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普京

【普京:#俄将对华实施免签#】当地时间9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

【普京:#俄将对华实施免签#】当地时间9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

【普京:#俄将对华实施免签#】当地时间9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表示,俄罗斯相应也将对等实施对华免签政策,作为对中方这一友好措施的回应。普京称,这是两国友好的证明,俄方非常珍视与中国的友谊。这毫无疑问也将极大促进两国间的人员往来,为商贸交流创造有利环境,拉近两国关系。中国外交部9月2日宣布,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央视新闻)
俄军不用打了,普京最大的靠山浮出水面,不是伊朗更不是中国。俄乌冲突中,大俄凭什么

俄军不用打了,普京最大的靠山浮出水面,不是伊朗更不是中国。俄乌冲突中,大俄凭什么

俄军不用打了,普京最大的靠山浮出水面,不是伊朗更不是中国。俄乌冲突中,大俄凭什么能坚持这么久,有人说是中国和伊朗的支持,其实都不是,有一个国家一直在背后为大俄默默无闻地付出,堪称普京最大的靠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开打,西方国家甩出层层经济制裁,针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和金融渠道下手狠招。欧盟和美国带头禁运俄罗斯原油,还把俄罗斯踢出国际支付系统,本想掐住俄罗斯的经济脖子,让它很快就扛不住。可俄罗斯不光没倒,还在前线耗着,普京说话底气足得很。外界传言不少,有人觉得中国在贸易上悄悄输血,有人说伊朗在资源上偷偷接济,但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出力的是印度,这个国家闷头做买卖,用石油贸易帮俄罗斯顶住压力,成了普京的头号靠山。印度咋帮的俄罗斯?事儿出在石油生意上。冲突一爆发,俄罗斯石油被西方封杀,国际油价蹿得老高,俄罗斯的油卖不出去,差点憋出内伤。印度这时候跳出来,当上大买家。2023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总量比战前翻了25倍,每天176万桶左右,这些油占俄罗斯海运出口的三分之一。印度买得便宜,每桶70美元,比国际市场100美元低一大截。印度不光自己用,还炼成柴油汽油,转手卖给欧洲,每桶130美元,三个月内赚了40多亿美元。这低买高卖的把戏,让印度赚得盆满钵满,也给俄罗斯续上命。欧盟制裁有空子可钻,禁的是直买俄罗斯原油,对第三国炼出来的成品油却没那么严。印度就把俄罗斯油加工成自家货,光明正大地卖到欧洲去。欧洲国家嘴上喊制裁,油价高了自家工厂和车队受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买。2023年,印度对欧洲石油产品出口额涨了55%,成了制裁大战里的赢家。俄罗斯靠这笔钱,国库有进账,前线军费不愁。没有印度接盘,俄罗斯石油只能堆仓库,经济早乱套了。印度不光给钱,还在国际上中立站队,不惹美国,又跟俄罗斯处好关系,简直是普京的最佳拍档。印度出力不是白帮,有自家小算盘。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80%油靠外头买,国际油价一涨就头大。俄罗斯的打折油来得及时,2023年省了27亿美元进口费。转卖欧洲,差价赚飞了,对欧柴油出口量涨16%,每桶利润超60美元,每天躺赚1000万美元。外交上,印度借这事儿在美俄间走钢丝,既不跟美国翻脸,还从俄罗斯换来军火和支持。当然,买卖也有磕绊,俄罗斯想用人民币结账,印度坚持卢比,扯皮过几回,7批货款拖着没结。但利益大过天,这些小事儿都摆平了。只要冲突没停,印度继续倒腾油,俄罗斯就能喘口气。这种双赢,才是俄罗斯撑下去的窍门。2024年,这套路还在走。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价值527亿美元,每天输入量稳在190万桶左右。俄罗斯石油占印度总进口的38%,印度成了俄罗斯原油出口的36%去向。西方制裁加码,印度没退缩,继续买折扣油,炼成产品卖出去。欧盟虽有禁令,但第三方产品还有空间,印度对欧洲出口保持增长。俄罗斯靠这些收入,预算稳当,战争基金有保障。印度省钱赚钱,还平衡外交,稳稳的。进到2025年,事儿有点新变化。到上半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73百万桶每天,占总进口三分之一多。7个月内,印度贾姆纳加尔炼油厂从俄罗斯进口1830万吨原油,比上年涨64%,价值87亿美元。俄罗斯石油占印度进口的35%到40%。美国特朗普上台后,甩出额外关税,罚印度买俄罗斯油,说这帮了俄罗斯打乌克兰。关税高达50%,想逼印度停手。但印度没全听,继续买油,说自家能源安全第一。印度官员讲,买油看市场,啥便宜买啥,不受外头指手画脚。俄罗斯油打折2到3美元一桶,比中东油划算,印度炼厂如雷莱恩斯和纳亚拉能源买得欢。欧盟从7月收紧禁令,降价帽到47.6美元一桶,还禁影子船队,但印度进口没大降。8月,印度计划9月多买10%到20%,每天多15万到30万桶。俄罗斯炼厂出事儿,出口油多,印度捡便宜。印度说,买油不违禁,低于价帽,还多样化来源,从美国也多买了点。但核心还是俄罗斯油,帮印度控成本,也让俄罗斯避开部分制裁。这能源游戏里,俄罗斯靠印度续命,印度赚得最多。一边低价进,一边高价出,差价成俄罗斯的战争资金。美国和欧洲嘴上骂印度不地道,可自家还得用这些油。印度用最实惠的法子,成了冲突里的渔翁。俄罗斯经济韧性强,靠的就是这种贸易链条。展望下去,欧盟2026年1月禁第三方精炼俄罗斯油的产品,印度出口欧洲可能受影响。但只要冲突在,印度会调路子,继续买俄罗斯油,优化结算,确保互利。全球能源流动变了样,强调实际合作,推动各国在复杂局面下找共赢。
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车,拍

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车,拍

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车,拍到的照片显示两人在车内有说有笑,车内空间有限,翻译是否上车不得而知,那么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普京与金正恩能进行沟通吗?据俄媒后来透露,这俩人唠嗑根本不用翻译,金正恩的俄语“日常交流完全没问题”,普京偶尔蹦两句朝鲜语,也能把金正恩逗乐。其实这俩人“无翻译唠嗑”早有先例,2019年他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见面时,虽然带着翻译,但闭门会谈时经常“抛开翻译直接说”,这次在北京,不过是把“私下默契”摆到明面上了。这专车里的热乎劲儿,背后是俄朝关系近几年的“火箭式升温”,2024年6月,俩人签了个《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白纸黑字写着,谁要是被欺负了,另一个必须帮忙!西方媒体直接炸锅:“这不就是军事同盟吗?具体到行动上,朝鲜给俄罗斯送炮弹、导弹零件,还派了工兵部队去库尔斯克州帮忙重建,俄罗斯也不含糊,帮朝鲜修铁路、升级港口,甚至答应开放图们江出海口,这地方可是朝鲜通往日本海的“命门”!用网友的话说:“这俩国家现在就像俩落难兄弟,一个有枪没粮,一个有粮没枪,凑一块儿刚好互补,”金正恩这次访华又访俄,摆明了是告诉全世界:“朝鲜的朋友,比你想象中多!”看着普京和金正恩在专车里唠得这么嗨,我倒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它告诉咱们仨道理:国际政治里,“能唠到一块儿”不如“能赚到一块儿”,这俩人能聊得来,本质是俩国家利益绑一块儿了,俄罗斯需要朝鲜的军事支持,朝鲜需要俄罗斯的经济帮忙和国际撑腰,至于会不会说对方语言?重要,但没利益重要。俩人专车热聊、拥抱告别,表面是“私人感情好”,实则是给西方看:“我们关系铁到不需要翻译!”这种“表演式外交”,既能吓唬对手,又能让国内老百姓觉得“咱国家有靠山”,一举两得。朝鲜这些年被美国制裁得够惨,但能同时跟俄罗斯、中国保持紧密关系,靠的就是“左右逢源”,金正恩这次访华又访俄,就是在告诉世界:“朝鲜的朋友圈,大着呢!”说到底,国际政治就像一场大戏,普京和金正恩的专车热聊,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但这片段也提醒咱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能找个“说得上话、帮得上忙”的盟友,比会十国语言都管用!
特朗普称将很快与普京通话 俄回应:未准备但可快速安排

特朗普称将很快与普京通话 俄回应:未准备但可快速安排

当地时间9月5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现场接受俄媒采访时,针对有关美总统特朗普稍早时提到的将与俄总统普京通话的问题表示,“目前尚未进行任何准备工作”“(会谈)可以非常快速地组织起来”。...
【#特朗普称很快将与普京交谈#】据俄罗斯卫星社9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计

【#特朗普称很快将与普京交谈#】据俄罗斯卫星社9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计

【#特朗普称很快将与普京交谈#】据俄罗斯卫星社9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计划很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交谈。报道称,特朗普在白宫回答近期是否计划与普京交谈的问题时对记者说:“我正计划,是的。我们有很好的对话。”4日,路透社援引白宫一名未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话报道称,特朗普4日在与欧洲国家领导人通话时提出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要求。特朗普在与欧洲领导人通话后,在其“真实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张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期间的合影。
[点赞]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

[点赞]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

[点赞]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车,拍到的照片显示两人在车内有说有笑。车内空间有限,翻译是否上车不得而知。那么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普京与金正恩能进行沟通吗?要知道在俄乌战争中,朝鲜对俄罗斯的帮助是巨大的,因此普京对金正恩也是尤其的喜欢,当两人坐在一起的时候,自然是侃侃而谈。可细心的网友发现,金正恩和普京两人坐在同一辆车里进行交谈,而翻译并不在身边,那么他们是如何交谈的呢?其实这根本就难不倒他们,不管是普京还是金正恩,他们都是会多国语言的,就比如普京曾经就在东德工作,一口流利的德语是普京的基本技能。
在中国,不该说的事普京一句没提,走前还发出两个重磅邀请。9月3日,普京结束了对

在中国,不该说的事普京一句没提,走前还发出两个重磅邀请。9月3日,普京结束了对

在中国,不该说的事普京一句没提,走前还发出两个重磅邀请。9月3日,普京结束了对中国的4天访问,启程回国。这4天里,他参加了几十场双边和多边会晤,工作了超过48个小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普京的访华行程始于8月31日的天津上合组织峰会,首日便进行10余场双边会谈。在峰会会场,他与印度总理莫迪临时决定乘坐同一辆车,在车内进行近50分钟闭门交流;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聚焦黑海安全架构,同伊朗总统佩泽希奇杨探讨以伊冲突及核计划议题。9月2日凌晨1时20分,连续工作16小时的普京从天津赶赴北京,当天上午便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会晤,随后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跟随普京访华的代表团规模创下纪录,包含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及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俄气总裁米勒等重量级人物。这支被俄媒称为“半个内阁”的团队,推动双方签署20余份合作文件,覆盖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等领域。其中,中俄签署为期10年的能源合作路线图,明确将能源贸易中人民币与卢布结算比例提升至80%;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同步敲定“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远东”管道从100亿立方米提升至120亿立方米。行程尾声,普京发出两份重要邀请。其一,邀请中国参与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发,双方计划在该区域开展钻井平台建造、天然气液化技术合作;其二,提议中国共同建设“欧亚能源互联网”,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连接中亚、俄罗斯与中国电网,实现跨国能源调配。这两项邀请与此前中俄蒙确认的“新东方通道”计划形成呼应——该计划将建设从天津港经蒙古国至俄罗斯贝加尔湖的铁路,使中欧班列莫斯科航线时效从14天缩短至9天,运输效率提升35%。普京离京前,其乘坐的奥鲁斯总统轿车挂着带有两个“8”的中文车牌引发关注。这一细节与他25年间20次访华、累计停留47天的纪录相呼应,而此次四天行程中,双方未提及任何第三方议题,所有议程均围绕双边务实合作与多边机制建设展开。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帮他们挡住了致命的一刀。是中国!1941年,德军的铁蹄已经逼近莫斯科城下,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整日揪着心。他最怕的不是眼前的德军,而是另一支沉默不语的军队——日本关东军。当时,这支号称“百万”的部队在东北集结,实际兵力约85万人,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趁苏联腹背受敌之际挥兵北进。关东军终究没有动。原因要追溯到几年前的另一片战场。1938年,淞沪会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台儿庄战役的血战已然震惊世界。仅台儿庄一役,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被打残,伤亡三万余人,这让东京高层第一次意识到中国战场不是他们设想的“速胜之地”。随后爆发的长沙会战更是连续三次让日军折戟沉沙。到1941年,日本陆军总计51个师团中,有35个被死死拖在中国战场,占了七成兵力。这一比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本根本没有余力向北挑战苏联。就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苏军得以从远东、外贝加尔调回至少40个师团、1700列军用列车的兵力驰援西线。如果没有这些部队,1941年12月初那场扭转乾坤的“莫斯科大反攻”几乎无从谈起。而与此同时,在中国敌后,另一场不见硝烟的较量同样惨烈。1939年至1942年间,八路军、新四军和民间游击队共遭遇日军大规模“扫荡”1322次,其中一次“百团大战”后,日军甚至动员7万兵力围剿晋察冀根据地。日军统计,他们在中国战场的损失到1941年底已超过155万人,占整个二战期间日军总伤亡的七成。这一数字,不仅让东京对“北进计划”心存忌惮,也使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苏联驻华武官崔可夫将军后来回忆说:“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完全是因为被中国战场牵制。”这位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浴血奋战的元帅,亲眼见证了中国军民付出的代价。1945年,当苏军挥师入关,在三周内消灭号称“精锐”的关东军时,很多人忘记了一个事实:如果没有此前长达14年的抗战拖住了日本的主力,苏军根本无法在欧洲集中兵力,甚至可能陷入德日两线作战的困境。届时,希特勒和日本真有可能在欧亚大陆会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将被彻底改写。普京近年来重提这段历史,既是出于对先烈的缅怀,也是对历史公正的维护。因为在某些叙事中,中国抗战的作用被淡化甚至抹去,仿佛二战胜利只是欧美的功劳。可事实是,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撑起了东方战场的半壁江山。若干年后再看这一切,答案依旧清晰:没有中国战场的浴血坚持,就没有苏联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也没有最终的盟军反攻。那些当年流血牺牲的人,正是以生命为世界赢得了喘息与转机。
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车,拍到的

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车,拍到的

金正恩与普京两人交谈时候需要翻译吗?在北京,普京邀请金正恩乘坐自己的专车,拍到的照片显示两人在车内有说有笑。车内空间有限,翻译是否上车不得而知。那么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普京与金正恩能进行沟通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至少普京与金正恩都熟悉一种语言——德语。普京曾在东德工作,他的德语十分流利,并曾与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使用德语自如交流,甚至可以纠正专业翻译的德语错误。金正恩少年时代曾在瑞士的伯尔尼国际学校留学,他会使用流利的瑞士德语。因此,金正恩与普京两人可以使用德语进行交流。此外,普京、金正恩也都会英语,据说也都十分流利。但应该没有德语那么好。特朗普曾说金正恩会使用英语,而篮球明星罗德曼曾前往朝鲜与金正恩会面,罗德曼说金正恩的英语不错,日常交流可以。此外,金正恩在国际学校还学习了法语。在瑞士,法语、德语是两门必学的语言。但法语应该仅仅是基础而已,在伯尔尼说法语的机会不多。据说,金正恩也知道一些俄语,但应该也是入门的水平。因此,普京与金正恩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深入交流,可能会使用德语或英语。
本以为斯洛伐克总理顶着北约反对的压力前来中国出席阅兵就已经很了不起,谁知道他说的

本以为斯洛伐克总理顶着北约反对的压力前来中国出席阅兵就已经很了不起,谁知道他说的

本以为斯洛伐克总理顶着北约反对的压力前来中国出席阅兵就已经很了不起,谁知道他说的话更让人佩服他的胆略。欧盟现在就是两头堵,一方面需要14亿的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却又做着损害中欧友谊的事,就在上个月,根据外媒披露的消息,欧盟正在酝酿新的限制措施,核心内容是严格控制人工智能芯片和相关技术流向中国。但中国早就把立场说得很清楚:任何把中国利益放在谈判桌上做交易的行为,中国绝对不会接受,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中方一定会采取反制措施,绝不会让对方如愿。一边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担心自己落后,一边还要依赖美国给自己定方向,欧盟的矛盾心态正是菲佐所说的“井底之蛙”逻辑,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依然是冷战后的旧图景,认为跟随美国是唯一的安全选择。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菲佐来到了中国,并且坐到了普京的对面。他顶着北约盟友的非议,毅然选择出席阅兵,这本身就已经明显表态:他不愿意把自己的国家命运完全交在美国手里。欧盟不断设限,打压中国科技,为的无非是取悦美国,但短期内换来的那点所谓的安全感,长期来看却是在断掉和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的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