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庄子是“理学”创始人,属于“道学”范畴。古人常有“老庄”一说。
而,道学是古老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同时,我们也反复强调儒学属于社会科学方法论。
程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它脱胎于儒家思想,是儒家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一次丰富。
它的特点:
1)通过科学验证来验证社会科学的正确性。
古人描述为:
宋明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也(明顾炎武)。
①禅修,来源于佛学概念。特指“禅那+打坐”。
用现代概念解读:
❶禅那=科学实验活动,包括实践活动。
❷打坐=古人实验或者实践活动结束后“坐下来沉思总结”的过程。
②不取之五经=一切以实验科学为准,不搞“先入为主”。
其中“五经”特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特指,社会科学验证,不依据古文经典做标准。
③舍圣人之语录=也是指一切以实践为准则。
2)把这些概念弄明白,理学概念则基本清晰:理学就是逻辑学。
中国传统理学分为:
①自然科研逻辑学;
②社会科学逻辑学。
自然科学逻辑学庄子形容为“逍遥游”。特指人们荡漾在自然科学海洋中尽情遨游。
这种概念与佛学中把自然科学中,科研活动中的“痴迷、沉醉”比喻成“极乐”异曲同工。
而社会科学中古无所谓“理学”,“‘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代虽无“理学”之名,但有义理之学之实,那就是“经学”。
宋代儒学主流有濂、洛、关、闽之学,《宋元学案》称张载之关学:“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极”。
③说穿了:
❶易学,就是取变色龙“蜥蜴”之“蜴”为“易”。描述万物演化的学问。也就是更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

❷“中庸”在儒学,特指“折中”。是古语“哲学”的含义。千万不能理解成“平庸”。
❸礼=理。这里最是容易翻译古文容易“跌跤”的地方。
人们总是习惯性,礼=礼貌、恭维、恭敬等。而忘记,礼=礼节,指因果关系的节点。特指,你投桃我报李的逻辑关系。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王权的合法性寻找依据,但这种依据不是早先主观臆断的“天命说”,而是通过“实践验证”“只有某某某才能救民众于危难”。以确立他们统治者的地位合法化。
这是社会科学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