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领空让日本天皇待在蒙古国7月6日,日本德仁天皇夫妇突然降落在乌兰巴托机场,开启了为期8天的蒙古国之行。按理说,这不过是一场正常的外交活动,但这时间点选得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正值二战胜利80周年、“七七事变”88周年的敏感节点,日本宫内厅却宣称这是一场“反思战争苦难”的和平之旅,这操作属实有点“迷”。天皇夫妇此行的重头戏,是给乌兰巴托南郊的一座纪念碑献花,纪念二战期间死于蒙古拘留营的1700多名日本人。可让人无语的是,这些所谓的“受害者”,其实是1945年被苏联红军俘虏的关东军战俘。他们当年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累累罪行,如今却被日本包装成“战争受害者”,这不是妥妥的“甩锅”吗?更讽刺的是,日本对1.4万名关东军战俘在中国的暴行只字不提,反而大张旗鼓地搞“慰灵”,这波“避重就轻”的操作,连蒙古国网友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先把你们在亚洲的历史账算清楚再来装可怜吧!”再看这时间线,天皇夫妇7月6日抵达蒙古,刻意避开了7月7日这个特殊日子。要知道,1937年的7月7日,正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日本选在这个时候出访,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在“掩耳盗铃”,试图淡化历史罪责。他们上午在战俘墓地默哀,下午就跑去参加那达慕大会,和蒙古政要把酒言欢,这“阴阳双面”的表演,简直把历史当儿戏。不过,日本这趟显然不只是来“表演”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蒙古国的稀土资源才是他们的真正目标。蒙古拥有120万吨重稀土储量,而日本90%的稀土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急需的重稀土。这几年,日本通过30亿美元投资,已经拿下了蒙古多个煤矿和稀土项目,甚至连成吉思汗机场扩建工程都占了45%的股份。更让人警惕的是,日本自卫队还和蒙古军队在肯特山搞联合演习,那地方离中国边境可只有80公里啊!这哪是单纯的经济合作,分明是在中俄之间扎钉子。当然,蒙古国也不是吃素的。虽然70%的煤炭出口日本,但铁路运输还得依赖中国。这种“经济日本化、交通中国化”的矛盾,让蒙古在中日之间玩起了平衡术。不过,日本显然想打破这种平衡,最近还和蒙古签了《稀土联合开发备忘录》,试图绕过中国建立自己的供应链。这波操作,说是“司马昭之心”也不为过。日本这种“只反思自己、不承认罪行”的态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到教科书篡改历史,再到这次的“慰灵之旅”,日本右翼一直在试图洗白侵略历史。但他们忘了,历史不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1.4万名关东军战俘在中国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岂是一场“表演”就能抹掉的?这场被包装成“和平之旅”的访问,本质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日本想用天皇的“亲民形象”掩盖历史罪责,用稀土合作换取战略支点,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在主权国家的博弈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