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中国空间站项目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中国空间站项目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合作受阻。那时,国际空间站启动,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禁止与中国直接技术交流,文件明确限制NASA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互动。这份封锁迫使中国从零起步,1992年批准空间站工程,团队开始设计神舟飞船和长征运载火箭。早期任务如2003年神舟五号验证了载人能力,2011年天宫一号试验舱上天,测试了轨道对接技术。说“没脸提”“差距太大”的,多半是没搞懂两者的建造时间差。国际空间站1998年就开始组装,2011年完成基本构型,用了十几年才搭起那个420吨的大家伙;咱们中国空间站2022年才完成“T”字基本构型,满打满算到现在也就两年多,重量300吨左右——但要知道,国际空间站是16国联合建造,中国空间站可是咱们自己独立搞出来的,从0到1的难度,比在别人基础上拼接难多了!而且中国空间站的技术,不少地方是“后发先至”。国际空间站用了快30年,很多设备还是上世纪的技术,比如它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只有15%左右;咱们中国空间站用的是三结砷化镓电池,效率能到30%以上,同样面积能发更多电。还有舱内的生活设施,国际空间站早期没有再生生保系统,宇航员的水和氧气全靠地面运送;中国空间站的再生生保率能到90%以上,urine(尿液)能循环成饮用水,呼出的二氧化碳能转化成氧气,大大减少了地面补给的压力,这技术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至于“大家都不提”,纯粹是误解。中国空间站2022年建成后,一直在常态化运营,现在已经接待了5批中国航天员,还迎来了德国、意大利、法国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2024年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还在正常执行任务,航天员在上面做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实验,这些新闻都在官方渠道实时报道,只是不像建造阶段那样集中刷屏——毕竟常态化运营本就是平稳推进,不是靠“提不提”来衡量价值的。再说说国际空间站的现状,其实它早该“退休”了。原本计划2024年退役,后来延到2030年,可现在它的问题越来越多:2021年出现过空气泄漏,2023年俄罗斯舱段又发生冷却剂泄漏,每次维修都得靠航天员出舱冒险。反观中国空间站,建成两年多没出过一次重大故障,而且咱们还规划了扩展舱段,未来能把重量提升到66吨,甚至可以对接更多模块,潜力比国际空间站大多了。当年美国封锁咱们,逼着咱们搞出了自己的空间站,现在倒好,国际空间站快撑不住了,NASA私下里不止一次想跟中国合作,比如希望用中国空间站的设备给国际空间站做备份,可因为美国国会的禁令,一直没法推进。咱们中国空间站还向全世界开放,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项目够好就能来合作,这格局,比美国搞技术封锁大多了!说“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的,要么是不看时间线,要么是故意忽略“独立建造”和“联合组装”的区别。中国空间站用20多年走完了别人40多年的路,而且技术更先进、运营更稳定,现在不提,是因为它已经成了“太空常态”,不是没脸提,而是没必要靠“炒作”刷存在感。真要比差距,再过十年看看,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空间站说不定就是太空中唯一的长期驻留空间站了!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