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欧美动态

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一件事情 全世界惊呆,中国愿意听!他罕见地承认美国

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一件事情 全世界惊呆,中国愿意听!他罕见地承认美国

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一件事情全世界惊呆,中国愿意听!他罕见地承认美国的制造能力已经明显退化。他在文里专门提了个扎心事实:美国造船能力跌得太狠,他自己都接受不了。这话不是空口说的,以前美国造船业是全球老大,工厂机器轰鸣,同时开建几十艘商船、军舰都不在话下,造出来的船没人敢小瞧。可现在呢?去年美国海军造一艘新型护卫舰,比计划晚了18个月,花的钱还超支近30%,效率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也难怪特朗普窝火。不光造船业,美国其他制造行业也在走下坡路。就说汽车,以前“美国汽车”是品质代名词,满世界都买。现在日系、韩系车抢着占美国市场,连新兴的新能源汽车,美国本土品牌都得跟中国拼。更要命的是,美国汽车产业链早断了档—好多核心零件得从国外进口,前两年芯片一短缺,底特律好几家车企直接停了生产线,工人只能在家等消息,这背后就是美国自己造芯片的本事跟不上。特朗普还透着惋惜,说以前路过工厂区,能看到机器响、工人忙,“美国制造”就是靠谱的象征。可现在,不少工厂要么关门,要么迁到海外,剩下的也多是自动化设备,再没以前的热闹劲儿。其实他这话点破了美国制造业的大难题:这些年美国喊着“重振制造业”,又是把工厂迁到墨西哥、加拿大搞“近岸外包”,又是跟日韩合作搞“友岸外包”,折腾来折腾去,核心本事还是丢了。为啥?一来美国本土工人工资高,年轻人宁愿干互联网、金融,也不愿进工厂;二来资本爱赚快钱,投互联网、新能源能快速见收益,没人愿花大价钱、耗长时间搭制造业基础。中国看到特朗普这番话,没趁机嘲讽,反而很理性。中国说愿意听,不是想看美国笑话,而是全球制造业连在一起,美国作为大经济体,制造出问题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稳定。中国一直觉得,大家该多合作、少对抗,一起提升制造技术、降低成本,而不是搞“脱钩断链”—毕竟现在全球经济不好过,只有一起努力,制造业才能真帮到各国经济和老百姓。特朗普这文一出来,美国国内吵翻了。产业专家说,美国制造业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过去几十年钱都往金融、科技领域流,没人愿给制造业投钱,技术更新慢,现在想补太难!就连美国政府推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虽砸了不少钱扶持本土芯片制造,可短期内也改不了现状—好多造芯片的原材料、设备,还是得从别国进口。说到底,特朗普这罕见表态,不只是他个人想法变了,更像是把美国制造业的困境直接摊在全世界面前。以前美国从不愿承认问题,动不动就把制造不行归咎于别国“不公平竞争”,现在愿意说出来,或许能让美国更清醒地看自己的处境。但光承认没用,要解决问题还得真刀真枪干—比如降低制造业投资门槛,让更多钱愿意进来;好好搞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愿进工厂的工人;把产业链上下游串起来,重新搭起完整的制造生态。这些事都不是短时间能成的,得慢慢规划、坚持下去。对全世界来说,特朗普这文也给制造业话题开了新头。现在全球制造业都在变,从传统制造往智能制造升级,从一国单独干往各国合作转变。这个过程里,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至于美国接下来能不能真改变,全球制造业又会怎么走,这事儿还得接着看。参考资料:特朗普又夸中国了,但这次我们真接不住啊!.--2025-09-1608:20·京报网
对英伟达一事行动落实到位!参考欧洲标准,反垄断的罚款最少都在200亿欧元以上,

对英伟达一事行动落实到位!参考欧洲标准,反垄断的罚款最少都在200亿欧元以上,

对英伟达一事行动落实到位!参考欧洲标准,反垄断的罚款最少都在200亿欧元以上,折合人民币2000亿,咱们可千万别降低标准哈
北约增兵波兰,大战仅仅在一念之间,法国率先出动,战机已至。北约和俄罗斯真打起来,

北约增兵波兰,大战仅仅在一念之间,法国率先出动,战机已至。北约和俄罗斯真打起来,

北约增兵波兰,大战仅仅在一念之间,法国率先出动,战机已至。北约和俄罗斯真打起来,对我们来说未必不是好事。北约想战胜俄罗斯几乎不可能,当然俄罗斯也好不到哪里去,俄罗斯地大物博,撑得起长期的战争消耗,但是经济必然会一落千丈,当然,欧洲也不能幸免,如果欧洲和俄罗斯打起来了,那么他们的福利也就到此结束了。北约真跟俄罗斯打起来,对整个世界都是一场灾难,俄罗斯被迫,唯一只有使用核武器才能跟北约抗衡,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北约敢直接出兵,俄罗斯肯定会用原子弹。最终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然后剩下中美继续博弈。事实上讲真话北约里面的美国川普政府不想动手,其他北约欧洲国家根本就不敢去动呀!现在在波兰进行所谓的军事力量集结,就是场军事力量表演节目而已啦![大笑]
普京接班人浮出水面?普京的任期距离结束已经不远了,毕竟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但要做

普京接班人浮出水面?普京的任期距离结束已经不远了,毕竟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但要做

普京接班人浮出水面?普京的任期距离结束已经不远了,毕竟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但要做他的接班人可不容易,不光要维持好和中美的关系,最少还要满足三大条件。普京当年接手叶利钦烂摊子的时候,车臣那边天天闹事,寡头权势滔天,俄罗斯整个国家都处在半瘫痪状态。但普京硬是靠出手制住寡头,用车臣战争重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这才让民心一点点收回来,可以说,光会喊口号没用,谁能真正把烂摊子盘活,才有可能坐稳权力顶端。最近最被看好的接班人,阿列克谢·久明,正好也暴露在风口浪尖上,这位普京的老保镖,不是光在办公室混日子的官员。有数据摆在那,图拉州在他手里,不但GDP飙到全国前二十,还能在克里米亚回归后负责稳盘,实在是又能管经济又懂安全,这种遇到事能冲得上的人,跟普京一贯的风格挺搭。但俄罗斯权力圈讲究的不仅是功劳,还必须在强力部门有分量,不然根本混不下去,久明在安全局、国防部都干过,又插手能源、军工这些核心领域,说白了,就是能搞定那些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梅德韦杰夫虽然也当过大领导,可在关键部门根本起不了作用,这一点让他始终是配角。搞定内部这帮人只是第一步,外部的国际局势对接班人也是一场硬仗,久明主导过中俄联合军演,让中国的防空系统和俄罗斯装备协同作战,这对北约来说就是敲警钟。可他面对美国却不会死硬到底,能跑去拜访基辛格,还给自己留了点余地,这种能在两个大国之间周旋的本事,才是俄罗斯需要的领头人。但要想坐上那个宝座最难过的坎还得是经济,美欧那头死死制裁,直接让俄罗斯的经济受了不小的冲击。2024年俄罗斯GDP缩水不说,汽车这些产业全靠久明这一套进口替换政策把生产拉了起来,他能硬生生把韩国的汽车挤出市场,这种抗住压力还能向前冲的劲头,关键时刻发挥出来效果才显眼。不过俄罗斯这地,领导人不是高层一句话定的,还得靠老百姓买账,久明不仅是混上层,他经常到西伯利亚这种地方去,和农民一起干活,用实际行动抢基层的认同,这样一比较,他确实掌握了造势和赢民心的窍门。而在久明一马当先的时候,别以为其他竞争者都认怂,像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这二十年里把首都搞成全国最富,手里也有资源,还有米舒斯京这种务实的技术官僚,俄罗斯的权力场向来水深,这场接班人之争,谁最后笑到最后可不好说。你怎么看俄罗斯那些候选人?谁才是最有可能坐上接班人位置的?欢迎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参考信源:普京的“孩子们”②|阿列克谢·久明:从普京贴身副官到州长——澎湃新闻
特朗普认怂!中美6小时谈判,TikTok禁令延了中美马德里谈判6小时结束

特朗普认怂!中美6小时谈判,TikTok禁令延了中美马德里谈判6小时结束

特朗普认怂!中美6小时谈判,TikTok禁令延了中美马德里谈判6小时结束,特朗普罕见承认美国制造业退化,决定延迟对TikTok的禁令。这一切都说明了美国此时此刻的心态,跟儿子谈判的心态。特朗普被迫的心态,美国被迫的心态,甚至可以说,谈判地点的选择都透露出美国的心态。美国这次与中国的谈判像是一个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父亲表面上看似拥有绝对的权力,可实际上却被困在了自己创造的困境中。美国似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科技和制造业已经退化,甚至连曾经自诩的全球领导地位也变得摇摇欲坠。特朗普虽然一再强调美国的强大,但这些强硬的言辞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焦虑和不安。现在的美国,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超级大国了。其实,谈判的地点——马德里,也能看出一些有趣的暗示。马德里,这座城市并不算是国际政治的中心,选择它作为谈判的地方,不是一个偶然。它更像是一种隐喻——一种对美国来说不再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反映。美国过去经常选择华盛顿、纽约这样的地标性城市作为重要谈判的场地,而这次选择马德里,无疑暗示了美国在全球议题中的相对位置的下降。它不再是一座被所有国家瞩目的“权力之都”,而是选择了一个看似平静、却不具备强大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再看特朗普的态度转变。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自诩为“商人总统”,擅长用交易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这次,他却在面对中国时,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试想一下,如果美国真的拥有强大、无可匹敌的谈判筹码,根本不需要延迟对TikTok的禁令。真正的“赢家”是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会因为一时的压力就轻易做出让步。特朗普的“认怂”,无疑暴露了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脆弱。不妨再从经济层面来分析。美国制造业的衰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美国依然在某些领域掌握着核心技术,但整体制造业的外移,让美国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偏向服务业,而缺乏实实在在的“硬实力”。如今,面对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美国的所谓技术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往日的光辉。TikTok禁令的延迟,恰恰是美国在试图保住自己的脸面,而不得不面对现实的一个结果。美国的“认怂”背后,正是对中国制造能力和科技崛起的深深恐惧。从某种程度上讲,特朗普选择延迟禁令,不仅仅是在应对中国,也是在应对美国国内的压力。美国内部的科技公司、企业、甚至部分政治力量都在逼迫政府调整对华政策。毕竟,TikTok和其他中国公司已经在美国市场深深扎根,全面封杀不仅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还会导致一部分美国青年的反感情绪。特朗普在权衡国内外压力后,做出了妥协。要么直接实施禁令,彻底断绝与中国企业的关系;要么寻求一种“折中的方案”,这正是他选择延迟禁令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思考:美国是否真的理解它的全球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是否能够适应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从这次谈判的延迟禁令看,美国显然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它似乎依然试图通过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来解决问题,但现实却不断给它上了“难题课”。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特朗普征加关税特朗普增关税特朗普美国关税特朗普加增关税特朗普封杀哈佛美tiktok特朗普新禁令
波兰真要跟俄罗斯打起来,结果绝对跟现在的俄乌冲突不同。首先,波兰也就不到30万的

波兰真要跟俄罗斯打起来,结果绝对跟现在的俄乌冲突不同。首先,波兰也就不到30万的

波兰真要跟俄罗斯打起来,结果绝对跟现在的俄乌冲突不同。首先,波兰也就不到30万的军队,跟乌克兰80万大军没法比。其次、俄乌是斯拉夫兄弟,俄罗斯没动用战术核弹,但是面对波兰,估计就没这个顾忌了。第三、波兰的军队战斗力,根本没法跟乌军相比。建议波兰克制一下,稳着一点,不要以为自己是北约国家就能挑衅俄罗斯。或许你很快发现,北约国家,那就那么一回事了。
特朗普称去年3亿人死于毒品特朗普最近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他在为美军在

特朗普称去年3亿人死于毒品特朗普最近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他在为美军在

特朗普称去年3亿人死于毒品特朗普最近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他在为美军在加勒比海针对委内瑞拉的军事行动辩护时,声称“去年有3亿人死于毒品”。这个数字乍一听就让人觉得离谱,毕竟美国总人口也就3.4亿左右,如果真有3亿人因毒品死亡,那剩下的人口还不到4000万,这显然不符合现实。稍微查证一下就会发现,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24年美国吸毒过量死亡人数大约是10.7万人,联合国报告也显示2023年阿片类药物致死约8.1万例。而全球范围内,2021年因毒品死亡的人数也不过50万左右,2024年全球总死亡人数大约是6200万,远远达不到3亿这个夸张的数字。那么,特朗普为什么会抛出这样的言论呢?这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政治考量。当时正值委内瑞拉谴责美军袭击船只非法,特朗普此举很可能是为了转移矛盾焦点,将话题引向“毒品威胁”,从而为军事行动制造合法性。事实上,特朗普政府长期以来都以“打击毒品”为由加强对委内瑞拉的干预,比如近期拦截渔船、部署军舰等行动。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对外渲染“毒品战争”的紧张氛围,合理化在拉美的军事存在,还能对内掩盖国内的经济困境和政治暴力激增等问题。特朗普团队夸大毒品危害的做法并非首次。此前他们多次宣称“美国毒品死亡被低估”,但实际数据显示死亡人数峰值也仅11万左右。司法部长邦迪甚至曾称“特朗普禁毒拯救数亿美国人”,同样被批数据失真。这种延续性的策略,本质上是将毒品问题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万能借口”。特朗普还曾对比中国的禁毒政策,称“中国无毒品问题因实施死刑”,试图通过这种对比来凸显自己政策的“有效性”。然而,这样的言论一经抛出,立刻引发了各界的质疑和批评。网友们纷纷嘲讽,调侃“现在美国只剩4000万人?”、“是死者复活了还是活人消失了?”。国际媒体如《今日俄罗斯》也指出其“数学奇迹”的荒谬性,美国福克斯新闻更是直接引用联合国数据进行驳斥。在国际社会层面,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反击称“美国才是毒品生产国”,并强调本国坚持毒品非法化。中方也明确表示,芬太尼是美国自身问题,反对美方借禁毒议题施压。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单边军事行动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例如,美军在无证据的情况下拦截船只,甚至导致平民死亡,这一系列行为激化了拉美地区的紧张局势,多国纷纷谴责其“挑衅行为”。这种以“禁毒”为名的跨境执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让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从本质上看,特朗普的“3亿死亡”言论是典型的数据政治化操作。通过捏造恐慌来合理化干预,暴露了其治理失效和诚信危机。这种双标行动尤其明显:一方面以“禁毒”为名在海外采取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却回避国内枪支泛滥的问题,全美流通的枪支超过1.5亿支,这显然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隐患。不过,荒诞的数字背后也反映出美国毒品问题的真实危机。近年来,美国吸毒过量死亡人数持续攀升,芬太尼等合成阿片类药物的泛滥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俄勒冈州曾尝试将少量毒品合法化,但结果却导致吸毒过量致死人数激增。这说明,单纯依靠强硬的军事手段或简单的合法化政策,都无法真正解决毒品问题。
法国派出可携带核武器阵风战机!北约和俄罗斯对抗爆发,法国不顾国内乱局,悍然派

法国派出可携带核武器阵风战机!北约和俄罗斯对抗爆发,法国不顾国内乱局,悍然派

法国派出可携带核武器阵风战机!北约和俄罗斯对抗爆发,法国不顾国内乱局,悍然派出能携带核武器阵风,部署到波兰,冲突一触即发?9月16日,据出版物Defence24消息,法国总统马克龙派遣3架阵风战机,部署到波兰边境,尚不确定,这些战机有没有携带核武器。波兰总统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添油加醋,指责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没有任何证据,就疯狂调兵和战机部署,加强北约东翼军事威胁,法国,德国首当其冲。这让俄罗斯骑虎难下,异常艰难,北约是一个32个成员国军事组织,军费达到1.3万亿美元,俄罗斯2025年才1450亿美元,几乎是他的9.2倍,战机,航母,装甲车,坦克,信息化,卫星侦查,通讯网络几乎是碾压俄罗斯。在这样情况下,俄罗斯将如何应对?阵风战机
俄乌战争停火建议:1.俄罗斯退还乌克兰全部领土,包括退还克里米亚地区。2.乌

俄乌战争停火建议:1.俄罗斯退还乌克兰全部领土,包括退还克里米亚地区。2.乌

俄乌战争停火建议:1.俄罗斯退还乌克兰全部领土,包括退还克里米亚地区。2.乌克兰承诺永久不加入北约,永久为中立国。3.免除追究俄罗斯战争责任,免除俄乌双方进行战争赔付。4.美国及欧洲退还侵占的乌克兰资产,免除乌克兰所欠债务。综上,乌克兰同意,强烈支持。俄罗斯拒绝,不同意;美国及欧洲拒绝,不同意。因此,俄乌战争无法调停,还需要继续打下去,直到有一方疲惫,彻底没有继续作战的力气。现在俄乌战争比拼的是体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很多人还以为,波兰关境,只是暂时的。错了!真相是,除了波兰的“政治碰瓷”,俄罗斯

很多人还以为,波兰关境,只是暂时的。错了!真相是,除了波兰的“政治碰瓷”,俄罗斯

很多人还以为,波兰关境,只是暂时的。错了!真相是,除了波兰的“政治碰瓷”,俄罗斯海关长达两个月的“超长查验”,和欧盟对“军民两用产品”的“扩大化”审查,这三把刀,已经把这条“钢铁驼队”,逼进了死胡同!波兰边境的铁门,是9月12日凌晨关的。没有提前通知,没有缓冲时间,波兰总理在电视里一说"为了国家安全",与白俄罗斯接壤的铁路口岸全锁了。这一下,所有人都慌了。要知道,马拉舍维奇口岸是中欧班列进欧盟的"大门"—90%的班列都得在这换乘宽轨列车。现在大门一锁,厂商们只能绕去北欧港口,运输成本一下涨了40%。波兰说关境是因为无人机。关门前几天,19架无人机闯进波兰领空,4架被击落。波兰一口咬定无人机来自俄罗斯,刚好俄白两国要搞军事演习,边境局势一下就紧了。可被堵的厂商哪顾得上这些?他们只知道,客户的订单要黄了,真金白银的损失就在眼前。东边的俄罗斯海关,同样不让人省心。从2024年10月开始,这里的开箱查验率直接飙到了顶。以前10天就能过关的货,现在滞留两个月都是常事。有批从重庆发的汽车配件,10月就到了俄罗斯彼尔姆海关。等到12月雪下了三场,海关的查验单还没签完—不是零件有问题,是工作人员要逐箱核对"有没有迷彩色包装",连黑色的轮胎都要翻过来查标签。俄罗斯这么严,也是有原因的。之前查验时,他们发现有些过境货不简单:无人机组件、迷彩服、军靴,这些可能用于军事的东西,正想通过中欧班列运去欧洲。于是俄方直接出了新规,把机械、电子类产品和迷彩色衣物全划入严查范围。西边的欧盟,更把"审查"玩出了新花样。2024年4月,欧盟推出出口管制新规,把"军民两用产品"的范围扩得比渔网还大。以前只查航空航天设备,现在连咖啡机里的芯片都可能被盯上。深圳有家做工业传感器的公司,上个月就踩了坑。他们发了一批货到德国杜伊斯堡,海关一查:"这芯片型号和某款军用设备相似!"直接扣下不放。企业反复提交证明材料,折腾了一个半月才通关,可客户早就转从土耳其进货了—订单黄了,前期投入的成本也打了水漂。现在厂商报关时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哪样民用产品,哪天就会突然被划入"敏感清单"。东边查迷彩服,西边扣咖啡机,中间波兰直接关门。这三把刀凑在一起,把中欧班列逼进了"三重围猎"的死局里,企业们开始自救,可路越走越窄。有的厂商把货拆成两半:一半走班列"赌运气",一半转海运保底。可海运看着便宜,时效却慢了两个月—原本12天能到的货,现在要等36天。等货到了欧洲,超市的货架都空了一半,圣诞季早过了。算下来,转海运的综合成本反而涨了30%,依赖时效的电子企业根本扛不住。也有企业试着走南通道:经哈萨克斯坦、里海、土耳其进欧洲。这条2024年7月刚开通的线路,原本号称"每日一班",成了不少人的救命稻草。可绕道意味着更长的路、更高的成本—原本12天的路程要多走10天,运费也涨了20%。最让人头疼的,是政策的"不确定性"。俄罗斯上个月刚改完查验流程,欧盟这个月就更新审查清单,波兰还跟着欧盟对俄制裁的节奏,变着法调整边境开关的力度。企业根本没法做稳定的物流计划。货代公司的销售说,现在客户咨询的第一句话,不是"多久能到",而是"我的货会不会被扣"。曾经的"黄金通道",现在成了"高危路段"。2024年发送的207万标箱货物,还在见证着中欧班列的辉煌;可现在,这些数字背后,是圣诞玩具困在波兰边境,是汽车配件在俄罗斯海关等查验,是家电产品在欧盟口岸被疑"军用",全是企业的焦虑和损失。现在,堵在波兰边境的300列火车还在等。它们的命运,不只是关系着几单生意、几家公司—更藏着亚欧贸易未来的样子。钢铁驼队要想走出困局,或许得学会在刀尖上跳舞,在多方博弈里找生路。毕竟,亚欧大陆的贸易不会停,但这条路上的驼队,得换种活法了。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在《俄方扣下中国集装箱,里面的东西被翻出来后,直接让全世界吃惊》中披露,被扣货物包括无人机组件、军靴等,俄称此举是对所有过境国的统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