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退休

56岁,女性,退休一年了,退休金7600元,单身20年,一个女儿已经成家,在外地

56岁,女性,退休一年了,退休金7600元,单身20年,一个女儿已经成家,在外地工作生活,她想找个能相伴后半生的老伴儿,问我啥建议。我说,“我绝对支持你找,毕竟一个人太孤单,有个感冒发烧端茶递水都没个人,特别是上次阳,...
“钱花完了,人没死!”北京一大爷退休后,就想带着老伴环球旅行。不顾女儿反对把房子

“钱花完了,人没死!”北京一大爷退休后,就想带着老伴环球旅行。不顾女儿反对把房子

“钱花完了,人没死!”北京一大爷退休后,就想带着老伴环球旅行。不顾女儿反对把房子卖了,拿着765万玩了60多个国家!7年后两人钱败光了就想找女儿养老,不料女儿直接拒绝,表示财产没有给一分,凭什么要我养?大爷不服,我自己赚的钱,凭什么给你花!2018年,北京的赵大爷正式退休。赵大爷年轻时曾答应过自己的妻子,有机会一定带着妻子去环球旅行。所以赵大爷决定趁着自己的身体还康健时,履行自己年轻时许下的承诺。但是赵大爷也明白,环球旅行不是一笔小开销,所以他盯上了自己现在住的房子。赵大爷也明白自己这个决定十分叛逆,所以一直到房子以765万元卖出去,办过过户手续之后才告诉自己的女儿。等赵大爷的女儿得知此事时,事情已成定局。出于对二老的担忧,女儿对赵大爷表示,房子既然卖出去了,出去玩手里一定要留有钱。两人年龄都上来了,若是有点小病小灾的,不至于到处借钱。而且两人玩完回来还得考虑住哪的问题。却不料赵大爷不但不将女儿的担心当一回事,还对女儿表示钱不花完两人不回来,甚至直接对女儿说,他们两个人都有退休金,要是真不行玩完回来可以先住女儿家。赵大爷很快便带着妻子踏上了自己的环球之旅,起初两人四处游玩,品尝各个地方的当地特色,将两人之前没尝试的事情也都尝试了个遍。每天赵大爷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到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对赵大爷的生活表示了羡慕。但此时远在北京的赵大爷的女儿,却早已将赵大爷屏蔽。不再关注赵大爷的任何动态。结婚的时候,她希望父母回家参加自己的婚礼,父母表示自己没空;怀孕生子的时候,她希望二老可以回家帮自己带带孩子,二老却表示这些事情让她去找她的婆家;甚至在自己做生意失败,希望父母能给予一些金钱上的支持时,二老表示将女儿养至成年已经仁至义尽!如此事件不胜枚举,赵大爷的女儿也逐渐寒了心,她逐渐开始不再和赵大爷发任何消息,就当自己已经没有父母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赵大爷这种只进不出的生活也终于快走到了尽头。7年过去,赵大爷银行卡里的余额彻底归零。这个时候赵大爷也觉得自己玩够了,于是和妻子收拾了行李重新回到了北京,两人准备去女儿家安享晚年。但女儿和女婿却对二老的到来表示不欢迎,直言家里庙小容不下两尊大佛。赵大爷看着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如此冷漠的样子,生气极了。眼看毫无商量的余地,赵大爷最后选择将女儿告上了法庭,表示女儿应对自己和老伴履行赡养义务,并将自己和老伴接过去一起住。赵大爷的女儿委屈极了,卖房的时候赵大爷就没有告诉自己,自己还提醒两人手里留一些钱,而且这7年自己最难熬的时候联系父母,父母根本不搭理自己。但是她也知道自己必须要赡养两位老人,她表示自己会每个月给两人生活费,但住一起想都别想。法院审理之后,发现赵大爷的女儿住所仅有70多平,住着小夫妻两人还有刚上高中的儿子,确实不支持老两口也住进去。所以法院驳回了赵大爷“与女儿同住”的要求,但法院表示女儿需要协助两位老人找到新的住所,与此同时也得履行赡养义务。这件事情发到网上之后,有的网友表示支持赵大爷,赵大爷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花的也都是人家自己的存款,这件事情就是赵大爷的女儿做的不地道。但也有的网友表示,不管怎么说,花钱也不能花的一干二净啊,老两口都60岁了,花钱的时候没想着女儿的生活会不会有什么困难,没钱的时候想起来女儿对自己有赡养义务了。对此,您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评论~
我爸是兄弟三个,大伯公务员,退休工资8000元;二伯工人,退休工资3200元;我

我爸是兄弟三个,大伯公务员,退休工资8000元;二伯工人,退休工资3200元;我

我爸是兄弟三个,大伯公务员,退休工资8000元;二伯工人,退休工资3200元;我爸农民,每月能领100元。明明做农民的老爸最辛苦,可大家伙却说我爸最有福。大伯退休工资高,不仅要管儿子一家的生活,还资助孙子孙女上学,自己却省吃俭的。大伯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富贵病不敢吃不敢喝,活得谨小慎微。后来大伯母突发疾病去世了,大伯没人陪伴,更显得苍老孤寂,身体单薄。二伯身体好,只是二伯母去世的早,二伯就又找了个老伴儿。但堂哥不同意,嫂子更是闹破天,怕二伯的退休工资给了后老伴,他们没有便宜可沾,天天和后婆婆闹得鸡犬不宁。二伯为了息事宁人,把退休工资本给了嫂子,领着后老伴出去打工,两个人吃住在厂子里,过年过节都不回家,也没人看他们,过得甚是凄凉。我爸妈都是农民,每人每月能领国家发放的100元,他们很知足,说200元足够他们油盐酱醋开支。父母身体好,老爸去工厂看门每月挣1500元,老妈在农家老院里喂鸡鸭鹅、种菜,生活成本很低。两个儿子每月给他们1000元的养老钱,他们基本都存了起来。孙子结婚孙女们上大学,父母都阔绰的拿出一份厚礼,嫂子们都很欢喜。这样一比较,大家都觉得我爸现在最有福,不仅身体好,还有老房有老伴有余钱有儿孙满堂绕膝。
黟县查实一起退休教师暗示、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行为

黟县查实一起退休教师暗示、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行为

大皖新闻讯8月15日,黄山市教育局网站刊登的“[黄山市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系列报道之五]黟县“四到位”纵深推进暑期校外培训治理专项行动”信息中称,黟县查实一起退休教师暗示、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行为。据该信息披露,...
发现没,马云和李嘉诚都变了!以前的马云讲究996福报,劝大家拼命工作为自己争取未

发现没,马云和李嘉诚都变了!以前的马云讲究996福报,劝大家拼命工作为自己争取未

发现没,马云和李嘉诚都变了!以前的马云讲究996福报,劝大家拼命工作为自己争取未来,满世界演讲预测未来经济的事,现在却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时不时在西湖逛一逛,喝喝茶,偶尔参与点阿里的活动,好不自在快乐。李嘉诚呢之前算是个囤地狂魔,靠地产成为富豪,但现在却不能再靠地吃饭了,想要卖地还钱,结果触及了红线,被踢出了顾问团,还在努力为集团转型奋斗。一个已经半退休,一个97岁高龄还在玩资本游戏,人的选择变化可真大。你到了55岁,会选择退休还是继续赚钱?
人老了,如果遇到这些感情,往往都是“孽缘”,大多没好结果

人老了,如果遇到这些感情,往往都是“孽缘”,大多没好结果

人老了,如果遇到这些感情,往往都是“孽缘”,大多没好结果人到晚年,本该是守着伴侣、子女、老朋友,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享受余生的宁静与安逸。可是,偏偏有些人到了这个年纪,还会被一些感情牵动心绪,甚至深陷其中。这些感情,看似热烈、浪漫、充满关心,实际上却是“孽缘”。一旦卷进去,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反而会让自己晚年的生活陷入混乱,还可能败掉积蓄、失去名声、拖累子女。老了以后,情感上的风险比年轻时更大,因为经历和精力都有限,一旦付出错了地方,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弥补。尤其是这三种感情,遇到了最好敬而远之。01图你钱财的感情。现实里,晚年感情里最常见的陷阱,就是对方对你并不是因为喜欢你的人,而是盯上了你的钱。有的老人刚退休,手里有点积蓄或者房子,就有人主动示好。甜言蜜语、嘘寒问暖,甚至帮你做家务、陪你去医院,表现得比子女还贴心。可等到提出经济上的要求,要你帮忙还债、写下财产赠与书、或者联合买房,这是时候,你就该警惕了。我认识一个熟人,老伴去世后认识了一个“热心大姐”,对方天天送汤送药,半年后提出一起投资做生意,几十万打了水漂,人也消失了。钱,是晚年的底气。晚年感情如果一开口就围着钱打转,八成是“孽缘”,留不得。02掺杂报复或挑拨的感情。晚年圈子不大,但人情往来依然复杂。有人接近你,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利用你去刺激别人,或者搅动一摊浑水。有位网友分享,她父亲在老年活动中心认识了一位女士,关系很快变得密切。后来才知道,这位女士的前夫也在同一圈子,她和老人走近,就是为了气前夫,顺便在圈子里制造话题。老人的名声被人背后嚼舌头,说他“抢别人老伴”,搞得晚年朋友疏远,出门都觉得抬不起头。晚年的感情,本该让生活更清净。如果一段关系让你陷入纷争、口舌和小圈子的是非里,那它就是“孽缘”,趁早断掉。03让你与子女关系恶化的感情。有些晚年感情,看似彼此真心,实际上慢慢把你和子女推远。有的是对方刻意说子女的坏话,让你觉得孩子不孝,从而更依赖他;有的是在经济上频频开口,让你为了维系感情,不得不动用原本留给子女的积蓄。我楼下的爷爷,晚年认识一位阿姨,开始时大家都觉得有个伴挺好。可不到两年,他卖了老宅给阿姨买了车,还在子女面前说:“你们别指望我留钱,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后来关系一旦破裂,不仅人财两空,还跟子女的感情回不去了。老年人的感情,如果让你和最亲的人产生隔阂,甚至彼此怨恨,那就不是幸福,而是灾难。04人老了,感情并不是不能有,但一定要看清对方的动机,看清这段关系会带来的影响。真心的感情,会让你的生活更安稳、更踏实;而“孽缘”,只会让你晚年的生活陷入动荡。钱要自己管,名声要自己护,和子女的情分更要珍惜。晚年最宝贵的,是安宁,而不是一时的热闹与冲动。
我同学要气死了,她公公上个月刚退休,现在也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她见小区招保安,

我同学要气死了,她公公上个月刚退休,现在也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她见小区招保安,

我同学要气死了,她公公上个月刚退休,现在也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她见小区招保安,一个月2900块钱,赶紧给公公报名。结果她公公说啥也不去,说自己刚退休,不想再上班了…我同学就有点恨铁不成钢,觉得自己的公公才60岁就...

我同学要气死了,她公公上个月刚退休,现在也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她见小区招保安,

我同学要气死了,她公公上个月刚退休,现在也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她见小区招保安,一个月2900块钱,赶紧给公公报名。结果她公公说啥也不去,说自己刚退休,不想再上班了…我同学就有点恨铁不成钢,觉得自己的公公才60岁就...
河南郑州,84岁老人找保姆,3年20多万退休金仅剩149,子女们怀疑,保姆使诈。

河南郑州,84岁老人找保姆,3年20多万退休金仅剩149,子女们怀疑,保姆使诈。

河南郑州,84岁老人找保姆,3年20多万退休金仅剩149,子女们怀疑,保姆使诈。结果,保姆亮出“杀手锏”,惊呆了所有人!近日,河南郑州,已经84岁的王大爷摊上大事儿了,因为身体抱恙,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加上年事已高,他已经...
🌛“太不可思议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捡垃圾?”杭州有这样一位拾荒老人,常年在大

🌛“太不可思议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捡垃圾?”杭州有这样一位拾荒老人,常年在大

🌛“太不可思议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捡垃圾?”杭州有这样一位拾荒老人,常年在大街上翻垃圾桶,捡易拉罐,卖废纸壳......当人们得知他身份时,都感到非常惊讶。这个老人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会让人们想不通他会捡垃圾呢?夜幕降临,杭州朝鸣大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此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推着一辆小推车,沿街细心翻找垃圾箱。他弯下腰,从垃圾桶里捡出易拉罐和纸壳,仔细地分类放好。这样的场景,在朝鸣大街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街坊邻居们对这位老人并不陌生。每到夜里十点以后,他总会准时出现在街头,在垃圾桶边忙碌着。他的衣着整洁,身板笔直,与一般拾荒者的形象大不相同。渐渐地,关于这位老人的议论在街坊间传开了。"这不是王教授吗?他怎么会在这里捡垃圾?"路过的居民们经常这样低声议论。有人说他是财迷,明明有稳定的退休金还要和贫困者争抢这点收入;也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这位老人叫王坤森,193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部小型的中国现代史。年轻时,他在部队担任军官,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力量。1978年10月,他转业到了浙江医科大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在浙江医科大学,王坤森主要负责国防教育工作。每年开学季,新生们都会在他的课堂上认真听讲。他的教学风格严谨而富有激情,让许多学生对国防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育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随着年龄增长,王坤森退休了。按理说,这个年纪的退休教授应该在家安享晚年,跟随儿孙享受天伦之乐。但是王坤森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他住在杭州潮鸣街道的刀茅巷社区,过着看似普通却又格外特别的生活。在这条街道上,王坤森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拾荒,也不是因为生活所迫。白天,他是令人尊敬的王教授;夜晚,他是默默无闻的拾荒者。这种反差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但事实往往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王坤森选择在深夜拾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注意到白天拾荒的人大多是靠此维生的贫困者,于是特意选择在夜间工作,不与他们争抢这份收入。这个细节,体现出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善良与体贴。就这样,一位退休教授成为了夜晚街头的常客。他弯腰捡拾的身影,成为了朝鸣大街上一道特殊的景象。这个看似不合常理的选择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街坊邻居们议论纷纷,都想知道真相。1991年,一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一位女孩名叫苏明娟,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这张照片像一面镜子,让王坤森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的影子。从那时起,一个想法在他心中逐渐成形。2012年,王坤森在媒体上看到了常山女孩徐玲玲的求学故事。女孩因为家庭困难,面临着辍学的危险。这让他下定决心付诸行动。通过多方打听,他联系上了徐玲玲,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助学行动。从2012年到2016年,他累计资助了18000多元,帮助徐玲玲顺利完成学业。然而,退休金虽然不少,但王坤森和老伴常年的医药费开支也不小。为了能持续资助贫困学生,他开始思考新的办法。回想起自己童年时期为了生计捡拾煤渣的经历,他萌生了通过拾荒来筹集助学金的想法。寒冬腊月,当人们在温暖的房间里休息时,王坤森仍然坚持着他的夜间拾荒工作。街边的路灯下,他的身影伴随着寒风移动。有时遇到下雪天,他仍然准时出现在街头。经过一个月的辛苦,他能攒下四五百元钱。再加上和老伴省吃俭用,每个月能拿出约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这样的选择曾让家人很是担忧。他们劝说王坤森不要再去拾荒,认为这样会影响身体健康。但王坤森用行动证明,帮助他人的真心比什么都重要。渐渐地,家人们也理解并支持了他的选择。街坊邻居们给王坤森起了个特别的绰号——"蝙蝠侠"。不是因为他像电影中的英雄一样打击罪犯,而是因为他像蝙蝠一样在夜晚行动,默默地做着善事。这个昵称,包含着大家对他的敬意和喜爱。多年来,王坤森通过拾荒和节俭的生活,先后帮助了七名大学生完成学业。2021年,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诞生了——浙江大学设立了"王坤森助学金"。这个助学金的设立,让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扩大了资助的范围。2017年,王坤森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这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他的故事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助学行动中来。如今,"王坤森助学金"已经帮助了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这些受助的学生们,带着感恩的心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老人的善举,像一粒种子,在社会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影响着更多的人。这就是那位在垃圾桶旁忙碌的老教授,这就是那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拾荒者。他用行动告诉人们,助人为乐不分贵贱,善良可以以任何方式表达。在他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位老人的坚持,更是一个时代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