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郭勇维

公然支持乱港分子,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终于倒闭!谁能想到陪伴香港人41年的老

公然支持乱港分子,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终于倒闭!谁能想到陪伴香港人41年的老

公然支持乱港分子,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终于倒闭!谁能想到陪伴香港人41年的老字号,竟是个“吃饭砸锅”的港独,事发后犯了众怒才道歉,如今下场咎由自取。提起香港的老字号,总绕不开“大班”这个名字。它曾是颠覆者,凭一款冰皮月饼风靡全港,被视为港产高端品牌的象征;它也是一代人的中秋记忆,陪伴了香港整整41年。谁知,这个看似基业长青的品牌,却在猝不及防间轰然倒塌,留下近两百名员工的茫然与愤慨,以及数千万港元的巨额欠薪。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经营的败局,更像一出充满争议的商界警示录。故事始于1984年,郭鸿钧在九龙街头开了间面包店,取名“大班面包西饼”。起初五年,生意平平无奇。直到1989年,一个划时代的创意,彻底改写了整个月饼市场的游戏规则。大班推出了闻所未闻的“冰皮月饼”,它彻底抛弃了传统月饼的烘烤工艺,以冷藏食用的清爽口感和五花八门的内馅,迅速俘获了大众的心。这款产品让大班一炮而红,不仅在香港站稳脚跟,更乘势杀入内地市场,成了中秋节的明星。凭借冰皮月饼的巨大成功,大班的中秋销售额一度占到全年营收的近八成,品牌形象也水涨船高。创始人郭鸿钧甚至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奖”,公司还和皇家马德里这样的国际品牌联名,将“港产高端”的标签打造得有声有色。而风光之下,隐患早已埋下。不少老街坊都清楚,大班除了中秋卖月饼,平日里的面包西饼生意其实相当普通,产品线亮点不多。说白了,这个庞大的“月饼帝国”,根基严重依赖单一产品,抗风险能力远比外界想象的要脆弱。谁知这句平日里的闲谈,竟在日后一语成谶。2019年成为了转折点。当时香港社会风波不断,许多企业都选择低调行事。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大班创办人的儿子、公司董事郭勇维,在社交媒体上干了一件出格的事。他不仅公开支持乱港分子,还转发讽刺支持政府市民是“无脑蓝丝”的图片,并配上“认同请分享”的煽动性文字。这番言论,如同一颗炸弹投入舆论场。内地网友和香港本地许多顾客的愤怒情绪瞬间被点燃。郭勇维立即删除了帖子,并且发表了一条声明,说这只是他的个人行为,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他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抱歉。大班集团也迅速做出了决定,并强调其“在历史上并无任何政治主张”。但公众对其全然不买账。网友扒出他过往的种种政治暗示,甚至发现他在风波后还悄悄把社交头像换成了代表暴力抗争的“一只眼”标志。这种“明着道歉,暗中挑衅”的姿态,彻底击穿了消费者的信任底线,大家痛斥这是典型的“吃饭砸锅”。随后,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抵制运动。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在48小时之内,就下了货架上的所有商品。北京、上海等地的商超也迅速清空了大班的货架。这对大班是致命一击,因为其七成营收来自内地,在中秋旺季前失去主战场,冰皮月饼的生意算是彻底完了。更具决定性的是,《人民日报》官微直接点名,指出其所谓“个人行为”无法与企业切割。此文一出,大班在内地市场几乎再无翻身可能。风波过后,大班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挣扎。2021年,郭家终于扛不住,将公司股权转让给香港建筑商廖志强。新东家接手后,也确实想挽回局面,火速更换品牌LOGO,试图与“郭氏标签”做切割,重建品牌形象。据说,新老板甚至将自己在半山的豪宅抵押了两次来救火。可惜消费者的记忆没有那么健忘。早在2020年中秋节的时候,大班就已经偷偷尝试过了,但刚一推出,就遭到了网友的强烈抵制,然后迅速下架。这也意味着,“有问题”这个词一旦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再想挽回就很难了。与此同时,疫情的冲击和同行美心、荣华等品牌的步步紧逼,也让大班在香港本地的市场份额不断流失。从2022年到2024年,大班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该公司因拖欠员工工资及强积金供款而遭曝光,有不少业主上门索要约二百万港币房租。即便是新老板拿出了自己的房子,也无法弥补这个巨大的缺口。时间来到了6月,月初高管集体离职,到了23日深夜,分店被曝将当天所有现金调回总部。半夜的时候,员工忽然接到一则通告:“公司完蛋了,不要再来了。”第二天,店铺大门紧锁,这种“夜逃式”的倒闭,让约200名员工猝不及防。有工作22年的老员工被拖欠近20万工资,情绪崩溃。据估算,欠薪和遣散费总额高达数千万港元。一个曾经的月饼传奇,就这样从行业标杆沦为欠薪跑路的“黑名单企业”。这难道不正是告诉我们,企业发展,靠的从来不只是产品创新?郭勇维那句“蓝丝无脑”,不仅侮辱了爱国爱港的市民,更亲手砸碎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情感。
公然支持乱港分子,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终于倒闭!谁能想到陪伴香港人41年的老

公然支持乱港分子,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终于倒闭!谁能想到陪伴香港人41年的老

公然支持乱港分子,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终于倒闭!谁能想到陪伴香港人41年的老字号,竟是个“吃饭砸锅”的港独,事发后犯了众怒才道歉,如今下场咎由自取。[狗头]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清盘申请,为经营41年的大班面包画下句号。这个曾经排队购买的港式茶餐厅招牌,最终倒在了五年前的一场风波中。2019年8月,香港社会局势动荡期间,大班面包创始人之子郭勇维在Facebook发布了一系列争议言论。他转发支持示威活动的内容,更在社交媒体上传了一张印有“光复香港”字样的面包照片,配文“新鲜出炉”。这个后来被法院裁定为违法标语的口号,彻底改变了这家老字号的命运。消息传开后,抵制行动迅速展开。香港工联会率先发声,华润万家、百佳等连锁超市紧急下架大班产品,美团、饿了么等内地平台也清空了相关商品链接。数据显示,仅三天时间,大班月饼订单量就暴跌70%。郭勇维试图挽回局面,在深夜发布道歉声明,强调“个人言论与公司无关”。但这份避重就轻的声明并未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消费者感到失望。当年中秋节期间,大班月饼销量同比下跌90%,许多茶餐厅主动撤下他们的菠萝包和老婆饼。讽刺的是,这个标榜“香港本土品牌”的企业,80%的生产原料都依赖内地供应。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经口岸带入内地的大班月饼日均达2000盒,内地游客一直是其重要客户群体。一边赚着内地市场的钱,一边支持分裂活动,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注定难以持续。五年来,大班面包一直在低谷中挣扎。原本热闹的铜锣湾总店客流稀少,曾经需要排队的招牌产品乏人问津。疫情期间旅游业停摆,更是雪上加霜。今年7月,这家创立于1984年的老字号终于无法维持,正式向法院申请清盘。与大班面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港式品牌的选择,美心集团在风波后明确表态支持“一国两制”,奇华饼家也积极参与各种爱国活动。如今走进这些店铺,国旗图案的蛋糕和月饼成为热销产品,生意依然红火。这场商业悲剧背后,反映的是香港社会的深刻变化。国安法实施后,“爱国者治港”成为新常态,企业经营也必须在这个框架内进行。那些试图在政治上投机取巧的商家,最终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大班面包的倒闭,为香港商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案例。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中,企业的政治立场往往决定其市场前景。消费者用脚投票,市场用销量说话,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如今的铜锣湾礼顿中心,大班面包的旧址挂着“旺铺招租”的横幅。不远处的美心西饼店里,顾客络绎不绝,新推出的爱国主题糕点供不应求。两个场景的对比,诉说着同一个道理:在商言商,但商业从来不是纯粹的生意。对于仍在经营的香港企业来说,大班面包的教训值得深思。市场经济下,企业有选择立场的自由,但也要承担选择的后果。那些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班面包的倒闭并非偶然。它既是个别企业决策失误的结果,也是香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现象。那些试图挑战底线的企业,注定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这个持续了五年的商业故事,终于落下帷幕。大班面包用自己的消失,为其他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任何时代,企业都要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消费者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信源:香港《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