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黑龙江

1990年,东北一67岁老人,在得知儿子连续多年报名参军,最后却因名额不足被拒后

1990年,东北一67岁老人,在得知儿子连续多年报名参军,最后却因名额不足被拒后

1990年,东北一67岁老人,在得知儿子连续多年报名参军,最后却因名额不足被拒后,他拿着一本小学课本,带着儿子来到了部队。在被部队警卫拦住后,老人指着课本里的一篇课文,他说:我就是这里面说的烈士!李玉安1923年出生于河南省台前县吴坝乡吴坝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家中兄妹6人,再加上父母与奶奶,一家9口全靠那仅有的一亩濒临黄河、十年九灾的老坟地艰难度日。1946年,李玉安毅然参军,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的中,他作为机枪手,历经辽沈、平津及渡江战役,之后更是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参加朝鲜战争。1950年,11月30日凌晨5时,在松骨峰阻击战中,李玉安所在的连队与美军相遇,他们抢先占领制高点松骨峰,截断了敌人退路。当时美军出动32架飞机、18辆坦克、24门榴弹炮对3连阵地狂轰滥炸。连队战士们毫不畏惧,5次打退敌人疯狂反扑,打死打伤敌人600余名,战斗到最后的时候,战士们已经将子弹打光,李玉安和战友们就端起刺刀扑向敌人。此次战斗中,李玉安表现英勇,他不仅捅死3个美国兵,还在混乱中用手榴弹炸伤了美军指挥,对方后续因重伤不治去世。然而在与美国兵拼刺刀时,李玉安的右肺被子弹击中,陷入了昏迷之中。因为当时战场情况危险,部队根本来不及打扫战场,因此战友们都以为李玉安在此战牺牲了。战斗结束后,作家魏巍来到阵地,他被李玉安等战士们的壮举震撼,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将李玉安列入12位烈士名单。但李玉安并未牺牲,他在陷入昏迷八九个小时后苏醒,他强忍着身上的疼痛想要返回阵地。中途因为伤势过重,他险些因为病重不治过世,幸得朝鲜人民军司号员救助,之后在朝鲜老乡的帮助下,他被送到师部山洞卫生所救治。可李玉安伤势严重,子弹从右腋下射进,穿过脊梁,打断两根肋骨,脊椎骨劈裂,医生虽然为他做了开胸手术,可伤势不见好转。直到1951年初,他被送回国内,在黑龙江省一面坡兵站医院和中南军区陆军医院先后做了8次手术。伤愈后,李玉安多次请求重返战场,却因身体残疾,于1951年9月遗憾退役,接受部队的安排前往了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工作。此后几十年,他从未向亲友提及自己的战功,在粮库,他先后担任警卫班长、监装员、加工员、保管员,因坚持原则,他还曾遭到心术不正之人的打骂。李玉安生活极为清苦,工资微薄,要养活8口之家,还得赡养老家的母亲,28年仅涨过一次工资,退休时也仅有59.5元存款。1990年,李玉安的小儿子李广中报名参军,却连续几年因名额有限被刷了下去。李玉安心里希望儿子可以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为国争光,但连续几年被刷下李玉安也很是无奈。为了让儿子参军,几十年都未向组织张过口的李玉安带着残废证和编有《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初中课本,来到38军部队为儿子争取机会。经过调查,部队确认他就是松骨峰战斗中“活着的烈士”李玉安,并批准他儿子入伍。消息传出,全国轰动,各大报刊纷纷报道,中央电台和电视台也进行专题报道。即便受到诸多赞誉,李玉安依然保持低调清贫,有一次他被邀请回到部队作报告的时候,部队的领导干部给他拿了几条香烟,可李玉安却摆手拒绝,他坚持自己掏钱买烟招待战友,离开部队时也拒绝报销车票。1997年2月10日,李玉安因心脏病复发在巴彦县兴隆镇去世,临终前还挂念着镇上未修完的路,叮嘱将军功章和证书交给组织,给老战友们打招呼。李玉安前半生在战火中浴血奋战,为国家和人民出生入死,后半生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隐功埋名,从不因功索取。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信息来源:中国军网——2020-10-22《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活烈士”精神在身边》)
张维伊不讨喜的原因,不是因为长相,也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他的态度,他总是不断地

张维伊不讨喜的原因,不是因为长相,也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他的态度,他总是不断地

张维伊不讨喜的原因,不是因为长相,也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他的态度,他总是不断地让董璇自我妥协。​他想在大同办婚礼,就问董璇是在大同还是黑龙江办婚礼?可是董璇明明期待的是海岛婚礼啊,她只好委婉地说都可以。于是张维伊说你要是犹豫咱就算了,别办了。​就好像一个人问,你想要七夕礼物吗?还没等回复呢,就直接说不要就算了。你要我借点钱给你吗?不要就算了。​这种人表面是在询问,但是如果得到的回答不是他想听到的,马上就甩脸了。最后对方只好妥协回答他想要的答案。​得,可不是我不给啊,你自己不要的,我都是按你的意思,不是吗?
事发于黑龙江,这一天,一位女子神色匆匆冲进了公安局,她慌张得跟民警称,自己卡内2

事发于黑龙江,这一天,一位女子神色匆匆冲进了公安局,她慌张得跟民警称,自己卡内2

事发于黑龙江,这一天,一位女子神色匆匆冲进了公安局,她慌张得跟民警称,自己卡内251万元现金全都被人给转走了,现在卡里一毛不剩,急得她在公安局嚎啕大哭。据star星视频8月28日报道称,黑龙江一位女子卡内251万存款居然凭空消失,后来发现原来被6名老人取走。为何老人会取走自己的存款呢?民警问这位翟女士,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钱款没了的呢?翟女士眼神躲闪,但是还是如实回答:2天之前。听到翟女士的答复,民警也要气晕了。你为什么不早点来报案,超过48小时,钱款很难被追回了。翟女士称,接到这个电话,当时自己也很懵逼:我就是一良民啊,怎么可能做违法的事情呢。那位假冒民警的人说,你的卡涉嫌被犯罪团伙控制,使用你名下的银行卡转出去300多万。然后,对方还报出了一个银行卡的卡号,但是翟女士听了,称这并不是自己的银行卡呀。对方假冒的民警故意沉思了一下,表示很可能对方盗用了你的身份信息。戏份还没完,假冒的民警又给翟女士的通话,转接给了所谓的上海警方,然后,翟女士就开始跟上海的这个民警视频通话,对方还给她看了通缉令跟案件照片。翟女士瞬间就吓死了,对方称这是机密,你暂且不要告诉他人,现在就是配合他们办案,事情也是可以处理的。没办法,当时就丧失了判断能力,翟女士只能听之任之。最后,按照骗子的指示,翟女士将卡内251万元现金,给转进了另外一张银行卡里,然后还下载了一个软件。两天之后,翟女士发现自己卡内的钱完全消失了,这才逐渐清醒,才想到赶紧到公安局报案。追查行动,迅速展开。经过翟女士银行卡转出去的资金流水,民警发现,被骗走的251万元,已经被转到了浙江、陕西、天津三地。而且,流转到这些卡内之后,居然已经被他人给转走了。再细细调查发现,这251万元钱款,居然是被6位60多岁的老年人给分批取走了。民警称,现在线索已经被摸索到了。如今要做得就是,开始对这几位老人进行访问。而问到他们为啥会去取款的时候,他们的回答非常统一。老人称:是上面安排的扶贫款啊。原来,这些老人也被骗了,殊不知自己已经沦落为取款的“工具人”。犯案分子给这6位老人打电话,称自己是扶贫人员,现在会给他们的银行卡打入扶贫款。老人感觉这个政策不错,但是对方又说,想要取款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会给自己的卡打入不少资金,只要取走属于自己的专项扶贫款就行。在去取款之后,剩下的就交给工作人员就行。所谓的工作人员,就是俗称的“暗哨”,也就是隐性的陪同取走销赃款的人员。就是摸着这根线索,民警很快就锁定了一名陪同老人取钱的李某。终于,经过苦苦追查,事情逐渐水落石出,现在翟女士的这251万元款项,也终于出现了对接人。这位李某,有着犯罪前科,半年前刚出狱。抓捕归案之后,李某也将全部的犯罪事实给交代完善,他参与了境外电炸行动,每次可以分得500-1000元的报酬。民警从李某随身的背包中,搜出了50万元现金,这笔现金正是从翟女士处骗来的赃款。后来,民警通过李某的供述,又成功锁定了另外一名车手朱某和林某,从林某的身上,民警又查获了一百多万元赃款。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连夜追索,民警又从另外两位车手白某和韩某手中,查获了40多万元的资金,这也是从翟女士处骗来的赃款。如此一来,翟女士被转走的所有资金,也终于全部追回。瞬间,翟女士的心,也终于算是平稳下来,她对民警们的行动能力表示感激。根据本案来分析:老人们在不知情的钱款下参与了钱款的嚣张,他们是否要面临刑罚呢?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收益,但是却予以窝藏、转移等,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是如果老人完全不知自己所得钱款是赃款,而且也是被对方所骗才去参与销赃,通常不构成犯罪。需要调查清楚的是,老人以为真的是扶贫款,而不是账款,确实不知情,因此,这些老人也不需要面临刑罚。最后,翟女士在民警的细心追查之后,终于如愿追回了自己的钱款。翟女士忐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无语凝噎,表示下次一定要多加谨慎。对于民警的高效办事能力,您是否也会给出一个大大的赞呢!
赵嘉义,1999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身高2.02米,体重94公斤,场上

赵嘉义,1999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身高2.02米,体重94公斤,场上

赵嘉义,1999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身高2.02米,体重94公斤,场上位置为前锋。在刚结束的亚洲杯上,中国男篮虽89:90一分惜败澳大利亚止步四强,但拼搏精神让人看到希望,打出了气势和团队篮球。不过四号位头牌赵嘉义表现实在惨淡。三场淘汰赛他总共仅拿2分,场均0.6分。小组赛还首发的他,随着比赛深入被郭士强教练逐渐换下场。他在场上就像“战术空位”,得分、篮板和防守都不行。面对澳大利亚,移动慢、配合差的问题暴露无遗。他风格传统,身体对抗不突出,一上场球队节奏就乱,攻防衔接松散。不过赵嘉义自己说亚洲杯开阔了眼界,意识到缺点,新赛季会努力弥补,希望他能说到做到吧。亚洲杯男篮亚洲杯男篮阵容
逃兵通报一出,全网炸锅。代某某3月入伍,7月就嚷着要回家,理由是“高原难受”。​

逃兵通报一出,全网炸锅。代某某3月入伍,7月就嚷着要回家,理由是“高原难受”。​

逃兵通报一出,全网炸锅。代某某3月入伍,7月就嚷着要回家,理由是“高原难受”。​他真正想要的不是氧气,是回到父母铺好的温床。领导算过账:退兵=双倍退优待金+贷款黑名单+2年禁升学+三代政审污点。​家长一句“孩子太苦”就把国家契约撕了,等于把儿子未来三十年也撕了。对比隔壁云南新兵,同样高原,人家扛下五个月,现在拿津贴、入党、家里挂光荣牌。​代家这回省的不是苦,是命,是把儿子从社会信用里直接除名。苦可以吃,罚单可吃不动。真为孩子好,是推他一把还是拉他一把?
“亏大发了!”2025年7月底,黑龙江一女生高考不理想,就随手报了塔里木大学兜底

“亏大发了!”2025年7月底,黑龙江一女生高考不理想,就随手报了塔里木大学兜底

“亏大发了!”2025年7月底,黑龙江一女生高考不理想,就随手报了塔里木大学兜底,结果,26日她得知自己竟然真被录取了,女子考上大学本该高兴,然而她知道后却崩溃大哭,要知道,两地差不多5000km的距离,甚至超过学费的3500!黑龙江的小佳(化名)今年高考,成绩出来不算理想,只考了400分,虽说比当地本科线360分高了一些,但想选个称心的本地大学还是挺难的。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心里没底,想着总得有个兜底的学校,就随手填了远在新疆的塔里木大学,没指望真能考上,就是图个安心。可没想到,26号那天查录取结果,屏幕上跳出的“塔里木大学”几个字,让她一下子懵了。按理说,考上大学是件天大的喜事,家里人一开始也挺高兴,可小佳看着结果,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越哭越凶,怎么都止不住。家里人一开始还纳闷,考上大学为啥哭啊?直到小佳哽咽着说出两地的距离,大家才明白过来。从黑龙江到新疆,差不多有5000公里,这可不是短途,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小佳一想到要去这么远的地方上学,心里就慌得不行。更让她犯愁的是费用问题。她查了下,塔里木大学一年学费3500元,这学费在现在的大学里确实不算高,挺亲民的。可再一看路费,单程就得两千多,一年光是往返一次,路费就比学费还贵。小佳家就是普通家庭,平时日子过得不算宽裕,学费、生活费再加上这么贵的路费,对家里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让她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之前填志愿的时候,她就没认真琢磨过这所学校,就觉得是个兜底的选项,压根没考虑过距离这么远、花费这么大的问题。现在真被录取了,她才实实在在感受到压力,一想到要离开从小长大的家,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和家人,还要让家里承担这么重的经济负担,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越想越崩溃。后来家里人慢慢劝她,网上也有不少人跟她说塔里木大学其实有不少好处,比如住宿条件不错,是四人间还带空调,冬天暖气也足,学校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师资和学习环境都不差。小佳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了一些,开始试着去接受这个结果,琢磨着或许去这么远的地方上学,也能让自己学着独立,见识不一样的风景。不过说真的,换做谁遇到这种事,一开始都难接受,毕竟5000公里的距离,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对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小姑娘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黑龙江女子丹丹去了印度三次,便决定嫁给了印度人。她说印度人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

黑龙江女子丹丹去了印度三次,便决定嫁给了印度人。她说印度人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

黑龙江女子丹丹去了印度三次,便决定嫁给了印度人。她说印度人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但精神上却很充足。彩礼都不用,还带着老公来到保定开印度餐厅,在短视频平台也挺活跃。既然觉得中国贫瘠,留在印度享受精神世界不好吗?这操作真够拧巴的。嘴上把印度的“精神充足”吹得天花乱坠,转头就扎进中国的地界儿捞钱——保定的门面房是印度的?来吃饭的顾客是印度的?拍视频涨的粉丝,难道是隔着喜马拉雅山来的印度网友?真要是打心眼儿里瞧不上中国,觉得这儿“贫瘠”,就该在印度守着那“精神富足”过活。蹲在德里的街头喝拉茶,跟卖木雕的蹲一块儿唠嗑,多清净?犯得着拖家带口来中国开店?说白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知道印度那“精神充足”填不饱肚子,知道中国这边有生意做、有钱赚,才打着“跨国爱情”的幌子往这儿钻。一边踩中国一脚,一边扒着中国的门框不肯走,这嘴脸够难看的。别扯什么“彩礼不用”的虚头巴脑,来中国开店就得守中国的规矩——水电得交中国的钱,城管来查得说中国话,赚了钱揣兜里,转头还得说“还是印度精神好”?天底下没这么便宜的买卖。要么就硬气点,回印度去“精神富足”;要么就闭上嘴,老实在中国挣钱。又想占着中国的便宜,又想装出瞧不上这儿的样子,又当又立,不觉得臊得慌?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真解释不清了!”8月20日,吉林四平,一男子去地里摘菜时,竟发现一株紫色的辣椒!

真解释不清了!”8月20日,吉林四平,一男子去地里摘菜时,竟发现一株紫色的辣椒!

真解释不清了!”8月20日,吉林四平,一男子去地里摘菜时,竟发现一株紫色的辣椒!惊叹之余,男子也好奇是什么味道,就拿回家吃了,发现闻着有点茄子味,但吃起来还是辣的。原来,男子把辣椒和茄子混在一起种,没想到长出了这么奇怪的“辣椒”。网友:地三鲜就占了两鲜!很多人不知道,茄子和辣椒都属于茄科植物,也就是说它们是可以进行杂交的,而且在黑龙江就有培育的“椒茄”,果实不大,外表为黑紫色,切开后能够看到辣椒的籽,口感以鲜辣为主,还能尝到茄子的芳香。当天,王先生去菜地里摘点菜,在他挑选时,竟看到一棵辣椒上结着紫色的果实,他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发现就是紫色的。王先生当即就摘下了一个辣椒,打算回家品尝一下,结果发现除了辣味外,还真的有一点茄子味,就是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据王先生介绍,他家菜地里种的东西比较杂,有茄子、辣椒、冬瓜、南瓜,但其中一株辣椒却结出了紫色的果实。网友们看后猜测,或许是茄子和辣椒混在一起种的缘故,导致发生了基因突变,最终出现了“茄子椒”。大家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信息来源:《“闻着有茄子味吃着还是辣的”!东北大哥把茄子和辣椒混种在菜地里,一不留神长出个“茄子椒”。》AHTV第一时间
中国部分城市旧称:哪个最好听?

中国部分城市旧称:哪个最好听?

中国部分城市旧称:哪个最好听?
1990年,东北一大爷得知儿子当兵被拒,他为儿子来到军营,拿着小学课本,对部队首

1990年,东北一大爷得知儿子当兵被拒,他为儿子来到军营,拿着小学课本,对部队首

1990年,东北一大爷得知儿子当兵被拒,他为儿子来到军营,拿着小学课本,对部队首长说:“我就是这里面说的烈士!”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90年的初春,一位头发花白的东北老人出现在部队的大院里,他身形消瘦,步履迟缓,怀里揣着一本翻得卷边的旧课本和一张残疾军人证,老人看上去极其普通,衣着也十分朴素,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老人,竟然会让整个军营为之震动。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老人名叫李玉安,他的小儿子连续三次应征入伍却都没有被录取,孩子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心里始终憧憬军营生活,却一次次在体检或政审中被刷下,看着儿子神情落寞,李玉安心中生出一股说不出的愧疚,沉默四十年的他,终于决定揭开深埋心底的秘密。四十年前的战争场面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1950年,抗美援朝的硝烟正浓,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3连被紧急命令抢占松骨峰要地,阻击正在撤退的美军。那是一次几乎没有退路的阻击战,敌人凭借飞机、大炮、坦克接连发起进攻,阵地被炸得满目疮痍,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战士们咬紧牙关死守在阵地上,用手榴弹和刺刀拼命抵抗。李玉安当时担任排里的骨干,眼见连长、指导员先后倒下,阵地上剩下的战士寥寥无几,他带领仅余的几名战士顶上去,迎着密集的火力拼杀。战斗进入白刃阶段,他胸口被子弹击穿,当场昏死过去,战友们以为他已牺牲,部队整理名单时将他的名字列入烈士之中,谁也没有料到,他在血泊中被朝鲜老乡发现,还残留着一丝气息,辗转被送入后方接受治疗。两年多的疗伤让他失去了再次上战场的可能,1952年,他带着残疾证回到黑龙江巴彦县,被安排在粮库工作,从那以后,他选择把所有功勋与过往压在心底。粮库的工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腿脚不便的退伍兵,干起活来却毫不示弱,无论是粮囤塌方还是突发火灾,他总是冲在前头,默默承担危险和重担,他把自己的身份掩藏得极深,就连家人也未完全知晓他当年的经历。岁月静静流逝,直到儿子屡次参军失败,他才第一次动摇,他明白如果不亮出身份,孩子恐怕再难圆梦,他小心翼翼地带着那本旧课本,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赫然写着“李玉安”的名字,那是他当年被认定牺牲后留下的记录。那张残疾证,更是他唯一的个人印记,于是他鼓起勇气走进军营,把课本和证件交到部队干部手中,胸口的旧伤疤无声地见证了他所说的一切。消息很快传开,部队和社会舆论为之震动,人们震惊于这位“烈士”的重新现身,也为他四十年的沉默感到敬佩,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面对各方提出的补偿和荣誉,他始终摇头拒绝,他说自己不缺待遇,也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他唯一的请求就是希望儿子能穿上军装,去完成他未竟的心愿。部队很快作出决定,批准李玉安的小儿子入伍,并且破例将他分配到当年的335团3连,对这位老人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安慰,孩子终于如愿进入军营,继承了父亲的精神,而这一切背后,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质朴的牵挂。后来在县里的新兵欢送会上,领导们邀请李玉安发言,他只是简单地说,真正的英雄已经留在松骨峰,自己活下来,只是比战友多了几十年岁月,他始终认为,能在战火中幸存,是命运的眷顾,而那些长眠在山头的战士们,才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李玉安的一生,前半段是血与火的抗争,后半段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他既是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雄,也是粮库里勤勤恳恳的普通工人,他从不张扬,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无私,即便在社会热切关注之时,他依旧选择低调,坚守平凡。这段跨越四十年的故事,最终让人们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英雄,英雄不是追逐荣誉的人,而是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功成之后甘于平凡的人。李玉安没有豪言壮语,却用一生告诉世人,信念与担当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他的身影,定格在历史中,也定格在人们心里,成为那代志愿军精神的缩影。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信息来源:河南人民政府网——《战斗英雄李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