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的歼10、霹雳15虽然打下了阵风,但是不代表中国武器比西方先进,阵风是输在了没有体系支持。5月7号那场仗,巴基斯坦飞的是中国的歼-10CE,用的霹雳-15导弹,配合预警机、数据链,全程“静默猎杀”,阵风连敌人在哪都没搞清楚就被一发带走了。这不是赢,那什么才叫赢?难道非得站在机头面对面干一架才算数?新加坡媒体的逻辑是:你这不是靠飞机赢的,是靠体系;所以飞机不牛。依我看,这说法纯粹是偷换概念,把现代战争的基本逻辑都搅乱了。先说说那场被央视实锤的空战,英国《空军月刊》后来都披露了,巴基斯坦的歼-10CE不光击落了阵风,还是一口气打下4架,连印度精锐中队的编号BS001、BS022这些都清清楚楚,印度至今都拿不出这些战机还在服役的证据。这可不是瞎吹的战绩,是国际权威媒体和央视都确认的事实。新加坡媒体说阵风输在没体系,可他们咋不问问,为啥同样的体系环境下,歼-10CE就能全身而退还打出7:0的悬殊比分?难道体系是单独给歼-10CE开了小灶?说白了,体系就像球队的战术配合,可再厉害的战术也得有能跑能打的球员才行。歼-10CE就是那个“明星球员”,它的雷达比阵风强太多了。歼-10CE装的KLJ-7A雷达,天线孔径有710毫米,里面的收发组件超过1000个,而阵风的RBE2-AA雷达孔径才550毫米,组件只有836个。这就好比两个人比视力,一个戴了高清望远镜,一个拿的是普通老花镜,歼-10CE能在240公里外就发现阵风,而阵风要到145公里才看得见对方,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军事专家张学峰都说了,就算抛开体系单挑,阵风对上歼-10CE都得吃亏。再看那枚把阵风打下来的霹雳-15导弹,更是比阵风的“流星”导弹强出一截。霹雳-15用的双脉冲发动机,能在空中两次点火,末端速度能到5.5马赫,对战斗机的不可逃逸区有120公里;而流星导弹最大速度才4马赫,不可逃逸区只有80公里。这意味着歼-10CE能在阵风的导弹射程外就发动攻击,打完就走,阵风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更关键的是抗干扰能力,流星导弹在叙利亚战场遇到干扰,三分之一都脱靶了,而霹雳-15在台海演习中穿透干扰网的命中率还能保持78%以上。要是武器真不行,就算预警机把目标位置传过来,导弹打不准不也白搭?新加坡媒体怕是忘了,现代战争早就不是二战那种机头对机头的狗斗了,体系对抗本身就是武器性能的一部分。你看美国的F-35,不也得靠预警机和数据链支持?难道能说F-35不先进?反过来讲,要是武器本身不行,再强的体系也没用。就像乌克兰战场,西方给了不少先进装备,可没有完整的预警和数据链体系,那些武器不还是发挥不了作用?同样的道理,要是巴基斯坦开的是老旧战机,就算有预警机指引,也打不出这么漂亮的“静默猎杀”。在2024年卡塔尔的联合演习里,巴基斯坦的歼-10CE硬是9:0大胜欧洲的台风战机,这可是演习中的直接对抗,总不能说台风也没体系支持吧?当时巴方飞行员就说了,赢就赢在歼-10CE的隐身设计和霹雳-15导弹。歼-10CE用了先进的隐身涂层和DSI进气道,前向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4到0.5平方米,而阵风所谓的隐身能力全靠电子干扰,自身根本没有真正的隐身设计,一被雷达盯上就跑不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差距,不是靠体系就能弥补的。还有人说阵风是因为没体系才输,可印度空军的体系真差吗?他们也有预警机,也有数据链,只是歼-10CE的雷达抗干扰能力更强,能把印度的电子干扰给压制住。歼-10CE的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目标识别率能保持95%以上,而阵风的雷达一遇到干扰就容易丢失目标。这说明就算双方都有体系,武器性能的差距还是能直接决定胜负。说白了,新加坡媒体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他们故意把武器性能和体系支持对立起来,却无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先进武器是构建有效作战体系的基础,而体系是让先进武器发挥最大效能的保障。歼-10CE能先发现目标,靠的是自身先进的雷达;能精准命中,靠的是霹雳-15的优异性能;能实现“静默猎杀”,靠的是战机和导弹与预警机、数据链的完美融合。这恰恰证明了中国武器不仅单项性能过硬,还能很好地融入作战体系,这才是真正的先进。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看好歼-10CE,就是因为这场实战打出了名气,打出了硬实力。那些还在嘴硬说“武器不牛”的人,要么是不懂现代战争,要么是不愿意承认中国武器的进步。事实就摆在这里,4架被击落的阵风战机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再怎么狡辩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