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朝鲜半岛军事

戴旭太让人佩服了!之前外交部记者会上说的“主动护海域安全”,你能想到不?这话背

戴旭太让人佩服了!之前外交部记者会上说的“主动护海域安全”,你能想到不?这话背

戴旭太让人佩服了!之前外交部记者会上说的“主动护海域安全”,你能想到不?这话背后藏着戴旭十年前的预判!想当初他写《C形包围》,里面满篇说南海、台海得重兵布防,那会儿没几个人当回事。可你瞅瞅现在,南海有军舰巡逻,台海有警戒巡查,东海还列着导弹,这不就是把他当年画的图变成真的了嘛!别人还在那儿喊“防御”的口号,他早就把雷达、卫星、无人机这些玩意儿整合到一块儿,搞出“全域慑战”了。他可不是靠大嗓门火的,《解放军报》登他的文章,央视请他评军事,为啥?还不是因为他算得准!就说2022年台海演训的预警体系,跟他文章里写的“多维力量整合”一模一样,分毫不差!可别把他当成那些网红,他讲国防从不说虚话。一句“家门锁坏了别等贼来修”,把被动防御那点糊涂事儿说得明明白白,一听就懂!现在再翻《C形包围》,里面关于台海的那几页分析,看着就跟作战手册的草稿似的。我就琢磨着,当年笑他“危言耸听”的人,现在看着东海的军舰,心里不得有点数,好好反思反思?说真的,戴旭这眼光本清本质,看得透还看得远,他说的每句话都有借鉴意义,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强太多了!
戴旭太让人佩服了!之前外交部记者会上说的“主动护海域安全”,你能想到不?这话背

戴旭太让人佩服了!之前外交部记者会上说的“主动护海域安全”,你能想到不?这话背

戴旭太让人佩服了!之前外交部记者会上说的“主动护海域安全”,你能想到不?这话背后藏着戴旭十年前的预判!想当初他写《C形包围》,里面满篇说南海、台海得重兵布防,那会儿没几个人当回事。可你瞅瞅现在,南海有军舰巡逻,台海有警戒巡查,东海还列着导弹,这不就是把他当年画的图变成真的了嘛!别人还在那儿喊“防御”的口号,他早就把雷达、卫星、无人机这些玩意儿整合到一块儿,搞出“全域慑战”了。他可不是靠大嗓门火的,《解放军报》登他的文章,央视请他评军事,为啥?还不是因为他算得准!就说2022年台海演训的预警体系,跟他文章里写的“多维力量整合”一模一样,分毫不差!可别把他当成那些网红,他讲国防从不说虚话。一句“家门锁坏了别等贼来修”,把被动防御那点糊涂事儿说得明明白白,一听就懂!现在再翻《C形包围》,里面关于台海的那几页分析,看着就跟作战手册的草稿似的。我就琢磨着,当年笑他“危言耸听”的人,现在看着东海的军舰,心里不得有点数,好好反思反思?说真的,戴旭这眼光本清本质,看得透还看得远,他说的每句话都有借鉴意义,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强太多了!
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各军长几乎都是30多岁的年纪。为什么这个时期的我志愿军

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各军长几乎都是30多岁的年纪。为什么这个时期的我志愿军

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各军长几乎都是30多岁的年纪。为什么这个时期的我志愿军军长普遍较为年轻呢?这跟当时的作战环境有关,也跟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推动的干部年轻化有关。朝鲜战场上的气候非常寒冷,冰雕连就是战场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极寒地形下作战,对指挥员的体力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所以派出去的都是30多岁的年轻精壮将领。再者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我军部队的快速扩编,很多经历了红军、抗战完整淬炼的年轻优秀将领就脱颖而出,被破格提拔为军长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26万大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明明规模那么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26万大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明明规模那么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26万大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明明规模那么大,美军又拥有绝对制空权,为什么就没能发现志愿军呢?咱们先澄清一个常见的认知偏差——不是美军完全没见过志愿军的身影,而是他们始终没搞明白,那些偶尔在地面闪现的零星队伍,竟然是一支已经完成秘密集结的26万大军。你琢磨琢磨,那时候美军的战机确实霸道,白天里天上跟撒了网似的,俯冲、扫射、扔炸弹,可飞机再厉害,往下看也有盲区。朝鲜那地方到处是山,树林密得能藏住人,沟沟坎坎又多,想在这种地形里找一群故意“躲着走”的人,跟大海捞针差不多。志愿军那时候有个铁纪律:天一亮就“消失”。不管行军多急,只要太阳出来,立马找地方隐蔽——要么钻进山洞,要么扎进树林深处,甚至会借老百姓帮忙挖的土坑,盖上树枝杂草,远看跟周围的山坡没啥区别。只有等天黑透了,部队才敢动,而且全程不能开灯、不能说话,连马蹄子都要用布裹上,就怕一点动静引来了美军的注意。有老兵回忆,晚上行军全靠前面人的脚步声辨方向,有时候不小心撞到前面的人,也只能用手势比划两下,连喘气都得压着声。就这么着,26万人拆成无数支小队伍,沿着没人走的山路挪,美军的飞机晚上看不清地面,只能瞎转悠,哪能找到这些“夜里的影子”?美军这边其实犯了个大错——太自大了。那时候他们刚打赢朝鲜初期的仗,觉得志愿军不敢真的大规模入朝,就算来,也顶多是几支装备差的小部队,掀不起风浪。所以他们的情报全盯着公路,觉得大部队肯定得走公路运物资、行军,可他们没想到,志愿军偏不走寻常路,专挑没人的山路、小路,粮食靠战士自己背,物资靠老百姓半夜用牛车送,根本不用容易被发现的汽车。而且美军情报要么靠飞机看,要么靠抓俘虏问,可志愿军纪律严,很少有俘虏被抓,就算抓了,普通战士也不知道大部队的部署,问不出啥;白天飞机往下看,除了树林就是山路,啥也看不见,时间长了,他们就真以为对面没多少人。还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朝鲜老百姓的帮忙。那时候美军的轰炸把老百姓的家都毁了,大家都知道志愿军是来帮他们的,所以主动帮着藏人、藏物资。美军来搜查,老百姓就说不知道,有的还故意把美军引到错的地方。有一次,一支志愿军部队躲在村里的地窖里,美军过来查,老百姓就把地窖口用柴火盖住,说那是放粮食的,美军没怀疑,转身就走,压根没发现地窖里藏着好几百人。要是没有老百姓的帮忙,志愿军想完全躲开美军的眼睛,也得难上不少。说到底,不是美军“没发现”,是他们被自己的自大、错误的情报方向绊了脚,又遇上了会藏、会等、纪律严的志愿军,再加上地形和老百姓的支持,才让26万大军能悄悄站稳脚跟。他们总觉得有制空权就啥都能掌控,却忘了打仗不光靠武器,还得看谁更懂怎么藏住自己、怎么出其不意。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朝鲜动工战略导弹核潜艇,据韩媒猜测,排水量可能超过咱们的094。不得不说,最近

朝鲜动工战略导弹核潜艇,据韩媒猜测,排水量可能超过咱们的094。不得不说,最近

朝鲜动工战略导弹核潜艇,据韩媒猜测,排水量可能超过咱们的094。不得不说,最近这几年隔壁八零后还是挺励志的,借着俄乌战争的机会,派出特种部队直接参战援俄,同时不遗余力地援助俄罗斯武器弹药,换来了俄罗斯大量的先进军工技术。所以这几年隔壁先后搞出了三代坦克,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空空导弹,预警机和驱逐舰,如今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建造战略导弹核潜艇。要知道,战略导弹核潜艇可是妥妥地五常专属装备,印度做梦都想拥有,可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都没能搞定。没想到如今朝鲜现在也搞起来了,还整得有声有色的,连外壳都已经建造完毕了。从韩媒给出的参数上看,这艘核潜艇的外形和俄罗斯的深海巨兽,台风级战略核潜艇非常像。耐压艇壳的尺寸可能达到了12米,可以布置用于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垂直发射装置,甚至没有龟背,看来静音性能应该也还不错。这要是真整成了,载着带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往大洋深处一趴,老美那边估计得头疼不已。#深海核潜艇##核潜艇#
抗美援朝时,美军原本接近击败我军,不料碰上我军一位决死的师长黄朝天咱得先把

抗美援朝时,美军原本接近击败我军,不料碰上我军一位决死的师长黄朝天咱得先把

抗美援朝时,美军原本接近击败我军,不料碰上我军一位决死的师长黄朝天咱得先把背景说透,黄朝天当时是志愿军20军58师的师长,这场仗就是大名鼎鼎的长津湖战役!对手是美军陆战1师,那可是号称“百年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坦克、飞机、重炮堆得跟小山似的,咱这边连过冬的棉衣都凑不齐。那会儿58师的任务就一个——扎紧下碣隅里的“口袋口”,绝不让陆战1师跑掉。可天儿冷到啥程度?零下30多摄氏度,战士们的枪栓都冻得拉不开,好多人脚冻得发黑流脓,照样趴在雪地里隐蔽。黄朝天没躲在后方掩体里,他把指挥帐篷扎在了离前线不到两里地的山坳里。有参谋劝他往后挪挪,怕美军炮弹打着,他直接拍了桌子:“战士们都在雪地里趴着,我躲后面算啥师长?”说着还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来,让通讯员给前线冻得最厉害的班送过去。有次美军集中十几辆坦克冲锋,咱们的阵地被撕开个口子,前沿部队快顶不住了。通讯员连滚带爬跑回来报信,黄朝天抓起桌上的手枪就往外冲,嘴里喊着“跟我上!阵地丢了咱都别活了”。警卫排的战士赶紧拉住他,他才停下,但立马下了死命令:“调预备队上去,就算全打光,也得把口子堵上!”其实黄朝天心里比谁都清楚,咱的装备跟美军差着代,硬拼肯定会有大伤亡。但他更明白,这口子一松,陆战1师就能突围,之前战友们的牺牲就全白费了,所以他必须“决死”——不是不爱惜战士,是没得选,身后就是祖国,退一步都不行。还有人说“美军当时快击败我军”,这话真不准确。那会儿美军是火力猛、补给足,但咱志愿军靠的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劲。黄朝天师长的“决死”,其实是咱整个志愿军的缩影,就是凭着这种“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劲儿,才把美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最后逼着他们从长津湖撤了兵。后来清理战场的时候,战士们在黄朝天的指挥帐篷里发现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好多战士的名字,后面都标着“棉衣缺”“鞋子破”,还有他自己画的补给路线图——原来他看着战士们受苦,自己整夜整夜睡不着,一直在想办法找补给。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带弹鼓的朝鲜88式突击步枪

带弹鼓的朝鲜88式突击步枪

带弹鼓的朝鲜88式突击步枪
金正恩现在心里,恐怕只剩下一件事:坦克!刚刚在中国看完“全球最强”的100式,他

金正恩现在心里,恐怕只剩下一件事:坦克!刚刚在中国看完“全球最强”的100式,他

金正恩现在心里,恐怕只剩下一件事:坦克!刚刚在中国看完“全球最强”的100式,他连国庆日都等不及过完,就一头扎进了自家的研究所,一待就是两天!为啥这么急?看看三八线那边就懂了。韩美“自由护盾”军演的硝烟还没散,韩国陆军刚把60辆装着以色列“长钉”导弹的装甲车怼到京畿道,美国第1骑兵师的M1A2坦克还停在平泽基地,炮口隐隐对着朝鲜方向。金正恩心里门儿清:光靠嘴硬没用,得有能扛住韩美装甲集群的“硬家伙”,而中国100式坦克的亮相,刚好给了他“抄近道”的机会。谁能想到,朝鲜玩坦克的起点这么寒酸?上世纪50年代半岛停战后,美国一下给韩国送了200辆M47坦克,这些钢铁巨兽在三八线南侧排开,朝鲜手里却只有几十辆从中国接来的老T-34。苏联那会儿忙着顾东欧,只肯给套二手T-55生产线,还是快淘汰的那种。但朝鲜工人没抱怨,拿着钢锯拆报废的T-55炮塔,把每个零件尺寸都画在牛皮纸上,再用本土炼的粗钢一点点复刻。到1965年,还真造出了T-55改进型—车体侧面加焊的钢板,专门防韩国的M20火箭筒,看着土,却特别管用。真正让朝鲜坦克“站起来”的,居然是苏联的“翻脸”。1978年,苏联为了拉拢韩国,突然断了T-72的技术供应,只扔来一套停产的T-62图纸。巧的是,韩国刚好宣布要搞自己的K1坦克,还请了美国通用动力的专家来指导,两边压力一下都给到朝鲜。被逼到墙角的朝鲜工程师,反而玩出了“逆向神操作”:把T-62车体砍短30厘米,刚好能在朝鲜北部的窄山路上钻;又把115毫米主炮换成自制120毫米滑膛炮,用本土钨矿炼的穿甲弹,2000米外能打穿450毫米厚的钢甲。1981年天马-1号亮相比武,韩国情报部门还笑它是“T-62劣质仿品”,结果1984年军演,6辆天马-1号在山地里跑出55公里时速,把韩军M48坦克甩得看不见尾灯,韩国军方这才慌了:这邻居早不是只会模仿的菜鸟了!苏联解体那十年,朝鲜坦克差点“断气”,却也憋出了“歪招”。1992年俄罗斯停供发动机零件,朝鲜工程师就拆报废的T-72坦克,把动力装置跟本土变速箱拼一起,甚至用拖拉机厂的机床加工密封件。就这么“东拼西凑”,2001年暴风号坦克居然横空出世:125毫米主炮能打5公里远的炮射导弹,比韩军K1坦克的射程还多1.5公里。更狠的是,炮塔两侧装了红外干扰机,专门对付美国给韩国的“陶式”导弹。2003年实弹测试,3枚模拟“陶式”的导弹全被干扰偏了,这招直到2010年才被《简氏防务周刊》扒出来,西方专家直呼“没想到”。金正恩上台后,朝鲜坦克彻底换了“打法”:不跟韩美比参数,只盯着“半岛战场能不能赢”。2022年,韩美搞“联合全域指挥系统”,想靠卫星、无人机盯死朝鲜坦克,还部署“堤丰”导弹要炸朝鲜坦克厂。金正恩踩着泥去柳京洙工厂,一眼就盯上两样东西:一是整体式动力传动装置,装上这玩意儿,坦克时速能飙到70公里,韩美导弹还没锁定,它就能转移;二是车载数据链终端,能接无人机的战场画面,甚至跟远程火箭炮共享目标—等于给坦克装了“千里眼”。2023年建军节阅兵,6辆雪地迷彩的M2023原型车驶过金日成广场,西方专家一眼就看见炮塔顶的蜂窝防爆层——这是学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教训,专门防无人机扔的反坦克炸弹。之前还笑朝鲜坦克“中看不中用”的人,这会儿全闭了嘴。现在研究所里,工程师还在熬夜把中国100式的液压悬挂技术,跟天马-2号的动力系统拼一起测试。韩美搞“快速反应集群”,朝鲜就强化坦克机动;韩国用“长钉”导弹,朝鲜就升级防护;美国搞“全域指挥”,朝鲜就打通坦克、无人机、火箭炮的信息链。天快亮时,一辆天马-2号发动起来,轰鸣声震得窗户发颤,金正恩站在观察台上,看着坦克碾过模拟山地的障碍,眼神里全是期待。对他来说,这些钢铁家伙不只是武器,更是朝鲜在韩美围堵下的“破局筹码”—你越强,我越要造出能扛住你的“硬货”。如今半岛的军备天平,正靠着这些看似“不显眼”、却精准踩中战场需求的坦克,悄悄变了方向。
9月11日,第二架B21轰炸机出现,美向中方发出信号!2025年9月11日,美国

9月11日,第二架B21轰炸机出现,美向中方发出信号!2025年9月11日,美国

9月11日,第二架B21轰炸机出现,美向中方发出信号!2025年9月11日,美国第二架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空军42号工厂完成试飞。美国希望通过这种隐身战机首飞的方式,向中方传递了一个信号:美国的军事实力还在。与首飞不同的是,这次飞行由一架美国空军F-16D战机护航,且机身出现明显变化:机头空速管和机身后部的拖曳锥被拆除。美国空军官方表示,这架新机已加入任务系统和武器集成测试阶段,标志着B-21项目正加速走向实战部署。本次试飞时间点选在9月11日,与2001年恐怖袭击纪念日重合,美方刻意强化“军事威慑”象征意义。同期,美军在太平洋地区部署了B-52、B-2与B-1B轰炸机联演,B-21被视为针对高端对手如中国的关键打击平台。美军明确要求B-21兼具对中方进行“穿透式打击”和“防区外攻击”能力。但是中方早已建立了一个分层、网络化的传感器和拦截体系。无论是东风系列导弹,还是红旗系列导弹,都可以削弱或瘫痪B-21使用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从其出动准备,到突防航程,再到末端投放的打击手段。
难怪杀害朝鲜渔民后仓皇逃走!美海豹精锐队所乘潜艇曝光,看上去外形粗糙笨重,估计科

难怪杀害朝鲜渔民后仓皇逃走!美海豹精锐队所乘潜艇曝光,看上去外形粗糙笨重,估计科

难怪杀害朝鲜渔民后仓皇逃走!美海豹精锐队所乘潜艇曝光,看上去外形粗糙笨重,估计科技含量一般!2019年初,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的红色中队——这支曾击毙本·拉登的精锐部队——进行了一次高度机密的行动。他们乘坐特种潜艇悄悄接近朝鲜海岸,任务是安装精密监听设备。最近他们乘坐的那艘微型潜艇被曝光了。这艘微型潜艇作为特种作战装备搭载在“密歇根”号潜艇背部,它配备了专门为海豹突击队准备的“先进海豹突击队输送系统”和“干式甲板换乘舱”。这艘“干式甲板换乘舱”全长约11.6米,直径2.7米,重量高达29.5吨,采用HY-80高强钢建造,并有内肋骨加强。舱内有与潜艇类似的注排水系统、供气系统和水下照明装置,还安装有可收放导轨。基本上就这些,完全看不出有天线之类的高科技设备,难怪和后方的通讯不畅。整个外形略显粗糙。一个“干式甲板换乘舱”可搭载66名海豹突击队员,同时潜艇可以作为特种作战联合指挥中心使用。这些特种装备使潜艇能够像一个小型特种作战基地一样运作。2019年初,美国海豹突击队进行了这次高度机密的行动。一支小队乘坐由“密歇根”号携带的“干式甲板换乘舱”,在寒冬夜色中潜入朝鲜沿海。他们的目标是架设窃听装备后迅速撤离,以免引发军事冲突。然而,特战队员登陆时却意外遭遇一艘搭載多名朝鲜渔民的渔船。担心行踪暴露的突击队员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未经充分判断就立即开火射击。部队最终决定将目击者“全数清除”,随后撤回潜艇并结束行动。射杀后搜查显示这些渔民没有携带武器,他们的尸体被用刀刺破肺部,确保沉入大海。这场任务因“杀害平民、窃听装置未能安装”而以失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