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饿了么

最近跑饿了么外卖的骑手兄弟们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你接到一个,客户备注自取

最近跑饿了么外卖的骑手兄弟们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你接到一个,客户备注自取

最近跑饿了么外卖的骑手兄弟们 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你接到一个,客户备注自取的订单,你一接单,系统就显示订单已经取消 开始以为是客人取消了,后来听跑团队的兄弟说,才知道 如果,系统识别到订单,客人备注自取,就会自动...
外卖这仗越来越激烈,京东饿了么烧进去几百亿,美团只剩下65%的份额了。根据央视报

外卖这仗越来越激烈,京东饿了么烧进去几百亿,美团只剩下65%的份额了。根据央视报

外卖这仗越来越激烈,京东饿了么烧进去几百亿,美团只剩下65%的份额了。根据央视报道,美团市场份额从74%下滑到65%;饿了么从13%提升到28%;京东则从13%下滑至7%。大家看到没,阿里京东步步紧逼,尤其是阿里入局,美团现在压力很大阿,不过整体上这场三国杀,局势依然很焦灼。说说我的看法吧,最大的感受还是资本们真有钱,像阿里进来一出手就是500亿,市场份额增长了15%。有媒体统计,2季度新增销售费用相当于美团的全部投入。而且阿里还强迫商家们参与活动,把电商那一套用到外卖上,疯狂烧商家的钱抢市场。比如有商家吐槽,他家小馄饨店里价格10元,但是在饿了么一单到手才2.8元,开了活动想关都关不了。最近跟着饿了么搞活动是爆单了,每天忙都忙不过来,可是等晚上算账一看,居然没赚啥钱,甚至还不如之前正常经营的。只能说,阿里还是牛阿,再这样坚持几个月,可能美团只剩下50%,京东仅有的7%,也要被阿里抢过来。不过现在好多商家不肯跟着饿了么冲了,接下来也可能会出现一段平缓期,就像三国魏蜀吴不也僵持了几十年。未来到底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刚刚在淘宝闪送薅羊毛点了杯奶茶,奶茶店离我3公里,眼看着外卖小哥整个镇跑[笑着哭]

刚刚在淘宝闪送薅羊毛点了杯奶茶,奶茶店离我3公里,眼看着外卖小哥整个镇跑[笑着哭]

刚刚在淘宝闪送薅羊毛点了杯奶茶,奶茶店离我3公里,眼看着外卖小哥整个镇跑[笑着哭]从最左边跑到最右边,现在他离我7km,感觉要超时了[笑着哭]淘宝闪送用的是饿了么的配送员吧,这没啥人送,也太折腾这小哥了[跪了]​​​
外卖“三国杀”,最大赢家已出现!互联网巨头相继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尤其

外卖“三国杀”,最大赢家已出现!互联网巨头相继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尤其

外卖“三国杀”,最大赢家已出现!互联网巨头相继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尤其是外卖“三国杀”的最新业绩全部出炉,由于补贴的大量投入,三家巨头的利润都有所下滑,现阶段最大的赢家已经出现。8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了今年二季度的最新财报,在2025年二季度,阿里巴巴的营收为2476亿元,涨幅为2%。二季度,阿里巴巴的净利润达到423亿元,同比大涨76%,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335亿元,同比下降18%。美股开盘后,受到二季度财报发布的消息,阿里巴巴股价暴涨超12%,市值大涨3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00多亿,一夜暴赚2500亿,马云赢麻了。阿里巴巴股价大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过去的四个季度,阿里的AI设施和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000亿人民币,AI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实现暴涨。美股市场对于AI概念非常追捧,阿里巴巴的AI实力大幅提升,二季度云智能营收333亿,增速达到26%,其中就包括了AI产品采用量,因此股价大涨也在情理之中。二是淘宝闪购业绩大涨,为阿里电商业务带来大规模流量和新增成交,在外卖市场“三国杀”的补贴竞争中,阿里率先脱颖而出,拿到了大部分市场流量。今年由京东入局外卖引发的“外卖大战”轰轰烈烈的上演,外卖市场有着巨大的流量入口,阿里巴巴自然不会无视,今年5月淘宝闪购正式上线,当月日订单量突破4000万,6月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7月突破8000万。巅峰时刻,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达到1.2亿,整个外卖市场新增加了1亿的日订单量,而淘宝闪购抢走了60%的市场份额,淘宝闪购月度活跃量达到3亿,增长3倍以上。根据高盛的预测,由于外卖大战的持续,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同为一家,互动合作,或抢占外卖市场45%的市场份额,而美团市占率也将跌至45%,京东市占率将达到10%。虽然这个预测数据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美团市占率大幅下滑是事实,而京东的入局也抢占了部分市场,两大电商巨头正在疯狂瓜分美团曾占据主导地位的外卖市场。美团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跌至15亿,同比暴跌89%,而京东二季度净利润为62亿,同比暴跌50%,京东外卖业务二季度经营亏损147亿,阿里巴巴二季度净利润下降18%。由此可见,三大巨头均由于外卖的补贴和宣传费用的投入而造成利润下滑,美团利润跌幅最高,阿里巴巴二季度现金流净流出188亿,主要是AI和淘宝闪购的投入。如果捋一捋时间线,可以发现阿里巴巴现阶段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对于阿里来说,巨大的外卖流量将为其电商业务带来持续增长的收入,成为现阶段最大赢家。今年2月,刘强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行业,而且还要给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起到了引发行业震动的鲶鱼效应,同时宣布百亿补贴,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双方都有一些累了,准备中途歇息一下。这个时候,阿里巴巴突然出击,淘宝闪购于5月初上线,一方面通过补贴提升日订单量,短短2个月,日订单量提升到了8000万;另一方面,饿了么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完成了组织结构上的合并。随后,淘宝闪购宣布投入500亿补贴进军外卖市场,这种“闪击战”的做法迅速提升了活跃用户规模和日订单量,8月最高峰的日订单量突破1.2亿。淘宝闪购首次在单量方面反超美团,外卖市场的攻守之势发生了转变,昔日龙头被击败,硬生生被抢走大量用户,短短几个月形势逆转,阿里赚大了!但是,靠巨额补贴砸出来的订单量和活跃用户,如何留存转化,这里需要画上一个问号?是不是会发生“补贴一停,感情归零”的现实反差?可以肯定的是,外卖“三国杀”短期内不会结束,或许是一场持久战。阿里和京东进军外卖是因为本身有流量焦虑,电商的用户规模早已到了天花板,而外卖市场的巨大流量引起了电商巨头的觊觎。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生意,而且外卖还是即时零售的流量入口,预计到2030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左右,年均增长超过25%,“最后一公里”的流量争夺正在重构整个消费市场的格局,巨头们岂会轻易放手!
百度曾经压对了所有未来产业,结果都是半途而废。第一,百度外卖,以白领为目标群体

百度曾经压对了所有未来产业,结果都是半途而废。第一,百度外卖,以白领为目标群体

百度曾经压对了所有未来产业,结果都是半途而废。第一,百度外卖,以白领为目标群体,市场份额占到33%,方向明确,未来可期,结果受制于美团压力,没有继续,最终被饿了么收购。第二,百度糯米,最早搞团购,类似于大众点评,但早于大众点评,最后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百度糯米退出。第三,百度贴吧,群体讨论的舞台,中文社区的佼佼者,曾经月活客户3亿,仅次于天涯社区,但是没有好好利用,现在势微。
外卖大战结束后,如果以骑手的角度看,哪个平台是真正的赢家?昨天中午,到一汉堡

外卖大战结束后,如果以骑手的角度看,哪个平台是真正的赢家?昨天中午,到一汉堡

外卖大战结束后,如果以骑手的角度看,哪个平台是真正的赢家?昨天中午,到一汉堡店取餐,这是一个上了3个外卖平台的商家,发现当时美团的外卖订单只排到第22单,京东的外卖订单已排到第31单,而饿了么的外卖订单已到第32单。这说明,外卖平台在停止烧钱补贴后,在某些商家的外卖份额中,饿了么正在超越美团;消费者对京东外卖依然十分认可,并没有离京东而去。同时,饿了么与京东存在的硬伤也是十分明显的,饿了么与京东骑手数量不足,商家出餐了,作餐品无骑手接单,而美团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美团的骑手,就经常替饿了么或京东送外卖,说明美团有强大的骑手队伍,能让消费者快速收到自己的餐品,点美团外卖,消费者的体验会更好。京东应该延长骑手的配送时间,每单的配送时间仅有20多分钟,这太短了,为了什么秒送、闪送,骑手会闯红灯、超速行驶,置骑手的人身安全于不顾,是很不好的,长此下去,骑手会离京东而去的;在配送时间上,京东应该向美团学习,每单的配送时间应在40分钟左右。对外卖平台来讲,商家、骑手、消费者,少了哪一个都不行,缺一不可,美团、饿了么、京东,如果能三分天下,谁也别想一家独大,这样对骑手、商家或消费者,才是最好的结果,你认为呢?
美团财报出炉,真是应验那句话:最怕自己的主业被别人用副业打。就像小米打格力空调,

美团财报出炉,真是应验那句话:最怕自己的主业被别人用副业打。就像小米打格力空调,

美团财报出炉,真是应验那句话:最怕自己的主业被别人用副业打。就像小米打格力空调,现在阿里打美团。一开始都以为,京东用外卖打美团,会把饿了么打没,最后没想到京东做了两月,砸了一百多亿亏损出来,自己就歇菜了。​然后阿里从中吸取灵感,从吃瓜群众变成主角登场,饿了么变成淘宝闪购,开始猛打美团,打的美团现在Q2利润同比下降75.6%,这才是Q2啊,Q3才是真正的战斗时间,三季报看来会更惨,再打下去,美团明年财报,会不会打成亏损都有想象空间。​话说,论补贴,国内还没有比的过阿里的,最主要,真的是家大业大,拿的出,耗的起,有人说哪天补贴停了,闪购也就不行了。而真实情况会是,补贴有效果,阿里会持续做下去,一直做下去,这就是阿里的实力,首先,本身淘宝每年就一大笔营销费,现在只是放到了闪购上而已,并不是因为闪购,而多出了多少。其次,这就像做短视频、直播投流一样,只要投下去,产出是正向的,为什么会停?很有可能会打的更狠
饿了么员工开始邀功?要求全体涨薪。他表示外卖干到这个水平,是不是应该考虑给饿了么

饿了么员工开始邀功?要求全体涨薪。他表示外卖干到这个水平,是不是应该考虑给饿了么

饿了么员工开始邀功?要求全体涨薪。他表示外卖干到这个水平,是不是应该考虑给饿了么员工全体涨薪。实话实说,淘宝闪购做到这个程度,和饿了么有多大关系,集团心里门清。外卖大战就是拼资本,今天美团财报有多难看,明天的阿里也得做好心理准备。拿钱砸出来的市场,都是带血的。饿了么集体涨薪,只有一种可能,把美团彻底打趴下。科技风向标
500亿砸下去,饿了么赢了面子,美团输了里子,京东点火就跑,留下一地鸡毛。前

500亿砸下去,饿了么赢了面子,美团输了里子,京东点火就跑,留下一地鸡毛。前

500亿砸下去,饿了么赢了面子,美团输了里子,京东点火就跑,留下一地鸡毛。前三个月多疯狂?京东突然杀进来,补贴一单比一单狠,饿了么直接拍500亿现金跟,美团只能硬扛——它份额最大,烧钱最多,还退不起,一退就没活路。可谁都没真心想做外卖:京东是为了拉流量回自家App,顺便逼美团出血;饿了么是趁美团被夹击,赔本也要绑住用户。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似用户薅尽了羊毛,实则每一个参与者都在暗中付出代价。在上海,有人用3.5元买到原本20元的麻辣烫,背后是平台一单倒贴超过16元;在北京,骑手发现配送费翻倍、单量暴增,但超时罚款也更狠,系统用高激励绑定高强度,跑得多了、罚得也更疼。商家更是陷入“数据增长、利润缩水”的怪圈:有麻辣烫店为配合满减活动,将“肥牛卷”改成“肥牛片”拆卖,三个月下来流水涨了两成、利润反降三成五,“大家都在赔本赚吆喝,平台要流量,用户图便宜,我们扛成本。”平台各自的算盘,早在开局时就已埋下伏笔。京东借高频外卖带动低频电商,六个月活跃用户涨了1800万,但仅12%的外卖用户会顺手点开超市频道,流量转化远不及预期。饿了么豪掷500亿,七成用于召回老用户,可惜补贴退潮后留存率不到15%,三个月虚假繁荣未能换来真实忠诚。最被动的是美团,市场份额超六成,每单补贴成本比饿了么高出30%,三个月净亏损97亿,股价大跌12%,虽勉强守住龙头,却耗掉近两年净利润储备。八月中旬,监管一声令下,骤然叫停“低于成本价销售”,为这场混战画上休止符。座谈会明确指出“无序补贴不利行业可持续发展”,平台应声撤退。熄火之后,订单量急速回落,北京有商圈外卖骤减四成,骑手日收入从400元跌回220元,“就像一场梦,抢单狂欢转眼变成等单焦虑”。回过头看,这场大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饿了么用500亿换来4%的份额增长,却难掩用户流失;美团稳住地位,但付出沉重代价;京东赚了一波活跃量,补贴停止后外卖日活下跌超60%。透支信任、扰乱节奏、虚假繁荣——这样的竞争,伤害的是整个生态。正如权威专家所言:“平台较量的不该是谁更能烧钱,而是谁更优质的服务、更高效的配送、更健康的商家生态。”真正可持续的,从来不是补贴堆出来的海市蜃楼,而是用户、商家、平台三方共赢的平衡。(信息来源:新华社2025年8月21日《平台经济“补贴大战”冷却,良性竞争生态待构建》;经济日报2025年8月18日《强化平台经济监管,引导有序竞争》)
很多人没有察觉,在中国,一场服务业大洗牌正在悄然发生,风向已经很明显了。不知道

很多人没有察觉,在中国,一场服务业大洗牌正在悄然发生,风向已经很明显了。不知道

很多人没有察觉,在中国,一场服务业大洗牌正在悄然发生,风向已经很明显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最新公开的一期《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没有,这次登上封面的不是某位企业大佬,也不是某个科技领袖,而是此前淘宝闪购饿了么官宣的八位“城市骑士”代言人,这些一线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中有劳模、有用诗词记录生活的外卖诗人。就说那个叫廖泽萌的骑士,人家还是全国劳模呢。平时送外卖就够忙了,暴雨天路上积水,别人都躲着走,她倒好,停下来帮着疏导交通;逢年过节不歇着,拎着东西去看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夏天天热得能烤化人,她还专门买了水给路边的环卫工送过去。她自己说,以前总觉得送外卖就是混口饭吃,真干上了才发现,这活儿能让她找到自己的价值,现在越干越喜欢。还有个叫王计兵的骑手,特别有意思,人家还是个“外卖诗人”。送单间隙没别的爱好,就爱把看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烟盒纸、废报纸都是他的本子,后来居然把这些句子整理成了一本书叫《赶时间的人》。里面有句话我印象特深,他说“骑手是一枚枚尖锐的钉子,只有挺直了腰杆,才能钉住生活的拐角”,读着就觉得,这哪是送外卖的,这是把日子过出劲儿来的人啊。你看饿了么现在不叫骑手“外卖员”了,改叫“城市骑士”,还专门给他们做了带智能传感器的制服,能监测有没有意外,晚上反光条也做得特别亮,安全多了;还搞了星级徽章,干得好能升级,不像以前干多久都只是个跑单的。这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是平台开始把骑手当“正经职业人”看了,不再是随便雇来跑腿的。而且现在政策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今年9月将实施的社保新规,卡得特别严。以前有些小餐馆、小店铺,为了省成本,不给服务员交社保,甚至让员工签“自愿不缴社保”的单子,现在根本行不通了——必须得按规定交五险,少一分都不行。还有技术也在帮着变。以前骑手送单全靠自己记路,超时了还得挨罚,现在平台的调度系统贼智能——能算出来哪个商家出餐快、哪条路不堵车、甚至能预判哪个小区订单会突然变多,0.3秒就能把最优路线算出来。更有意思的是,现在服务业里的人也不一样了。以前总觉得干服务的都是年轻人,现在好多老年人也加入进来了——社区里看便利店的、帮人做居家养老的,不少都是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他们不像年轻人那样爱跳槽,做事还细心,街坊邻居都愿意找他们。对这些老人来说,既能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也不用在家闲着;对行业来说,也补上了年轻人力不够的缺口,算是双赢。说来说去,最核心的变化其实是大家对服务业的看法变了。以前提起送外卖、做服务,总觉得是“没本事才干的低端活儿”,现在不一样了——你看骑手能上《福布斯》,能当劳模,能写诗;服务员、保洁员也有社保、有晋升机会,不再是“干一天算一天”。这场洗牌没什么大动静,却比任何口号都实在,因为它关系到千万个普通人的日子,关系到咱们平时吃饭、购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这些一线劳动者能被看见、被尊重,咱们的日子才能过得更踏实,这可能就是这场变化最实在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