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金正日

2009年11月25日,在朝鲜首都平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与梁光烈上将等合影。

2009年11月25日,在朝鲜首都平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与梁光烈上将等合影。

2009年11月25日,在朝鲜首都平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与梁光烈上将等合影。金正日对梁光烈来访表示欢迎,并高度评价朝中友谊。他说,朝中友谊是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造并传承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经过历史的考验而牢不可破。
金正恩的接班人定了?韩国情报机构给出大胆推测:金正恩携女访华,为其接班做铺垫!

金正恩的接班人定了?韩国情报机构给出大胆推测:金正恩携女访华,为其接班做铺垫!

金正恩的接班人定了?韩国情报机构给出大胆推测:金正恩携女访华,为其接班做铺垫!金正恩隔了好多年,第五次来中国访问,这事儿本身就够受关注的,结果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带着自己的女儿金主爱一起出来了。朝鲜官方也第一次公开了小姑娘在国外活动的视频,这一下,全世界都炸开了锅,尤其是韩国的情报部门,直接放了个大胆的猜测。金正恩和他老婆主有三个孩子,但以前外界根本不知道这些孩子的事儿,连长啥样都不清楚,直到2022年,大女儿金主爱才开始经常在朝鲜国内的公开活动里露面。这才慢慢被大家认识,她跟着爸爸去看导弹试射,去参加重要的节日活动,每次穿得都大方又得体,别看年纪小,站在那么多人面前一点都不慌,特别淡定。9月2日这次金正恩来北京,金主爱又跟着来了。韩国情报部门这么猜,也不是瞎猜,朝鲜以前的情况,虽说没明着说“接班人得怎么选”,但从过去的事儿来看,权力都是在他们家传下来的。当年金日成把权力交给金正日,后来金正日又交给了金正恩,这么一代代传下来,早就有了家族延续的路子。现在金主爱老出现在重要场合,尤其是这次还跟着去中国访问,在韩国情报部门眼里,这肯定是个信号,说不定朝鲜以后要交权的时候,金主爱就是关键人物。再说说外交这事儿,带女儿一起出国访问,在朝鲜以前的外交史上从来没有过,以前朝鲜搞外交,都是金正恩带着一群官员去,家里人基本不掺和。这次金主爱出现在访华的队伍里,不管是象征啥,还是真能起到啥作用,都挺特别的。虽说在国际上,领导人的家属有时候也会帮着做点事儿,比如传递点友好的意思,让国家看着更亲切,但像金主爱这么小就跟着爸爸参加这么重要的访问,真没见过。也难怪外面的人会瞎想,琢磨她到底是来干啥的,以后会不会有啥大角色。而且看这两年,金主爱在朝鲜国内露脸的次数真不少,一会儿去参加活动,跟老百姓打招呼;一会儿跟着爸爸去看国家搞的新项目,这些事儿外面的人都看在眼里。有人觉得,金正恩这是故意在培养她,让她多了解朝鲜的情况,知道国家是咋发展的,以后要是真要担起领导的担子,也能有点底子。不过咱也得冷静点看韩国这个猜测,,朝鲜官方从来没说过“要选谁当接班人”,现在所有的说法都只是猜的。说不定金正恩带女儿来中国,就是单纯想让她感受感受中朝之间的好关系,知道外交这事儿有多重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培养培养眼界。毕竟中朝俩国好多年了,关系一直特别铁,这次又是来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么重要的事儿,带女儿来一起记记这段历史,也挺正常的。不管金正恩带女儿来中国到底是为啥,这事儿都让世界看到了朝鲜搞外交的新样子,朝鲜一直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主权,想把经济搞上去,在国际上多找些合作的机会。这次来中国访问,不光是巩固中朝的老友谊,也是朝鲜在国际上的一次重要亮相。而金主爱这一出现,不管她以后会不会接金正恩的班,都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也让朝鲜的外交多了点不一样的感觉。以后说不定还能看到更多关于金主爱的消息,也能更清楚朝鲜以后要咋传位、咋搞外交。信源:中国新闻周刊——2025-09-09——《金正恩“多边首秀”,女儿两度亮相》韩联社——2025-09-11——韩情报机构:金正恩携女访华为其接班作铺垫
中朝明明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中国还援助朝鲜走出九十年代饥荒,为何当年朝鲜核试验成

中朝明明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中国还援助朝鲜走出九十年代饥荒,为何当年朝鲜核试验成

中朝明明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中国还援助朝鲜走出九十年代饥荒,为何当年朝鲜核试验成功后,中国没有反对联合国制裁朝鲜?要明白中国的决定,得先看看整个核问题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朝鲜追求核武早就不是秘密,苏联解体后,他们感到身边再没什么靠山,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安全。所以金正日要把核计划搞下去,哪怕外面的世界怎么看他,这事他就不松手。他们觉得,只有真有本事、有核威慑,别人才不会轻易动手。可世界一直防着核扩散,大家谁都不愿意看到多一颗核弹头。当时中国的难题也不小,冷战期间中朝关系铁得很,签了条约就像结了兄弟情,可后来中韩建交,气氛马上就变了。朝鲜一看,中国没一心一意和他们玩,心思就多了。信任不再像以前那么牢靠,哪怕中国不断送粮食、石油,一趟趟火车从丹东开进朝鲜,还是难消对方的猜疑。九十年代的援手让不少朝鲜人记了一辈子,可政府层面,心里的疙瘩却越来越大。核试验响声一出,不仅吓到邻居,世界都慌了。美国、日本、韩国第一个跳出来声援制裁,压力一层层地推向中国。如果不站到全球这边,外界肯定要质疑中国是不是在为朝鲜撑腰。实际上,中国既担心边境安全,又怕东北的生活被乱局拖进去。一旦核平衡被打破,朝鲜半岛的稳定全是变数,甚至会影响中国自己的经济环境。各国的紧盯让中国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得和国际社会步调一致,这时候友好条约和现实利益需要重新权衡。朝鲜一直不信别人的承诺,六方会谈谈了好几轮,协议签了又废,丝毫没能减慢他们的核脚步。每次国际谈判都是你来我往,最后谈崩的比谈成的多。金正日心思很明白,只要能自己站得住脚,就不怕外头嚷嚷。可核试验后,真正把自己推向了孤立,出入受限、资源也捉襟见肘,进出口贸易缩水,老百姓日子越发紧难。中国这头也越来越谨慎,过去可以说有求必应,现在做什么都要一一考量该不该帮。边境口岸还开着,但查得更严了,对朝支援不再那么畅快,很多政策都加了红线。中国盼着半岛能安稳过日子,不希望局势越绷越紧,更不想半岛乱起来影响自己国内的发展计划。核试验一事,其实把中朝几十年的关系切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朝鲜核化让中国不再能只站在感情和过去的条约上考虑问题,这背后的现实压力太大了。联合国的决议成了中国维护国际信誉和区域安全的底线,也让中国对援朝的路子变了方向。朝鲜靠核计划保命,却给自己又添了难解的麻烦,外头的友谊少了,经济困境加重,日子越过越苦。中国左右为难,一面是历史情谊和边境安全,一面是世界的反扩散大格局。核问题拖得越久,东北经贸越发不景气,朝鲜经济更难有出头之日,区域紧张长期存在着,投资和发展自然也没了着落。对中国来说,友好可以继续,底线和原则不能丢,东北亚的未来,得看各方是选择强硬到底,还是在压力下重设对话和信任,给紧张降降温。
老美把萨达姆、卡扎菲都给灭了,怎么就拿朝鲜金家束手无策?很简单,金家有两样东西,

老美把萨达姆、卡扎菲都给灭了,怎么就拿朝鲜金家束手无策?很简单,金家有两样东西,

老美把萨达姆、卡扎菲都给灭了,怎么就拿朝鲜金家束手无策?很简单,金家有两样东西,是老美碰都不敢碰的保命符。(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这两样保命符,无非就是朝鲜数年执着研究的核技术,和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要说朝鲜啥时候开始一门心思搞核武器,那得从冷战结束后算起,但真正破釜沉舟是在2006年。那年10月9日,朝鲜在咸镜北道丰溪里核试验场,炸响了第一颗核弹,当量虽然只有0.5-1千吨TNT,技术不算成熟甚至有点漏,但这一响让朝鲜正式跨进了核门槛。联合国安理会立马通过1718号决议制裁,可朝鲜反而更坚定了,就像金正日说的:“核武器是我们民族的太阳,是唯一的生存保障”。这步棋现在看走对了,前两年朝鲜试射的火星-17导弹,射程15000公里,从平壤到华盛顿只要20分钟。要是搭载上核弹头,美国西海岸电网在5枚齐射下,就得瘫痪45天,这威慑力萨达姆和卡扎菲做梦都没有。火星-17的成功,对朝鲜来说可不是小事,这意味着美国本土不再是安全区。这款导弹长26米,直径2.7米,相当于6层楼塞进发射筒,却能以20倍音速在大气层打水漂,美国“萨德”反导系统,根本反应不过来。更厉害的是它换了固体燃料,从仓库拉出来15分钟就能发射,去年还装上了分导式多弹头,1枚带3个30万吨当量核弹头,每个都相当于20颗广岛原子弹,误差还不超过50米。美国国防情报局5月的报告说得明白,朝鲜现在处于“几十年来最强大的战略地位”,不光能威胁东北亚美军,还能直接打美国本土,这威胁可比当年的萨达姆、卡扎菲严重多了。因为朝鲜手里有了武器,所以美国内部对朝鲜动手的顾虑,那可真是不少。先看三八线附近,朝鲜部署的火星-11乙导弹射程410公里,从隐蔽阵地发射能覆盖韩国全境,首尔、釜山全在打击范围内。这种导弹发射准备时间极短,还能用隧道、森林伪装,美韩卫星根本抓不住行踪。而驻韩美军现在只有28500人,就算加上计划永久部署的20架F-35A,面对朝鲜123万现役军人和700万后备力量,真打起来也确实够呛。美国国防情报局推演过,驻韩美军的地下指挥所都扛不住火星-11乙的专门打击,指挥链一断整个防御体系就垮了。反观当年的卡扎菲,那真是拿鸡蛋碰石头,利比亚当时既没核武器,最先进的导弹射程也就几百公里,根本打不到欧洲,更别说美国了。卡扎菲还天真地放弃了核计划,结果美军飞机想来就来,导弹想炸就炸,更别说朝鲜现在光现役军人就有123万,是利比亚当年的十倍还多。而且70%工业产能都集中在军工,宁边核设施光技术人员就有1.5万,占全国科研人员的30%。这种全民皆兵、死磕到底的作战风格,跟当年利比亚军队一触即溃的样子完全不同,美国要是动手,驻韩美军基地恐怕几个小时就得挨饱和打击。有人可能纳闷,朝鲜被制裁这么多年,怎么还能搞出这些硬家伙?在我看来,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本事,联合国从2006年就禁运武器和奢侈品,可朝鲜愣是走出了三条路:一是靠劳动党39号室搞地下经济,每年创收超20亿美元,伪造美元、网络攻击、军火走私啥都干。二是钻技术空子,从德国走私直升机零件,从俄罗斯请核专家,月薪给1500-3000美元就换来了关键技术。三是玩转地缘政治,通过中朝边境“灰色贸易”搞到石油粮食,2006年光对中国出口煤炭就赚了2.5亿美元。他们把70%工业产能投到军工,宁可老百姓挨饿也要保核计划,2006年核预算涨到12亿美元,这种资源集中模式虽然代价大,但确实让朝鲜在制裁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如此看来,美国当年敢打伊拉克、利比亚,就是因为那俩国家没真正的核威慑,常规军力也不够看。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在美军信息化打击面前不堪一击,卡扎菲更是连像样的防空系统都没有。可朝鲜不一样,手里有能打到美国的核弹,家门口还有上万门火炮导弹对着韩国,真要动手,驻韩美军基地和首尔都得遭殃。美国国防情报局都承认,朝鲜军事能力“显著提升”,还计划撤走4500人,这本身就说明他们没把握和朝鲜对赌。毕竟朝鲜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美国真吃不起这个亏。而且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这两样保命符,也是朝鲜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真正底气,这可比萨达姆的黄金手枪、卡扎菲的帐篷靠谱多了。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终于来了,但金正恩为什么选择坐一整天火车,飞机不是更快更方便吗?2025年

终于来了,但金正恩为什么选择坐一整天火车,飞机不是更快更方便吗?2025年

终于来了,但金正恩为什么选择坐一整天火车,飞机不是更快更方便吗?2025年9月1日,金正恩为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已于当日乘专列启程来华。这是金正恩六年来的首次访华,也是他执政以来首次以正式身份出席国际多边外交活动。金正恩的专列可不是普通火车,这列代号“太阳号”的列车堪称移动的豪华宫殿,防弹车厢、防爆装甲、雷达干扰系统一应俱全,安全防护能力堪比坦克。列车内部设施完善:星级酒店般的卧室、宴会厅、会议室,甚至还有KTV包厢和手术室。曾随金正日访问俄罗斯的俄官员透露,车上供应龙虾、波尔多红酒,连乘务员都能唱俄语歌。安全方面,专列采用三车编队:先导车探路,中间是核心车厢,尾车负责后勤和护卫。如此配置,让火车成为比飞机更安全的选择。朝鲜航空业长期受国际制裁,专机“苍鹰一号”机型老旧,可靠性存疑。反观火车,轨道可控,路线固定,安保更易部署。历史上,波兰总统、伊朗总统都曾因空难丧生,金正恩自然更倾向于“稳如泰山”的专列。火车出行也是朝鲜领导人的家族传统。从金日成到金正日,再到金正恩,火车已成为朝鲜领导人的“外交符号”。金正恩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其祖父金日成的敬仰,他甚至在举止、形象、战略思维上也在“复刻”祖父的路线。此次访华,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选择火车出行,无形中呼应了中朝两国共同的抗战历史,拉近情感距离。鸭绿江友谊桥,是这段旅程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更是中朝友谊的历史见证。从抗美援朝的滚滚铁流,到如今中朝之间70%以上的贸易往来,这座桥承载了太多记忆与现实。金正恩乘专列缓缓驶过此桥,这是对中国最大的信任表达,也是对中朝关系最直白的政治宣言。金正恩此行,恰逢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俄方正在积极探讨普京与金正恩在中国举行双边会晤的可能性。这场罕见的中俄朝三国领导人聚会,吸引了全球目光。在西方媒体看来,这是一场他们最不愿看到的场景——中朝俄三国领导人同框出现在天安门城楼。这是一种公开的地缘政治姿态,也是一种对西方制裁体系的现实对冲。金正恩此次访华创下了四个前所未有的纪录:这是他自2019年后首次访华,是朝鲜领导人66年来首次参加中国阅兵,是他本人第一次出席别国阅兵仪式,更是他执政13年来首次亮相大型多边外交场合。上一次朝鲜领导人参加中国阅兵,还是1959年的事,那时候还是金日成时代。整整66年过去了,两国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这次金正恩亲自出席,确实释放了不同寻常的信号。金正恩执政13年来,基本上都在国内活动,出国次数屈指可数。这次不但出国了,还一下子参加这么大型的多边活动,确实是个巨大转变。多边场合中,他将与20余国领导人同台,展现朝鲜“重返国际舞台”的姿态。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也将出席,虽官方否认会晤可能,但任何非正式接触都将传递微妙信号。金正恩的行程,从来不止于外交,2018年访华时,他曾密集考察中国科技、农业企业,此次访华前,又视察了边境附近的军工工厂。中朝边境铁路沿线,正是中国东北振兴战略的缩影:现代化工业园区、智慧农业基地、跨境物流枢纽。这些景象,或将成为朝鲜未来经济发展的参考模板。毕竟,朝鲜正面临经济困境,急需突破制裁。与中国深化合作,引入技术、资金,是其重要出路。这趟火车,可能也装载着一份合作清单,涵盖农业、能源、边境物流乃至医疗与数字通信。当专列最终驶入北京站,迎接它的不仅是红毯与礼宾,更是中朝关系的新起点。火车虽慢,但驶向的方向,或许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朝鲜44年惯例被打破,金正恩此次北京行将创下多个首次,不过,当前有一个很现实的问

朝鲜44年惯例被打破,金正恩此次北京行将创下多个首次,不过,当前有一个很现实的问

朝鲜44年惯例被打破,金正恩此次北京行将创下多个首次,不过,当前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朝鲜面前:金正恩怎么来北京?这次访问之所以特别,不仅因为是他四年来首次外访,更因为他选择了一种“复古”的出行方式——坐火车。这列神秘的专列可不简单,据说这是一辆经过特殊改造的“移动堡垒”,车窗防弹,还配备了完善的通讯设备,甚至能在车上开会、生活,虽然速度比不上飞机,但安全性更高,也更私密。为什么要坐火车?这其实是朝鲜领导人的老传统了,金正恩的父亲金正日当年七次访问中国,都是坐火车去的,最久的一次,在车上待了24天,行程上万公里。对金正恩来说,这既是在延续传统,也是现实考虑——毕竟坐火车可以避开很多国际视线,还能避免飞越他国领空带来的麻烦。这次访问时机很值得玩味,朝鲜目前面临经济困难,同时又拥有越来越强的军事能力,在这种局面下,金正恩可能需要和老朋友中国聊聊合作,争取一些支持,两国领导人会谈什么?经济援助、地区安全,还是核问题?这些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更广的角度看,这次访问发生在亚太局势微妙变化的时刻,美国加强了和日本、韩国的合作,朝鲜和俄罗斯越走越近,中国则在努力平衡各方关系,金正恩的这趟火车之旅,可能影响着整个东北亚的未来格局。说实在的,在金正恩可以选择飞机出行的时代,他却选择了慢悠悠的火车,这个决定很有意思,火车虽然慢,但却给了他更多的私人空间,也避开了无处不在的卫星监控,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当今世界,大家都追求快节奏,但有时候“慢”反而能成事,坐在火车上,有更多时间思考和准备,还能在相对私密的环境里进行交流,这可能正是朝鲜想要的外交节奏。这次访问也让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的出行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信号,坐火车既向国内民众展示了力量与传统,又向国际社会传递了谨慎而坚定的形象。说到底,这趟火车之旅提醒我们:在外交场上,有时候最传统的方式反而最有效,在金正恩不紧不慢的火车行进中,我们看到了朝鲜独特的外交智慧——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无论这次会谈结果如何,金正恩已经通过这趟火车之旅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这场特殊的外交大戏中,火车不只是交通工具,它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老美把萨达姆、卡扎菲都给灭了,怎么就拿朝鲜金家束手无策?很简单,金家有两样东西,

老美把萨达姆、卡扎菲都给灭了,怎么就拿朝鲜金家束手无策?很简单,金家有两样东西,

老美把萨达姆、卡扎菲都给灭了,怎么就拿朝鲜金家束手无策?很简单,金家有两样东西,是老美碰都不敢碰的保命符。萨达姆的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后就已经被美英联军打得落花流水,虽然他嘴硬,说自己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实际核武器计划早就被国际社会严格监控和限制。卡扎菲则更戏剧性,80年代开始搞核计划,后来在2011年主动交出了核武器研发项目,以示“投降”和“示好”,期望能换来美国的友好对待。结果呢?美国带头发动北约空袭,卡扎菲最终被本国反政府武装抓获并残忍杀害。这两人没有核武器的“威慑”,没有超级大国的支持,注定了他们成了美国军事实力和情报渗透下的牺牲品。再来看朝鲜,金正日和金正恩的“保命符”可不是空谈。第一样,就是核武器。核武器在国际政治里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不碰我的底线,我就不怕你”。萨达姆的伊拉克核计划被销毁后,美国可以轻松发动战争;卡扎菲放弃核武器后,美国便有了推翻他的借口和动力。而朝鲜恰恰相反,拥有了核武器,这直接把朝鲜的存在变成了一个战略威慑力量。美国要动朝鲜,就得面对核报复的风险,这个风险不是闹着玩的。朝鲜的核弹是保命符,是老美迟迟不敢轻举妄动的最大障碍。哪怕美国愿意冒这个险,朝鲜的地理位置和朝鲜半岛的复杂局势又让任何军事行动都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极高的代价。当萨达姆和卡扎菲面对美国时,他们几乎是孤立的,没有强有力的盟友能帮他们撑腰。卡扎菲放弃核武器后,连欧洲国家也都不敢帮忙。萨达姆在伊拉克周边也没有超级大国的庇护,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有限,更别提美国在中东的强大影响力。而朝鲜呢?背后有中国这条大靠山。中国对朝鲜的支持,不光是经济援助那么简单,更是战略层面的牵制。中国不希望朝鲜半岛乱成一锅粥,尤其是不希望美军直接逼近自己边境。俄罗斯也在背后默默支持,提供能源和政治支持。这两个大国的支持,让朝鲜在国际舞台上的“底气”十足。美国要想拿下朝鲜,必然要考虑和中国、俄罗斯的关系,风险自然成倍增加。这两样“保命符”,核武器和中俄靠山,让朝鲜的安全防护固若金汤。美国动辄派兵推翻萨达姆、卡扎菲,那是因为没有这种“底线”,没有太多国家会为了他们和美国硬碰硬。美国可以靠军事优势快速解决对手。但朝鲜不一样,核武器让美国犹豫,中俄的支持又给朝鲜撑起了强大的保护伞。对美国来说,动朝鲜不是简单的“开火就赢”,而是可能引发一场大规模战争,甚至引起地缘政治的剧烈震荡,得不偿失。这就像你和朋友吵架,如果对方手里拿着刀和后面有一群兄弟站着,你敢轻易冲上去吗?萨达姆和卡扎菲那时候,相当于赤手空拳,被美国一脚踢倒;朝鲜则是刀枪齐备,后面还有中国和俄罗斯撑腰,谁敢硬碰硬?美国拿下萨达姆、卡扎菲,更多是建立在对方软弱、孤立和没有核威慑的基础上。朝鲜不同,它有核武器,有超级靠山,这让美国难以轻易下手。正是这两样“保命符”,让朝鲜金家在面对超级大国的压力时依然能坚强地站立。从历史到现实,核武器和强硬的地缘政治支持,才是真正让金家金字塔稳固的秘密武器。美国不是不想动朝鲜,而是动不起,动了必定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就是为什么,萨达姆和卡扎菲成了历史的教训,而朝鲜金家却屹立不倒。让我们记住,核武器不是简单的武器,而是国家安全的“底线”,而真正的力量,有时候来自背后强大的盟友和战略布局。
金正恩又出手了,这次直接连中国都牵涉进来!刚说完要派3万人去支援俄罗斯,现在又突

金正恩又出手了,这次直接连中国都牵涉进来!刚说完要派3万人去支援俄罗斯,现在又突

金正恩又出手了,这次直接连中国都牵涉进来!刚说完要派3万人去支援俄罗斯,现在又突然宣布重启平壤到北京的客运列车,动静不小!韩国媒体爆料,朝鲜打算派3万名建筑工人去俄罗斯,名义上是帮助重建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每人每月工资大约500美元,如果真这么干,朝鲜一年能赚1.8亿美元,相当于它2022年全年出口额的一大半。但问题来了,这些工人可能被安排到靠近前线的罗斯托夫州,那里可是俄军的后勤大本营,美国专家分析,朝鲜工人可不是普通打工仔,他们很多都有军事背景,过去就曾在俄罗斯参与过军事设施建设。所以,这些人到底是去盖房子的,还是去帮忙修军火库、甚至直接参与后勤支援的?这就很值得琢磨了。虽然俄罗斯嘴上说“没这回事”,但去年俄朝恢复铁路货运后,已经有超过1万箱朝鲜武器弹药运到了俄罗斯,这次再派工人过去,很难不让人怀疑朝鲜是不是在变相支援俄罗斯打仗。就在援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朝鲜突然宣布重启平壤到北京的客运火车,这趟火车已经停了4年多,为啥现在突然恢复?有专家分析,这趟火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政治信号,过去,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金正恩都曾坐这趟火车访华,每次重启往往意味着朝鲜想和中国加强联系。这次恢复火车,可能是在向中国释放友好信号,毕竟朝鲜现在被国际社会孤立,经济困难,急需中国的支持。不过,目前这趟火车每周只有一班,而且只允许朝鲜人和外交官乘坐,短期内对经济帮助不大,但长远来看,这条铁路可能会成为朝鲜获取粮食、能源等物资的重要通道。金正恩通过"援俄"和"联华"两项举措引发周边国家强烈反应,美韩迅速采取反制措施,韩国宣布对7艘涉嫌为朝鲜运输货物的船只实施制裁,美国则警告将制裁任何雇佣朝鲜工人的实体。中国在朝鲜援俄问题上表态谨慎,仅表示"理解各方安全关切",但对中朝恢复铁路联运则积极宣传"中朝友谊",俄罗斯虽急需朝鲜提供的弹药缓解前线压力,但这种依赖可能加剧其国际孤立处境。更耐人寻味的是,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最近出来喊话,否认朝鲜向俄罗斯派兵,但对恢复火车的事只字不提,这明显是想淡化敏感话题,避免刺激国际社会。金正恩这一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在“两边捞好处”——既想从俄罗斯拿钱拿技术,又想靠中国缓解经济压力,但这种走钢丝的策略,风险也不小:朝鲜想要的不仅是钱,还有导弹、核技术等高端货,但俄罗斯现在自己都焦头烂额,会不会真给朝鲜这些“硬货”?万一给了,西方肯定加大制裁,俄罗斯自己也吃不消。中国虽然和朝鲜关系不错,但也不会无条件支持,如果朝鲜军援俄罗斯导致局势恶化,中国也会面临更大压力,到时候对朝鲜的援助可能会收紧。韩国总统尹锡悦已经放狠话,说不排除“先发制人”打击朝鲜,美国也在半岛附近部署了B-52轰炸机,如果朝鲜继续挑衅,美韩的军事动作只会更猛。总之,金正恩这套“左右横跳”的策略,短期内可能捞到点好处,但长期来看风险很大,毕竟,玩火玩多了,总有烧到自己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