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美股

上一场贸易战中方打赢了吗?其实两场都输了。08年金融危机人民币第一次贬值,18年

上一场贸易战中方打赢了吗?其实两场都输了。08年金融危机人民币第一次贬值,18年

上一场贸易战中方打赢了吗?其实两场都输了。08年金融危机人民币第一次贬值,18年又贬值了一波。中国为全球经济扛了不少,可代价不小,房价飞涨、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而美国每次危机后都翻脸不认人,坑完中国坑盟友,信誉早就打上问号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人民币在短期内直接贬值了32%,国内还面临地震、洪水、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还要举国承办奥运会。到了2018年,全球的经济再次遇到问题,人民币跌至13%,行业断崖式下跌,大片的厂商倒闭。反倒是美国每到危机时刻,就会露出“自私自利”的真面目。危机来临时,它虚情假意地寻求合作,可一旦危机缓解,就立刻翻脸不认人。对中国不断挑起贸易争端,加征高额关税,试图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对自己的盟友,它也毫不手软,为了自身利益,肆意收割盟友的经济成果,把盟友当作可以随意宰割的“羔羊”。这种毫无诚信、背信弃义的行为,让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信誉一落千丈,沦为众矢之的。所以我们庆幸,在美国争端的对手是极具韧性的中国。回溯往昔,我们遭遇过洪水猛兽般的自然灾害,面临过经济寒冬与外部封锁,可每一次都咬着牙挺了过来,还在困境中实现了产业升级、科技腾飞。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挑战只会更多更复杂。但中国从不畏惧,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勤劳智慧的人民,以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定能披荆斩棘,在挑战中寻得新机遇,在变革中实现新跨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美股异动丨文远知行盘前涨超8%Uber追加1亿美元股权投资

美股异动丨文远知行盘前涨超8%Uber追加1亿美元股权投资

格隆汇5月7日|昨日大幅收涨31.68%的文远知行(WRD.US)今日美股盘前续涨8.87%,报9.82美元。消息面上,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Uber承诺在现有投资基础上,向文远知行追加1亿美元股权投资。该笔投资将于未来数月内完成交割。据悉...
中美贸易战摊牌了!5月7日,四大消息正式来袭!一、谁能想到,一向豪横的美国,在

中美贸易战摊牌了!5月7日,四大消息正式来袭!一、谁能想到,一向豪横的美国,在

中美贸易战摊牌了!5月7日,四大消息正式来袭!一、谁能想到,一向豪横的美国,在对付东方大国时,老套路竟统统失效!以往美国对不听话国家,那是威逼利诱、军事威胁齐上阵,可遇上东方大国却只能祭出加关税这招,还先给自己扮成“苦主”,妄图拉拢人心。但东方大国根本不买账,坚决反制!美国企业、消费者、农民很快就尝到苦头,物价上涨、供应链乱,说好的替代生产国也没影,全球供应链和东方大国早就紧紧相连。而东方大国不慌不忙搞产业升级,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越来越强。事实证明,美国那套对付小国的戏码在东方大国身上行不通。如今美企一边喊保护一边还得依赖东方大国市场。这场较量,东方大国态度始终坚定。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推进,东方大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美国如果继续一意孤行,其自身经济也将遭受更大损失。双方最终可能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谈判,寻求贸易关系的新平衡,实现贸易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二、美国财长贝森特已经强调,美国目前不打算跟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或交流。还妄图等着中国主动示好。并且声称,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仅仅占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的不到五分之一,就以此判定打关税战,中国受伤最重,甚至嚣张地叫嚣“放马过来”。但这种观点实在是漏洞百出。美国出口数据占比低,是其自身长期限制高端技术产品出口等一系列政策的结果,并非是打关税战的“资本”。实际上,关税战打响以来,美国的农业州农民苦不堪言,大豆等农产品滞销;制造业企业成本飙升,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因关税战每年要多支出数百亿美元。贝森特这番喊话,表面上是给自己壮胆,实则是在敲山震虎,想恫吓其他国家别跟中国走得太近。然而,世界格局已今非昔比,众多国家都清楚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比如,德国汽车企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布局,法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能源等领域合作,他们都不愿被美国的霸权思维所左右。中国绝不是轻易会被威胁的国家。倘若中国在美方的压力下退让,美国必然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霸权主义,对全球公平秩序造成更大破坏。中国坚定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担当责任。你觉得,美国这种企图靠霸权和威胁来维系自身地位的手段,还能有多少市场呢?三、中国两线出击,美巨头排队举白旗,面对美谈判请求,中国直接亮明底线。中国面对美国霸凌基本态度就是绝不屈服,坚决反制,这不仅仅捍卫了我们的基本权益,也鼓舞了全世界斗志。针对美国出击,中国采取两线出击。一是中国歼-10C战机、空警-500预警机、运-20B运输机和运油-20加油机强势进军中东,高调参加埃及军演,并且强势向黎巴嫩输送物资。我们在中东布局等于在军事上给美以压力,让其认识到我们现在有足够手段进行军事反制。二是,中国公布《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用铁证让世界认识到新冠病毒最早起源于美国。这让我们在舆论上打了已主动仗,让美国有些反应不及。现在美国玩闹剧,向我们进行索赔,我们用公布铁证进行反击,让美国面临遭遇全世界索赔压力。与此同时,我们针对美国关税战进行针对性打击,切断美关键稀土供应,让美民众急需物资陷入短缺。在我们的反击下,美国多家巨头企业排队举白旗。沃尔玛、亚马逊等美国巨头已经明确不会让中国承担关税成本,直接举白旗,同意中国按照预定价格供货。特斯拉老总和美国其他高科技巨头,比如英伟达老总等都向中国举白旗,希望获得中国相应进口豁免。美国看形势不对,开始要求谈,但是我们不急着谈,而是亮明底线,那就是美国想要谈必须拿出诚意!四、不装了,彻底摊牌了!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今天突然放话,撂下一句狠话:"必须让中方明白,他们永远不可能在冲突中打败美国!"但说实在的,现在搞科技较劲谁还靠放嘴炮?上周在中关村科技园转悠时,玻璃幕墙后头藏着个震撼现场,十几个白大褂围着一台光刻机级别的精密仪器,戴着五倍放大镜作业。他们用普通镊子夹着0.3毫米的芯片元件,手稳得堪比数控机床,连呼吸节奏都跟着墙上电子钟的秒针走。门口保安老张递给我根烟,指着监控画面直咂嘴:"这群小伙子四天没换工位了,盒饭都是搁显微镜保温板上热着吃。昨儿德国蔡司的工程师来交流,看到他们手工组装超精密传感器,吓得眼镜片儿都起雾了。"最绝的是组长老王,当着老外的面掏出把用了十年的老镊子,咔咔两下把元件怼进比头发丝还细的卡槽,末了还补了句:"这活就得人手干,机械臂的误差值还不够看。"知情的老技工偷偷跟我说,这种指尖上的功夫是二十年练出来的肌肉记忆。现在国内至少有三百家专精特新企业藏着类似的绝活,从航空航天密封件到量子计算机的散热模组,手搓精度能到微米级。说来也巧,就在卢比奥喊话当天,科技部刚公布上半年数据:国内科研机构在精密制造领域拿下的国际专利,比去年同期暴增47%。
为了逼中国就范,连下三滥招数都用上了!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将286家中国企业从美股

为了逼中国就范,连下三滥招数都用上了!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将286家中国企业从美股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喜迎天下客,笑纳八方财,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其他国家的优质企业在美股上市,是互相受益的双赢,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融资可能,美股增强了吸引力,更多资本进入寻找机会。现在美国使歪...
美国财长: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已正式提上日程。这波操作,服了!美方刚撂下

美国财长: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已正式提上日程。这波操作,服了!美方刚撂下

美国财长: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已正式提上日程。这波操作,服了!美方刚撂下狠话,中概股退市倒计时直接启动。真当别人离不开啊?当年中企赴美上市,华尔街敲钟多热闹,资本狂欢吃红利,现在翻脸比翻书还快。美国财长最近放话,要把中国公司从美国股市踢出去,这事儿乍一看挺唬人,其实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先别急着站队,咱得把来龙去脉捋清楚。最早的时候,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那叫一个风光。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敲钟,当天股价暴涨354%,华尔街投行赚得盆满钵满,美国散户也跟着喝汤。那时候谁能想到,十多年后会闹到退市这一步?根本矛盾出在审计底稿上,美国证监会要求中国公司把审计底稿交给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检查,说是为了保护投资者。但中国这边有《数据安全法》,规定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能随便往外传。两边就像在拔河,谁都不肯松手。2020年,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说要是连续三年不交底稿,就强制退市,结果到2022年,阿里、京东这些巨头都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吓得赶紧在香港搞二次上市,留条后路。有人说这是美国在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确实有这方面因素,但也不能全怪美国。2011年前后,中概股造假丑闻闹得沸沸扬扬,像东南融通、绿诺科技这些公司被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扒出财务造假,导致整个中概股板块被贴上“骗子”标签。那时候美国投资者谈中概股色变,股价腰斩再腰斩,现在美国监管收紧,多少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美国真要把中概股全赶出去,自己也得脱层皮。根据中金公司的数据,中概股总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涉及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27%的承销收入。要是强制退市,华尔街每年至少损失400亿美元。而且美国投资者手里捏着83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退市后流动性大打折扣,他们能答应吗?所以这事儿更像是美国政客在选举年刷存在感,真要执行起来,阻力大得很。中国企业也不是吃素的,早在2018年港交所就修改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和VIE架构企业上市,给中概股回归铺路。2019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募资1012亿港元,创下当时全球最大IPO纪录。到2025年,34家主要中概股已经在港股上市,占原美股流通市值的45%。剩下的300多家小公司虽然风险大,但港交所最近又放宽条件,允许市值30亿港元以上的企业直接来港上市,算是兜底了。对中国来说,这未必是坏事,以前企业扎堆去美国上市,国内资本市场活力不足,现在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加上港股吸引力提升,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回家”。2024年,港股IPO融资额增长89%,美的、顺丰这些行业龙头都来港二次上市,国内投资者终于有机会分享科技企业成长的红利,不用再眼巴巴看着美股吃肉。当然,退市对某些企业确实有影响,比如那些严重依赖美元融资的初创公司,可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从长远看,这反而是倒逼中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机会。以前企业去美国上市,图的是估值高、融资快,现在国内市场也能提供类似条件,甚至更懂中国企业的价值,像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就是美国市场没法比的。最后再说说中美博弈,美国想通过金融手段遏制中国发展,这招棋走得挺险,当年特朗普加征关税,结果中国外贸企业转身就开拓了东南亚、中东市场,现在轮到金融脱钩,中国正好借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要是美国真把中概股全赶走,说不定哪天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会在香港、新加坡崛起,到时候华尔街肠子都得悔青。
各国挣1000元人民币要多久?靠谱吗?

各国挣1000元人民币要多久?靠谱吗?

各国挣1000元人民币要多久?靠谱吗?

主要资产是人民币为主的各位,之前拿着现金是好选择,但是很快就未必了。中国肯定要大

主要资产是人民币为主的各位,之前拿着现金是好选择,但是很快就未必了。中国肯定要大放水,在国内我们至少要清晰的意识到,至少十万亿以上的人民币宽松已经酝酿很久了。本来美国降息,我们放水,一切顺理成章,但是川普一通骚操作,现在搞得大家都有点尴尬。但是,这个基本操作方向,不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头顶有一个巨大的水库,而且已经蓄水很久了。决心已下等待时机而已。唯一的疑问是靠目前近乎脑残的银行体系能否高效的灌溉下去。。。这个事情是要考虑美国,但是并非由美国决定的。所以当务之急,是持有高质量的人民币资产,这个我说了好几年了。另外,就是该花就花啊。一旦你花了,什么金融手段都收割不了你。你猜国家为什么激进的推进国补?其实至少有一个考虑,就是在贬值的时候,你该买的都买了。再具体一点,恒生指数低了。港股的国内优质企业便宜了。
美国财长: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已正式提上日程。这波操作,服了!美方刚撂下

美国财长: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已正式提上日程。这波操作,服了!美方刚撂下

美国财长: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已正式提上日程。这波操作,服了!美方刚撂下狠话,中概股退市倒计时直接启动。真当别人离不开啊?当年中企赴美上市,华尔街敲钟多热闹,资本狂欢吃红利,现在翻脸比翻书还快。美国财长最近放话,要把中国公司从美国股市踢出去,这事儿乍一看挺唬人,其实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先别急着站队,咱得把来龙去脉捋清楚。最早的时候,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那叫一个风光。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敲钟,当天股价暴涨354%,华尔街投行赚得盆满钵满,美国散户也跟着喝汤。那时候谁能想到,十多年后会闹到退市这一步?根本矛盾出在审计底稿上,美国证监会要求中国公司把审计底稿交给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检查,说是为了保护投资者。但中国这边有《数据安全法》,规定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能随便往外传。两边就像在拔河,谁都不肯松手。2020年,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说要是连续三年不交底稿,就强制退市,结果到2022年,阿里、京东这些巨头都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吓得赶紧在香港搞二次上市,留条后路。有人说这是美国在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确实有这方面因素,但也不能全怪美国。2011年前后,中概股造假丑闻闹得沸沸扬扬,像东南融通、绿诺科技这些公司被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扒出财务造假,导致整个中概股板块被贴上“骗子”标签。那时候美国投资者谈中概股色变,股价腰斩再腰斩,现在美国监管收紧,多少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美国真要把中概股全赶出去,自己也得脱层皮。根据中金公司的数据,中概股总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涉及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27%的承销收入。要是强制退市,华尔街每年至少损失400亿美元。而且美国投资者手里捏着83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退市后流动性大打折扣,他们能答应吗?所以这事儿更像是美国政客在选举年刷存在感,真要执行起来,阻力大得很。中国企业也不是吃素的,早在2018年港交所就修改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和VIE架构企业上市,给中概股回归铺路。2019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募资1012亿港元,创下当时全球最大IPO纪录。到2025年,34家主要中概股已经在港股上市,占原美股流通市值的45%。剩下的300多家小公司虽然风险大,但港交所最近又放宽条件,允许市值30亿港元以上的企业直接来港上市,算是兜底了。对中国来说,这未必是坏事,以前企业扎堆去美国上市,国内资本市场活力不足,现在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加上港股吸引力提升,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回家”。2024年,港股IPO融资额增长89%,美的、顺丰这些行业龙头都来港二次上市,国内投资者终于有机会分享科技企业成长的红利,不用再眼巴巴看着美股吃肉。当然,退市对某些企业确实有影响,比如那些严重依赖美元融资的初创公司,可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从长远看,这反而是倒逼中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机会。以前企业去美国上市,图的是估值高、融资快,现在国内市场也能提供类似条件,甚至更懂中国企业的价值,像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就是美国市场没法比的。最后再说说中美博弈,美国想通过金融手段遏制中国发展,这招棋走得挺险,当年特朗普加征关税,结果中国外贸企业转身就开拓了东南亚、中东市场,现在轮到金融脱钩,中国正好借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要是美国真把中概股全赶走,说不定哪天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会在香港、新加坡崛起,到时候华尔街肠子都得悔青。
最希望中国抛售美债的竟然是美联储,为什么美联储一直坚持不降息不放水,因为他们很清

最希望中国抛售美债的竟然是美联储,为什么美联储一直坚持不降息不放水,因为他们很清

最希望中国抛售美债的竟然是美联储,为什么美联储一直坚持不降息不放水,因为他们很清楚我们迟早都要抛售7800亿美元美债,市场上能一下子接手这么巨量的美债只有美联储一家,所以美联储一直在等待这个时机。咱们先得明白一个道理:美联储的核心任务是维护美国经济稳定,而不是跟中国斗气。但为啥说他们盼着中国抛售美债呢?这里面藏着美国金融体系的“小心机”。首先,得从美债的本质说起,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借钱打欠条。中国作为美债第二大持有国,手里攥着7800多亿美元的美债。如果中国大规模抛售,市场上突然多出这么多美债,价格肯定暴跌,收益率飙升。这时候,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可能会跟风抛售,导致美债市场崩盘,但美联储早就盯上了这个机会——只有他们能印美元,也只有他们能在市场崩溃时兜底,用无限量的美元接盘这些美债。那美联储为啥要这么做呢?答案藏在他们的货币政策里。最近几年,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一直在加息缩表压制物价。但高利率对美国政府来说是个灾难——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果美债收益率继续飙升,美国财政马上会被压垮,这时候,中国抛售美债引发的市场恐慌,正好给了美联储一个“合理”的借口:为了防止金融系统崩溃,必须降息放水,甚至重启量化宽松,大规模购买美债。更关键的是,美联储其实早就留了后手,他们在2025年3月宣布放缓缩表步伐,把每月减持国债的上限从250亿美元降到50亿美元,这明摆着是在为未来的“救市”腾挪空间。一旦中国抛售美债导致市场流动性枯竭,美联储就能名正言顺地进场扫货,既稳定了市场,又变相帮美国政府降低了融资成本。这种“危机驱动”的政策操作,其实是美联储惯用的套路——通过制造或利用外部冲击,来实现内部政策目标。不过,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中国真的会大规模抛售美债吗?从历史数据看,中国在2023年11月和2025年2月都增持了美债,这说明中国更倾向于策略性调整而非激进抛售。因为中国持有美债的核心目的是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大规模抛售只会让自己手里的美债贬值,还可能引发美国的贸易报复,而且,中国正通过增持黄金、推动跨境本币结算等方式分散风险,没必要在美债市场上硬刚。另外,美债市场的流动性虽然最近出现萎缩,但依然是全球最活跃的市场,日本、欧洲国家和私人投资者都可能在危机时接盘部分美债,未必全靠美联储出手。这意味着美联储的如意算盘也有落空的风险——如果其他投资者恐慌性撤离,即便美联储下场救市,也可能无法完全消化抛压,反而暴露美元信用的脆弱性。说白了,美联储盼着中国抛售美债,本质上是想利用外部压力为自己的政策松绑。但这种“以邻为壑”的策略,其实折射出美国经济的深层矛盾:一方面要维持美元霸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赖外部资金输血。而中国作为美债的重要持有者,既不会轻易被牵着鼻子走,也不会坐视自己的资产缩水。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可能取决于双方在金融、贸易、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长期角力。

传奇投资者警告:即使贸易紧张局势缓解,美股仍可能再创新低

对冲基金传奇人物保罗·都铎·琼斯(PaulTudorJones)警告称,虽然美股已收复了4月历史性抛售以来的大部分失地,但市场可能正走向新低。这位华尔街资深亿万富翁、都铎投资公司(TudorInvestmentCorporation)首席投资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