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造船

新领导到位,上海外高桥造船“换帅”

新领导到位,上海外高桥造船“换帅”

外高桥造船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刚已升任外高桥造船党委书记、董事长。根据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官微内容,8月25日,外高桥造船组织召开“雷霆行动”再动员、再部署专题会议,彼时陈刚仍是外高桥造船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的...
“中国造船业要完了?”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

“中国造船业要完了?”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

“中国造船业要完了?”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后我们的造船业会进入寒冬时期,但是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如果美国坚持,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唐纳德·特朗普在2025年4月9日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名为“恢复美国海上主导地位”,针对中国船舶制造和物流领域。这项命令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推动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船舶征收额外费用,最高可达150万美元每次停靠。命令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推动美国本土造船业复兴。早在2025年3月,美国就开始酝酿这项政策,特朗普在国会演讲中强调要全面改革美国海上部门,以对抗中国在全球船舶市场的份额。中国目前占全球造船市场的50%以上,而美国不到1%,这种差距让美国政府感到威胁。这项政策源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2025年4月17日公布的301调查结果,该调查指责中国通过不合理做法主导船舶、物流和造船行业。报告显示,中国船舶产能巨大,年建造船舶超过1000艘,而美国仅为不到10艘。政策实施后,一些美国进口商和航运公司开始评估风险,部分订单确实有转向迹象。例如,某些欧洲和美国船东考虑将新船建造合同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或韩国,以避免额外港口费用。日本作为传统造船强国,产能虽有限,但年建造能力约占全球15%,成为潜在接盘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接订单有所放缓,而日本船企如今治造船的咨询量增加。买家转向日本的举动,让一些人担心中国造船业会进入低谷。特朗普的命令规定,如果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超过25%,每次进港都要缴高额费用,这直接推高物流成本。美国阿拉斯加渔业协会等团体已向国会商务委员会提交抗议,指出使用非中国船舶会让每吨运费增加11美元,导致出口利润缩水。韩国大宇造船工人2025年7月罢工,要求加薪30%,而中国船厂工人成本仅为其三分之一,这种差距让转向并不容易。日本三菱重工长崎船厂最近接单的液化天然气船报价达2.3亿美元,比中国同类高40%,交付期多8个月。尽管如此,地中海航运公司2025年5月将6艘订单从日本转回中国扬子江船业,因为中国只需30%预付款,日本要求60%。中国造船业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四十年积累不是一纸命令能动摇的。江南造船厂2025年下水的24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燃料舱技术精度控制在0.5毫米内,连韩国企业都付费引进。沪东中华的MARKIII型液化气船工艺领先,日本船厂殷瓦钢焊接还需外包韩国技师。中国每年新增2.4万船舶焊工,32所职业学院输出4.7万技术人才,这种人才储备全球难匹敌。2023年中国交付4230万载重吨船舶,日本全行业年产能不到900万载重吨,订单已排到2027年。新政策下,美国内部撕裂加剧,爱荷华州大豆出口商联名抗议,日本船运费每吨贵11美元,影响摇摆州选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施压往往适得其反。2014年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框架限制中国造船,结果中国液化天然气船市场份额从7%升到35%。现在,虽然短期订单转移影响几艘邮轮,但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等核心业务,因成本和技术优势,会逐步回归。英国劳氏船级社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订单中37%为名义日本转包。特朗普政策虽强硬,但美国船东清楚,多付费用最终转嫁沃尔玛货架,消费者买单。美国坚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中国造船业有弹性,空置船坞随时重启,而美国振兴本土产业需多年投入。内部压力如出口商抗议会冲破政策壁垒,订单暗流回涌已现,技术护城河确保竞争力。
11家在各自领域雄踞世界第一的中国企业:1. 中国船舶集团:造船领域世界第一,

11家在各自领域雄踞世界第一的中国企业:1. 中国船舶集团:造船领域世界第一,

11家在各自领域雄踞世界第一的中国企业:1.中国船舶集团:造船领域世界第一,造船全球份额占比较大,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2.大疆:民用无人机领域世界第一,占全球约70%-80%的市场份额。3.宁德时代:储能电池领域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份额约47%左右。4.华为公司:5G领域世界第一,5G通信专利数全球领先。5.中国中车:高铁领域世界第一,是中国在全球的闪亮名片。6.隆基绿能:光伏组件领域世界第一,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领先。7.中国建筑:建筑工程领域世界第一,房屋建筑工程承包全球规模第一。8.中国巨石:玻纤领域世界第一,玻璃纤维市场份额占比较大。9.三一重工:挖掘机领域世界第一,混凝土机械销量全球领先。10.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领域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部分时段全球第一。11.振华重工:港机器械领域世界第一,岸桥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

转向造船!美国取消6.79亿美元海上风电项目资金

据交通部介绍,被取消的资金将转向美国造船业、港口升级及其他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此次撤销的拨款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位于加州北部的洪堡湾海上风电项目,涉及金额高达4.27亿美元。洪堡湾项目原计划建设一座海上风机总装码头,...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安庆”舰,109、110舰都将服役于东海舰队。今年,东海舰队终于有了排水量万吨级别的驱逐舰。第二批次的055型驱逐舰一共6艘,舷号109~114。有一说一...
特朗普25日在会见李在明时,慨叹美国造船业一落千丈,并表示美国准备将一些船舶订单

特朗普25日在会见李在明时,慨叹美国造船业一落千丈,并表示美国准备将一些船舶订单

特朗普25日在会见李在明时,慨叹美国造船业一落千丈,并表示美国准备将一些船舶订单交给韩国。特朗普忆往昔美国制造业何等辉煌:你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们每天造一艘船,今天我们不再造船了,这太荒谬了!确实,二战期间,单航空母舰美国就建造了155艘,可见美国当年造船能力多么豪横,工业制造能力多么强大!当年的美国绝对是制造业大国,从针头线脑到飞机轮船,无所不能,真真全产业链,世界工厂当之无愧。二战后,随着制造业逐步外迁,美国就有些空心化了,这也是特朗普关税战的一个背景与来由,特朗普要利用关税政策重振美国制造业。但有些辉煌是无法继续的,譬如造船业,美国只能将船舶订单交给盟友韩国或日本。但不要以为美国造船业归零了,它的技术与水平还在(且高高的),只是规模没有了,造船厂的主要精力大概都用来造战舰了(这个不能外包)。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钢材和设备,否则就不让中标,这不,问题就来了,如果用自己国家的钢材特别是那6毫米厚的,成本得涨20%,这样来,美国的订单就没那么香了,美国海军这限制,让韩国和日本造船厂左右为难。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原本,美国造船业陷入困境,手头的军舰订单需要外援。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厂看准机会,心想这可是捞一笔的大好机会: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利润可观。可事情没那么简单,美国提出了一个苛刻条件,不允许使用中国的钢材和关键设备,否则订单就不让你拿。这一下,把韩日造船厂给难住了。造船用的钢材占成本的大头,其中尤其是那种厚度达到6毫米的高强度钢材,如果必须全部用本国材料,成本立刻上涨20%。订单利润空间一下被压缩,原本看起来的“香饽饽”,现在却有了苦涩味。韩国、日本的造船厂并非没有能力应付订单,但这个条件让他们必须在成本和竞争力之间做选择。用国内钢材建造,不仅成本高,还可能影响价格竞争力;一旦偷工减料或偷换其他来源,又可能触碰美国的政策红线,连标都没法拿。左右为难,成为现实困境。相比之下,中国造船业的优势则格外明显。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造船产业,产能持续扩张,技术水平逐渐赶超国际同行,尤其在绿色船舶、节能减排方面积累了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造船厂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钢材到关键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全套体系自主掌控。这样一来,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造船厂的订单和交付能力都不会受到太大干扰。如果放眼全球市场,韩国和日本造船厂面临的局限愈发明显。美国虽然希望通过限制钢材来源来推动韩日造船业复兴,为自家军舰建造提供外援,但这个条件也让韩日企业的竞争力受限。与中国厂相比,他们在价格和产能上都处于劣势。即便拿下订单,也意味着利润受压,甚至有可能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对于美国而言,这种策略也并非无懈可击。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政治和贸易手段控制军舰订单供应链,确保关键技术不流向中国;另一方面,这种限制让韩日造船厂不得不提高成本,反而削弱了订单吸引力,可能影响船只交付的效率和质量。美国想用韩日造船厂解决自身造舰不足的问题,却遇到了实际操作上的尴尬。从长远来看,中国造船业的稳固地位意味着全球造船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中国不仅能够承接大量民用船舶订单,还具备应对国际军事船舶订单的潜力。即便美国施压限制韩日使用中国钢材和设备,这种压力也难以改变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中国造船业还在绿色船舶和高端技术船舶领域持续创新。相比之下,韩日造船厂虽然技术成熟,但在规模和成本控制上仍然略逊一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政策限制无疑加大了韩日企业的经营压力,却无法撼动中国的市场地位。美国希望通过政策干预推动韩日造船业复兴,但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要求不使用中国钢材和设备,虽是出于国家安全和政治考量,但让韩日企业的订单利润受压;而中国造船业凭借自主掌控的产业链、技术优势和绿色船舶创新,即便面临外部施压,也能稳住全球市场地位。这一对比,恰恰反映出全球造船格局的新趋势,谁掌握了核心产业链和技术,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美国想用韩日造船业来补救自身的造船能力缺口,但现实证明,造船产业链的完整性、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积累,才是真正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韩日造船厂左右为难的局面,正是美国政策与全球产业实际之间矛盾的直接体现。未来,如果美国继续用这种限制策略推动韩日造船厂,很可能只会让韩日企业苦不堪言,而全球造船市场的真正主导者,仍然会是中国。毕竟,产能、技术和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才是国际竞争中最稳固的护城河。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最近挺头疼,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最近挺头疼,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最近挺头疼,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钢材和设备,否则就不让中标。这不,问题就来了,如果用自己国家的钢材,特别是那6毫米厚的,成本得涨20%,这样一来,美国的订单就没那么香了。美国海军这限制,让韩国和日本造船厂左右为难。我们中国造船业这些年势头猛,2024年全年接单1711艘船,占全球七成多,完工量和手持订单也稳坐头把交椅。这得益于我们规模大、效率高、劳动力足,钢材价格实惠,比别国低15%到20%。韩国去年从我们这儿进口钢铁104亿美元,占他们总进口一半,七成用到造船上。厚板在船成本里占两成,中国货比他们本土便宜,帮他们省了不少钱。日本钢材强,但也开始多进口我们的来压成本。现在美国想重振自家造船业,找韩国日本当帮手。2月份,韩国官员去美国谈合作,承诺优先建军舰、破冰船、油轮,换关税优惠。美国海军计划到2054年每年砸300亿美元造364艘船。韩国船企像三星重工、HD韩国造船海洋,本来乐坏了,以为能分杯羹。但1月份美国贸易办公室放话,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造船问题根源,猜想会禁中国钢材。果不其然,美方附加条件:用中国钢材和设备的船,别想中标。这下韩国日本船厂傻眼了。本以为接下美国军方大船订单,能捞上一笔。可美国说不能用中国钢材和设备,否则就不让中标。问题来了,如果改用本土钢材,特别是6毫米厚的,价格从中国进口的3960元一吨涨到本土4570元,成本直线上升20%。这样,美国订单就没那么香了。美国海军这限制,让韩国和日本造船厂左右为难。韩国企业中国钢材用量20%,小型船厂更高达50%。日本虽本土钢多,但部分项目也靠中国货控本。现在被迫换,报价高,竞争力弱。3月5日,韩国开研讨会,钢铁和造船协会达成共识:降低对中国钢材依赖,避开美国关税风险。通商资源部对华厚板征27.91%到38.02%临时反倾销税。钢铁企业乐了,说能恢复盈利。船厂有意见,但得忍着。数据显示,2021到2025年1月,韩国进口热轧板1498万吨,中国日本占九成,价格低30%。我们外交部回击,中国粗钢出口只占产量5%,远低于韩日30%和40%。日本也跟进,反倾销调查中国钢材,护本土供应链。4月份,美国推301调查,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加压,拟征港口费和关税。韩国船企还是想接单,韩华海洋收购美国船厂,承揽海军维修。5月报告预测,美国订单到2037年达448艘,韩国或成大赢家。但担心美方禁中国钢材,加重成本。7月份,韩国船企表态助美重振造船,但承认没可靠本土钢铁,难参与竞争。中国钢材升级,质量好价格优,继续全球供应。韩国日本调整供应链,本土合作加深,但短期盈利受损。中国造船靠低成本高效,保持领先。这事儿反映大国博弈,美国想拉盟友围堵中国产业,但韩国日本夹在中间,进退两难。我们中国坚持开放,钢材出口促进全球发展。长远看,这种限制伤人伤己,公平竞争才可持续。
美国真是穷疯啦!这岂不是明目张胆抢劫吗?美国为了遏制和打击中国造船业,竟然厚颜无

美国真是穷疯啦!这岂不是明目张胆抢劫吗?美国为了遏制和打击中国造船业,竟然厚颜无

打压中国造船业,振兴美国造船业,这就起美国佬死不要脸的肮脏做法!真可耻!据报道,美国计划对停靠其港口的中国建造或注册的船舶,单次最高征150万美元的港口费用。不过,该政策目前仍处于听证和公众意见征集阶段。中国...
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

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

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韩国则趁势崛起,从14%暴涨至30%。特朗普从小就跟房地产打交道,爸的生意让他早早懂了开发那套路。进公司后,他不满足外borough那些小活,瞄准曼哈顿高端市场。翻新酒店时,协调税减免,开了先河。赌场生意让他尝到甜头,也栽过跟头,债务危机差点把他整破产,但重组后东山再起。选美和真人秀让他成名人,曝光率高。选总统时,强调贸易不公,赢了中西部选票。就职后推关税,针对进口货。败选后不服,2024年卷土重来,继续搞制造业转移政策。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厂新订单总量掉到2630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少68%。全球份额从75%滑到56%。韩国份额窜到30%,新订单1420万载重吨,只少7%。这变化跟美国政策脱不了干系。特朗普团队2025年4月推《船舶与港口基础设施繁荣与安全法案》,要求进美国货部分用盟国船,还给韩国企业税优惠。法案过关后,韩国三星重工签18艘天然气船单子,那些合同五年前就谈好,现在才落实。中国订单高点是疫情积压需求去年爆发的结果,比如集装箱船订单扎堆,现在回归正常。中国在高端船型如天然气运输船上还占优。韩国增长有水分,三星重工那些天然气船订单2020年就初步定,2025年才签正式合同。全球订单总量同比少18.2%,到4433万载重吨,中国份额降了但还领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24年4月查中国造船,2025年1月出报告,指中国在海运物流船建领域做法不当。报告出来后,美国推对华船征收港口费。船厂订单列表上,合同少了不少。部分订单因关税担忧,转去韩国。韩国船厂用盟友地位拉投资。产业链重塑,美国干预短期管用,但运输成本可能涨。中国船厂转新能源船,2025年2月批准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韩国搞氢燃料船,2025年5月投555亿韩元建液化氢运输船,预计2027年完工。竞争在技术标准上,中国产业链全,比如法国达飞订12艘甲醇燃料船,用中国发动机。2025年3月推出最大甲醇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历史上,19世纪英国领跑,二战后日本接棒,现在中国在手订单和完工量还第一。美国干预影响市场,2025年4月特朗普签行政令振兴海运,给本土船厂税激励。推动船舶法案,国会辩论条款,建海员工资基金。美国船厂产能回升,到本世纪中叶特朗普任期末,本土建造量增。中国造船重质量提升,跟高铁一样,从规模转技术主导。全球造船市场2024年值1500亿刀左右,2025年预计1550亿。船建从1152亿2024年到1403亿2030年,复合增长率不高。中国2024年占71%,韩国17%。2025年订单降,中国份额掉到52%或56%,韩国升25%到30%。绿色船舶是重点,中国推氨燃料,韩国氢燃料。未来谁定标准谁赢。特朗普政策包括4月9日行政令,恢复海上主导,建海上安全信托基金。USTR301调查中国船建,4月17日公告费征收,从2025年10月起,中国建船进港收费。车辆运输船每车容量150刀。目标增美国船建容量,现在美国只建全球商业船不到1%。韩国船厂2025上半年订单强,集装箱船占一半,487万CGT。韩国1月超中国订单,3月又第一。HD韩国船建目标2025年180亿刀订单,绿船和美国合作。全球订单2025上半年降63%,希腊船主65%订单去韩国。中国天然气船订单2025年继续,GasLog转中国订两艘。AdnocL&S中国交船。LNG订单上半年少62%,只6艘比去年54少。中国交付天然气船10多艘。这些数据反映市场波动,美国用政策干预,短期韩国受益,中国调整结构。长远看,技术创新决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