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乌克兰女大学生不顾家人反对,跨越7000公里嫁给一名中国人,可谁都没
2016年,乌克兰女大学生不顾家人反对,跨越7000公里嫁给一名中国人,可谁都没有想到,在六年之后,乌克兰竟然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那时候的卡佳才十九岁,在母亲经营的木材厂里遇到了来自中国福建的廖锐杰。这个中国小伙子一句乌克兰语都不会,整天拿着翻译软件跟工人比划,检查木材时认真得额头冒汗。卡佳被这个东方男孩吸引了,总是找借口去工厂找他。两人靠着手机翻译软件聊天,她教他认木材,他给她讲中国的妈祖传说。当廖锐杰用生硬的俄语说出“你眼睛像黑海夜空的星星”时,卡佳脸红着把这句话设成了手机壁纸。听说女儿要嫁到中国,卡佳的父亲坚决反对。老人家担心女儿远嫁会受苦,甚至威胁要把廖锐杰赶出乌克兰。转机发生在一个雪夜,卡佳突发高烧,当地诊所已经关门。廖锐杰冒着大雪跑遍附近村子找来退烧药,看着浑身是雪的中国小伙,老人家的心软了。2016年,两人在乌曼市的教堂交换了戒指,卡佳母亲往女儿婚纱口袋里塞了一把乌克兰黑土。婚后的日子就像莆田晒龙眼的竹匾,盛满琐碎而温暖的阳光。卡佳跟着廖锐杰回到莆田农村,开始学着做中国媳妇。她分不清韭菜和葱,把酱油当成可乐,第一次吃辣椒被呛得直流泪。邻居们都很热心,手把手教她做菜。公婆专门学了几句乌克兰话,还买来奶酪和面包让她想家时能缓解乡愁。小两口像候鸟一样在中乌之间往返,2019年他们带着两个孩子回乌克兰发展木材生意,把乌克兰松木通过中欧班列运往福建。生活本该这样平静地过下去,直到2022年2月24日凌晨,第一声爆炸打破了宁静。卡佳抱着孩子躲在卫生间,廖锐杰立即拨通中国驻乌使馆电话。当电话那头传来中文时,这个中国汉子眼眶红了。使馆工作人员详细说明撤离方案,特别提醒要带好护照和结婚证。准备撤离的过程充满不确定,超市货架被抢空,加油站排起长队。廖锐杰把中国国旗贴纸贴在车窗上,收拾好简单行李。去撤离集合点的路上要经过多个检查站,每次被拦下,廖锐杰都会举起护照大声说“China”。大多数时候,士兵看到红色护照就会放行。在基辅的撤离集合点,数百名中国公民聚集在一起。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红色帽子作为标识。有人塞给卡佳的孩子一包糖果,包装上印着中文。登上撤侨包机那一刻,机舱里响起掌声。卡佳的大儿子问:“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她说:“回家,回中国的家。”回到莆田后,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廖锐杰在建筑公司找到工作,卡佳在家照顾孩子,偶尔帮婆婆包饺子。她学会了做莆田卤面,还能用方言和菜市场大妈讨价还价。两个混血宝宝在当地上学,大儿子的中文进步很快。卡佳开始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日常,拍婆婆教做菜的视频,记录孩子学中文的趣事。有网友问她想不想家,她回复说当然想,但现在莆田也是家。视频里经常出现公公种的菜园,婆婆做的海鲜,还有丈夫下班回来的身影。战争还在继续,但生活要向前看。廖锐杰说,经历过生死才知道平凡日子的可贵,卡佳则觉得,能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个跨越7000公里的小家庭,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相濡以沫。他们的故事让人看到,爱情不分国界,而家的意义在于彼此守护。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们明白,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但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当战火燃起时,“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成了最有力的护身符。祖国没有忘记任何一个海外儿女,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一位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中国媳妇”卡佳(乌克兰)的莆田渔村新生活》澎湃新闻《“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外交部成功撤离在乌克兰中国同胞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