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杜聿明

新中国成立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人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人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的老照片。下面简单说说三位将领的背景。杜聿明,黄埔一期生,曾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淮海战役中被俘。初期思想抵触,...

1949年,杜聿明将军的女儿杜致礼在美国纽约读大学时,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杜致礼

1949年,杜聿明将军的女儿杜致礼在美国纽约读大学时,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杜致礼当时22岁,容貌出众,穿着红色大衣,站姿笔直,自信优雅。除此之外,她于次年嫁给了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
毛主席指挥的十大“封神战役”:第一战: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1927年9月,秋

毛主席指挥的十大“封神战役”:第一战: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1927年9月,秋

毛主席指挥的十大“封神战役”:第一战: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但毛主席及时作出了一个关键决策:放弃攻打城市,转向农村。在文家市,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引兵井冈"。当时部队从原来的5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面临严重危机。在三湾村,毛主席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整编,而是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开端。从这时起,这支部队就有了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根本特征。第二战:黄洋界保卫战1928年8月,井冈山根据地迎来了一次生死考验。湘、赣国民党军趁红军主力外出,调集4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当时守山的红军不足一个营,敌我兵力对比悬殊。毛主席当时虽然不在山上,但他制定的"依靠群众,据险设防"的战略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红军和群众一起在山路上筑起了五道防线,敌人冲了一天,愣是没能突破红军防线。这一战,保住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第三战:龙冈大捷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只有4万多人,敌我力量悬殊。在这种形势下,毛主席与朱德制定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龙冈这个地方四周群山环抱,当地群众称之为"锅子"。毛主席就是要把张辉瓒的第18师引进这个"锅子"里来全歼。这一仗打得漂亮极了。张辉瓒的"铁军师"被杀了个人仰马翻,不到两小时就全军覆没,师长张辉瓒也被活捉。第四战:四渡赤水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刚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面临的形势却极其严峻。蒋介石纠集40多万大军,企图把只剩3万人的红军"聚而歼之"。危机时刻,毛主席决定“四渡赤水”。红军在敌人重兵集团之间穿插,一渡赤水佯攻川南,二渡赤水重占遵义,三渡赤水再次西进,四渡赤水最终跳出包围圈。第五战:苏中七战七捷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结果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歼敌53000余人。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方针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表面上看是3万对12万,实际作战时往往是1万打3000,不跟敌人比总兵力,而是在关键战场、关键时刻形成局部优势,这就是田忌赛马的升级版。第六战: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集中了24个整编师45万兵力。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采用"猛虎掏心"战术,从敌人密集队形中"剜出"王牌军整编第74师。这一仗的精髓在于"割歼"。敌人抱团前进,以为这样就安全了,结果华野硬是从中间把74师给"掏"出来,单独歼灭。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整个师全军覆没,74师一完蛋,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就破产了。第七战:辽沈战役1948年9月,毛主席做出关键决策:林彪、罗荣桓率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取锦州。为啥要打锦州?因为这是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拿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国民党军南逃的大门。林彪当时还犹豫,觉得应该先打长春。毛主席坚持:"必须首先攻取锦州。"结果证明,这个战略眼光太准了。锦州一拿下,东北的国民党军就成了瓮中之鳖。这一战历时52天,歼敌47万,整个东北全境解放。更重要的是,解放军获得了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第八战:淮海战役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规模空前的战役。华东野战军以60万兵力对战80万国民党军队,最终歼敌55万。毛主席的策略就是分割包围,不让敌人抱团。黄百韬兵团先被围歼,黄维兵团接着覆灭,杜聿明集团最后投降。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这一仗的胜利,老百姓功劳巨大。543万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支援前线,平均9个老百姓支援1个解放军战士。陈毅总结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第九战: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收官之作。北平这座古都怎么解放?强攻肯定会造成重大损失。毛主席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先解决天津,再和平解放北平。这个战略太高明了。既保护了文物古迹,又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傅作义最终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这种政治智慧和军事智慧的结合,堪称完美。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敌52万,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第十战: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新中国成立才一年,美军打到鸭绿江边。要不要出兵?这是毛主席面临的最艰难决策。当时形势对中国极其不利,美军有飞机大炮,志愿军连棉衣都不够。但毛主席看得更远:"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志愿军入朝后,第一次战役就把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歼敌1.5万余人。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

这张照片拍摄于新中国战犯改造时期,画面中的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均为原国民党军

这张照片拍摄于新中国战犯改造时期,画面中的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均为原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后在解放战争中被俘,进入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这张照片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改造政策的生动体现。新中国对国民党战犯不搞...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突然杜聿明停下脚步,笑着对工作人员说道:帮我留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突然杜聿明停下脚步,笑着对工作人员说道:帮我留句话给后人. 1973年5月,湖南韶山,一个跟中国革命历史绑得死紧的地方,来了两位挺特别的人物—杜聿明和宋希濂。这俩人可不是普通游客,他们曾...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突然杜聿明停下脚步,笑着对工作人员说道:帮我留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主席旧居,突然杜聿明停下脚步,笑着对工作人员说道:帮我留句话给后人. 杜聿明1904年出生在陕西米脂,少年时受堂兄杜斌丞启发,立志报国。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与北伐战争,崭露头角。...
2015年,杜聿明的骨灰葬回老家榆林,儿子杜致勇和女儿杜致廉在墓前合影留念,永恒

2015年,杜聿明的骨灰葬回老家榆林,儿子杜致勇和女儿杜致廉在墓前合影留念,永恒

2015年,杜聿明的骨灰葬回老家榆林,儿子杜致勇和女儿杜致廉在墓前合影留念,永恒的回忆。“父亲这一辈子太不容易,如今,终于完成了这最后的遗愿!杜致勇轻抚着面前的石碑,这个漂泊了半个世纪的“落叶归根”之夙愿,终于实现...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派人给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传话,让她务必去台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派人给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传话,让她务必去台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派人给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传话,让她务必去台湾。曹秀清带着婆婆和子女到台湾后,却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她万般无奈,只得去找宋美龄、张群等人求助。1949年那会儿,解放大战跟放鞭炮似的...
1949年1月11日,被俘的杜聿明被押到一处村庄,我军给他端上了红烧牛肉,马肝烧

1949年1月11日,被俘的杜聿明被押到一处村庄,我军给他端上了红烧牛肉,马肝烧

1949年1月11日,被俘的杜聿明被押到一处村庄,我军给他端上了红烧牛肉,马肝烧大蒜,马肉炒韭菜,包菜炒鸡蛋,在战场上,能烧出这四个菜,已经是十分丰盛了。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淮海战役期间,在国军兵团级以上的将领中存在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诸如杜聿明、黄百

淮海战役期间,在国军兵团级以上的将领中存在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诸如杜聿明、黄百

淮海战役期间,在国军兵团级以上的将领中存在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诸如杜聿明、黄百韬、邱清泉、黄维这些悍将或强劲兵团的主官下场大都不好,或战死、或被俘,而诸如刘峙、孙元良、李弥这些相比之下能力一般的将领或弱势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