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两个消息,再一次被阿里的格局折服!在很多人聚焦企业营收、市场份额的时
刚刚看到两个消息,再一次被阿里的格局折服!在很多人聚焦企业营收、市场份额的时候,阿里却在社会责任与行业助力上持续发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企业应有的担当,这两份“答卷”,每一份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企业温度。第一条消息,关乎乡村教育的“破局”。阿里公益基金会今年启动了“乡村校长赋能计划”,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2亿元,为全国1000名乡村校长提供系统培训。这些校长来自云南、贵州、甘肃等中西部省份的偏远乡村,他们所在的学校,有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难以配齐。阿里的培训并非简单的“上课”,而是搭建了“线上课程+线下研学+长期陪伴”的立体体系。线上有教育管理、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校长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线下会组织他们前往杭州、上海等地的优质学校参观交流,跟名校校长面对面取经;培训结束后,还会安排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指导,帮校长们把学到的方法落地到实际办学中。云南昭通的一位乡村校长参加培训后,回到学校搭建了“乡村儿童阅读角”,还引入了阿里公益提供的数字阅读资源,让孩子们通过平板电脑读到了上千本课外书。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校长完成培训,他们所在的学校,学生辍学率平均下降了15%,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另一条消息,则是阿里在科技助农上的新突破。今年夏天,山东、河南等地遭遇持续高温,部分地区的蔬菜大棚因缺水、通风不畅,出现了蔬菜减产的情况。阿里旗下的阿里云团队得知后,迅速联合农业科研机构,推出了“智慧大棚解决方案”。这套方案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数据会同步到云端平台,农户用手机就能随时查看。一旦监测到指标异常,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还能远程控制大棚的通风口、灌溉设备。更贴心的是,阿里云还为农户提供了免费的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他们使用这套系统。山东寿光的种植户王大叔家的5个蔬菜大棚用上这套方案后,不仅减少了30%的用水量,番茄的亩产还提高了20%,原本可能因高温烂掉的蔬菜,现在能及时调整环境保住收成。这套方案已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的200多个村庄推广,覆盖大棚面积超过3万亩,帮助农户减少损失近千万元。阿里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投入从来不是“一时兴起”。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阿里公益基金会,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超过50亿元,涉及乡村振兴、教育助学、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在环境保护方面,阿里推出的“蚂蚁森林”项目,截至2025年8月,已带动超过6亿用户参与植树,累计种下超过4亿棵树,覆盖荒漠化地区面积超过500万亩,这些树木在防风固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上,阿里也一直走在前列。今年初,针对疫情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订单难找的问题,阿里旗下的1688平台推出了“中小企业扶持计划”,提供低息贷款、订单对接、数字化转型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已为超过1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总额达200亿元的低息贷款,帮助3万家企业对接了海外订单,不少原本面临倒闭的小工厂,靠着这些支持重新恢复了生产活力。阿里的这些举动,没有过多的宣传造势,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人的难题。它让人们看到,大企业的“格局”不只是体现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更体现在对社会需求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对行业发展的助力。这种把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的理念,不仅为阿里赢得了口碑,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像阿里一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创新与担当,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