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留学太容易得肛裂了!在英国读硕士的一个女朋友,又得肛裂了,这是我听说过的
去英国留学太容易得肛裂了!在英国读硕士的一个女朋友,又得肛裂了,这是我听说过的去了英国得肛裂的第三个人了。她原本以为在当地就医能及时解决,没想到英国医生告诉她,专科门诊要等两周后才能预约上。她在电话里声音带着哭腔跟我说:“疼得整夜睡不着,眼泪止不住地流,可是还得排队!”疼痛不等人,她索性心一横,直接买了最近的直飞机票回国。从伦敦希思罗到北京首都,十二小时的航程里,她只能侧着身子半躺在座位上,靠止痛药勉强支撑。而令她感慨的是,回国后直奔医院急诊,不到半小时就被接诊、检查、安排住院,第二天就顺利完成了手术。其实这背后折射出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很多留学生的肠胃,真的和西方的饮食结构“水土不服”。在英国,蔬菜往往是奢侈品:超市里黄瓜一根标价5镑(将近40元人民币),生菜按棵卖,菠菜装在巴掌大的盒子里售价不菲。普通人日常餐桌上,更常见的是炸鱼薯条、烤肠披萨、焗豆吐司,这些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组合,渐渐让肠胃习惯了“慢节奏”。朋友说,有段时间她为了省钱,连续吃一周的意面和面包,结果明显感觉排便不畅。“就像一条原本顺畅的河道突然被淤泥堵住,你不刻意增加膳食纤维,身体根本不会主动配合!”不只是饮食成本,烹饪习惯也不同。英国人家中少有猛火快炒的锅气,水煮、烤箱、微波才是主流。想吃一顿蒜蓉菠菜、清炒豆苗?中餐馆价格昂贵,自己动手又费时费钱。久而久之,肠胃习惯了厚重油腻的食物,蠕动能力下降,不少人甚至两三天都没有便意。好了,想歪的可以面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