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航母

中国阅兵后劲太大?9月5号,印度公布了一个“15年国防现代化计划”,其中最引人注

中国阅兵后劲太大?9月5号,印度公布了一个“15年国防现代化计划”,其中最引人注

中国阅兵后劲太大?9月5号,印度公布了一个“15年国防现代化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们要造第一艘国产核动力航母!还打算用国产舰载机,甚至要从美国买两套航母用的电磁弹射系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印度想造核航母,得先翻过三座“技术大山”:核动力、电磁弹射和舰载机。印度和俄罗斯曾合作搞舰载核反应堆,结果俄罗斯给的破冰船反应堆功率不够,体积还太大,根本装不上航母。2022年,印度的“维沙尔”号核航母项目就因为技术问题搁浅了,60亿美元差点打水漂,现在重启计划,可印度连自主核反应堆的具体参数都没公布,这不就像“纸上谈兵”吗?美国“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到现在还毛病不断,弹射失败的概率高达1/400,印度想买两套,但美国只肯卖组装件,核心控制代码死活不给。更尴尬的是,印度连现役航母的阻拦索都要从俄罗斯进口,电磁弹射系统的维护,印度能搞定吗?印度现在用的米格-29K舰载机,故障率高达40%,跟摔着玩似的,后来花了80亿美元买了26架法国“阵风-M”,但这款飞机最大起飞重量才24.5吨,载弹量6.3吨,跟中美五代舰载机比,差了一大截。更头疼的是,印度自己研发的“双引擎舰载战斗机”(TEDBF)要等到2030年才能试飞,国产舰载机,目前还只是PPT上的概念。印度急于建造核动力航母,主要是为了巩固其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随着中国海军实力增强,以及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054AP型护卫舰,印度担心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印度国防部明确表示:"未来十年,印度洋将部署至少三个航母战斗群,我们必须保持技术优势。"所以,印度搞了个“三航母战略”:除了核航母,还打算再造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加上现役的“维克兰特”号和“超日王”号,组成三支航母战斗群。到时候,印度就能控制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的咽喉要道,对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这些战略水道形成威慑。印度造船业至今未能掌握大型航母的关键技术,科钦造船厂建造"维克兰特"号耗时17年才交付,且其雷达和动力系统完全依赖进口。印度海军前参谋长兰巴直言:"我们连航母阻拦索都要从俄罗斯采购,更别说核动力航母了,"这反映出印度军事现代化面临的典型困境:战略目标过于宏大,但技术基础薄弱。从研发35年、耗资80亿美元仍依赖进口部件的"光辉"战斗机,到需要以色列提供雷达、美国供应燃气轮机的"维克兰特"号,印度军工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这些问题并非单纯依靠资金投入就能解决。更搞笑的是,印度在军购上还“脚踩三条船”,一边靠俄罗斯供应战机和航母零件,一边花大钱买法国阵风,又盯着美国的电磁弹射,这种“分散风险”的做法,结果是被各方牵着鼻子走。俄罗斯因为乌克兰战争,军工出口大打折扣,法国趁机捞金,但不肯转让核心技术,美国更精明,卖弹射器但不给核心源代码,印度最后得到的,只能是“四不像”的装备体系。真正的军事强国,得把战略野心变成现实能力,美国“福特”级航母已经实现了电磁弹射和核动力一体化,中国福建舰也快海试了,印度的核航母还在PPT上。这场涉及8000公里海岸线的军事变革,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脚踏实地,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的:“光明就在前面,但你得熬过痛苦的长夜,”印度的核航母梦,或许能实现,但通往蓝水的路,肯定不好走。
就在昨天印度国防部宣布了2025年9月6日,印度国防部突然甩出15年扩军计划

就在昨天印度国防部宣布了2025年9月6日,印度国防部突然甩出15年扩军计划

就在昨天印度国防部宣布了2025年9月6日,印度国防部突然甩出15年扩军计划,高调宣布要自研核动力航母并搭载国产战斗机,试图一步挤进核航母俱乐部。全球现役核航母仅美法拥有,连俄罗斯都玩不转。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折腾17年才服役,舰载机至今依赖进口。莫迪政府画下大饼:计划建造6万吨级核航母,配备国产“光辉”战机——然而该战机研发40年仍未形成完整战斗力。军工专家直言印度缺乏核反应堆小型化技术与航母弹射系统经验,强行上马恐重演“航母趴窝”“战机坠海”窘况。表面雄心勃勃,实则眼高手低。这笔天价军费买单的是印度纳税人,而真正能威慑邻国的恐怕不是PPT造舰,而是务实发展。核航母不是贴金标签,印度真能跳出“装备万国造+工期无限拖”的魔咒吗?
`又让张召忠说中了?东拼西凑800亿建的双航母,如今彻底成为累赘。 八年前,

`又让张召忠说中了?东拼西凑800亿建的双航母,如今彻底成为累赘。 八年前,

`又让张召忠说中了?东拼西凑800亿建的双航母,如今彻底成为累赘。八年前,张召忠在节目里说英国扛不起双航母,大家只是当笑话听,没想到几年过去,这两艘耗资800多亿美元的航母还真没让英国扬眉吐气,反而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拖油瓶。最近“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船员竟然要跑上岸住宾馆,因为船上的热水供应半年都修不好,堂堂大英航母,结果连洗个热水澡都成了问题,说出来都让人尴尬。这还不算坏消息的全部,这艘航母前阵子还因为机库漏水只能趴在港口等修理,而它的姐妹舰“威尔士亲王”号日子也没好到哪去,零件坏了,螺旋桨轴直接断了,导致整船动不了,只能干看着别国航母浩浩荡荡地出海演练。其实两艘航母不是轮流趴窝就是轮流见维修工,英国本想靠双航母撑面子,结果面子也没保住,这事根子不在别的,钱花进去了,但整个体系却没补上漏洞。英国前后投了超过800亿美元才把这两艘航母撑起来,光是维护、保养一年的开支就是国防预算里的一大笔。这笔钱本来可以用来造新驱逐舰、搞潜艇,也能补充舰载机,但现在只能勉强让航母不出乱子,其他方面都得收着点花。更无奈的是,航母不是孤零零在海上就叫厉害,后面要有一大堆护卫舰、核潜艇和补给船撑着,但英国现在仅有一艘老掉牙的综合补给舰“维多利亚堡”号,还快到退役年龄了,一但它下线或者出事,英国双航母出远门啥也不是。此外,“威尔士亲王”号配的防护装备也缩水的厉害,手里只有几门小炮,真遇到现代导弹攻击想挡都难,材料问题也不是说笑,连建航母的特种钢都指望美国供货,成本一下就飙上去。英国政府一看,钱紧任务重,只能开始精打细算,有时候干脆让一艘航母在家歇着,另一艘顶着用,这就是所谓的“轮流封存”,这个做法虽然省事但也彻底打了自己的脸,原本想要的双航母优势白白浪费,整个舰队配套跟不上,作战实力被大大削弱。眼看自己的航母连基本功都做不好,再看看东方的场面,落差就更明显了,中国的辽宁舰、山东舰在西太平洋能配合演练,舰载机起降架次一天能达到美军水准,关键中国后勤保障、辅助舰艇一应俱全,技术和整体实力差距一目了然。这些年英国咬着牙想维持航母大国身份,实际上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现实,不得不承认像张召忠说的,没有坚实的工业和经济做基础,这类“面子工程”撑不长。英国这次的教训说明,军事上的“大玩具”是烧钱没错,但钱烧在哪、体系配得上,才是真功夫,到最后,豪华航母跑不过热水器的笑话,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困住美军的难题,在九三阅兵有了答案,今后海战规则,由中国制定红海的风

困住美军的难题,在九三阅兵有了答案,今后海战规则,由中国制定红海的风

困住美军的难题,在九三阅兵有了答案,今后海战规则,由中国制定红海的风浪里,美军“林肯号”航母编队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激烈的海上攻防。胡塞武装的无人机群如蝗虫般扑来,远程巡飞弹划破天际,曾经倚仗钢铁巨舰横行大洋的美军,此刻竟被这些“小玩意”逼得手忙脚乱。这场看似不对称的对抗,撕开了美军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传统装备在新型无人作战体系面前,显得笨拙而脆弱。大洋彼岸,美军的困境远不止于此。当“竹鹰25-1”演习在亚太地区展开时,庞大的KC-46A和KC-135加油机群呼啸升空,试图模拟高强度空战场景。这场演习背后,却藏着美军难以言说的焦虑:大量军机老化退役,新式武器又事故频发,F-35的缺氧问题、舰载电磁炮的反复搁浅,都像一根根刺,扎在美军作战能力的软肋上。当美军还在为如何应对“低成本、高饱和”的无人机攻击头疼时,东方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场阅兵悄然给出了答案。九月的阳光洒满长安街,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上,中国军队亮出的家底让世界屏息。空中,无人作战方队如银鹰掠过,它们不是孤零零的几架侦察机,而是成体系、成建制的智能集群——从察打一体无人机到电子战无人机,再到可执行“蜂群”战术的小型无人机,构成了一张覆盖天空的智能之网。更令人瞩目的是海上力量,新型舰载导弹发射车隆隆驶过,其搭载的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足以覆盖整个西太平洋;而那些静默展示的无人艇模型,虽未发动引擎,却已让海军专家们嗅到了未来海战的硝烟味——它们能潜伏、能突击、能协同,将传统海战“大舰巨炮”的规则彻底颠覆。外媒镜头聚焦在这些装备上,BBC的记者甚至直言,中国展示的不是武器,而是一套全新的战争逻辑。这场阅兵的深意,藏在那些装备背后的体系里。美军在红海被胡塞武装的“游击式”无人机袭击搞得焦头烂额,根源在于其作战体系仍停留在平台对抗时代——一艘航母、一架战机,都是昂贵而脆弱的节点。而中国展示的无人系统,恰恰跳出了这个窠臼。它们数量庞大、成本可控,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是单打独斗的“孤狼”,而是通过数据链紧密联动的“狼群”。一架无人机发现目标,瞬间就能将信息共享给整个集群,导弹、电子干扰、自杀式攻击……多种打击手段如潮水般涌来,让传统防空系统顾此失彼。这种“去中心化”的作战模式,正是美军在红海吃尽苦头后,却仍未找到破解之法的难题。当阅兵式上的无人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构想图被公开时,一些西方军事观察家倒吸一口凉气——这意味着未来的海战,可能不再由航母战斗群主导,而是由无数智能化的“小不点”在无声的数据流中决定胜负。中国海军的发展轨迹,本身就是一部规则改写史。从2012年“辽宁舰”入列结束“有海无防”的屈辱,到如今国产航母编队驰骋远洋,中国用短短十几年走完了别人百年的路。而九三阅兵上展示的无人装备与新型导弹,则是这艘巨轮转向深蓝时抛下的新锚点。当美军还在纠结如何升级老旧的宙斯盾系统以应对新型导弹时,中国已经将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与无人作战平台编织成一张天罗地网。这张网不追求单件装备的“无敌”,而是追求体系的“无解”——让对手的昂贵资产在开战之初就陷入“看得见、打不着、防不住”的困境。阅兵式上那些静静矗立的发射车,沉默地宣告着一个事实:今后谁掌握了智能化、体系化的作战规则,谁就能握住海战的权杖。而中国,显然已经将这权杖握在了手中。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内部设施蛮有特点。船上有2000名舰员服役,舰员第一年得花几个月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内部设施蛮有特点。船上有2000名舰员服役,舰员第一年得花几个月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内部设施蛮有特点。船上有2000名舰员服役,舰员第一年得花几个月熟悉设施。它有7层甲板、2个舰桥,舰岛13层。内部空间复杂,生活区域要保障这么多人的生活。不过从曝光画面看,航母保养不错,状态佳,侧面反映...
9.3阅兵,让世界沉默的不是东风-61,不是红旗-29,不是歼-35A,更不是惊

9.3阅兵,让世界沉默的不是东风-61,不是红旗-29,不是歼-35A,更不是惊

9.3阅兵,让世界沉默的不是东风-61,不是红旗-29,不是歼-35A,更不是惊雷-1,是整套防御,应对以及作战体系。从制空到反导,从侦查预警到火力打击,从网络信息到自主识别,精确打击,空天地海,我们跨越了质的飞跃,我们拥有了全程体系作战,武器和战术。咱的“吉林一号”卫星群2025年已经有138颗在轨,分辨率达到0.5米,能看清航母甲板上停的是F-35还是直升机。2024年美军“里根”号航母刚出港,咱卫星就拍到它航向,等它开到南海,咱舰载机都挂好弹在天上等着了。更绝的是“天基红外系统”,2025年试验时,能在3万公里外锁定火箭发射时的尾焰,比美国的“天基红外卫星”反应速度快20秒,这20秒够咱反导系统多算三道拦截弹道了。“反导盾牌”硬得像是金刚石。红旗-29导弹2024年在西北靶场创造纪录,500公里高度拦截图-141无人机,这高度比美国“萨德”高100公里。红旗-19更狠,2025年试验拦截模拟洲际导弹,弹头在大气层外直接撞碎目标,美国国防部评估咱中段反导成功率超过75%,比他们的“陆基中段系统”高20%。2024年美军打靶失败后,咱网友调侃“建议来中国买反导系统配件”,这不是吹,咱反导雷达用的氮化镓芯片,比美国的硅基芯片功率高3倍。还有东风-61导弹2025年试射时,能从青海打到南海靶场,误差不到10米,这精度够打航母甲板上的指挥塔。歼-35A舰载机2024年在山东舰演练,用隐身模式突防,把模拟的“宙斯盾”舰雷达晃成雪花屏,发射的PL-21空空导弹射程400公里,比美国AIM-120远一倍。2024年“东方-2024”军演,咱陆军“191式”火箭炮跟空军歼-16D电子战飞机配合,前者炸跑道后者瘫痪雷达,整个过程跟打游戏开黑似的,配合严丝合缝。不仅如此,咱的“量子通信卫星”2025年实现全球组网,北京到纽约传密报,美国超级计算机算100年都破译不了;“北斗-4”系统2024年给非洲渔船装了终端,定位精度1米,比美国GPS还准0.5米。2025年演习时,咱网络战部队10秒内瘫痪了模拟的敌方指挥系统,把他们的作战计划改成了“钓鱼岛是中国的”,这操作比黑客还狠,气得“敌方”指挥官直拍桌子。“体系协同”更是牛得像交响乐团。2024年台海演练,预警机、无人机、水面舰艇组成“立体侦察网”。发现目标后,数据同时传给火箭军、空军、海军,东风-17和歼-20同时出击,一个打雷达一个炸机库,这配合比春运抢票软件还流畅。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报告说,咱2025年的体系作战能力,比2015年提升了400%,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是“全家上阵”,连炊事班都能通过数据链知道前线缺啥菜。当最让西方沉默的是“自主造血”能力。咱的055大驱2025年已经造了12艘,比美国“朱姆沃尔特”级多10艘,关键是咱的发动机、雷达、导弹全是国产。歼-20生产线2024年开了4条,年产量比F-22还高。2025年美国想制裁咱军工企业,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企业90%用的是国产设备,制裁跟挠痒痒似的。其实哪有啥“非对称”,就是咱体系太全,从天上到海里,眼睛、拳头、神经全齐活了,别人看咱就跟看开了全图挂似的,不沉默才怪。
好消息,歼-35隐身战机可以在辽宁舰滑跃起飞!据央视报道称,歼-35是全世

好消息,歼-35隐身战机可以在辽宁舰滑跃起飞!据央视报道称,歼-35是全世

好消息,歼-35隐身战机可以在辽宁舰滑跃起飞!据央视报道称,歼-35是全世界隐身性能最好的五代机,注意的是没有之一。并且歼-35战机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地方——可以兼容滑跃和弹射起飞。歼-35既是我国第三款弹滑兼容型舰载战斗机(歼-15T、歼-15DT),同时呢也是我国首款弹滑兼容型隐身舰载战斗机。歼-35隐身战机的列装,是对我军舰载战斗机制空、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的一次重大升级。想想未来,歼-35部署到辽宁舰以及山东舰上那场面得有多震撼呀。
【#东部战区就加澳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

【#东部战区就加澳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

【#东部战区就加澳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9月6日,加拿大“魁北克”号护卫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滋扰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对其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有效应对处置。加方、澳方行径传递错误信号、增加安全风险。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东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网上有这么一种声音:为什么今天中国军费连年增加,为什么航母不断下水,为什么那些新

网上有这么一种声音:为什么今天中国军费连年增加,为什么航母不断下水,为什么那些新

网上有这么一种声音:为什么今天中国军费连年增加,为什么航母不断下水,为什么那些新型导弹成为全球新闻?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冲突,大家都再熟悉不过,1931年之后,东北三省沦陷,随之而来的十四年战争,让中国几乎亡国,无数家庭被摧毁,无数人埋骨山河。明朝时期的沿海居民也没过过安生日子,倭寇三番两次登陆骚扰,百姓流离失所,最后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苦战多年,才勉强换来一段相对安定的局面。从这些历史节点可以看到,日本的模式一直没有变,他们总是先蛰伏,等力量足够了,再发动袭击,如果输了,就退缩下来继续学习,等机会成熟再试一次,这样的循环已经持续了千年。正是这些血的教训,让今天的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过去总要等到被打醒,现在则是主动提前做好准备,从军事工业到战略布局,从陆海空到太空领域,一步一步都在补短板。所以,那些幻想永远岁月静好的人应该明白,和平并不是别人送来的礼物,而是实力带来的结果,只有强大到让别人不敢轻举妄动,国家才能安心发展,人民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俄罗斯媒体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

俄罗斯媒体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

俄罗斯媒体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说,如果美国在日本部署导弹,俄罗斯和中国会不只政治回应。她强调中俄伙伴不针对别人,但面临侵略,能结合力量。这话从俄罗斯经验来,意思是光有装备不行,得有实际反制。俄罗斯这些年从车臣打到叙利亚,再到现在的乌克兰冲突,可是实打实地体会到了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单纯比谁炮管粗的游戏了。光有先进武器确实不够看,俄罗斯在乌克兰可是被西方全方位“照顾”了一遍,不仅导弹飞过来,连芯片供应都被掐断,金融支付被干扰,外加舆论战疯狂输出。这些看不见的战场所带来的伤害,有时候比真枪实弹更让人头疼。所以扎哈罗娃才强调,得有让对手“感到疼”的实际反制能力,光摆装备吓唬人是没用的。中国这些年军事科技发展确实猛,航母下饺子、新型导弹亮相,芯片和北斗导航也在突破,但俄罗斯的提醒就像一盆冷水:别光盯着明处的枪炮,暗处的冷箭更难防。中俄现在的合作,说白了就是互补共赢。俄罗斯有丰富的能源和实战经验,中国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去年两国贸易额都突破2400亿美元了,本币结算比例超过95%。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小伙伴,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绑定。军事上,俄罗斯甚至向中国开放了远东军事演习的联合指挥系统,中国则把北斗导航在北极航道的应用和俄方共享。两边还在反导预警系统上合作,俄罗斯帮中国搞只有美俄才有的导弹攻击预警系统,这玩意儿能增强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具体到反击措施,中俄的联动已经超出纸面计划。美国打算在日本部署中导系统,直接威胁俄罗斯远东地区,扎哈罗娃直接骂日本这是“敌对行为”。而且中俄的回应不止外交抗议,很可能包括联合军事技术措施,比如联合军演、电子干扰、甚至同步调整导弹部署。今年9月美日要搞“坚毅之龙25”军演,中俄大概率会有对应动作,毕竟两国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和海军演习早就常态化了。但俄罗斯的思路和中国还真不太一样,中国更喜欢用经济融合来维护安全,比如“一带一路”把140多个国家的利益绑在一起,让大家都不敢轻易动手。而俄罗斯则更相信“敢动手才能遏制战争”,他们的威慑哲学是必须让对手明确知道你会出手、而且能打疼他。这两种思路看似矛盾,实则互补,一个广交朋友,一个硬核反击,结合起来反而让对手更难下嘴。说到底,俄罗斯的狠话并不是贬低中国的军力,而是提醒,大国博弈玩的是综合牌局,武器只是其中一张牌。金融、科技、舆论、能源……哪个环节不到位都可能被翻盘。中俄的协作,正是为了把这场棋局玩得更全面,既然美国想压缩别国的战略空间,那中俄就直接把棋局升级到全球层面,看谁先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