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王毅

王毅当场反问慕安会主席:中国不买俄罗斯石油,那还有哪个国家能撑起中国这么大的油气

王毅当场反问慕安会主席:中国不买俄罗斯石油,那还有哪个国家能撑起中国这么大的油气

王毅当场反问慕安会主席:中国不买俄罗斯石油,那还有哪个国家能撑起中国这么大的油气需求?这话一出口,现场安静了几秒,毕竟这问题问得太实在,西方那些“道德绑架”的套路,瞬间被戳成了筛子。西方为啥总揪着“中国买俄油”不放?说白了,是怕中俄“抱团”,俄乌冲突打了三年,欧洲被能源危机折腾得够呛,美国又想着卖自己的高价气,自然见不得中俄能源合作越搞越红火。他们总觉得,中国买俄油就是在“支持俄罗斯打仗”,甚至想逼中国“选边站”,要么跟西方一起制裁俄罗斯,要么就被扣上“帮凶”的帽子。但王毅这反问,直接把西方的“小算盘”打翻了,中国是啥情况?全球最大的“能源吃货”!2024年,中国进口原油5.53亿吨,天然气1.6亿吨,这数字比欧洲一半国家的年用量都多。这么大的胃口,全球能喂饱的国家没几个:沙特产油多,但早被欧洲、美国、印度抢着买;美国页岩油成本高,价格比俄油贵30%;中东其他国家产量有限,自己都不够用,俄罗斯呢?石油产量全球第二,天然气全球第一,离中国又近,管道一修,油气“哗哗”就过来了——这哪是“选边站”?分明是“市场说了算”!王毅敢这么反问,底气来自中俄能源合作的“硬实力”,这俩国家,一个是“能源大户”,一个是“消费大户”,合作早就不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光是2024年,中俄能源合作就干了三件大事:管道“加粗”:原本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2024年又开工了“西伯利亚力量-2”,设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2030年一通,俄罗斯对华供气量能占它出口总量的30%以上,这相当于给中国能源安全上了道“双保险”。LNG“开新源”:俄罗斯北极的LNG-2项目投产,中国成了主要买家,这个项目满产后年产量1980万吨,能满足中国10%的LNG需求,更绝的是,这项目用中国造的破冰船运输,连保险都是中国公司承保——从开采到运输,全是“中国元素”。钱“不用美元”:以前买俄油得用美元,现在中俄贸易里,人民币结算比例从2022年的30%涨到2024年的65%,俄罗斯央行存的人民币,比欧元还多,西方想用“金融制裁”卡脖子?中俄早绕过去了。这种合作,对俄罗斯是“救命稻草”,俄乌冲突后,欧洲不买俄油了,俄罗斯财政收入差点腰斩,要不是中国这个“大买家”撑着,经济早崩了。对中国是“稳供神器”,2024年全球油价像坐过山车,中东打仗、美国页岩油减产,但中俄长协合同价稳在60-70美元/桶,中国企业成本锁得死死的,制造业一点没受影响。西方见中俄合作越搞越铁,急得直跳脚,2024年,美国威胁要制裁“买俄油”的中国企业,欧盟想把中国拉进对俄能源禁运名单,结果呢?全被中国怼回去了。中国外交部说得直白:“我们买俄油是市场行为,符合国际规则,不针对谁,”这话啥意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买油是为了过日子,不是为了听你们指挥!”西方总爱拿“人权”“民主”当大棒,但中国不吃这套,能源安全是头等大事,要是听你们的,不买俄油,国内油价飙到10块一升,工厂停工、老百姓骂街,你们负责吗?更关键的是,中国早留了后手:除了俄罗斯,还跟沙特、伊拉克签了长期合同,跟美国、澳大利亚买LNG,自己还在狂建风电、光伏,这种“多手准备”,让西方施压彻底没了着力点,你制裁我一家,我还有十家,你断我一条路,我还有八条。王毅在慕安会上的反问,听着像句气话,实则道破了全球能源格局的真相,在能源安全面前,任何“道德绑架”都是纸老虎,中国不买俄油?全球没国家能接盘,中国减少对俄依赖?国内经济第一个不答应。这场争论背后,是西方“规则霸权”的衰落,过去,西方总爱用“价值观”绑架别人,现在中国用“市场行为”“国际规则”回应,反而让西方哑口无言。中俄能源合作不是“结盟”,是两个大国在全球化逆流中,用最务实的方式守住自己的利益,俄罗斯需要钱,中国需要油,一拍即合,谁也别想拆散。更厉害的是,这种合作正在改写全球能源规则,当欧洲因为“脱钩”俄气冻得直哆嗦,当美国页岩油因为成本高卖不动,中俄却用管道、LNG、人民币结算,建起了一个更稳定、更便宜的能源网络。这不仅是中俄的胜利,更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对抗“能源霸权”的希望,以后买油,不用看美国脸色,不用被欧洲“割韭菜”,跟着中俄走,实惠又安心。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icon当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icon当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icon当然也在其中。可这次韩国参加阅兵的名单里,压根儿没看到总统李在明icon的名字,反而是国会议长禹正植带队去,这摆明了就是把规格给降下来了。上次70年阅兵,韩国来的还是总统朴槿惠,差距实在太大,咱们中国向来讲究礼尚往来,韩国这么做,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寒心。朴槿惠时期,中韩关系那叫一个热乎,共同应对朝鲜问题,还签署了自贸协定,可这些年,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中美竞争加剧,中韩关系就像坐了过山车,一路下滑。李在明刚当选的时候,还打着“修复中韩关系”的旗号,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露出了马脚,这次阅兵邀请,他磨磨唧唧好几天,最后找了个“行程冲突”的借口推了,这背后的猫腻可不少。美国的影响那是相当大,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在中美竞争中就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摔下来。美国拿着25%关税的大棒在那晃悠,还提出40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基金”,这摆明了就是警告韩国:别和中国走太近。李在明要是亲自来参加阅兵,很容易被美国人解读为“亲华”,这对美韩同盟可是个不小的冲击,美国在韩国有7万驻军,韩国的国防安全都攥在美国手里,李在明哪敢轻易得罪美国啊。韩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也不小,李在明这个总统位子坐得并不踏实,国内支持率不高,保守派整天盯着他,生怕他走“亲华”路线。要是他真去了北京,保守派还不闹翻天?到时候舆论压力一大,他的执政地位都可能受影响,所以他只能选择派议长来,既能给中国一点面子,又能避免被贴上“亲华标签”。还有萨德系统这个坎儿,当年韩国部署萨德,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导致中韩关系一度陷入冰点。虽说文在寅时期曾承诺“三不一限”,但尹锡悦政府又重启了萨德基地的建设,这让中韩关系再次紧张起来。李在明虽说想修复关系,但萨德问题就像一根刺卡在那儿,他很难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在对华外交上也放不开手脚。韩国这次派议长来,表面上看是个折中办法,实则暴露了他们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禹正植虽说在韩国礼宾排序中是第二号人物,但和总统比起来,规格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代表团里还有“中国通”金太年,这透露出韩国执政党想通过其他渠道稳住中韩关系的心思。可这种“鸡贼”的做法,既给了中国面子,又避免直接顶撞美国,真的能两边讨好吗?我看未必。中国对韩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王毅外长都发话了,中韩要做“名副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对华政策必须“稳定、可预期”,避免摇摆不定。可韩国呢,一边想和中国保持经贸合作,一边又在安全问题上完全倒向美国,这种“表面合作、实际回避”的外交方式,早晚得把自己坑了。再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出席2025年红场阅兵,显示出其他国家仍有高层参与重大活动。可韩国呢,连总统都派不出来,这规格降得让人心里不舒服,中国的主场外交早已不靠“留座位”维系,那些既想享受中国市场又搞小动作的国家,终将发现牌桌上的座位不会永远空置。说到底,韩国现在就像走钢丝,左右摇摆太久,反倒把自己套进去了。美国是靠山,中国是贸易伙伴,两边都得罪不起,最后只能来个“不完全得罪”。可这种外交思路,说白了就是在给自己挖坑,早晚得跌进去,希望韩国能早点认清形势,别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