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钢铁业

钢铁行业回暖,华菱钢铁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约三成

得益于主要原燃材料价格持续回落,钢铁行业迎来了久违的拐点,华菱钢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三成。华菱钢铁18日晚间披露钢铁行业首份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0.92亿元,同比下降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宝信软件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兵:钢铁行业正向智能化迈进

田国兵分析了目前钢铁行业发展的需要,他指出,为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钢铁企业正从追求规模向效率效益转变。传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系统在数据、模型、算力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企业在效率、效益方面的极致提升,亟盼...
不怀好意泰国突然宣布!8月11日,泰国官方突然宣布:对中国高碳线材发

不怀好意泰国突然宣布!8月11日,泰国官方突然宣布:对中国高碳线材发

不怀好意泰国突然宣布!8月11日,泰国官方突然宣布:对中国高碳线材发起反规避调查,矛头直指江苏永钢、沙钢和中天钢铁这3家巨头!简单说,泰国怀疑咱们把钢材碳含量微调到0.66%-0.76%区间,就为绕开他们高达36.79%的反倾销税。仔细琢磨,这招可不简单。要知道,泰国市场占中国同类钢材出口的42.75%,光今年上半年咱就卖了37万吨过去。如今一刀切搞调查,摆明了是要卡住中国钢企的脖子。要说这事背后的目的,泰国无疑是想借此机会给中国钢企制造些麻烦。毕竟,钢铁是基建的基础材料,中国的钢材出口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东南亚这一带,泰国这块市场对中国钢铁企业至关重要。如果反规避调查一旦成立,意味着这些巨头们不仅要支付高昂的反倾销税,甚至可能失去泰国市场的部分份额。站在泰国的角度,这种“截流”中国钢铁供应的方式,对他们本国的钢铁产业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但反过来看,中国钢铁巨头们面对这个局面,能轻松被卡住脖子吗?说到底,泰国的动作不过是全球贸易中竞争博弈的一部分。中国的钢铁企业实力雄厚,国内的钢材产量占全球的很大比例,失去一个市场的确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泰国市场的份额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并非最大。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本身就十分广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钢铁出口的替代市场和合作机会很多。另外,泰国的一边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另一边又通过这种手段“压制”中国企业,也显示了它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复杂情绪。一方面,泰国想借助中国的资金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却又通过对中国钢材征税来“割席”竞争市场。显然,泰国的这种“双标”行为已经让人产生了不少疑问。这类行为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小国如何在大国之间找到自身的利益平衡点。泰国一方面寻求中国的投资,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高冷”手段维护自己国内产业的利益。看似互利的合作关系,实则暗流涌动,经济博弈越发显现出微妙的复杂性。毕竟,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资源和贸易,它们的政治、外交,甚至是战略意图,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贸易行为。泰国此举也从另一个层面暴露出全球贸易规则的不公平性。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反倾销税已经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困扰,这些由小国政府推行的贸易保护措施,不仅限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更让全球经济的流动性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国际市场的创新和合作也被大大限制。话说回来,钢铁行业虽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钢铁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和创新能力,依然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技术创新到生产效率的提升,再到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中国的钢铁企业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中国钢铁产品有了更多的出口渠道,泰国市场的冲击也许不会成为决定命运的因素。但不管怎么说,泰国此时的行为显然不太“友好”。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钢企感到压力,显然不是一个成熟合作伙伴应有的做法。毕竟,合作本应是双赢的,但泰国这种做法却给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钢铁材料出口泰国宝钢钢铁品出口泰国钢材钢结构出口泰国泰钢材日铁美钢收购案

中国经济半年报丨利润同比增长超60%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更“绿”

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26%。00:39 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5.15亿吨,同比下降3.0%,符合国家产业调控政策预期和要求;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592亿元,同比增长63.26%。...
加拿大通知中国加税25%,而中国的反手操作绝了!加拿大政府7月底突然宣布,从

加拿大通知中国加税25%,而中国的反手操作绝了!加拿大政府7月底突然宣布,从

加拿大通知中国加税25%,而中国的反手操作绝了!加拿大政府7月底突然宣布,从8月1日起要对所有含中国熔铸成分的进口钢铁加税25%这一政策表面是应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实则暴露出加拿大在美中博弈中的尴尬处境——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50%关税的强硬打压,加拿大不敢正面反击,反而调转矛头指向中国,试图通过“对华强硬”姿态向美国示好。美国占加拿大钢铁出口的90%,特朗普7月10日进一步威胁对所有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后,加拿大钢铁业已出现产量骤降30%、工厂停工等危机。然而,经济高度依赖美国的加拿大既缺乏谈判筹码,又无勇气对抗,只能将损失转嫁他国。总理卡尼在政策声明中直接点名中国,声称中国“产能过剩”导致廉价钢材涌入加拿大,却刻意忽略关键事实:加拿大本土钢铁业萎缩的主因是美国关税壁垒,而非中国竞争。这种转移矛盾的策略,本质上是将中国当作缓解国内压力的“替罪羊”。中国对此早有预案。今年3月8日,中方已公布全球首例“反歧视调查”裁定,认定加拿大此前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铝加征关税违反世贸规则。构成歧视性措施,并据此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加征100%关税,对猪肉、水产品加征25%关税。这一反制直击加拿大经济软肋——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买家,年贸易额超40亿加元,70%的加拿大油菜籽依赖中国市场。若失去中国市场,加拿大农民将面临毁灭性冲击,而澳大利亚等国正虎视眈眈准备抢占份额。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制度性反制工具。首次运用的“反歧视调查”不仅审查关税政策,还系统性核查加拿大在技术认证、投资准入等领域的隐性壁垒。为后续多维度反制铺路。中方明确表态:若加方取消歧视性关税,中方反制可相应调整,但若继续挑衅,反制将升级。这种“以规则对规则”的策略,既符合多边贸易框架,又清晰划出红线。面对加拿大新关税,中国钢铁企业并未坐以待毙。通过转口贸易模式——先将钢材出口至马来西亚等第三国保税区,经换柜重包装取得当地原产证书,再销往加拿大——中国企业有效规避高额关税。这种供应链韧性印证了全球化的自我修复能力:政治壁垒反而催生更灵活的商业模式。反观加拿大,其政策陷入自我矛盾:一边打击中国钢铁以讨好美国,另一边却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消化农产品。2024年加拿大对华出口额达464亿美元,农业与渔业已成中加关系“压舱石”。若贸易摩擦持续,加拿大将同时承受美国关税大棒和中国市场萎缩的双重冲击,沦为大国博弈中最大输家。这场贸易风波揭示了一个核心规律:缺乏战略自主的国家难以掌握自身命运。加拿大长期奉行“经济靠美国、政治随美国”策略,导致其在中美冲突中进退失据。而中国通过“农业反制+规则创新+企业应变”的组合拳,既捍卫权益,又避免卷入恶性对抗,凸显成熟大国的定力。参考资料:加拿大宣布采取对含中国钢铁成分产品加征关税等措施商务部回应2025-07-1817:27·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