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中国突然就不要乌克兰的粮食了,进口量是断崖式的下跌。显然,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已经

中国突然就不要乌克兰的粮食了,进口量是断崖式的下跌。显然,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已经

中国突然就不要乌克兰的粮食了,进口量是断崖式的下跌。显然,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已经转变了。为什么转变,这不怪中国,责任全在泽连斯基。先说说当下最绕不开的国际大背景—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三年,整个欧洲的供应链都被搅得一团糟。乌克兰作为“欧洲粮仓”,本该靠粮食出口稳经济,可现在呢?前线战火不断,东部种粮区要么被炮火夷为平地,要么成了两军对峙的无人区。去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乌克兰粮食产量比战前暴跌了40%,就算种出来了,黑海港口被封锁、铁路干线被炸断,粮食根本运不出去。前段时间还有外媒拍到,乌克兰敖德萨港的粮堆堆得像小山,有的都发霉了,可就是运不走。这种时候,中国要是还大量从乌克兰买粮,先不说能不能按时收到货,光是运输风险和成本就高得吓人,换谁也不会做这种“赔本又担风险”的买卖。再看全球粮价的博弈,现在可不是乌克兰一家说了算。自从美国去年在中东拱火,巴以冲突升级,中东国家从俄罗斯买粮的需求暴涨,俄罗斯顺势打通了向亚洲、非洲的粮食出口通道,还给出了很优惠的价格,而且用人民币结算,不用被美元汇率“割韭菜”。巴西更狠,这两年靠着亚马逊平原的肥沃土地,玉米产量直接超越美国,成了全球第一大玉米出口国,还专门修了通往中国的远洋货轮航线,从巴西运玉米到中国,比从乌克兰运还快5天。一边是价格高、风险大、运不出的乌克兰粮食,一边是便宜、稳定、运输快的俄罗斯和巴西粮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肯定要选性价比最高的,这是市场规律,跟“态度转变”根本没关系。更关键的是,泽连斯基政府这两年在国际上的操作,实在让合作伙伴寒心。为了抱美国和欧盟的大腿,乌克兰动不动就跟着西方制裁俄罗斯,甚至连和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都想“拉黑”。去年泽连斯基还公开呼吁欧盟对中国的粮食加工企业加征关税,理由是“中国买俄罗斯粮食间接帮了俄罗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做法,完全没把中国这个重要合作伙伴放在眼里。要知道,中国之前可是帮过乌克兰不少—2022年乌克兰粮食危机时,中国一口气买了150万吨乌克兰玉米,还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给乌克兰农业提供了2000万美元援助。可泽连斯基转头就跟着西方对中国搞小动作,这种“忘恩负义”的操作,谁还愿意跟他长期合作。除了巴西、俄罗斯,中国还从阿根廷、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粮食,去年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粮食总量占比已经超过了50%。反观乌克兰,还抱着“只能靠西方”的想法,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求美国和欧盟援助上,却忘了中国这样的大市场。当然,中国也没把路完全堵死。2025年3月,中国还和乌克兰签了豌豆、野生水产品输华的协议,说明只要乌克兰能稳定局势、拿出诚意,双方还有合作的可能。但现在的问题是,泽连斯基政府要是还不清醒,继续跟着西方瞎折腾,不重视中国市场,不解决国内粮食出口的根本问题,那只会把更多机会拱手让人。说到底,中国弃购乌克兰粮食,不是“突然变脸”,而是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基于自身利益、市场规律做出的理性选择。国际合作从来都是“互利共赢”,光靠讨好西方、忽视重要合作伙伴,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泽连斯基要是还不反思,乌克兰的“粮食危机”,恐怕只会越来越严重。
现在菲律宾是真的慌了!之前中国不再进口菲律宾香蕉后,菲律宾的出口生意其实一直挺着

现在菲律宾是真的慌了!之前中国不再进口菲律宾香蕉后,菲律宾的出口生意其实一直挺着

现在菲律宾是真的慌了!之前中国不再进口菲律宾香蕉后,菲律宾的出口生意其实一直挺着急的。毕竟香蕉曾经是他们对华出口的重头戏,每年光靠这一项就能赚不少外汇,少了这块收入,整个出口盘子都得重新找补。菲律宾香蕉产业在过去十年中扮演关键角色,尤其对华出口贡献显著。早在2010年代初,该国凭借地理优势和产量稳定,成为全球第二大香蕉出口国。2021年,对华出口量占其总出口40%以上,价值超过10亿美元。这些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棉兰老岛作为主产区,产量占全国80%,出口链条覆盖种植、包装和运输,惠及数百万从业者。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菲律宾香蕉出口在2022年前维持年均增长5%,外汇收入稳定注入国家预算,帮助平衡贸易赤字。这种模式一度被视为可靠支柱,但外部因素逐渐暴露其脆弱性。变化从2022年起显现,主要源于多重压力。中国调整进口来源,转向越南等邻国供应。热带枯萎病赛4型在菲律宾扩散,影响卡文迪什品种,导致15,000公顷以上种植园受损。该病通过土壤传播,难以根除,产量下降达20%。中国海关加强检疫,退运率上升,采购商减少订单。2023年,对华出口量比上年减少32%,价值损失数亿美元。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这种病害已威胁全球香蕉供应,菲律宾作为主要受害者,产业竞争力下滑。农业部门尝试推广抗病品种,但推广速度跟不上损失步伐。2023年台风杜苏芮加剧困境。该台风登陆吕宋岛,造成农业损失4.66亿比索,影响158,995吨作物,包括大量香蕉。产量进一步下滑,出口数据反映出全球排名从第三降至第四。中国进口总量2024年为1.687百万吨,同比下降4.6%,菲律宾份额从40.97%降至27.47%。越南出口同期增长,2024年价值378百万美元,占据中国市场首位。其陆路运输效率高,成本低一半以上。菲律宾农业部承认市场份额流失,2024年前九个月对华出口下降39%,整体外汇收入缺口扩大至数亿美元。这种转变凸显供应链调整对单一依赖国的冲击。面对香蕉出口下滑,菲律宾转向半导体产业。该行业2024年贡献出口总额53.4%,价值390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占15%,约6亿美元。2024年美国商务部长访菲,承诺投资10亿美元扩建基地,旨在提升产能。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该国主要从事组装环节,产业链低端,但就业覆盖数十万人。跨国企业如英特尔在当地设厂,利用劳动力优势。这种转型一度被视为弥补农业损失的途径,帮助稳定外汇储备。然而,外部政策变动带来新风险。2025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进口半导体征收100%关税,除非企业迁厂至美国。该政策针对非本土生产,菲律宾半导体协会会议记录显示,成员担忧成本翻倍。原本每块芯片盈利10美元,现转为亏损5美元。协会估计,15%对美出口受影响,潜在损失6亿美元。菲律宾经济规划部门分析指出,这种关税将导致订单减少一半,工厂可能裁员或关闭。相比邻国,菲律宾依赖度更高,风险放大。政府寻求豁免,但结果未定。这种突发政策暴露了产业对外依赖的弱点。菲律宾尝试开发榴莲出口作为补充。2023年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目标年出口5.4万吨,但实际2024年仅1.3457万吨,价值32.46百万美元。尽管同比增长144.4%,仓库积压仍达数万吨。农业部数据表明,品质和物流问题限制增长。中国海关记录显示,菲律宾榴莲份额小,远低于泰国和越南。这种努力虽有进展,但难以快速填补香蕉缺口。整体上,2024年对华贸易总额下降10.3%,而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贸易增长4.8%。越南平衡农业和制造业,出口稳定上升。菲律宾经济风险在于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和低端环节。香蕉和半导体均受外部因素左右,外汇波动影响民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强调,多元化是关键路径。政府需投资技术升级和多边贸易,避免类似困境。2025年数据初步显示,贸易赤字扩大,需政策调整以增强韧性。这种经历提醒新兴经济体,平衡发展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