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联合国

乌克兰和美国投了反对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6日报道,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与

乌克兰和美国投了反对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6日报道,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与

乌克兰和美国投了反对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6日报道,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与上合组织合作的决议。投赞成票的有120个国家,28国弃权,乌克兰和美国等27个国家投了反对票。上合组织“深化务实合作、推进和平发展”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联合国大会通过加强与上合组织合作的决议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认可。乌克兰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立场了,美国反对的、乌克兰就反对,美国认可的、乌克兰就认可。美国都阻止不了上合的发展,乌克兰更是螳臂当车,乌克兰的认知配得上它的苦难。
中国专家给俄罗斯指了条“明路”:想打破美国霸权?得先跟五个国家“锁死”关系,少一

中国专家给俄罗斯指了条“明路”:想打破美国霸权?得先跟五个国家“锁死”关系,少一

中国专家给俄罗斯指了条“明路”:想打破美国霸权?得先跟五个国家“锁死”关系,少一个都玩不转!这五个国家到底是谁?为啥能让俄罗斯“起死回生”?一、中国要说俄罗斯的“救命恩人”,中国绝对排第一,2024年中俄贸易额直逼2500亿美元,90%的交易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美元直接被踢出局。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往中国输,中国的汽车、家电、机床往俄罗斯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每年输送380亿立方米,够北京、上海用小半年。更绝妙的是,俄罗斯自中国进口1.7万辆电动车,就像以石油置换新能源车。此举既巧妙绕开西方制裁,又助力中国车企开拓新市场,这哪里只是普通贸易?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生体!二、白俄罗斯白俄罗斯虽小,却是俄罗斯的“铁杆兄弟”,从苏联解体后,两国就亲如一家,白俄罗斯甚至主动保留苏联印迹,跟俄罗斯“穿一条裤子”。2024年中白联合军演直接在波兰边境搞“肌肉秀”,把北约吓得直跳脚,更关键的是,白俄罗斯允许俄罗斯在境内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覆盖整个欧洲心脏地带,这哪是盟友?分明是俄罗斯的“欧洲前哨站”!三、伊朗俄乌战场上,70%的“见证者”无人机来自伊朗,2023年伊朗甚至把6000架无人机生产线搬到俄罗斯,还派技术工人来教操作,伊朗的导弹技术也不吝分享,帮俄罗斯升级“口径”巡航导弹,精度直接提升一个档次。外交上,伊朗常在联合国为俄罗斯发声,反对西方制裁,不过,两国合作也有难题吗,伊朗被制裁得石油只能走私出口,俄罗斯卢布在伊朗用不了,最后还得靠人民币结算,这“三角关系”玩得挺溜!四、叙利亚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作为俄罗斯于中东地区的唯一海外军事基地,战略意义非凡,然而在2025年,这个地方遭遇变故,以色列空袭致使两艘俄罗斯护卫舰被炸毁。俄罗斯转头就跟叙利亚签了49年租约,扩建码头、部署S-400防空系统,把以色列F-35战机逼得绕道飞,这哪是租港?分明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支点”!五、印度印度虽左右逢源,但对俄罗斯来说却是“及时雨”,2024年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占比达41%,每天185万桶原油拉回去,简单加工后高价卖到欧洲,赚得盆满钵满。政治上,印度在联合国投票时常给俄罗斯“放水”,反对西方制裁决议,不过,印度坚持用卢比结算,俄罗斯手里积攒了大量卢比,最后只能被迫购买印度国债,这哪是合作?分明是印度“薅羊毛”的套路!中国专家这招“五国联盟”,确实给俄罗斯指了条明路,这五个国家各有各的“绝活”:中国提供经济命脉,白俄罗斯守住欧洲大门,伊朗输送军火,叙利亚锚定中东,印度缓冲经济压力。但问题是,这五个国家自己也有“小算盘”,印度想两头通吃,伊朗被制裁得自顾不暇,叙利亚国内战火未熄,白俄罗斯实力有限。俄罗斯要想真正打破美国霸权,光靠“抱团取暖”还不够,还得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减少对能源出口的依赖;二是技术创新,摆脱西方科技封锁。毕竟盟友能帮一时,帮不了一世,俄罗斯的“破局术”能否成功,还得看它自己能不能争口气!
我国在联合国上提出建议,禁止在了外太空布置激光武器。却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几天

我国在联合国上提出建议,禁止在了外太空布置激光武器。却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几天

我国在联合国上提出建议,禁止在了外太空布置激光武器。却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几天后我国的“高速激光钻石卫星”进入了太空。既然各位都同意,那么我国就不客气了。阳谋果然是最棒的。要是直接提出发射卫星的要求,那么必然会遇到不少阻力,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现在的太空部署也成为了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太空的安排也会成为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一方面,科技发展是真的快,另一方面我国对于自己的人民真的保护的很好。当远在外太空的激光也能成为武器时,世界真的要进入科技战的时代了。只有努力跟上步伐,才能不被世界所抛弃。当然这些卫星也将成为人民的生活辅助手段。科技发展快就是好。
直接忽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出炉,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直接忽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出炉,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直接忽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出炉,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最近一段时间,联合国总部是否要换地方的话题在国际上炒得火热,秘书长古特雷斯刚公布的一项决定更是让这事成了焦点,其中最受争议的一点,就是“选址名单里为啥没有中国”。欲将此事阐述透彻,需从美国近年来于联合国的种种行径谈起,其在国际舞台的诸多作为,或正是解开此事谜团的关键线索。美国作为联合国里会费占比最高的国家,却常年拖着缴费不还,算到2025年,它已经欠了28亿美元,这笔钱够顶上联合国一整年四分之三的常规预算,在所有国家的欠款里更是占了七成。其实美国根本不是拿不出这笔钱——分摊到它的年度预算里只占0.2%,平均每个美国人掏的钱还买不到半杯网红冰饮,连他们过情人节花的钱都比这多7倍。可美国政府偏把会费当成了“指挥棒”,联合国决议合它心意了,就提一嘴缴费的事;不合心意,干脆就装聋作哑拖着,硬生生把联合国的钱袋子搞空了。更令人不悦的是,美国凭借联合国总部设于纽约之便,动辄以签证为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掣肘,尽显霸权行径,严重破坏国际秩序与合作氛围。2023年俄罗斯外长要去开安理会会议,跟着的记者全被拒签,最后只能自己一个人去;同年俄罗斯内政部长要参加警察首脑峰会,也因为拿不到签证没能到场。中国代表也没少碰钉子,过去三年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签证被拒率高达37%,好几次要投票决定关键事儿,代表都因为签证问题赶不上。钱不够用,联合国纽约总部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难,去年冬天,大楼里电梯停了、暖气也断了,各国代表开会得裹着厚棉袄爬楼梯;今年更夸张,就因为差15万美元电费,万国宫直接关了一个月门。重新开门后,只能裁掉五分之一的人——足足500多个岗位没了,原来几百个部门也砍得只剩不到20个。喀麦隆、哥伦比亚等地项目率先遭裁撤,维和部队与人道救援资金亦难以为继,印度、巴基斯坦等出兵参与维和的国家,本应到手的数千万补偿款久未落实,实则为美国欠款变相“埋单”。眼看总部快撑不下去,不少国家开始喊着“不如搬地方”。2023年非洲联盟牵头,132个国家一起提议重新选总部地址,这一提议出来,好些国家都动了心思:日本最积极,觉得把总部搬到东京能让自己在安理会更有话语权,可它那边挨着美军基地,政治环境本来就不稳,根本不现实;非盟想把总部拉到非洲,可当地安全条件不够,运营起来也贵;让人意外的是,中国从头到尾都没掺和选址的事,反而明确说不接联合国总部。一来是大量外交人员长期驻留,涉及主权、安全和豁免权的问题太复杂;二来是养一个总部要花的钱是个无底洞,实在不划算;更重要的是,中国觉得与其争“总部在哪”,不如实实在在做事。作为第二大会费国,中国每年4.8亿美元的会费从不拖欠,维和部队派出的人数在五常里是最多的,还在三亚建了国际公共卫生中心,通过国际电联推动通信规则更新,这些事比争个招牌实在多了。最后古特雷斯拿出的方案不是整体搬家,而是搞了个“重生计划”:把核心业务分到世界各地去——环境的事交给内罗毕,核能和毒品问题归维也纳管,吉隆坡还在琢磨建个数字治理中心。这么一来,既能少花点钱,又能不那么依赖美国,还能让更多发展中国家有说话的机会,算是眼下最靠谱的办法。说到底,联合国这趟“折腾”,全是美国不负责逼出来的,当年国际刑警组织就是因为法国设置障碍,最后搬到了新加坡。倘若美国依旧扮演“老赖”角色,拒不履行应尽义务,长此以往,联合国未来彻底迁移驻地并非毫无可能。国际秩序与合作需各方诚意维护,美国此举实在令人堪忧,而现在这个“分散办公”的尝试也说明,国际组织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后花园”,只有大家都担起责任,才能把全球的事办好。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中方正式官宣,同意加入《纽约宣言》  9月5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中方同

中方正式官宣,同意加入《纽约宣言》  9月5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中方同

中方正式官宣,同意加入《纽约宣言》9月5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中方同意加入联合国《纽约宣言》,这体现了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一贯且明确的立场。《纽约宣言》今年7月通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巴以冲突问题。核心要点为:“两国方案”乃化解巴以冲突、契合双方合理诉求之不二法门;需明确,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色列无权对其进行侵占;巴以停火后,加沙地区的战后恢复工作也必须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下进行。中国属于首批官宣加入的国家,同一天,芬兰也宣布加入《纽约宣言》。另外,还有很多国家已经宣布,会在九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加入该宣言。不过,该宣言并非所有国家一致同意,美国政府和以色列均强烈反对并缺席了通过该宣言的会议。
武契奇在北京摊牌了!一句话:中国给的实在太多,他装不下去了。2025年9月2日,

武契奇在北京摊牌了!一句话:中国给的实在太多,他装不下去了。2025年9月2日,

武契奇在北京摊牌了!一句话:中国给的实在太多,他装不下去了。2025年9月2日,武契奇飞到北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他开口第一句:中国是塞尔维亚最珍贵的朋友,这不是客套,是结账。塞尔维亚作为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塞合作项目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武契奇曾公开表示,这类合作项目是“中塞两国‘铁杆友谊’的生动诠释”。除了高速公路,中塞在匈塞铁路等旗舰项目上的合作也提升了塞尔维亚作为巴尔干地区物流和产业枢纽的地位。在全球新冠疫情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向塞尔维亚提供了急需的物资和医疗队支持,这一点武契奇多次提及并表示感谢。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显然深化了两国间的信任。此外,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投资占到了中国外资存量的相当比重,涉及制造业、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这种经济上的深度合作为塞尔维亚突破某些外部压力、维持经济韧性提供了重要支撑。于国际舞台之上,塞尔维亚承受着颇为沉重的地缘政治压力。然而,中国秉持一贯立场,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坚定不移地支持塞尔维亚捍卫自身主权与领土完整。武契奇也明确表示,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塞尔维亚会站在中国一侧。这种相互支持建立在共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基础上,两国都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多边国际秩序,尤其是在反对历史歪曲、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方面立场一致。武契奇此次访华行程长达六天,远超一般外交活动的时间,这不仅体现了对纪念活动的重视,更说明双方有实质性议题需要深入探讨。期间可能安排的多边互动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中塞自由贸易协定已于2024年生效,塞尔维亚的葡萄酒、牛肉等产品将逐步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汽车、光伏组件等产品也享受同等待遇,这种互利共赢的贸易安排为两国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来看,武契奇的“摊牌”言论,实际上是对中塞关系多年积累成果的一种总结。中国给予塞尔维亚的支持是全方位且实实在在的,从危机时的援助到发展时的投资,从政治上的声援到经济上的合作,这些举措共同构筑了两国间的“钢铁友谊”。对于塞尔维亚而言,这种关系不仅带来了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博弈中获得了宝贵的战略支持。于中国而言,与塞尔维亚携手合作,既进一步优化了“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战略布局,也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以互利共赢之姿,全力支持伙伴国家发展的坚定承诺。素材来源: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抵京,曾多次来华访问并表示:中国是塞尔维亚最为宝贵的朋友2025-09-0400:24·杭州日报
9月3号,阅兵活动结束之后,国际上多数报道还是从纪念二战的角度出发。不过,最尖锐

9月3号,阅兵活动结束之后,国际上多数报道还是从纪念二战的角度出发。不过,最尖锐

9月3号,阅兵活动结束之后,国际上多数报道还是从纪念二战的角度出发。不过,最尖锐的评论恐怕是来自于欧盟的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卡拉斯。那么她说了一些什么,又为何做出这样的表态呢?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就中国抗战胜利阅兵发表评论,称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四国联合形成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此番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度讨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后发表声明指出:"今天我们都看到了,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站在一起,反映的并不只是一幅反西方的表象,这是对建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直接挑战。"该声明通过欧盟理事会官网正式发布,代表欧盟27个成员国的共同立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7月报告,中国与俄罗斯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国与伊朗签署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正在落实,涉及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4000亿美元。朝鲜与俄罗斯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双方在能源、农业和军事领域开展合作。这些实质性合作构成欧盟表态的现实基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当今全球挑战需要多边解决方案,联合国仍然是国际合作的核心平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德国总理在欧盟峰会上表示:"欧盟应该保持战略自主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平衡作用。"法国总统强调:"欧盟需要与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领域保持建设性合作。"这些不同声音反映欧盟内部对国际事务的多元立场。2025年上半年,中欧贸易额达到3560亿欧元,同比增长4.5%。欧盟连续16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对欧投资存量超过1800亿欧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50万个。这些经济联系成为中欧关系的重要稳定器。金砖国家机制完成历史性扩员,成员国从5个增加到25个,覆盖全球45%的人口和36%的经济总量。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增加到12个,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数量同步增长。这些变化反映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获得超过100个国家支持,全球安全倡议得到80多个国家认同。6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建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这些合作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表示:"国际秩序正在经历自然演进过程,这是全球力量重新平衡的必然结果。"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指出:"全球南方国家欢迎国际体系向更加包容、公平的方向发展。"国际秩序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转型需要各国通过对话协商,共同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欧盟的表态反映西方国家对国际格局变化的深度关注。国际秩序正在向多极化方向演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应通过对话协商,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
武契奇不藏了,对中国的感情直接摊牌了! 不是不想低调,而是中国的支持实在太给

武契奇不藏了,对中国的感情直接摊牌了! 不是不想低调,而是中国的支持实在太给

武契奇不藏了,对中国的感情直接摊牌了!不是不想低调,而是中国的支持实在太给力。2025年9月2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专程飞北京,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活动。这场合本就分量重,可他一开口就没绕弯子,当着不少国际嘉宾的面,又一次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中国是塞尔维亚最珍贵的朋友。”这话要是放在几年前,可能有人觉得是外交场面话。但只要回头看看中塞这一路的事儿,就知道这份“珍贵”里全是真东西。还记得2020年疫情最狠的时候,当时塞尔维亚快撑不住了。医院里的呼吸机不够用,口罩、防护服也断了供,武契奇在镜头前都急得红了眼。那时候不少国家要么顾着自己,要么隔着大洋看热闹,没几个真伸手的。中国是第一个动的,一批批呼吸机从中国运过去,医疗队跟着物资一起落地,连搭建方舱医院的图纸都提前备好。武契奇亲自去机场接这批援助,镜头里他攥着物资箱的手都在紧,后来还专门录视频说:“塞尔维亚人永远记着中国的好。”现在再看欧洲的局势,更能明白这份支持有多关键。这两年欧洲不少国家被能源问题愁坏了,冬天缺天然气,工厂因为能源涨价停摆,老百姓家里暖气都不敢开足。可塞尔维亚没遭这份罪—中企帮着改造的科斯托拉茨电站早早就投用了,不仅发电够稳,还比以前省了不少成本。武契奇去年去电站考察的时候,指着机组跟身边人说:“要是没中国帮衬,咱们现在还得看别人脸色买能源。”除了电站,中塞还一起搞石油合作,现在塞尔维亚的石油供应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中国这边稳稳妥妥运来的,不用再担心被人卡脖子。基建上的事儿更不用提,中国帮塞尔维亚建的绕城公路,武契奇直接叫它“国家的生命线”。以前从贝尔格莱德市区到工业园,堵上两三个小时是常事儿,货车拉着货物走不动,不少生意都黄了。这条公路通了之后,四十分钟就能到,现在工业园里多了好几个中资企业的厂子,当地年轻人找工作都容易了。武契奇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这条路上跑的不是车,是塞尔维亚的好日子。”除了公路,中国还帮着升级铁路,现在从塞尔维亚往欧洲其他国家运东西,比以前快了一半,不少欧洲商人都愿意来塞尔维亚进货,就因为物流够快。外交上的挺,更让塞尔维亚硬气。这些年西方总逼着塞尔维亚选边站,一会儿拿经济制裁威胁,一会儿在主权问题上挑事。可中国从来没这么做过—在联合国,中国好几次帮塞尔维亚说话,支持它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西方要搞单边制裁的时候,中国始终跟塞尔维亚站在一起,说“各国的主权都该被尊重”。武契奇去年接受采访的时候,直接把话说破:“有些国家跟你好,是想从你这拿好处;中国跟我们好,是真把我们当朋友,从不指手画脚。”这次来北京,武契奇不光是参加纪念活动,还跟中国聊了不少新合作。俩人说好了要一起搞科技创新,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要去塞尔维亚建研发中心,帮当地培养技术人才;数字经济也得跟上,中国要帮塞尔维亚建智慧城市,以后老百姓交水电费、办手续,在家用手机就能搞定,农业上也有新动作,中国的农业专家会去塞尔维亚,教当地农民种高产量的粮食和水果,让地里的收成再翻一番。武契奇这回不藏着掖着,把对中国的感情摊开说,不是想博眼球。是这些年中国在疫情里的雪中送炭,在能源上的稳稳托底,在基建上的实打实帮忙,在外交上的坚定支持,让他没法低调。现在的国际局势里,真心的朋友不多。武契奇把对中国的感情摊牌,其实也是在告诉所有人:跟中国做朋友,靠谱!这份情,塞尔维亚记在心里,也会一直走下去。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看着如今委内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看着如今委内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看着如今委内瑞拉街头那些瘦骨嶙峋的孩子,谁能想到这个国家曾经靠着石油财富让老百姓过着好日子?可现在呢,马杜罗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弄到没人愿意帮他的地步,这真不是别人狠心,全是他自己造的孽。要知道,委内瑞拉曾经是拉美最富有的国家之一。2000年的时候,这个国家每天能产出320万桶石油,靠着卖石油赚来的钱,老百姓享受着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家家户户都能开上小汽车。那会儿的委内瑞拉,就像个躺在金矿上的地主,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可谁能想到,短短二十多年过去,这个石油大国竟然连基本的粮食都凑不齐了。马杜罗接手的虽然不是什么完美的摊子,但绝对算不上烂牌。2013年查韦斯去世时,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虽然已经开始下滑,但底子还在。真正把这个国家推向深渊的,是马杜罗一系列昏招迭出的经济政策。最让人看不懂的就是他那套货币改革把戏。2018年,马杜罗宣布要把货币上的五个零去掉,美其名曰"主权玻利瓦尔"。可这就像给漏水的船刷油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结果呢?不到三年,他们又得再来一次货币改革,因为新货币贬值得比废纸还快。这可不是开玩笑,2019年的时候,委内瑞拉的通胀率突破了100万%。什么概念?就是早上能买个面包的钱,到了晚上可能连块糖都买不到。老百姓得用麻袋装着钞票去买东西,ATM机里吐出来的钱还不够交手续费的。马杜罗以为印印钞票、改改货币单位就能解决问题,结果把整个国家的经济信用都搞没了。更要命的是石油产业的垮台。作为委内瑞拉的经济支柱,国家石油公司PDVSA曾经是拉美最牛的石油企业。可在马杜罗手下,这家公司成了腐败的重灾区。美国财政部曝光过一个案子,马杜罗的亲信们搞了个"石油换食品"的幌子,把3000多万桶石油偷偷卖掉,钱进了自己腰包,承诺的粮食却没影了。就这么折腾下来,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从2000年的320万桶/天跌到了2023年的73.5万桶/天,连原来的零头都不到。更可笑的是,他们连开采石油的基本设备都凑不齐了。因为缺乏投资和维护,很多油田都成了废井。就算2023年美国放宽了制裁,允许雪佛龙公司回去开采,产量也涨不上去。专家估计,到2024年底最多能涨到90万桶/天,连沙特的零头都赶不上。要知道,沙特同样靠石油吃饭,可他们早就开始搞经济多元化,现在工业产品占了非油出口的90%以上。人家用石油赚来的钱建工厂、搞基建,委内瑞拉却把石油当零花钱随便挥霍,这差距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经济一塌糊涂,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好不了。联合国的报告显示,委内瑞拉有超过60%的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孩子们吃不饱饭成了常态。可马杜罗政府还在玩政治把戏,一会儿指责美国制裁,一会儿说反对派搞破坏,就是不解决实际问题。最让人寒心的是,当国际社会提出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时,马杜罗竟然拒绝了,说这是"干涉内政"。结果就是,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里面的石油卖不出去,形成了一个死循环。现在的委内瑞拉,就像个被自己锁在金库里的乞丐。明明脚下全是石油,却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马杜罗把所有问题都怪到美国制裁头上,可实际上,早在制裁之前,委内瑞拉的经济就已经开始崩溃了。制裁确实加剧了问题,但根本原因还是马杜罗那套不靠谱的政策把国家搞垮了。看看周围的国家,谁还愿意帮他?拉美国家自己经济也不宽裕,欧洲国家早就对马杜罗政府失去了信心。就连一直和美国对着干的俄罗斯,也只是象征性地给点支持,根本不可能掏出真金白银来填委内瑞拉这个窟窿。毕竟谁也不想把钱扔进一个无底洞里,尤其是这个洞还是自己挖的。现在的委内瑞拉,超市货架空空如也,医院缺医少药,连最基本的水电都保证不了。可就在老百姓受苦的时候,马杜罗和他的亲信们却还在偷偷卖石油赚钱。这种情况下,别说没人愿意帮忙,就算有人想帮,恐怕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毕竟治病得先找病根,委内瑞拉的病根就是马杜罗那套自欺欺人的政策。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兴衰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政策。委内瑞拉有全世界最多的石油储量,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马杜罗现在的困境,与其说是外部压力造成的,不如说是自己作出来的。要是早点学学沙特搞经济多元化,要是能把石油收入用在正地方,要是少搞点政治斗争多关注民生,委内瑞拉何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可惜啊,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委内瑞拉老百姓只能为马杜罗的错误政策买单,这才是最让人痛心的地方。
联合国会议我国提出:禁止在外太空部署激光武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以色列

联合国会议我国提出:禁止在外太空部署激光武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以色列

联合国会议我国提出:禁止在外太空部署激光武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以色列纷纷投了反对票。我国:那好吧,我尊重诸位的意见!其实,美国现在早就把太空当成能用来打仗的新地盘,不但成立了外空司令部,还在拼命组建自己的外太空部队,激光武器项目也在加速推进。美国军方在2020年就申请了三亿美元预算,专门研究轨道上的激光武器和新式防御系统,就是抱着将来能从太空直接摧毁对手武器的盘算。美国不是一个人在玩,英国和法国也紧跟步伐,作为他们的铁杆盟友,这两家在太空武器上没少下本钱。印度这边,早就实打实地用导弹打下来了一颗轨道卫星,展示了不小的太空军事能力。以色列的铁束系统其实更早,用高能激光连续成功拦截空中目标,激光武器实战化脚步也是又快又硬。这几个国家都盯着自己的太空资产,一看中国提出全面禁令,肯定不愿放弃技术和军力上的优势,举手投反对票也就不稀奇了。这样一来,太空里要是真让这些国家放任激光武器搞下去,影响可不是说说而已,激光这玩意儿,效率高、反应快,又不怕干扰,可以轻松打击卫星,要是用上了,全球卫星系统都扛不住。现在银行转账、地图导航、气象预报,全靠卫星支持,要是卫星被干掉,各国民用和军用的系统分分钟瓦解,那到时候通信中断,定位用不上,甚至情报收集、军事指挥都会乱套,到处都是漏洞。中俄早就提出来,各国约法三章,别拿太空搞什么武器竞赛。中俄还联合搞了一个太空非军事化条约草案,放到联合国裁军会议上,可美国两次直接给否了。中国一直把话放这,从不参加太空军备竞赛,以后也不打算凑这个热闹,可其他国家不愿意让步,局势就这样僵住了。中国这次提出禁止激光武器部署,核心还是为了守住太空安全,让后人都能去探索和用好太空,而不是见谁不顺眼就来一炮。长远来看,如果大家都不约束自己,太空迟早成个新战场,到时候谁也捞不到好处,碎片越来越多,卫星撞来撞去,普通人生活别说方便,光是信号中断就够受的,中国用实际行动,继续推动和平条约,让更多国家明白一起合作才是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