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防空导弹

土耳其有可能要向俄罗斯出口S-400防空导弹系统,据说这是土耳其媒体披露的消息,

土耳其有可能要向俄罗斯出口S-400防空导弹系统,据说这是土耳其媒体披露的消息,

土耳其有可能要向俄罗斯出口S-400防空导弹系统,据说这是土耳其媒体披露的消息,主要理由是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俄罗斯供应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考虑将土耳其的S-400买回。而土耳其也有可能同意...
乌克兰防空导弹将迅速耗竭。《金融时报》称,由于美国交付防空导弹延迟,乌克兰主要依

乌克兰防空导弹将迅速耗竭。《金融时报》称,由于美国交付防空导弹延迟,乌克兰主要依

乌克兰防空导弹将迅速耗竭。《金融时报》称,由于美国交付防空导弹延迟,乌克兰主要依靠自产和欧洲交换支付,面对俄罗斯高频率的打击,导弹和无人机联合攻击,那些机枪高射炮实在没办法,只能用导弹。不拦截就被炸的一塌糊涂。...
卡塔尔用的是美国防空系统,以色列来了15架战机,发射了10枚导弹,防空系统咋就没

卡塔尔用的是美国防空系统,以色列来了15架战机,发射了10枚导弹,防空系统咋就没

卡塔尔用的是美国防空系统,以色列来了15架战机,发射了10枚导弹,防空系统咋就没有一点反应呢!卡塔尔在军事上依赖美国,白宫说以色列发动袭击完全不知情,是在发动袭击前一刻才收到消息并第一时间通知了卡塔尔,这是以色列的...
俄军一夜突袭基辅,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首席军事专家丹

俄军一夜突袭基辅,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首席军事专家丹

俄军一夜突袭基辅,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首席军事专家丹尼斯·萨昆中校阵亡。事情是这样的,俄军导弹精准命中了基辅防空区的爱国者防空设备,萨昆中校当时正在大火里抢救这些宝贵的防空设备,结果俄军又一枚导弹炸了过来,他没能躲过这一劫。那晚的基辅防空警报从凌晨一点开始就没停过,当地居民在社交平台上发的视频里,能看到夜空被一道道火光划破,爆炸声隔几分钟就响一次。乌克兰空军后来通报,俄军这次动用了“口径”巡航导弹和“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混编突袭,总共发射了28枚弹药。而萨昆所在的爱国者导弹阵地,正好是拦截核心区域。有目击者说,其中一枚导弹突破拦截网后,精准命中了阵地附近的指挥掩体,当时萨昆正在里面协调拦截指令。丹尼斯・萨昆这个名字在北约军事圈不算陌生。他是美国陆军退役中校,在爱国者系统领域摸爬滚打了18年,参与过伊拉克、沙特等多个国家的防空系统部署。2023年乌克兰获得首批爱国者导弹后,他就以“军事顾问”身份进驻基辅,名义上是培训乌军操作手,实际上整个防空网的作战参数调校、多系统协同指挥都由他说了算。乌军第96防空旅的士兵私下里说,“没有萨昆中校的指令,我们连导弹发射按钮都不敢碰”。美国国防部去年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他主导的“分层拦截算法”让基辅的防空效率提升了40%,这也是俄军多次空袭基辅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萨昆的阵亡让乌军的爱国者系统瞬间陷入困境。要知道,这套系统光是操作手册就有上千页,涉及雷达参数校准、电子对抗应对、多目标优先级排序等复杂内容,没有核心专家坐镇,乌军操作手只能按预设程序拦截,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大打折扣。基辅军事管理局的官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语气里带着焦虑:“我们有120名士兵接受过培训,但真正能处理复杂战况的,不超过5个。”更麻烦的是,萨昆随身携带的加密笔记本也在袭击中失踪,里面记着他摸索出的俄军导弹飞行轨迹规律和拦截战术,一旦落入俄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美国方面的反应也透着紧张。五角大楼发言人连夜召开记者会,只含糊地说“正在评估损失”,却绝口不提是否会立即派遣新的专家接替。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军内部符合萨昆资质的专家不超过20人,大多在本土负责教学或研发,要抽调到战火纷飞的基辅,光是安全评估就得花至少一周时间。而俄军显然没打算给他们喘息的机会,萨昆阵亡后的48小时里,俄军又对基辅发动了三次空袭,乌克兰空军承认拦截率下降到了65%,比之前足足低了20个百分点。这事儿还在国际军援圈引发了连锁反应。德国原本承诺追加的一套“IRIS-T”防空系统,突然宣布推迟交付,理由是“需要重新评估战场环境”。波兰更是直接暂停了向乌克兰运送防空导弹零件,总理莫拉维茨基在议会上直言:“我们不能把稀缺资源投入到防御体系不稳定的区域。”这些变化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乌克兰防空力量雪上加霜,基辅市长克利奇科不得不下令重启防空洞,要求市民夜间尽量留在室内。战场上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全局变化。萨昆阵亡后,乌军在社交媒体上删除了所有与他相关的照片和视频,连之前高调宣传的“爱国者拦截俄军导弹”的视频集锦也不见了踪影。而俄军的战报里,第一次明确提到“摧毁敌方防空指挥节点”,这种表述上的微妙变化,或许正暗示着这场拉锯战的天平,正在发生不易察觉的倾斜。对于乌克兰来说,失去的不仅是一位专家,更是西方先进武器系统在战场上的“定海神针”,接下来的防空压力,恐怕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重。乌克兰这边,麻烦才刚开始。没了萨昆,爱国者的维护、升级全停了,坏了的设备也没人会修。更要命的是,其他国家看到爱国者这么脆,以后给乌克兰的援助可能都会缩手缩脚,乌克兰要么赶紧求美国再派个专家来,要么自己赶紧培养人,俄军可不会等,接下来基辅的防空,怕是要更难了。
纪录再次被刷新!9月6日到7日的晚上,俄罗斯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向乌克

纪录再次被刷新!9月6日到7日的晚上,俄罗斯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向乌克

纪录再次被刷新!9月6日到7日的晚上,俄罗斯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向乌克兰境内发射了8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这场袭击就像一场“钢铁暴雨”,但乌克兰的防空系统表现出色,成功拦截了其中九成以上的目标,不过还是有少量导弹和无人机突破防线,击中了30多个地点的目标。这次袭击很有特点,俄罗斯人玩起了“组合拳”,先派出一波波便宜的无人机,消耗乌克兰的防空导弹,然后再派出更先进、更昂贵的导弹进行重点打击。乌克兰军方公布了战果,一共拦截了751个来袭目标,包括29枚巡航导弹和28架无人机,这得益于西方国家提供的防空系统与乌克兰原有苏联时期系统的配合使用。不过战争就是这样,再好的防御也难免有漏洞,还是有9枚导弹和56架无人机成功突破,在敖德萨、第聂伯罗和哈尔科夫等地区造成了破坏。这场战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无人机的大量使用,伊朗制造的“沙赫德”无人机成本只有2万美元,却能迫使乌克兰发射价值几十万美元的导弹来拦截,这种“以小博大”的战术正在改变现代战争的玩法。乌克兰军方也承认,即使拦截率高达90%,剩下的10%仍然能造成实实在在的破坏,俄罗斯似乎已经接受了这种“以量取胜”的策略,就是用数量来压垮对方的防空系统。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统确实厉害,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用昂贵的导弹去打便宜的无人机,长期来看是不划算的买卖,这也是为什么乌克兰一直在向西方要求更多防空援助的原因。专家们分析,俄罗斯这次大规模攻击可能有几个目的,试探乌克兰防线的薄弱点、消耗乌克兰的防空资源、为地面进攻做准备。这场夜间的攻防战也展现了现代战争的全新特点,无人机的低成本和大规模使用正在改变战场规则,乌克兰甚至开发出了手机应用程序,普通人可以通过手机接收空袭警报。交战双方都在不断学习和调整战术,俄罗斯改进了无人机的导航和攻击路线,乌克兰则优化了拦截策略,这种动态博弈使得每一次大规模攻击都有新的变化。随着战争进入持久阶段,这样的夜间攻防战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这场夜间攻防战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形态的根本变化,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降低了战争的门槛,改变了传统的攻防平衡,用低成本无人机消耗昂贵防空系统的战术,正在成为现代冲突的新模式。更深一层看,这种战争形式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当无人机成为主要攻击手段,战争变得更加“远程化”和“游戏化”,这可能让决策者更容易下决心使用武力,想想看,无人机操作员在几千公里外就能实施打击,这种距离感可能让杀戮决定变得轻率。乌克兰战争已经证明,传统防空系统面对大规模无人机群是很吃亏的,未来的防御很可能会转向激光武器和电子战系统,形成更便宜、更高效的多层防御网,这场冲突正在加速军事技术的创新。国际社会应该关注这种战争变化带来的人道影响,无人机残骸和未爆炸弹药散落在居民区,对平民构成长期威胁,更重要的是,当攻击变得“低成本”时,冲突可能会拖得更久,和平解决反而更加困难。西方国家的援助策略也需要调整,提供昂贵导弹来应对廉价无人机从经济上说不通,应该转向提供更智能、更低成本的防御方案,同时,帮助乌克兰自己生产无人机可能会改变战场平衡。最后,这场夜间的攻防战提醒我们,战争正在向高度技术化但同时更加残酷的方向发展。在讨论军事援助和防御策略时,国际社会不能忘记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和平解决冲突,而不是单纯延长战争,技术可以改变战争形式,但无法解决政治分歧,后者需要外交和妥协的艺术。
貌似横空出世的红旗-20地对空导弹系统的关注度似乎不够。在9月3日央视的实况直播

貌似横空出世的红旗-20地对空导弹系统的关注度似乎不够。在9月3日央视的实况直播

貌似横空出世的红旗-20地对空导弹系统的关注度似乎不够。在9月3日央视的实况直播中,这种导弹在镜头中一晃而过,甚至难以找到导弹发射车的全景。事后的议论也少,更多的关注给了红旗-19、红旗-29等重量级家伙。红旗-20是何定位?这个问题值得玩味。从其在防空反导方队所处的位置及车体和导弹的尺寸来看,这种导弹的定位似乎与红旗-22、红旗-22A中远程防空导弹有某种传承性,技术上上则与红旗-9C“细杆弹”有某种关联性。首先,有了红旗-9系列,就可以排除红旗-20替代其远端、全空域定位的必要性。其次,有了先进的红旗-11+“万发炮”弹炮结合系统,就不必考虑在低空、末端上叠床架屋。那么剩下的就是红旗-22系列所占据的中程、中低空为主的定位了。红旗-22系列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属于倾斜方式发射,不能垂直发射。虽然空军所属的防空导弹部队主要任务是要地防空,敌来袭方向有一定的方向性,倾斜发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完成任务的。倾斜发射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要比垂直发射便宜一些。但是,随着现代空袭兵器的发展,这种方向性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代战场的实际情况了。换句话说,垂直发射不但是野战防空所需,也是要地防空不可或缺。于是,红旗-22的后继者就不能为了节省经费而不采用垂直发射了。一家之言,纯属猜测,欢迎拍砖!图片我本人现场自拍。
四代“红旗-16”防空导弹的演化,到红旗-16D已经完全是“光杆弹”了。早期的红

四代“红旗-16”防空导弹的演化,到红旗-16D已经完全是“光杆弹”了。早期的红

四代“红旗-16”防空导弹的演化,到红旗-16D已经完全是“光杆弹”了。早期的红旗-16A的射程为40公里,半主动雷达制导,解决了海军自主区域防空能力,也成为054A护卫舰的主力防空导弹。从B型开始,射程和制导形式全部改进。红旗-16B改用双模导引,射程增加至70公里。而到了16C,制导模式主动/半主动复合导引头采用了X波段半主动+Ka波段主动双波段共口径复合雷达制导体制,射程再一次进行提升至70-100公里。至于这个光杆D型,就是无弹翼(只余尾翼)的弹身,储存更为紧凑。之前珠海航展出现过一种红旗-16EF,杀伤远界提高到160公里,采用捷联自主初制导+修正指令中制导+间断照射半主动/主动双模击达寻的末端制导,最大机动可过载35G。不清楚16D和这个出口的16EF是否是同一种弹,但是这些年16的不断改进的跨度确实很大,就只说射程方面就由16A的40公里提升到EF的160公里,整整4倍。
为我国第一代至第三代防空导弹研制奉献终身的他,走了

为我国第一代至第三代防空导弹研制奉献终身的他,走了

60多年来,于本水一直从事防空导弹研制工作,为我国第一代至第三代防空导弹的研制殚精竭虑、奉献终身。2025年8月27日11时08分,我国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导弹、拦截掠海目标导弹及陆军野战防空导弹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
巨星陨落!防空导弹专家于本水院士离世,我国防空导弹领域痛失一位巨擘。昨日中午1

巨星陨落!防空导弹专家于本水院士离世,我国防空导弹领域痛失一位巨擘。昨日中午1

巨星陨落!防空导弹专家于本水院士离世,我国防空导弹领域痛失一位巨擘。昨日中午11时08分,我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离世,享年91岁。于本水是1934年出生,老家在吉林省,1953年,于本水入到后第二年,就去了北京俄语学院学俄语,这也为后来出国读书打下了语言基础。1955年9月,他去往了苏联的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的是飞行器设计,这个学校在当时也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顶尖学校,在1960年,他学成回国后,就被分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从这时候开始,他就一头扎进了中国防空导弹事业的初创工作里,从中国第一代到第三代防空导弹的研究,他都拼了很多心血。最早研究防空导弹的时候,咱们是照着别人的导弹防制,他带着团队冲破种种难题,在1965年吧“红旗一号”防空导弹仿制成功率,这一下,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低空导弹。后来他还负责了“红旗三号”导弹的整体设计方案,给中国防空导弹事业打下了很结实的基础。之前我国防空作战时,一直有个大难题,敌人的飞机老来侦察,还会躲导弹,于本水就当课题负责人,带着研究小组白天黑夜地攻关,研究出了“近快战法”,成功的将这个问题给解决了。1963年时,低空导弹二营就用了这个战法,算是第一次打下了一架敌人的U-2飞机,后来这个战法就在防空导弹部队广泛推广,敌人的飞机也不敢随意来中国捣乱了,祖国的领空也被保护的更牢。随着防空需求的变化,于本水接下了新一代代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当时的他都快60岁了,还先后当了舰空导弹系统的副总师、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他带头造出了中国的第一个第三代舰空导弹,这可是咱们国家第一次能拦住贴着海面飞的导弹。还做作为总设计师,把中国第一型能防敌人精确制导武器的野战防空导弹搞了出来,这些都让中国整体的防空和反导能力都提了上去。他为中国第一代到第三代防空导弹的研究,付出了特别多的心血,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的纪律,工作上的事情,连身边的家人都不跟他们提。妻子朱小泉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他们在学校的共青团组织相识,曾共同前往苏联留学,于本水提及爱人总是觉得特别感谢。他认为养育三个儿女的重担全都压在妻子头上,于本水笑着说:“军功章应该给他一半”,他们夫妻俩被大家称为航天夫妇楷模。1999年,于本水和夫人朱小泉曾去到大营城子存,为自己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了两万元,还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座椅。而且于本水为人低调又谦虚,之前陆地上、海上用的两型导弹研究成功了,别人问他秘诀,他总说是“因为有一支好团队”。说起每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他也总把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名单的前面,还说自己“顶多就是个带头的、领着大家干的人”。不仅如此,于本水做事还很细心,在研究防空导弹的时候,于本水为了攻克导弹的重要技术难题,小到导弹上零件的生产质量把控,大到整个导弹的实验,他都一点不马虎,全程跟着参与。另外,于本水还很愿意帮助年轻人成长,他在北航、哈工大这些学校当兼职教授,带博士生,30多年,他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很多学生后来都成了总设计师、学术带头人这样重要的角色。就算后来不继续在一线领导工作,他也丝毫没闲着2004年他70岁生日那天,还在实验基地帮年轻科学家解决问题。从1960年归国投身防空导弹,直到去世之前都还在心系航天,他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个领域,这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专注,让人佩服。正是因为他足够专注,才能在不同阶段都做出突破,为祖国建设更好的未来!
八月23日,朝导弹总局试谢两款新型防空导弹,目的是验证改进后防空导弹的战斗性能。

八月23日,朝导弹总局试谢两款新型防空导弹,目的是验证改进后防空导弹的战斗性能。

八月23日,朝导弹总局试谢两款新型防空导弹,目的是验证改进后防空导弹的战斗性能。将军亲自到现场指导试射活动,可见这两款防空武器对保卫国家主权、安全非常重要。根据试射效果评估,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对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等各种几何尺寸的来袭目标具备优异的快反能力。导弹系统运行机理及反应方式具有独创性,所包含之基础技术新颖独特,经改良的两种弹头技术特点非常适合消灭各种飞行速度的空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