方一把手让自己部下穷光蛋,各种组织领导让自己的团队穷光蛋。这样的社会又会如何?

我们是不是需要思考,我们千百年来,恰恰是因为这种错误对儒学的理解,而过分强调“廉洁”,反而没有强调“为团队谋福利”,造成了目前的“贪腐泛滥”?

为何各级官员不是通过“经营”为管理体系谋福利,而是通过“拨款”?

如果没有“拨款”哪里来的“贪腐”?

当然,这里的“发家致富,谋福利”,并不是“贪腐”,而是“经商”。

譬如,铺一条路,不是依靠上级拨款,而是通过经商盈利铺路!

用现代语言表达,经商也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利益博弈!不过,它是一个正常的利益博弈。

0 阅读:0

风在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