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欧盟

朝鲜的大哥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亚五国的大哥都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国背后,

朝鲜的大哥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亚五国的大哥都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国背后,

朝鲜的大哥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亚五国的大哥都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国背后,并没有站任何小弟,即使巴铁也不算,理由很简单,中国不结盟!中国的外交策略很简单:我们奉行的是“结伴不结盟”政策,可以一起做生意,就是不会绑定在同一条战线上,不搞“军事同盟”那套。就拿中巴关系来说,虽说咱们管巴基斯坦叫“巴铁”,可中巴经济走廊折腾了这么多年,也就是修修路、建建港口,没签过任何军事同盟协议。瓜达尔港是很重要,可那是用来运石油的,中国在那连一兵一卒都没派,顶多就是个“后勤补给站”。中国跟中亚的关系也一样,2022年双边贸易额702亿美元,直接投资9.7亿美元,可全是搞基建、开工厂,连个联合军演都没有。有人可能会说,中国跟俄罗斯关系那么铁,算不算盟友?答案很明显:不算!要知道,中国跟俄罗斯签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说白了就是“生意伙伴”,一起卖点能源、搞搞科技合作,可没签过那种“生死与共”的条款。就拿俄乌战争来说,中国一边跟俄罗斯做着2400亿美元的贸易,一边跟欧盟谈着稀土合作,谁都不得罪。西方老说中国“暗助”俄罗斯,可中国连一颗子弹都没给过,反而一直在劝和促谈,这就是典型的“不粘锅”外交。为啥选择这条路?历史最能说明问题!当年咱们跟苏联结盟,想着能在老大哥的帮助下发展经济。可结果呢?被老大哥卡脖子卡得死死的,外蒙古没了,还差点因为我们不同意苏联在中国放长波电台的事情干仗。后来我们跟阿尔巴尼亚结盟,砸进去100多亿,最后人家一句“你不帮我帮谁”。就把中国当冤大头。现在,中国玩的是“朋友圈外交”,140多个国家跟中国签了“一带一路”协议,可没一个是军事同盟。这种“闷声发大财”的策略,既不用给小弟擦屁股,又能把钱赚了,何乐而不为?但俄罗斯不一样,人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盟友可多了去了,尤其是朝鲜。就拿俄乌战争来说,2023年,朝鲜就开始往俄罗斯运炮弹、导弹,一运就是1.3万个集装箱。到了2024年,朝鲜更直接,派了1.2万名特种兵去库尔斯克前线,跟俄军肩并肩打乌军。这还不算完,2025年6月,朝鲜又派了1000名工兵去库尔斯克排雷,后续还要加码到万人规模。为啥朝鲜这么铁了心跟俄罗斯混?看看他们签的《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就明白了,里面白纸黑字写着,要是一方被揍,另一方得“立刻用所有手段提供军事援助”。这哪是普通合作,分明就是生死同盟。反观中国,外交部对俄朝结盟的事儿就四个字:“不作评论”,潜台词就是“你们爱咋玩咋玩,别拉我下水”。中国跟朝鲜倒是有个《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但那是1961年签的,现在早就成了“冷冻条款”,摆明了不想再趟军事同盟这浑水。还有中亚五国,2022年哈萨克斯坦闹内乱,总统托卡耶夫一个电话打给普京,集安组织的维和部队当天就开过去了,2030名士兵加250台装备,直接把局势按住了。要知道,这集安组织说白了就是俄罗斯的“中亚小北约”,六个成员国里五个在中亚,俄罗斯当老大当得明明白白。还有那个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坎特空军基地,那可是苏联解体后在中亚建的第一个军事基地,常驻400名大兵,苏-27、苏-25啥的一应俱全,说是中亚的“俄式堡垒”一点不为过。经济上俄罗斯也不含糊,2022年俄与中亚五国贸易额420亿美元,比欧盟还多,欧盟跟中亚贸易才475亿,美国更是只有44亿。中亚国家要能源有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要安全有集安组织罩着,你说他们不跟俄罗斯混跟谁混?说到底,朝鲜和中亚五国认俄罗斯当大哥,是因为俄罗斯给他们军事保护、经济援助,还搞了个“集安组织”当“护身符”。中国不结盟,是因为吃过结盟的亏,现在更愿意用经济合作“交朋友”,而不是用军事同盟“绑小弟”。巴铁虽说跟中国铁,但也就是“战略伙伴”,不是“生死兄弟”。中国这招“结伴不结盟”,既避开了冷战思维的坑,又能在国际舞台上左右逢源,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遇到麻烦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来自德国,曾经在默克尔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遇到麻烦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来自德国,曾经在默克尔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遇到麻烦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来自德国,曾经在默克尔政府中担任过国防部长,是一位女强人。冯德莱恩自从2019年开始一直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一职,她的任期将持续到2029年,是欧盟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但最近由于在新冠疫情期间违规利用几十亿欧元资金从美国辉瑞公司采购疫苗,冯德莱恩正面临不信任投票,并被要求辞职。据俄新社等媒体报道,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面临不信任投票之际,匈牙利总理欧尔班7月9日在社交平台X上分享了一张图,呼吁她辞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一直认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不是为欧盟利益服务的,她服务的是美国的利益。欧尔班是一位智者,看问题还是比较准的。
冯德莱恩没招了,欧盟要倒霉了嘿,你听说了吗?冯德莱恩好像

冯德莱恩没招了,欧盟要倒霉了嘿,你听说了吗?冯德莱恩好像

冯德莱恩没招了,欧盟要倒霉了嘿,你听说了吗?冯德莱恩好像玩完了!她手里根本没啥好牌,欧盟这回可能要栽大跟头!想想就刺激!这个德国大姐,家人都在美国享福,自己却在欧洲当官,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特朗普那老头子,上台后就没少给欧盟使绊子,加税加得欧盟嗷嗷叫。现在她又想跟中国对着干,加税不说,还不想来中国了,真是搞笑!中国可不是好惹的!前几年法国总统马克龙来中国签大单,她眼红得不行,自己跑来想分一杯羹,结果灰溜溜地走了。现在还敢叫嚣反制中国,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就算中国不反击,特朗普也不会放过欧盟,等着看好戏吧!
冯德莱恩和特朗普通话后,突然对中国态度大变,还提出4个无理要求。7月9号是特朗普

冯德莱恩和特朗普通话后,突然对中国态度大变,还提出4个无理要求。7月9号是特朗普

冯德莱恩和特朗普通话后,突然对中国态度大变,还提出4个无理要求。7月9号是特朗普规定的关税暂停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欧盟到底是什么态度?就在关税暂停截止日期即将来临之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在6号就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话,双方拟达成新的贸易合作协议,具体的合作条款欧美都默契的守口如瓶,但我们还是能从冯德莱恩对话的态度看出些端倪。7月8号冯德莱恩就公开表示将在下旬的中欧峰会上亲自前往中国,对华的态度明显开始强硬,甚至还提出了4个十分无理的要求:第一、要求中方放宽欧洲企业入华的市场准入条件;第二、放松稀土出口管控;第三、停止对欧洲出口廉价商品和政府补贴;第四、在俄乌冲突中停止对俄罗斯的各方面支持。我虽然不理解,但表示大为震撼,与其说欧洲企业入华的监管严厉,还不如说欧洲众多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低下,根本适应不了在华发展的节奏;稀土方面也是装糊涂,只因为没有满足他们要的数量就横加指责;至于中国的所谓廉价商品,这完全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和完善的全产业链,欧洲各国还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固执的认为就是中国政府的补贴;俄乌问题更是主权问题,中方更不可能助纣为虐。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间点,如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态度,到底代表的是少数政治团体的意见,还是在美国的授意下来试探中方的底线,我们目前不得而知。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欧盟内部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反对声音,已经有议员对冯德莱恩发起了不信任动议,还得到了其他74名议员的支持,要知道这可是这10年以来首次针对欧盟委员的不信任动议,只能说多数人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7月9日,《金融时报》报道:“美欧即将达成贸易协议,欧盟发言人表示,欧美将签署一

7月9日,《金融时报》报道:“美欧即将达成贸易协议,欧盟发言人表示,欧美将签署一

7月9日,《金融时报》报道:“美欧即将达成贸易协议,欧盟发言人表示,欧美将签署一项临时‘框架’协议,将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设定为10%,然后继续进行谈判,但美方表示,欧盟仍将面对比英国更高的关税。路透社称,尚无法立即...
美欧密谈接近落地,冯德莱恩却突然对华连下四道“最后通牒”,不仅激怒中方,还引爆欧

美欧密谈接近落地,冯德莱恩却突然对华连下四道“最后通牒”,不仅激怒中方,还引爆欧

美欧密谈接近落地,冯德莱恩却突然对华连下四道“最后通牒”,不仅激怒中方,还引爆欧洲议会弹劾风暴!她的权力巅峰,或将成为滑铁卢!7月9日,特朗普设定的对欧关税“暂停令”最后期限到来,就在几天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亲自给特朗普打了电话,换回一份“即将达成”的美欧贸易协议框架。不过这份协议实际内容空洞,更像是缓兵之计,美欧谈判围绕关税问题僵持了数月,双方核心诉求分歧明显。欧盟希望通过购买美国大豆、武器和液化天然气等让步,推动工业产品互免关税;而美国则要求欧盟在数字监管、税收政策等方面妥协,这些涉及欧盟自主权的要求让谈判陷入僵局。最终双方在最后时刻达成有限协议,内容主要涉及飞机零部件、烈酒等商品,但对汽车、钢铝等关键领域的高关税并未触及,被外界评价为“象征性妥协”。就在美欧谈判接近落地之际,冯德莱恩突然对华连下四道“最后通牒”。欧盟以“公平竞争”为由,要求中国补偿欧盟车企因解除电动汽车关税制裁遭受的损失,否则将维持高额关税。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公开要求中国在30天内解决稀土磁铁出口问题,否则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的访华行程可能取消。欧盟禁止中国企业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医疗器械招标,声称这是“维护市场公平”,实则是设置贸易壁垒。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无端指责中国“扭曲贸易”“支持俄罗斯战时经济”,并要求中方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过剩产能”。这些举动不仅激怒中方,也引发欧洲内部争议,德国等成员国明确反对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认为这会损害欧洲车企利益,但冯德莱恩仍坚持强硬立场。冯德莱恩的激进做法不仅招致中方反制,还引爆了欧洲议会的弹劾风暴,7月3日罗马尼亚极右翼议员皮佩里亚发起针对冯德莱恩的“谴责动议”,指控她在新冠疫苗采购中与辉瑞公司关系不透明、滥用疫情后资金以及通过资助非政府组织游说议员推广绿色政策。尽管该动议通过的可能性极低,但已收集到73个签名,超过启动程序所需的72人门槛。冯德莱恩在7月7日接受欧洲议会质询时,将弹劾动议归咎于“极端分子和俄罗斯支持者”,称这是“阴谋论”和“分裂社会的行为”。她的回应并未平息争议,欧盟内部对其领导能力的质疑声日益高涨,有分析指出,冯德莱恩为讨好美国而采取的对华强硬政策,正导致欧盟陷入“战略摇摆”,其权力巅峰或将成为滑铁卢。冯德莱恩的一系列操作背后,既有对美国关税压力的妥协,也有转移内部矛盾的意图,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欧盟迫切需要通过对华示强来换取美国的让步。这种“以华制美”的策略不仅未能奏效,反而让欧盟在中美之间陷入被动,中方明确表示,稀土出口管理是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可持续性,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王毅外长在访问欧洲时强调,中欧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而冯德莱恩一边向中国挥拳,一边在欧洲议会挨骂的行为,被批评为“嘴上说欧洲利益,干的全是挑事的活”。随着美欧协议的“空洞化”和欧洲议会弹劾风暴的发酵,冯德莱恩的政治处境愈发艰难,她能否在7月10日的信任投票中过关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其激进的对华政策已严重损害中欧互信,也让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打折扣。在全球局势动荡之际,中欧作为两大经济体,本应携手应对挑战,但冯德莱恩的“表演”却让双方关系雪上加霜。这场戏究竟唱给谁看,或许只有她自己清楚,但最终买单的,可能是欧洲的经济利益和民众福祉。
7月9日,《金融时报》报道:“美欧即将达成贸易协议,欧盟发言人表示,欧美将签署一

7月9日,《金融时报》报道:“美欧即将达成贸易协议,欧盟发言人表示,欧美将签署一

7月9日,《金融时报》报道:“美欧即将达成贸易协议,欧盟发言人表示,欧美将签署一项临时‘框架’协议,将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设定为10%,然后继续进行谈判,但美方表示,欧盟仍将面对比英国更高的关税。路透社称,尚无法立即...
我们正式对欧盟做出回应!中方的表态绝了!在冯德莱恩声称,中国“扭曲贸易”并限制欧

我们正式对欧盟做出回应!中方的表态绝了!在冯德莱恩声称,中国“扭曲贸易”并限制欧

我们正式对欧盟做出回应!中方的表态绝了!在冯德莱恩声称,中国“扭曲贸易”并限制欧洲企业的准入,要推动中欧双方的合作关系向前发展,就必须“再平衡”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放宽对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之后,7月9日,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作出明确回应。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强买强卖。中方愿意扩大自欧洲进口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希望欧盟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希望欧方认识到,当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欧方的心态,而不是中欧经贸关系。很显然,我们对欧洲的回应,把话说的非常清楚。其一,中欧做生意不能强买强卖。我们的意思是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我们购买也只能购买我们需要的产品。欧洲应该有最基本的常识。强行平衡逆差是不行的。其二,那就是欧洲不应该继续对华出口限制呢?我们想买的的产品,欧洲为什么不卖,欧洲也必须有一个说法。其三,我们要求欧盟平衡对我们的心态,这就是告诉欧洲,对于我们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强的事实,欧洲应该心平气和的接受。事实上,中欧贸易逆差扩大,根本原因不就是因为我们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了吗?市场,我们本来就对欧洲开放,但欧洲企业能不能立足,还关键还要看自己的竞争力。说实话,欧洲现在看待我们的心态确实是失衡的。从内心深处来说,欧洲并不能接受我们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此以老眼光来看待我们。但这种观念无疑已经过时了。但事实上只有欧洲对我们的发展有客观的认知,欧洲才能更好的与我们打交道。欧洲的心态,也该变变了。
德国总理着急了!来自德国媒体7月8日消息说,德国准备组建一个庞大的合作团队,由德

德国总理着急了!来自德国媒体7月8日消息说,德国准备组建一个庞大的合作团队,由德

德国总理着急了!来自德国媒体7月8日消息说,德国准备组建一个庞大的合作团队,由德国总理默茨带领,于今年晚些时候来中国访问,以推动两国的合作。可以说,看到这个消息,无疑能感受到德国方面是真的着急了,准备要加强与我们的合作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也意味着我们的合作机会更多了。无独有偶,来自外媒的消息说,美国也同样在筹备这样的活动,准备由美国总统带队来访问。所以,这可真是罕见了。而就在近期,欧盟也将有一个团队来访问。当然,无论是德国、美国还是欧盟,都是奔着合作的方向而来的。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加强合作。这也充分说明,各方都已经意识到和我们合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美国对德国和欧盟的关税问题,也成了德国和欧盟头疼的问题。德国更加总理7月8日当天拒绝了,如果美国不能达成和欧盟的公平协议,那么必须要进行反制。所以,现在的情况,对我们是一个大的机遇和利好。
乌克兰为啥不投靠俄罗斯?那样不是也能保住安全吗?说白了,乌克兰真要靠向俄罗斯,日

乌克兰为啥不投靠俄罗斯?那样不是也能保住安全吗?说白了,乌克兰真要靠向俄罗斯,日

乌克兰为啥不投靠俄罗斯?那样不是也能保住安全吗?说白了,乌克兰真要靠向俄罗斯,日子可能比现在还难熬。俄罗斯嘴上画的安全大饼,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时就破了;欧盟虽然也不是啥好地方,但给的支援让乌克兰能硬气地打仗,至少还能看到点希望的苗头。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1994年,乌克兰在《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框架下,自愿放弃当时世界第三大核武库,换取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安全承诺。这本是乌克兰对国际秩序的信任表达,是对未来和平共处的希望。但二十年后,这份信任被最重要的签署国之一——俄罗斯——彻底摧毁。2014年克里米亚被吞并的那一刻,乌克兰人集体意识到,所谓“大国承诺”在地缘政治面前脆弱不堪。俄罗斯不仅出兵夺取克里米亚,还扶持顿巴斯亲俄武装,让乌克兰陷入长达多年的动荡。曾经的朋友,成为了最直接的安全威胁。更可怕的是,这种威胁披着“保护兄弟民族”的外衣,打着“反法西斯”、“文化认同”的旗号,掩盖其对乌克兰主权赤裸裸的践踏。乌克兰在一次次流血冲突中看清了真相:俄罗斯的庇护并不意味着安全,而可能是被掏空主权的开始。曾经,乌克兰的西部与东部在民族语言和地缘立场上存在显著分歧。西部居民多讲乌克兰语,更亲欧盟,追求与欧洲一体化;而东部尤其是顿巴斯一带则多讲俄语,对莫斯科存在情感依赖和历史惯性。但克里米亚事件和顿巴斯战争打破了这种分裂格局。亲俄的地区在亲眼看到俄罗斯军队的“兄弟式干预”后,逐渐转向。越来越多讲俄语的乌克兰人明白,民族语言可以不同,历史记忆可以多元,但主权和尊严必须一致。这一变化在乌克兰政治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泽连斯基作为讲俄语的总统,却坚定地推动“亲西方”立场,追求加入欧盟和北约。他的当选标志着乌克兰社会已在重大国家方向上达成共识。这不仅仅是选边站队的问题,而是出于现实压力与生存需要所做出的理性选择。投向俄罗斯的道路,曾被某些人视作“低成本”保障。但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这是一条代价沉重、毫无自主可言的路线。俄罗斯内部的政治强权、高度集权、寡头经济,造成的结果是其“朋友圈”长期困顿。白俄罗斯经济停滞,叙利亚陷入战乱,这些国家在俄罗斯影响下的命运已清晰昭示了“依附”的代价。乌克兰如果再选择回到俄罗斯的怀抱,无异于主动放弃自由与发展,把未来交给一个更强者的掌控。克里米亚的命运已经说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兴趣并非建立合作,而是通过强力将其纳入势力范围。这种方式无法给乌克兰提供真正的空间与尊重,只会一步步吞噬其政治与经济主权。当然,转向西方的道路也并不轻松。欧盟和北约虽未直接出兵协防乌克兰,却以资金、武器、情报、培训等方式持续提供援助。乌克兰军队在西方支持下不断正规化、专业化,从一支装备落后、管理混乱的军队,逐步转变为拥有强大战斗力的现代化部队。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提出的改革要求——包括反腐、法治建设、经济市场化——虽然过程艰难,但却指向一个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的未来。乌克兰在苦难中成长,也在困境中找到共识:靠别人,靠不住;靠俄罗斯,更是自毁;唯有靠自己,坚持自主,走向现代化与西方接轨之路,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与尊严。这并不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而是千万个家庭在战争废墟中做出的冷静判断。自2014年广场革命以来,无论是士兵、平民还是政府官员,都在以不同方式为“主权”和“未来”而战。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认知革命,更是一场生存意志的集体觉醒。今天,站在废墟中的乌克兰依旧伤痕累累,但他们没有屈服。因为他们知道,比一时的苦难更可怕的,是没有未来。而他们,正是在争夺自己的未来——用血与火筑起国家的骨架,用制度与信念撑起民族的灵魂。这份坚韧,值得尊重,也值得所有仍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