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民国

景甜穿旗袍拍撕拉片,民国风情万种佳人最近,“景甜穿旗袍拍撕拉片”这一话题在网上

景甜穿旗袍拍撕拉片,民国风情万种佳人最近,“景甜穿旗袍拍撕拉片”这一话题在网上

景甜穿旗袍拍撕拉片,民国风情万种佳人 最近,“景甜穿旗袍拍撕拉片”这一话题在网上爆火。当景甜身着旗袍的画面出现在大众眼前时,不少网友纷纷感叹:全内娱最适合穿旗袍的女人出现了!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经典代表,...
《金秋林下的民国绮梦佳人》秋风轻拂,金黄的银杏叶如蝶舞翩跹,洒落一地诗意。她静

《金秋林下的民国绮梦佳人》秋风轻拂,金黄的银杏叶如蝶舞翩跹,洒落一地诗意。她静

《金秋林下的民国绮梦佳人》 秋风轻拂,金黄的银杏叶如蝶舞翩跹,洒落一地诗意。她静倚树干,宛如从民国旧梦中缓缓走来的佳人。一袭米白色蕾丝吊带长裙,精致的蕾丝花纹似诉说着旧时光的细腻情长,吊带轻柔搭于肩头,勾勒出...
这是民国时期,一对年轻人结婚时的情景。照片中,在前面的两位男子是新郎和伴郎,其

这是民国时期,一对年轻人结婚时的情景。照片中,在前面的两位男子是新郎和伴郎,其

这是民国时期,一对年轻人结婚时的情景。照片中,在前面的两位男子是新郎和伴郎,其中左边的是新郎,右边是伴郎,只见二人都身穿中山装,脚穿擦的锃亮的皮鞋,头上还戴着礼帽,在那时候应该算是比较时髦的打扮了。后面的两位...

民国时期的某些文人是有风骨,是有文人节操的!反动派胡适说总统,你错了!闻一多

民国时期的某些文人是有风骨,是有文人节操的!反动派胡适说总统,你错了!闻一多说我是一个清廉的人,绝交官吏!马一浮说我在,但我就是不见你!傅斯年翘起二郎腿拒绝从政!马寅初说我不去蒋介石,他要见我,他自己来!民国...
1947年,一个日军中将被执行枪决。然而,连中三枪他都没死。突然,监刑军官对开枪

1947年,一个日军中将被执行枪决。然而,连中三枪他都没死。突然,监刑军官对开枪

1947年,一个日军中将被执行枪决。然而,连中三枪他都没死。突然,监刑军官对开枪的行刑人员说:“再打一枪,剩下的交给老百姓处理!”1947年秋,抗战胜利后的日本战犯处理依然成为了焦点问题。在这片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许多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被揭露出来。田中久一,一位曾在中国东南地区指挥日军进犯的中将,成为了战争的罪人之一。田中久一原本是一个身手矫健、威风凛凛的日军将领。自1940年起,他便在中国南方的多个战场上指挥日本侵略军,他残忍的战术和无情的屠杀方式,使他在中国百姓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仇恨。1945年战争结束后,田中久一被俘,被送往中国北方的一个临时战犯审判营地。尽管他一度试图通过日本政府的外交渠道进行游说,但最终未能逃脱被中国人民起诉的命运。1947年10月,经过数月的审判,田中久一被定罪,罪名包括战犯屠杀、残害无辜平民以及发动战争造成中国百姓大量伤亡。中国政府决定对他执行枪决,但在这过程中却有了戏剧性的转折。行刑的当天,场面异常庄严。田中久一被戴上了手铐,站在那块曾经埋葬无数日本侵略者的土地上。他的面庞依旧冷峻,目光中带着些许不屑,仿佛不相信自己会死于这片土地。然而,周围的中国军人并没有丝毫宽容的眼神,杀机四伏。执行死刑的时间已经定好,行刑队已准备就绪,所有人等待着最终的宣布。“枪决!”随着一声命令,四名行刑者举起手中的步枪,对准了田中久一。他面无表情,心中却波涛汹涌。四颗子弹射出,田中久一瞬间便倒在了地上,鲜血迅速染红了他被军服覆盖的身体。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田中久一并没有立刻死去。他躺在地上,依旧剧烈地喘息着,鲜血从胸口、肩膀、腿部不断涌出,伤口的痛楚让他面容扭曲,但他依然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尽管生命正在渐渐流失。行刑现场一时寂静,所有人都愣住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四颗子弹足以让这个日军中将死于非命。但事实却是,田中久一的生命并没有完全消逝。死神似乎并未决定让他轻易离开。正当行刑队准备对田中久一进行第二轮射击时,突然,监刑军官向他们挥手示意,停下了动作。接着,他冷冷地看着田中久一,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和不耐:“再打一枪,剩下的交给老百姓处理!”这一句话,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埋藏多年的仇恨。早在田中久一被带来执行枪决之前,周围的百姓便得知了这一消息。数百人早早地聚集在行刑场旁,看着这个罪犯如何付出代价。虽然他们不能亲自参与到枪决的过程中,但那种心中难以压抑的怒火,早已使他们心神不宁。如今,这个曾经为侵略者效力、为百姓带来无尽灾难的日军中将居然还能生还,怎能忍得下这口气?田中久一在地上挣扎着,试图从容地闭上眼睛,等待着接下来的致命一击。但他没想到,他的生命将在中国人民的愤怒中度过最后的一刻。“打他!”一名愤怒的老百姓突然大喊,声音如雷鸣般响亮,瞬间传遍整个广场。话音刚落,便有更多的民众加入了进来。石块、木棍、竹竿,甚至是从附近田地里摘来的农具,纷纷飞向田中久一的身体。百姓们的拳头紧紧握住,一声声愤怒的呐喊与鲜血的喷溅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对这位战犯最后的控诉。“杀了他!报仇!”“为我们的亲人报仇!”这些声音此起彼伏,犹如怒涛拍岸。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肆虐的田中久一,此时在百姓的手中,体会到了最为残酷的惩罚。他曾经挥舞过武器,血腥地屠杀无辜,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自己曾经制造的浩劫与苦难。田中久一的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躺在血泊中,头发凌乱,脸上已经满是淤青。耳边的嘈杂声渐渐模糊,愤怒的百姓不再手下留情。他曾经肆意践踏的土地,现在却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田中久一的生命在无数拳脚和石块的摧残中宣告结束。围观的百姓逐渐散去,回到自己破碎的家园,心中那份无尽的仇恨,也似乎随着行刑的结束暂时得到了安抚。
抗美援朝时期,蒋介石在台湾家里得到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原本以为蒋介石会幸灾乐祸此

抗美援朝时期,蒋介石在台湾家里得到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原本以为蒋介石会幸灾乐祸此

抗美援朝时期,蒋介石在台湾家里得到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原本以为蒋介石会幸灾乐祸此生最强对手儿子的牺牲,但是蒋介石并没有,反而是在宋美龄休息以后,找到儿子蒋经国彻夜长谈。抗美援朝这事儿,得从1950年说起。那年6月,朝鲜战争打起来了,美国带着联合国军插手,战火烧得越来越旺。中国一看,这不行啊,家门口都乱成这样了,10月份就决定出兵,支援朝鲜。这场仗,不光是帮邻居,更是新中国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战。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跟美军干得热火朝天,硬是把对方逼回了三八线。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1922年生的,湖南长沙人。小时候命挺苦,1930年妈妈杨开慧被国民党抓了,后来牺牲,他跟弟弟毛岸青颠沛流离,最后被送到苏联念书。1946年回国后,他没闲着,跑去搞土改,干农活,挺接地气。抗美援朝打响后,他主动请战,去了朝鲜,跟着彭德怀当俄语翻译兼秘书。结果,1950年11月25日,美军扔炸弹,志愿军司令部被炸,他没跑出来,28岁就没了。这消息传回国,毛泽东心里肯定不好受,但他说得挺硬气:“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志愿军死了那么多人,岸英就是其中一个,牺牲是光荣的。”这话听着简单,可哪个当爹的真能这么平静啊?毛岸英的死,对毛泽东是打击,对志愿军也是损失。再说台湾这边,蒋介石那时候已经退到岛上了。国共内战输得一塌糊涂,1949年带着残兵败将跑来台湾,日子过得憋屈。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过来,按说蒋介石跟毛泽东斗了一辈子,彼此恨得牙痒痒,这时候不得乐开花吗?毕竟老对手的儿子没了,咋看都是个打击。可事实是,蒋介石没笑,也没说啥风凉话。历史资料里讲,他听到这事后,晚上等宋美龄睡了,把蒋经国叫到书房,俩人聊了半宿。具体聊啥,没人留全记录,但有些零星的话传下来。蒋介石问蒋经国:“中国历史这么长,我觉得自己不算没本事,可为啥我把你送到苏联学东西,毛泽东也把毛岸英送去?”蒋经国说:“因为苏联有先进的东西得学。”蒋介石叹气:“那为啥不是外国人来中国学呢?”这话听着挺沉重,像在反省,也像在感慨。从这点看,蒋介石没拿毛岸英的死当笑话看,反而借这事跟儿子聊国家大事,聊自己的得失。这反应,跟一般人想的完全不一样。这就得琢磨琢磨蒋介石的心思了。他跟毛泽东斗了大半辈子,输得灰头土脸,按说毛岸英死了,他该高兴。可他没高兴,为啥?咱得从几个角度想想。先说对毛泽东的看法。蒋介石跟毛泽东打了那么多年仗,心里其实挺服气的。毛泽东带兵厉害,搞政治也有一套,硬是把国民党赶出了大陆。毛岸英这回死在战场上,说明毛泽东真舍得豁出去,连儿子都能送上前线。这一点,蒋介石比不了。他自己老想着保蒋经国,别出啥意外。这种对比,估计让他有点自愧不如。再说国家的事儿。抗美援朝打赢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站住了,声势越来越大。反过来看台湾,蒋介石的地盘就那么点,反攻大陆的梦一天天破灭。毛岸英的死,虽然是毛泽东的损失,但志愿军的胜利却是国家的赢面。蒋介石心里清楚,自己跟毛泽东比,不光是个人输了,国家层面也差了一大截。他那句“为啥不是外国人来中国学”,透着对国家落后的不甘。还有就是对蒋经国的想法。蒋经国是他指定的接班人,国民党在台湾能不能撑下去,全看这儿子了。毛岸英的死,可能让蒋介石想到,自己要是让蒋经国上战场,会咋样?他舍不得,也不敢。这次长谈,估计是想敲打敲打蒋经国,让他在乱世里多长点心眼,别光靠爹。蒋介石这反应,其实挺耐人寻味的。他不是啥圣人,历史上干的争议事儿不少,可这回没落井下石,多少有点人味儿。毛岸英的牺牲,是抗美援朝的一个缩影,志愿军用命拼出来的胜利,不是靠哪一个人。蒋介石呢,输了大陆,守着台湾,心里再不甘,也得面对现实。这爷俩的彻夜长谈,聊的不是家长里短,是国家、历史和未来。蒋介石可能意识到,自己跟毛泽东的差距,不光是输在战场上,更输在气魄和格局上。毛岸英的死,成了他反思的一个引子。
抗美援朝时期,蒋介石在台湾家里得到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原本以为蒋介石会幸灾乐祸此

抗美援朝时期,蒋介石在台湾家里得到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原本以为蒋介石会幸灾乐祸此

抗美援朝时期,蒋介石在台湾家里得到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原本以为蒋介石会幸灾乐祸此生最强对手儿子的牺牲,但是蒋介石并没有,反而是在宋美龄休息以后,找到儿子蒋经国彻夜长谈。抗美援朝这事儿,得从1950年说起。那年6月,朝鲜战争打起来了,美国带着联合国军插手,战火烧得越来越旺。中国一看,这不行啊,家门口都乱成这样了,10月份就决定出兵,支援朝鲜。这场仗,不光是帮邻居,更是新中国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战。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跟美军干得热火朝天,硬是把对方逼回了三八线。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1922年生的,湖南长沙人。小时候命挺苦,1930年妈妈杨开慧被国民党抓了,后来牺牲,他跟弟弟毛岸青颠沛流离,最后被送到苏联念书。1946年回国后,他没闲着,跑去搞土改,干农活,挺接地气。抗美援朝打响后,他主动请战,去了朝鲜,跟着彭德怀当俄语翻译兼秘书。结果,1950年11月25日,美军扔炸弹,志愿军司令部被炸,他没跑出来,28岁就没了。这消息传回国,毛泽东心里肯定不好受,但他说得挺硬气:“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志愿军死了那么多人,岸英就是其中一个,牺牲是光荣的。”这话听着简单,可哪个当爹的真能这么平静啊?毛岸英的死,对毛泽东是打击,对志愿军也是损失。再说台湾这边,蒋介石那时候已经退到岛上了。国共内战输得一塌糊涂,1949年带着残兵败将跑来台湾,日子过得憋屈。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过来,按说蒋介石跟毛泽东斗了一辈子,彼此恨得牙痒痒,这时候不得乐开花吗?毕竟老对手的儿子没了,咋看都是个打击。可事实是,蒋介石没笑,也没说啥风凉话。历史资料里讲,他听到这事后,晚上等宋美龄睡了,把蒋经国叫到书房,俩人聊了半宿。具体聊啥,没人留全记录,但有些零星的话传下来。蒋介石问蒋经国:“中国历史这么长,我觉得自己不算没本事,可为啥我把你送到苏联学东西,毛泽东也把毛岸英送去?”蒋经国说:“因为苏联有先进的东西得学。”蒋介石叹气:“那为啥不是外国人来中国学呢?”这话听着挺沉重,像在反省,也像在感慨。从这点看,蒋介石没拿毛岸英的死当笑话看,反而借这事跟儿子聊国家大事,聊自己的得失。这反应,跟一般人想的完全不一样。这就得琢磨琢磨蒋介石的心思了。他跟毛泽东斗了大半辈子,输得灰头土脸,按说毛岸英死了,他该高兴。可他没高兴,为啥?咱得从几个角度想想。先说对毛泽东的看法。蒋介石跟毛泽东打了那么多年仗,心里其实挺服气的。毛泽东带兵厉害,搞政治也有一套,硬是把国民党赶出了大陆。毛岸英这回死在战场上,说明毛泽东真舍得豁出去,连儿子都能送上前线。这一点,蒋介石比不了。他自己老想着保蒋经国,别出啥意外。这种对比,估计让他有点自愧不如。再说国家的事儿。抗美援朝打赢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站住了,声势越来越大。反过来看台湾,蒋介石的地盘就那么点,反攻大陆的梦一天天破灭。毛岸英的死,虽然是毛泽东的损失,但志愿军的胜利却是国家的赢面。蒋介石心里清楚,自己跟毛泽东比,不光是个人输了,国家层面也差了一大截。他那句“为啥不是外国人来中国学”,透着对国家落后的不甘。还有就是对蒋经国的想法。蒋经国是他指定的接班人,国民党在台湾能不能撑下去,全看这儿子了。毛岸英的死,可能让蒋介石想到,自己要是让蒋经国上战场,会咋样?他舍不得,也不敢。这次长谈,估计是想敲打敲打蒋经国,让他在乱世里多长点心眼,别光靠爹。蒋介石这反应,其实挺耐人寻味的。他不是啥圣人,历史上干的争议事儿不少,可这回没落井下石,多少有点人味儿。毛岸英的牺牲,是抗美援朝的一个缩影,志愿军用命拼出来的胜利,不是靠哪一个人。蒋介石呢,输了大陆,守着台湾,心里再不甘,也得面对现实。这爷俩的彻夜长谈,聊的不是家长里短,是国家、历史和未来。蒋介石可能意识到,自己跟毛泽东的差距,不光是输在战场上,更输在气魄和格局上。毛岸英的死,成了他反思的一个引子。
抗战老兵盘了一辈子的一枚人骨扳指,被盘的油光锃亮。上面写着:民国三十一年豫东战场

抗战老兵盘了一辈子的一枚人骨扳指,被盘的油光锃亮。上面写着:民国三十一年豫东战场

抗战老兵盘了一辈子的一枚人骨扳指,被盘的油光锃亮。上面写着:民国三十一年豫东战场所毙日寇臂骨一节。原创作品感谢支持#历史#历史记忆#豫东战场
程潇惊艳造型刷屏!民国千金氛围感爆棚,堪称行走的电影海报!家人们谁懂啊!程潇最

程潇惊艳造型刷屏!民国千金氛围感爆棚,堪称行走的电影海报!家人们谁懂啊!程潇最

民国千金氛围感爆棚,堪称行走的电影海报!家人们谁懂啊!程潇最新造型直接美到“杀疯了”!刷到她的瞬间,我疯狂在心里呐喊:这哪里是在录制综艺,分明是电影大片在提前剧透!镜头里的她,从妆容到仪态,每一帧都精准狙击审美...
1939年,19岁少女被日军推进洗澡房,翻译官笑眯眯的说:“你有福了,你很漂亮,

1939年,19岁少女被日军推进洗澡房,翻译官笑眯眯的说:“你有福了,你很漂亮,

1939年,19岁少女被日军推进洗澡房,翻译官笑眯眯的说:“你有福了,你很漂亮,队长很喜欢你。”话音刚落,一日军军官快步上前,一把抱住缩成一团的少女。1939年海南岛陵水县港坡村的空气里飘着硝烟味。日本兵的马靴踏碎了村口的石板路,枪托砸门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十九岁的林石姑蹲在灶台后头,手指头死死抠着墙缝,锅灰抹得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她听着外头此起彼伏的哭喊声,知道东头老张家的闺女刚被拖走,西边李婶子家的小儿被刺刀挑了。林家的土坯房终究没能躲过劫难。三个日本兵踹开木板门的瞬间,林石姑被母亲塞进了腌咸菜的陶缸。缸沿压着母亲的脊背,老人家哆嗦着说家里就剩她这个老婆子。刺刀尖挑开腌菜叶子的窸窣声让林石姑咬破了嘴唇,直到冰凉的枪管抵住母亲太阳穴,她自个儿掀开了缸盖。翻译官眯着三角眼上下打量,伸手抹了把姑娘脸上的锅灰,露出底下白生生的皮肉。当天下晌,林石姑就被带到日军驻地的洗澡房。水泥砌的池子泛着潮气,墙角的排水沟结着黑红色的垢。日本军官解开皮带扔在木凳上,咧着嘴说中国话像含着石头,说要让她当"新娘子"。往后的日子成了睁着眼睛的噩梦,军官的宿舍里挂着武士刀,刀柄上缠的布条浸着汗酸味。林石姑每天要给人搓背梳头,稍有怠慢就是劈头盖脸的耳光。有回她偷偷攒了半块肥皂想寻短见,被巡逻兵发现后吊在房梁上打,盐水浇在伤口上疼得钻心。没过俩月,姑娘开始犯恶心。日本军医捏着鼻子给她把脉,转头就跟军官道喜。林石姑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半夜拿擀面杖往小腹上死命捶。血水染红了半铺炕,换来的是更凶残的折磨——他们把她扔给下等兵,说这种女人只配当牲口。熬到日本投降那年,林石姑瘦得只剩八十来斤。被解救时身上找不出一块好皮肉,腰杆子佝偻得像六旬老妪。政府登记处的工作人员问话,她攥着救济粮的米袋子直发抖,死活不肯开口说那些年经的事。后来村里给分了二亩薄田,林石姑在自留地里种红薯。有回挖着挖着土疙瘩,铁锹突然碰着块生锈的怀表,表链子上还缠着半截日本旗。老太太扔了农具就往家跑,缩在炕角抖了半宿,第二天烧得说胡话,满嘴都是"别过来""放过我娘"。2000年那会儿,有记者扛着摄像机来村里寻访。林石姑躲在灶间不肯见人,听着外头人讨论"历史见证""活证据",手里择的野菜撒了一地。直到人走远了,她才摸着墙上老伴的遗照念叨:"你要是在下面见着咱爹娘,可千万别说我在阳间遭的这些罪。"最后的岁月里,老太太总盯着堂屋的毛主席像发呆。逢年过节民政干部送米面来,她总要拉着人说:"我活够了岁数,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床头的止痛片瓶子堆成小山,夜里疼起来拿拳头捶炕沿,木板上全是深褐色的血印子。2006年开春,林石姑走了。村里帮着料理后事的人说,入殓时老太太胳膊腿都伸不直,像是还在躲着什么。坟头对着村口的老榕树,树上留着当年日本兵刻的弹痕。清明时节总有人看见,新长的野草在风里头一浪一浪地伏倒,像是给谁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