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爆炒

妖股爆炒遇“铁拳”:科创板首例重罚释放什么信号?上纬新材短短17个交易日暴涨

妖股爆炒遇“铁拳”:科创板首例重罚释放什么信号?上纬新材短短17个交易日暴涨1320%,但就在8月6日突然上演“20cm”跌停,随后几天股价直接从110元高位砸到86元。当然面对监管的停牌加部分账户暂停交易的举措,上纬新材并没有出现连续暴跌,涨了那么14个20厘米,也就跌了一个20厘米,低位参与的投资者依旧获利巨大。上交所首次对科创板账户实施“暂停交易15天”的处罚,这波操作到底传递了什么信号?首先得看懂监管出招的逻辑。科创板自2019年开板以来,一直以包容未盈利科技企业著称。但这次上纬新材事件却让监管“破例”了——12个账户被封15天,远超常规的3天限制。表面看是针对“异常交易行为”,实则传递了两层深意:一是科创板允许亏损企业上市,但不等于纵容概念炒作;二是监管对“讲故事”套现的容忍度正在触底。此前公司的11次风险公告早被市场当耳旁风,直到新增“或申请长期停牌”的警告才引发警觉——说白了,当公司自己都喊话“别玩火”时,聪明钱就该闻到风险了。更深层的监管风向,藏在同期另一只妖股里。*ST亚振(代码603389)因实控人变更,四个月内股价狂飙5倍,三次停牌都压不住炒作,第四次直接被关停长达10个交易日(远超普通停牌的3-5天)。这种罕见操作显然不是孤例——监管从“警告为主”转向“实质性冻结流动性”,针对的是当前市场最猖獗的“三炒”模式(炒小、炒差、炒概念)。毕竟今年上半年涨幅超200%的个股如中洲特材、ST信通等,全是披着AI、新材料外衣的微盘股,财务上却多是亏损或微利。这场整治背后,还有一层科技产业的战略考量。具身智能作为国家未来产业重点,首次写入2025年政F工作报告,上纬新材收购智元机器人本是行业标杆案例。但监管此时出手,恰恰说明政策扶持≠放任炒作——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也支持并购重组,但资本必须跟着实体业务的技术突破走,而不是被游资当筹码。一旦企业被炒成“题材工具”,反而会透支产业升级的信用基础。对投资者而言,这波监管变局至少敲响两记警钟:其一,科创板不是法外之地,即便沾光“新质生产力”,无业绩支撑的股价狂欢终将挨锤;其二,妖股退潮往往引发连锁踩踏。这轮铁拳整治,或许正是A股摆脱“赌场化”痼疾的转折点。毕竟,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前提,是让价值投资重新掌握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