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原本是“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经文,佛教徒进行的提炼。出自《大乘起信论》。

这些经文,一直作为是佛教的唯心论名句。佛教徒总是认为这两句话的含义相当深奥,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念头和身体能够改变环境,它不仅包含心理学的内容,还超越了心理学的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心境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这种垃圾解读。
为何会出现这样如此这般的垃圾解读呢?原因是人们并不明白佛学如下概念:
1)佛学是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科研活动,古文称“心法、心经”是脑力劳动的表达。
所谓佛学中的“心”都是指脑力活动。更多是指科研活动。并非指心情或者心绪。
3)我们一再强调,佛学中“众生=科研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各样新生认知”。并不是说“芸芸众生”。
4)原文解析译文
①原文:“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解析译文:
科研活动中,众多新生认知的诞生,说明科研活动已经结束。科研活动中,没有什么新生认知诞生,则需要科研活动进行分析研究。
②原文:“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解析译文:
科研活动中,脑子里诞生的各种各样新生认知,都是分析研究获得的;科研活动中,脑子里剔除的各种错误认知,也都是分析研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