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苏伊士

[环球财经]埃及总统:苏伊士运河收入因地区紧张局势损失90亿美元

[环球财经]埃及总统:苏伊士运河收入因地区紧张局势损失90亿美元

新华财经开罗9月26日电(记者张健姚兵)埃及总统塞西26日表示,由于地区紧张局势,过去两年苏伊士运河收入减少了约90亿美元。塞西在位于新行政首都的埃及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对这一损失表示惋惜,并指出这笔损失本可以为埃及...
苏伊士运河年收入:2023年:102.5亿美元;2024年:39.91亿美元

苏伊士运河年收入:2023年:102.5亿美元;2024年:39.91亿美元

苏伊士运河年收入:2023年:102.5亿美元;2024年:39.91亿美元;2025年:1到6月收入26亿美元,全年80亿美元收入目标,难以完成!但是2025年全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应该可以达到,至少比2024年要好一些!以前都没有想过,苏伊士运河都有可能出现这么大的收入落差。尤其是整个2024年,动荡不安的局势,让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越发的稀少。很多船只选择绕行南非的好望角,真的很难想象2024年的苏伊士运河,到底经历了什么?营收大降61%。虽然2025年略有好转,但是仍然达不到2023年的水平。为了吸引船只走苏伊士运河,埃及甚至主动降了12%的过河费,但仍然难以吸引到更多的船只和货轮,也不知道是贸易少了,还是真的绕行了南非好旺角。反正苏伊士运河想提高营业收入,真的好难。像苏伊士运河这种坐着收钱的买卖,都能出现这么大的巨额营收缩减。可见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万利的买卖,任何买卖都有风险,都是出现营收大减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把加沙地带的持续军事紧张,造成了这一现实,确实很难。但是现在朝着好一面的方向发展,至少2025年埃及定好了80亿美元的目标,虽然很难完成。最后完成个六七十亿美元,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再想恢复到2023年的巅峰水平,有点困难的。但不管咋样,苏伊士运河这样的印钞机,都能印不出钱来,就说明局势真的不容易。希望2025年的苏伊士运河,能够给埃及带来好运!
[环球财经]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新建两座纺织厂 投资方分别来自中国和土耳其

[环球财经]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新建两座纺织厂 投资方分别来自中国和土耳其

新华财经开罗9月20日电(记者张健)埃及政府20日发表声明,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当天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为中国和土耳其企业投资的两座纺织厂揭幕。这两座工厂位于西坎塔拉工业区,分别是中国企业恒生埃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和...
大好消息!中国开通中国到中欧北极快航!2025年9月20日,中国开通

大好消息!中国开通中国到中欧北极快航!2025年9月20日,中国开通

大好消息!中国开通中国到中欧北极快航!2025年9月20日,中国开通了中欧北极快航,这条航线由中资企业海杰航运有限公司开通。取道北极东北航道,挂靠港序为从我国的青岛、上海、宁波直达英国、荷兰、德国、波兰四国港口,航程只需要18天左右,比走苏伊士航线快20天以上,比走好望角航线快30天以上。为了顺利走这条航线,还配备有专业的破冰船,这下我们再也不怕苏伊士航道被切断以及波兰切断我们的中欧班列了,毕竟这个航线既快又安全。中资企业海杰航运有限公司正式开通中欧北极快航,一条跨越北极的全新贸易通道就此开启,犹如一把破冰之剑,打破传统航运格局,为中欧贸易注入了全新活力。这条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从我国的青岛、上海、宁波出发,一路向北,直达英国、荷兰、德国、波兰四国港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以往走苏伊士航线,要耗费漫长的时间,而走好望角航线,更是路途迢迢。可如今的中欧北极快航,航程仅需18天左右,比走苏伊士航线快20天以上,比走好望角航线快30天以上,甚至比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还短。这在分秒必争的商业世界里,简直就是一场时效革命!想象一下,以往那些高价值、时效性强的货物,在漫长的运输途中,不仅要承受高昂的仓储成本,还要面临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如今,中欧北极快航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让货物能更快抵达欧洲市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无疑给相关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对于跨境电商来说,更是如获至宝,能更迅速地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抢占市场先机。为了保障这条航线的顺利通行,专业破冰船的配备必不可少。北极地区,冰天雪地,航道复杂,普通船只根本无法前行。而有了专业破冰船,就如同给航线配备了一位英勇的开路先锋,在冰海中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无惧冰层阻碍,保障货物安全、准时送达。从此,我们再也不用过度担心波兰切断中欧班列对贸易造成的巨大冲击。这条航线既快又安全,就像一条坚固的纽带,将中国与欧洲紧密相连。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意义非凡。全球贸易的传统航线,大多要经过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道,这些地方不仅运输繁忙,还时常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和安全隐患。一旦这些关键节点出现问题,全球贸易都会受到影响。而北极航线的出现,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它绕开了传统风险区域,降低了地缘政治风险,增强了中国在欧洲市场的话语权。这就好比在一条拥挤且危险的道路之外,开辟出了一条宽敞、安全的高速路,让贸易往来更加顺畅。当然,这条航线的开通并非一帆风顺。北极地区环境恶劣,气候多变,冰封期长,每年只有有限的时间段适合通航。而且,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救援、补给等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探索的脚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船舶技术的日益提升,以及对北极航道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北极航线的运营会越来越成熟,通航时间也会逐渐延长。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是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对全球贸易格局的一次重塑。它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也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未来,这条航线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中欧的黄金水道。
“俄罗斯国师”杜金预言:下一个爆发战争的地方,不是南海也不是台海,而是在这个地方

“俄罗斯国师”杜金预言:下一个爆发战争的地方,不是南海也不是台海,而是在这个地方

“俄罗斯国师”杜金预言:下一个爆发战争的地方,不是南海也不是台海,而是在这个地方,不过主角还是俄罗斯!杜金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北极这块曾经被冰雪覆盖的寂静之地,如今正成为大国角力的新舞台,而俄罗斯早已在这里布好了局。谁能想到,气候变暖带来的不只是环境问题,更给北极航道的开通按下了加速键。过去40年里,北极海冰的面积和厚度减少了一半还多,普通商船在东北航道的通航窗口期从80年代的10天左右,硬生生延长到了现在的113天,西北航道也达到76天,比科学家们预测的早了几十年。这意味着从上海到汉堡的货船,走北极航道比挤苏伊士运河能节省14%到66%的运输成本,光是亚马尔项目的LNG船,每次航行就能比传统航线少花20天时间。这种时间和成本的优势,让北极瞬间从地理上的边缘变成了商业和战略的中心。资源的诱惑更是让北极成了香饽饽。保守估计,北极地区藏着1000到2000亿桶可采石油,还有50到8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给能源饥渴的世界递上了一张巨额支票。俄罗斯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去年刚向联合国申请把120万平方公里的北极大陆架划入自己版图,这片海域光是油气资源就高达50亿吨。位于北极圈内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更是俄罗斯的得意之作,这里的天然气可采储量达1.3万亿立方米,三条生产线每年能产出1650万吨LNG,通过北极航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中国企业也参与其中,却只是参股而已,真正的主导权牢牢握在俄罗斯手里。军事上的布局更能看出俄罗斯的决心。在北纬80度的亚历山大地岛,俄罗斯建成了全世界最北的"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外形像朵三叶草的基地里设施齐全,能在零下50度的极寒环境中正常运转。不止这一处,新地岛、弗兰格尔岛等六大北极岛屿都被改造成了军事据点,2014年专门组建的北极战略司令部后来还升级成了独立的"第五军区",北方舰队的实力可见一斑。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在北极的话语权,毕竟谁控制了关键岛屿和航道,谁就掌握了北极博弈的主动权。对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动作就显得有些滞后。美国海岸警卫队负责北极行动的破冰船,能用的只有两艘老古董,"极地之星"号都服役快50年了,远超设计寿命,新船建造计划拖了十几年,直到去年才改装了一艘商业破冰船凑数。而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队早就成了北极的常客,这种实力差距让美国在北极事务上总是力不从心。北约虽然想通过军演展示存在感,但在冰天雪地的北极,没有足够的破冰船和基地支撑,再多的军舰也只能望冰兴叹。航道控制权的争议更是矛盾的焦点。俄罗斯坚持北方航道是自家内水,外国船只必须申请许可才能通行,这让习惯了"航行自由"的美欧很不舒服。2018年亚马尔项目首船LNG通过北极航道运到中国时,俄罗斯就借机展示了对航道的实际掌控能力。而加拿大对西北航道也有类似主张,却没能力像俄罗斯这样实际控制,这种话语权的差距让北极的规则制定权渐渐向俄罗斯倾斜。俄罗斯在北极的优势还体现在产业链的完整布局上。从天然气开采、液化到运输,亚马尔项目形成了闭环,45家中国厂商提供的设备和服务,最终都成了俄罗斯掌控北极能源贸易的助力。这种从资源开发到航道运输的全链条控制,让俄罗斯在北极博弈中占据了先天优势。当其他国家还在为北极科考船争取通航权时,俄罗斯已经在北极海底插过国旗,在岛屿上建起了导弹阵地,这种先发优势可不是短时间能追得上的。气候变暖还在持续,北极的冰层还在融化,未来通航窗口期只会越来越长。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十年,北极航道可能实现全年通航,到那时这里的战略价值还会翻倍。俄罗斯显然看透了这一点,才会不遗余力地在北极布局。杜金的预言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当南海和台海的博弈还在僵持时,北极的棋局已经悄然展开,而手里握着最多筹码的,无疑是早已深耕多年的俄罗斯。在这片冰雪消融的海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打响,而俄罗斯显然做好了成为主角的准备。
美西方为搞垮中国,曾高价收购我国自来水业务,结局如何?外资企业打着提供优质水的旗

美西方为搞垮中国,曾高价收购我国自来水业务,结局如何?外资企业打着提供优质水的旗

美西方为搞垮中国,曾高价收购我国自来水业务,结局如何?外资企业打着提供优质水的旗号,高溢价收购我国水务,进入我国居心何在?2007年到2009年,来自法国的老企业威立雅,先后3次,以高于原资产估价数亿的价格,分别夺得了兰州、海口和天津自来水集团的45%以上的股权。威立雅的套路其实很简单:先砸钱买下供水公司,再签个30-50年的“长期合同”,把水源、管网、水表全捏在手里,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是:中国14亿人每天都要喝水,水价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只要控制了水务,就能通过涨价、省维修费等方式,把投资的钱赚回来。比如上海浦东水务,本地企业出价7.6亿,威立雅直接翻倍到15.2亿;兰州供水集团估价4.5亿,他们出17.1亿——这哪是买水厂?简直像在买“印钞机”!更绝的是,这些合同里还藏着“小陷阱”:比如规定“水价要随成本上涨调整”,或者“设备老化由政府承担更换费用”,结果就是,外资企业一边收着高价水费,一边把老旧的管网、落后的设备甩给地方政府,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但资本的贪婪很快露了馅,2014年,兰州威立雅的水厂突然爆出“苯超标20倍”的丑闻,240万市民喝了18小时“毒水”才被通知停水。调查发现,污染源竟是威立雅维护的1959年老旧输水管,因为年久失修,漏进了中石油的原油!这哪是“技术先进”?分明是“要钱不要命”。更让老百姓火大的是水价暴涨,天津的水价从1997年的6毛8一吨,涨到2014年的4块9,涨了7倍多,兰州、上海的水价也跟着翻跟头。外资企业辩解说“成本上涨”,但真相是:他们当年花天价买水厂,现在只能靠涨价把亏的钱赚回来,网友吐槽:“我们喝的不是水,是外资的‘冤大头’账单!”眼看老百姓喝不上干净水、用不起自来水,国家终于出手了,2014年,住建部开始全国大检查,把供水系统的安全漏洞查了个底朝天;2015年,直接叫停外资新项目,原有的合同到期也不续签。同时,国家砸钱升级管网,装智能水表、建数字调度系统,把漏损率从20%降到12%,本土企业也趁机“抄底”:北控水务、首创股份通过回购股份、兼并重组,把外资手里的水厂一个个收了回来。到2022年,中国自己的企业已经掌控了90%的供水市场,威立雅、苏伊士这些外资公司只能灰溜溜撤退,这场反击战,中国靠两招制胜:一是“政策硬”,直接说不,让外资没机会卡脖子。二是“技术强”,用物联网、大数据把水务系统升级成“铜墙铁壁”,让外资的“老管网+高溢价”模式彻底失效。现在回头看这场“水龙头战争”,最该记住的就是:像水、电、粮食这些关键东西,必须攥在自己手里!墨西哥被美国公司控制了水资源,穷人只能喝可乐,结果胖成球,糖尿病发病率全球第一。而中国用“政府兜底+市场帮忙+科技撑腰”的三板斧,不仅守住了水务安全,还给全世界打了个样,关键领域,容不得资本撒野!从水务到能源,从通信到粮食,任何关乎国家安全的东西,都不能变成别人的“提款机”,毕竟,水可以流动,但主权必须像长城一样坚固——这是中国用二十年时间,给全世界上的最实在的一课!参考资料:观察者网《威立雅的中国“水生意”:曾多次因污染被罚》21世纪经济报《水协预警:外资连续收购各地水务资产涉嫌垄断》北京青年报《渗入中国水管的外资:兰州水污染或致外资刹车中国业务》
1919年皇家澳大利亚海军HMAS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在返回途中经过苏伊士运河

1919年皇家澳大利亚海军HMAS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在返回途中经过苏伊士运河

1919年皇家澳大利亚海军HMAS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在返回途中经过苏伊士运河 来源:遗忘旋律的守望 发表时间:2025/08/15 01:02:12 1919年皇家澳大利亚海军HMAS 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在返回途中经过苏伊士运河
没想到,非洲和亚洲相距好近啊,就隔一条苏伊士运河,游都游过去了[狗头]

没想到,非洲和亚洲相距好近啊,就隔一条苏伊士运河,游都游过去了[狗头]

没想到,非洲和亚洲相距好近啊,就隔一条苏伊士运河,游都游过去了[狗头] 没想到,非洲和亚洲相距好近啊,就隔一条苏伊士运河,游都游过去了[狗头] 来源:脑洞体育 发表时间:2025/07/19 13:26:14
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原主席艾哈迈德·达维什:以数据为脉,数字经济铺就新“丝绸之路”

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原主席艾哈迈德·达维什:以数据为脉,数字经济铺就新“丝绸之路”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于7月10-11日在天津启幕,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原主席艾哈迈德·达维什以此为引,发表《数字经济:联结全球新纽带共拓合作新空间》演讲,与600余位上合组织国家政府、企业、高校、智库嘉宾,共探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