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这次可被架火上烤了!保时捷老板在上海车展直接表态,说就算小米汽车马力做到1548匹,也不和小米当对手。这话听着客气,潜台词却挺扎心——言外之意,小米走的是性价比路线,和保时捷主打的高端驾驶体验“赛道不同”。不过销量数据挺有意思:小米SU7今年1月卖了13.5万辆,3月直接突破20万辆大关,而保时捷2023年全球总销量才31万辆。一个均价20万左右,一个起步价百万级,销量却越来越近,这让不少人开始琢磨:电动车时代的“对手定义”,是不是该换换思路了?网上讨论炸开了锅。有人觉得保时捷和小米本就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买超跑的用户大概率不会考虑家用电动车,没必要硬凑在一起比;也有人觉得保时捷这回应有点“端着”,毕竟在智能化、电动化赛道上,传统豪车品牌的转型速度确实赶不上中国新势力。比如小米SU7的800V快充、智能座舱交互,都是年轻用户看重的卖点,而保时捷的燃油车优势在电动车时代被大幅削弱,与其说“不屑当对手”,不如说在新赛道上还没找到发力点。但换个角度想,这种“不对标”恰恰反映了汽车市场的多元化。保时捷靠品牌溢价和机械性能固守高端,小米靠性价比和科技感抢占主流市场,本质上是“各吃一块蛋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动车市场正在快速迭代,当小米、比亚迪这些国产车企把20-30万元区间的产品力拉满,未来会不会向上渗透,挤压传统豪车的生存空间?毕竟现在20万的电动车配置,放在五年前可能需要50万才能拿下。雷军被“调侃”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电动车产业崛起的缩影。从过去仰望外资品牌,到现在能正面“硬刚”,这种变化本身就很提气。你觉得保时捷的“不视为对手”是自信还是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