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蒙古

朝鲜告知中俄:不再寻求南北统一,地图已经“去韩国化”。韩国这下傻眼了,不怕自己吹

朝鲜告知中俄:不再寻求南北统一,地图已经“去韩国化”。韩国这下傻眼了,不怕自己吹

朝鲜告知中俄:不再寻求南北统一,地图已经“去韩国化”。韩国这下傻眼了,不怕自己吹牛皮,怕就怕自己可劲儿吹结果人家根本没把你当回事,朝鲜告诉中俄,现在已经不寻求南北统一了,甚至就连地图都已经“去韩国化”。据韩日媒体报道,金正恩在来华参加北京阅兵式期间,正式向中俄表明了这一立场。这一表态并非孤立事件,在此之前,朝鲜已通过多种方式释放出类似信号。几周前,朝鲜派遣该国社科院院长访问蒙古,这是8年来的首次此类访问,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向蒙方传达朝鲜对韩国态度的转变,从追求和平统一,转为将韩国视为永久敌对的独立主权国家。不仅如此,朝鲜副外相也将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阐述朝鲜对韩国的新政策,进一步向国际社会宣告这一重大调整。在朝鲜国内,地图的变化成为这一政策转变的直观体现。韩国媒体引述平壤消息人士的说法,该市党委已发布命令,更换每个党部墙上的朝鲜地图,并分发新地图。与旧版地图相比,新版地图只呈现半岛北部的朝鲜,不再包含整个朝鲜半岛。曾经被标注为“南朝鲜”的韩国地区,如今被直接标注为“韩国”,显示为灰色,字体与标注中国、俄罗斯等邻国时一致,且没有行政区划。这种地图上的“去韩国化”,与朝鲜不再寻求统一的立场完全契合,是朝鲜从内部认知到对外政策的全方位调整。朝鲜做出这一决策,背后有着复杂的现实因素。近年来,朝韩关系持续紧张,冲突不断升级。从韩国放飞无人机渗透至平壤上空散发反朝宣传单,到韩军与朝鲜在军事分界线附近的多次摩擦,双方矛盾日益尖锐。韩国在外交上抱紧美日大腿,频繁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对朝鲜形成军事威慑,这让朝鲜深感安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朝鲜认为继续寻求南北统一已不切实际,转而将韩国明确视为敌对国家,或许是出于维护自身主权安全的考量。而朝鲜与俄罗斯关系的升温,也为其在地区事务中增添了底气。此前,朝鲜与俄罗斯达成军事同盟关系,在军事技术、战略协作等方面展开合作,这让朝鲜在面对美韩军事压力时,有了更多应对空间。再加上朝鲜与中国一直保持的密切联系,在外交和经济上获得一定支持,使得朝鲜在调整对韩政策时更具信心。韩国方面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反应复杂。多年来,韩国在外交和舆论上一直强调半岛统一的愿景,如今朝鲜单方面放弃统一诉求,对韩国而言无疑是巨大冲击。韩国政府尚未对此做出全面回应,但从近期韩国外长计划访华这一动作来看,韩国或许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在半岛问题上的转机,然而朝鲜已明确的态度,让韩国的外交努力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际社会也密切关注着朝鲜这一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俄罗斯对朝鲜的立场转变表示支持,认为这是朝鲜基于自身安全做出的合理决策。中国则表示将继续在半岛问题上保持客观公正立场,尽最大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因这一政策调整陷入新的紧张状态。朝鲜地图的“去韩国化”只是表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朝韩关系的根本性转变。
蒙古俱乐部SelengeBodons官宣:前NBA球员考辛斯回归球队

蒙古俱乐部SelengeBodons官宣:前NBA球员考辛斯回归球队

虎扑09月16日讯今日蒙古俱乐部SelengeBodons官宣:前NBA球员考辛斯回归球队。“他还有未完成的事情要做”,蒙古俱乐部SelengeBodons在社媒上写道。据此前国内媒体人chnhoops的报道,考辛斯在今年夏天收到了多份来自CBA球队的...
宋朝南迁后,理宗在临安坐守多年,蒙古势力逐渐压至江北。国家危急关头,文天祥走上抗

宋朝南迁后,理宗在临安坐守多年,蒙古势力逐渐压至江北。国家危急关头,文天祥走上抗

宋朝南迁后,理宗在临安坐守多年,蒙古势力逐渐压至江北。国家危急关头,文天祥走上抗元战场。宋理宗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宗室子弟,父亲赵希瓐连个像样的官都没当过,生活跟平民没什么两样。在位时间长达40年,是南宋在位时间...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当今世界上最难入侵的两个国家,一个谁也打不赢,一个谁也打不赢说到世界上最难入

当今世界上最难入侵的两个国家,一个谁也打不赢,一个谁也打不赢说到世界上最难入

当今世界上最难入侵的两个国家,一个谁也打不赢,一个谁也打不赢说到世界上最难入侵的国家,咱得聊聊美国和蒙古。这俩国家,一个是全球霸主,一个是草原隐士,各有各的绝活儿,让任何想动手的家伙都得掂量掂量。美国靠的是硬核军事实力、科技优势、地理位置和盟友网络,谁也打不赢;而蒙古靠的是恶劣的地形、硬气的民族精神和聪明的外交,谁也打不赢。美国这家伙确实不好惹。东西两边都是大洋,就像天然的大护城河。北边的加拿大跟它是铁哥们,南边的墨西哥也构不成什么威胁。历史上除了1812年被英国烧过白宫,美国本土基本没挨过打。现在的美军更是强得吓人,每年军费开支都是世界第一,2023年就花了8000多亿美元,比后面十几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海军有11艘核动力航母在全球巡逻,空军装备着最先进的F-22和F-35战机。更重要的是美国在全球80个国家有750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就像前哨站,真要有事,敌人还没靠近美国本土就可能被收拾了。蒙古国的防御策略就跟美国完全不同了。它被我国和俄罗斯紧紧包围,边境线总长8219公里。这个地理位置特别有意思,谁想动蒙古,都得先过中俄这两关。中俄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事实力全球顶尖,没谁会为了蒙古去同时招惹这两个大国。蒙古自己倒是挺淡定,军队规模不大,就3.5万常备军,装备还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家伙。但这种"示弱"反而成了它的护身符,因为占领蒙古的成本远远超过它能带来的好处。蒙古人还继承了老祖宗成吉思汗的硬骨头精神,民风彪悍,能吃苦耐劳。这种民族性格让任何潜在的入侵者都得三思而后行。别看蒙古军力不强,但它很会搞外交。它同时跟我国和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但又不忘跟美国搞"第三邻国"战略,在大国之间玩平衡。2025年4月蒙古总统访美时,五角大楼想派军事顾问团去蒙古,结果48小时后俄罗斯就在蒙俄边境搞起了大规模防空演习,这就是摆明了划红线。蒙古的自然环境也是个天然屏障。高原上常年刮大风,冬天动不动就零下40度,这种极端天气能让现代军事装备效率大打折扣。再加上蒙古还有35万游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流动性大,传统占领区控制那套在这儿根本玩不转。美国的防御是主动出击型的,靠的是绝对实力碾压,让你不敢打我。蒙古则是被动防御型的,靠的是地缘政治智慧和自然条件,让你不敢动我。两种模式各有各的高明之处,都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的安全。从这两个国家的防御策略可以看出,国家安全不光是枪炮导弹的事,还得讲地理、外交和战略谋划。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个国家能成为世界上最难入侵的国家,虽然原因完全不同,但都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前脚蒙古国外交部长巴特策策格访问菲律宾,支持菲律宾的海洋权益,后脚蒙古国国防部长

前脚蒙古国外交部长巴特策策格访问菲律宾,支持菲律宾的海洋权益,后脚蒙古国国防部长

前脚蒙古国外交部长巴特策策格访问菲律宾,支持菲律宾的海洋权益,后脚蒙古国国防部长访问韩国,声称要推动蒙韩两国国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无人机、军事演习方面的合作。不得不说,蒙古国坚定走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并且...
蒙古外长巴特策策格和布林肯这肢体动作,像是什么关系?给人感觉很亲密,手挽着胳

蒙古外长巴特策策格和布林肯这肢体动作,像是什么关系?给人感觉很亲密,手挽着胳

蒙古外长巴特策策格和布林肯这肢体动作,像是什么关系?给人感觉很亲密,手挽着胳膊!拍照保持的动作很特别!和普通外长之间会晤,拍照环节明显不一样!
前脚蒙古国邀请日本天皇访问祭拜死在蒙古国的关东军,后脚蒙古国国防部长巴特鲁特和韩

前脚蒙古国邀请日本天皇访问祭拜死在蒙古国的关东军,后脚蒙古国国防部长巴特鲁特和韩

前脚蒙古国邀请日本天皇访问祭拜死在蒙古国的关东军,后脚蒙古国国防部长巴特鲁特和韩国、北约代表就国防领域合作达成共识。蒙古国这是要大力发展第三邻国外交,甚至想和北约代表就国防安全开展合作,特别是强化无人机和防空系统。乌克兰就是因为想加入北约,现在俄乌冲突还在继续,蒙古国又和北约眉目传情,看来是真不怕俄罗斯。
中俄蒙刚把“西伯利亚力量-2”备忘录签完墨迹还没干,俄罗斯能源巨头米勒立马亮出一

中俄蒙刚把“西伯利亚力量-2”备忘录签完墨迹还没干,俄罗斯能源巨头米勒立马亮出一

中俄蒙刚把“西伯利亚力量-2”备忘录签完墨迹还没干,俄罗斯能源巨头米勒立马亮出一份绕开蒙古直通中国的管线方案,外加一句“蒙古要是掉链子我们还有B计划”,这话轻巧却像往桌面砸下一块秤砣。这条管道的谈判史,简直比连续剧还精彩。2014年中俄签供气框架协议的时候,蒙古国连个“群演”都算不上。2015年项目改名叫“西伯利亚力量-2”后,三方因为定价、过路费、环保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俄罗斯想按欧洲的高价卖,中国坚持按亚洲的基准价买,蒙古国更狠,张嘴就要天价过路费。这一吵就是八年,直到2022年俄乌打起来,西方把俄罗斯能源卡得死死的,中国急需减少对海上油气的依赖,蒙古国经济烂得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三方这才重新坐回谈判桌。2025年能谈成,说白了就是“需求压倒分歧”。对俄罗斯来说,这条管道是突破西方封锁的“救命稻草”;对中国来说,它是减少对海上通道依赖的“安全锁”。对蒙古国来说,每年20-30亿美元的过路费,足够让它从“最穷首都”变成“能源中转站”。但米勒的“B计划”突然冒出来,等于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国际合作里,没有永远的“铁哥们”,只有永远的利益。米勒说的B计划可不是吓唬人。早在2025年5月,俄罗斯就在后贝加尔斯克到满洲里之间挖了条800公里的短管线。这条管子用的钢材能扛零下40度低温,施工难度比穿越蒙古小多了,最重要的是彻底避开了第三方“卡脖子”的风险。俄罗斯工程师算过账:绕开蒙古,每年能省几十亿美元过路费,中国华北地区还能提前用上清洁能源,这买卖太划算了。蒙古国这些年“左右摇摆”的操作更让俄罗斯不得不留后手。2023年谈判中途突然加价,2024年初直接把项目从国家计划里踢出去,转头就和美国签稀土协议、跟韩国商量绕开中国卖煤炭——这种“脚踩两条船”的外交,换谁都得防着点。就像米勒以前搞北溪管道和“西伯利亚力量1号”时说的:能源合作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得留个备选方案。米勒的B计划,本质上是一场“心理战”。它明着是给蒙古国提个醒:过路费不是“铁饭碗”,合作得拿出诚意。暗着是给中国吃定心丸:不管蒙古国怎么折腾,俄罗斯的天然气都会稳稳送到。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招数,正好暴露了现在国际能源格局的脆弱性——北溪管道被炸的事还历历在目,跨国能源线路一旦卷入大国博弈,分分钟可能成“牺牲品”。对蒙古国来说,这场博弈就像面镜子。它一边喊着“第三邻国”战略,一边在炼油厂项目上求着中国开通边境铁路运设备;一边想当“能源枢纽”,一边却靠稀土和旅游业赚的钱连过路费都填不上。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心操作,最后只会让中俄的信任慢慢消失。就像那条在西伯利亚草原上开挖的新管线所示:机会稍纵即逝,红利不会永远等你。米勒的“B计划”让我突然明白:国际合作就像搞对象,光靠协议上的甜言蜜语不行,得看实际行动靠不靠谱。蒙古国想靠过路费“一夜暴富”,却忘了合作的基础是互信——今天能因为美国稀土协议临时加价,明天就可能因为其他利益反水。这种“短视操作”,最后只会让自己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对俄罗斯来说,B计划是“未雨绸缪”的聪明劲。在美欧逼着“选边站”的当下,把能源出口命脉交给一个反复无常的第三方,相当于把刀柄递给别人。而对中国来说,这条管道的意义早超出能源本身——它既是“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也是去美元化的一记重拳。当三国用本币结算天然气时,美元霸权的裂缝就会再大一分。最后想说,国际关系里从来没有“后悔药”。蒙古国现在急得跳脚,想靠稀土和旅游业填补缺口,可这些产业哪能一夜之间撑起经济?就像那个和印度合作喊了十年的炼油厂项目,到现在还得求中国开通边境铁路运设备——这种“依赖症”,才是最要命的。机会错过了,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红利流到别人手里。而那条绕开蒙古的新管线,终将成为中俄合作的新里程碑,也会成为蒙古国外交决策失误的活教材。
一位蒙古国网友在网上发出了这样一句话:“当初蒙古为何要脱离中国独立出来?独立的意

一位蒙古国网友在网上发出了这样一句话:“当初蒙古为何要脱离中国独立出来?独立的意

一位蒙古国网友在网上发出了这样一句话:“当初蒙古为何要脱离中国独立出来?独立的意义何在?看看今天强大的中国,看看今天富裕的内蒙古,再回头看看今天的我们,就像是被遗弃的孤儿!”现在蒙古国人口刚过350万,还不如内蒙古的一个大市人多,2024年整个国家的GDP才231亿美元,而内蒙古光2023年就有24627亿元人民币,折算成美元差不多是3400多亿,足足是蒙古国的十几倍。普通人的日子更是没法比,蒙古国人均GDP刚过6600美元,内蒙古早就超过1.4万美元了。更让人揪心的是,蒙古国的钱越来越不值钱,202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8.2%,年轻人找工作特别难,十个年轻人里就有一个多没工作,而内蒙古的老百姓去年人均能拿到38130元收入,而且年年都在稳步增长。蒙古国不是没资源,地下全是煤炭和矿产,可这些好东西运不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他们91%的出口都靠卖给中国,光是煤炭就从2022年的3100万吨涨到2024年的8300万吨,但大部分得靠卡车拉,超载的大货车把公路压得坑坑洼洼,牧民的牛羊都没法好好吃草,环境也被破坏得厉害。就因为缺一条像样的铁路,他们每年要多花好多钱,而那条讨论了快20年的甘—嘎铁路,到现在还没通车。反观内蒙古,高铁早就通到了边境,电网和天然气管道密密麻麻,不光能把煤炭干净地运出去,还建了好多新能源基地,风电场和光伏板在草原上连成一片,新兴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蒙古国的经济就像坐过山车,国际煤价涨了,日子就好过点,价跌了就紧张。2024年他们的GDP增长4.9%,看着还行,但全靠挖矿撑着,一旦中国这边需求变了,他们的外汇储备就紧张,毕竟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才50亿美元,还不如中国一个大企业的储备多。而内蒙古早就不靠山吃山了,非煤产业占了工业的六成以上,电子产品、装备制造这些高科技产业增长得飞快,就算煤炭价格波动,经济照样稳得住。看看那些因为分裂闹出来的悲剧,就更让人感慨。苏联当年多强大,可一解体,兄弟国家就成了仇人。俄乌打了这么多年,乌克兰光直接损失就1760亿美元,想重建还得五千多亿,俄罗斯的卢布贬得厉害,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毛,两国的年轻人死的死、逃的逃,好好的日子过成了这样。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也是,为了块地盘打了几十年,亚美尼亚国力弱,欠了一屁股债,阿塞拜疆虽然靠石油富了点,可打仗也耗光了力气,两边的老百姓都没过上安稳日子。这些事都说明,分裂和冲突带不来好日子,稳定和合作才是真道理。蒙古国现在也意识到了,总理主动访华,签了好多合作协议,就盼着那条铁路赶紧修起来,好把煤炭更方便地卖到中国来,每年能多赚15亿美元,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可想想如果当年没分开,凭着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和完善的基建,蒙古国的资源早就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日子了,哪还用得着这么费劲。内蒙古的牧民现在多滋润,定居点里学校、医院、超市啥都有,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网络,牛羊卖不出去有合作社帮忙,日子过得踏实安稳。而蒙古国的牧民,还在为了躲避超载的卡车搬家,孩子上学得走几十里地,生病了也没好医院看。同样的草原,同样的民族,就因为走了不同的路,日子差距这么大。那位蒙古国网友说自己像被遗弃的孤儿,这话听着让人心疼。其实现在两国关系越来越好,中国也愿意帮蒙古国搞建设,可毕竟隔着国界,很多事办起来就麻烦。看着中国这些年越发展越强,内蒙古越来越富裕,蒙古国却还在为基本的吃饭、就业发愁,也难怪会有人怀念过去。历史没法重来,但能给后人提个醒:国家强大,老百姓才能过好日子;团结在一起,比啥都强。蒙古国现在靠着中国市场才能维持生计,可要是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或许就不用走这么多弯路了。希望以后两边能越走越近,让草原上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富裕的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