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通宵游戏,猝死。宿舍灯没关,人先没了。室友说,他打到凌晨四点,突
22岁,通宵游戏,猝死。宿舍灯没关,人先没了。室友说,他打到凌晨四点,突然趴键盘。120到校20分钟,校医8分钟冲上楼,还是晚了一步。家长举着横幅堵校门:学校赔我孩子。可法律写得明白——成年人,自己熬夜,自己买单。去年武汉同案,法院判学校无责,只给3万人道慰问。不是冷血,是边界:大学不是幼儿园,22岁该懂熬夜会死人。22岁,早过了需要别人盯着睡觉的年纪。高考时都知道熬夜刷题伤身体,到了大学,怎么就把“健康”两个字抛到脑后了?游戏再好玩,也抵不过一条活生生的命。校医8分钟冲上楼,120二十分钟赶到,没人在推诿责任。可心脏骤停这事儿,分秒必争的背后,是长期熬夜埋下的雷。这雷,不是学校能帮着拆的,只能自己提前避开。家长的悲痛能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换谁都受不了。可把责任全推给学校,真的合理吗?大学宿舍管得了晚归,管不了有人躲在被窝里通宵打游戏;老师能提醒注意休息,管不了学生偷偷熬到凌晨。看看数据就知道,每年高校因熬夜猝死的案例不在少数。2023年某健康机构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有熬夜习惯,其中三成经常熬到凌晨两点后。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对健康掉以轻心的年轻人。有人说“年轻人身体好,熬几次没事”,这话纯属自欺欺人。医生早就说过,长期熬夜会让心脏负担剧增,就算是20岁的身体,也扛不住日复一日的透支。别拿“年轻”当资本,这资本挥霍一次,可能就没了。武汉那起案子,法院判得很清楚:学校尽到了管理和救助义务,学生作为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万人道慰问,是情分不是本分;堵校门要赔偿,反而让悲痛变了味。大学里没人再像高中老师那样催着睡觉,可这份自由,不是让你糟蹋身体的理由。22岁该懂的,不只是课本里的知识,还有对自己生命的敬畏。别等出事了才后悔,那时候说什么都晚了。别再说“我还年轻,熬得起”,生命从来不会因为年轻就手下留情。对自己多一点负责,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慰,也是对未来最基本的尊重。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