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话梅

“就差明抢了!一女子在商场买了2颗话梅,结账时被告知128元,1千克要7160

“就差明抢了!”一女子在商场买了2颗话梅,结账时被告知128元,1千克要7160元,女子懵了,但还是付了钱,事后发在网上吐槽遇,被门店注意到后,员工解释:一棵树上只有6到8颗才能做这种话梅,网友:那么没用的梅子树留着干嘛? 货架上的话梅看着普通,称完却要几百块,这样的“惊喜”让不少消费者措手不及。 从上海淮海中路土特食品商店半袋话梅收400元,到1600元一斤的“特选话梅王”,这些看似平常的零食,成了潜伏在商场里的“价格刺客”,话梅怎么就突然变得这么“金贵”了? 在上海浦东新区旭辉广场的“香港话梅大王”摊位前,玻璃罐里的话梅分门别类摆着,每个罐子上都贴着价签。 只是价签上的单位多是“50克”,比如苏式话梅15元/50克,特级话梅皇100元/50克,最贵的特选话梅王标着160元/50克。 这样的高价话梅并非孤例,2022年就有网友在上海某商场买过类似的特选话梅王,同样是160元/50克,两颗花了51.2元。 常买话梅的人能感觉到,这东西确实越来越贵了,有消费者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九制话梅是很常见的零食,不管送礼还是和朋友分着吃都合适。 现在超市里虽然也有便宜的,但大多是合成的,味道怪怪的,商场里品质好点的,价格就没谱了,甜口、咸口、干的、湿的分得清楚,味道也正宗,可一不小心就称出几百块,买回去都舍不得多吃。 话梅卖这么贵,商家有自己的说法,除了强调原料和工艺特殊,他们还提到商场的经营成本。开在商场里,租金、入驻费、人工开销都比普通店面高,散装零食又没法像预包装食品那样规模化生产,价格自然降不下来。 有售货员说,每天都有人一次买一两千块的话梅,爱吃的人能接受这个价。 但消费者觉得被“刺”,问题不全在价格高低,有网友算过,160元/50克看着不像天价,换算成斤就是1600元,这就超出多数人的预期了。 很多人买的时候没注意单位是“50克”,误看成“500克”,等结账时才发现不对。 还有些售货员会利用这种疏忽,顾客说“来一点”就多抓,等称重时才告知总价,不少人不好意思拒绝,只能硬着头皮付钱。 其实,按照市场规则,只要明码标价,计价秤符合标准,没有缺斤少两,商家定多高的价都算市场行为,没法强制干预。 面对话梅刺客,消费者也在慢慢总结经验,有人说,现在买之前会先换算成斤,算清楚大概多少钱,有人会直接告诉售货员“只买20块的”,超过就不要。 还有人结账时发现太贵,会直接放回去,
“防不胜防!浙江,女子逛商场买了2颗话梅,竟然需要支付128元,一斤需要358

“防不胜防!浙江,女子逛商场买了2颗话梅,竟然需要支付128元,一斤需要358

可事后越想越不对劲,在网上吐槽自己遇到了“话梅刺客”,店家看到之后解释:物以稀为贵,一棵树只有6到8颗才能做这种话梅!女子表示,当时她看见这个话梅,看到价格也不贵,就想尝尝鲜,就拿了两颗,心里还琢磨:再贵能贵到哪...
确定不是智商税?又来?8月1日,有媒体报道,2颗话梅128元。这也太贵了吧

确定不是智商税?又来?8月1日,有媒体报道,2颗话梅128元。这也太贵了吧

8月1日,有媒体报道,2颗话梅128元。这也太贵了吧,再怎么好吃也是个话梅的味道,有必要卖这么贵吗?以前这种情况物价局都会干涉,现在的物价局不干涉了,直接就是符合市场自由定价。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好奇这个味道去买,不过...
“就差明抢了!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商场买了2颗话梅,结账时被告知128元,1千克

“就差明抢了!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商场买了2颗话梅,结账时被告知128元,1千克

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商场买了2颗话梅,结账时被告知128元,1千克要7160元,女子懵了,但还是付了钱,事后发在网上吐槽遇,被门店注意到后,员工解释:一棵树上只有6到8颗才能做这种话梅,网友:那么没用的梅子树留着干嘛?...
两颗话梅128元,商家回应:原材料稀有,市监局:明码标价即允许

两颗话梅128元,商家回应:原材料稀有,市监局:明码标价即允许

据经视直播,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杭州万象城么凤士多购买话梅时碰到“话梅刺客”,买两颗话梅竟然花费128元。该网友发布的订单图片显示,“散-么凤士多清香话梅王”单价为每千克7160.00元。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称该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