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外无理”?

风在校文化 2025-02-19 16:55:16

“心外无理”的出处是王阳明的《传习录》‌。这一命题出自《传习录》中:“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学”思想据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心外无理”是其重要命题之一‌。

然而,我非常怀疑这种论断,因为人们根本没有理解王阳明在说啥,哪里来的“深远影响”?

就目前而言,人们对王阳明的“心学”大多解读成心理学。如下图所示,

解读成“脑力以外没有道理、原理”,然后再进行各种各样的修饰和伪装,变成“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原理)”这种莫名其妙的话。

1)王阳明龙山悟道,不是玩闹,他在思考哲学思想,用现代概念理解就是“琢磨万事万物的科学原理”。

2)古文中,心=脑子脑力,特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的“心学”与佛学中的“心经”都是指“思考问题的学问”,用现代概念理解就是“科学研究的学问”。

3)通过科学研究琢磨科学原理,这是“悟道”的本质。

①古文中,关于科学原理的文字词组:阴阳(多用于易学)、无有(道学最多)、空色(佛学专用)。

其中,阴无空=事物起因、内因、原理。阳有色=事物动果、结果、技术。

②现实生活中,人们把道分为:

❶科学原理=大道;

❷科学技术=小道、术、法、名。

❸科学原理诞生科学技术。科学原理是“因”,科学技术是“果”。

4)【原文解析】

虚灵不昧(处于虚幻状态的事物内因并不会丢失或隐藏,特指事物内因、科学原理处于“虚无实有”的状态。),众理具而万事出(各种各样的科学原理造就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外乎在科学原理上做文章。其中的“事=做事情,做文章,搞研究”。这里的“外”指不外乎,处于某种状态。这里特指处于科研活动的思维状态。)。

【原文奥义译文】

事物运动变化的原理需要探索发现,我们搞科研不在乎就是寻找这些科学原理的。

由此可见:心外无理=思考问题不外乎寻找事物原理而已。

并非:“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原理)”这种莫名其妙的话。

当然,弄明白原理,心里也就透亮了,但这种“透亮”与历史解读的“通达敞亮”风马牛不相及。

前者指“科学原理的解惑”,后者指“放下心结不再记恨记仇之类”。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5-02-21 00:06

    眼睛看见,口说不见,这个是人们常说的:心外无物。[笑着哭]

风在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