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大众汽车

从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企销量数据来看,以下几家车企面临的压力较大,可能“撑不住

从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企销量数据来看,以下几家车企面临的压力较大,可能“撑不住

从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企销量数据来看,以下几家车企面临的压力较大,可能“撑不住”的风险相对较高:-Stellantis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两者同比均下滑8.0%,销量分别为269万辆和107.63万辆。在市场竞争加剧、行业转型(如电动化、智能化)的背景下,销量下滑且降幅较大,若后续未能有效调整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可能面临更大经营压力。-日产汽车:同比下滑9.5%,销量165.5万辆。下滑幅度在榜单中较为突出,若不能扭转销量颓势,在市场份额争夺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本田汽车:同比下滑5.1%,销量178万辆。销量下滑说明其在产品布局、市场响应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需及时调整以应对竞争。而像比亚迪、吉利控股集团、奇瑞控股集团等中国车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丰田、通用等传统巨头也保持着正增长或相对稳定的表现,抗风险能力较强。

亚马逊云科技与大众汽车在“数字化生产平台”的合作再延长五年

(美通社头条)亚马逊云科技与大众汽车在“数字化生产平台(DigitalProductionPlatform)”的合作再延长五年。通过这一专为支持汽车制造而打造的“工厂云”,大众汽车得以在全球各生产基地部署AI和前沿IT系统,这使得生产更...
大众汽车确认将于明年推出电动高性能掀背车ID.PoloGTI,宣告全新命名战

大众汽车确认将于明年推出电动高性能掀背车ID.PoloGTI,宣告全新命名战

大众汽车确认将于明年推出电动高性能掀背车ID.PoloGTI,宣告全新命名战略:未来电动车型将恢复使用燃油车时期的经典名称(如Polo/Golf/Passat),并通过"ID."前缀区分动力类型。ID.Polo基于MEB+平台打造,车长4053mm,轴距达2600mm,提供两种电池容量与三种功率版本。GTI版本最大功率223马力,WLTP续航450公里,支持直流快充,德国起售价低于2.5万欧元。大众CEO表示此举旨在延续经典车系传承,后续ID.3或更名为ID.Golf,ID.7可能变为ID.Passat。电动小钢炮市场竞争加剧,标致e-208GTi、CupraBornVZ等车型已率先布局。大v聊车大众汽车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时间差不到48小时。稀土这玩意儿到底有多金贵?全球近九成稀土加工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像是大众汽车的电动车电机,得靠稀土里的钕铁硼才能转起来;西门子的风电扇叶,缺了镝元素就稳不住方向;就连博世的工业传感器,少了铕都没法精准传信号。毫不夸张地说,德国想保住“制造强国”的招牌,没这东西根本玩不转。就拿大众ID.4来说,每辆车的驱动电机需要3公斤钕铁硼,年产量要是50万辆,一年就得150吨钕铁硼。而中国一家企业的产能就能满足德国车企全年需求的三分之二,这种依赖程度可想而知。更绝的是,德国连稀土加工的技术都得看中国脸色。全球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专利,中国占了68%,而且中重稀土加工几乎被中国垄断。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折腾了十年,才把电机的稀土用量减少20%,成本却增加了40%。这次中国稀土刚到汉堡港,德国经济部就火速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这不是巧合,而是德国选择在中美博弈中走钢丝的必然结果。毕竟这种操作德国早有前科——2022年赛微电子收购德国FAB5芯片厂,谈了十个月,钱都付了一半,结果德国政府以“技术外流风险”为由直接叫停。当时,德国经济部部长哈贝克的理由是“保护德国的技术和经济主权”,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给美国递投名状。谁不知道,美国情报部门前脚刚给德国政府递了份“安全报告”,后脚德国就翻脸不认人了。德国的纠结在于,既想享受中国稀土的红利,又怕被中国捏住命脉。默茨访华前,德国车企集体喊话“稀土库存撑不过六周”,可转头就给中企收购案使绊子。这种矛盾在西门子歌美飒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边用着中国的镝元素造风电叶片,一边又把中国企业踢出德国北海风电项目。结果呢?项目延期两年,成本超支30亿欧元,最后还得偷偷从中国进口稀土磁体救急。德国经济部这次叫停收购的理由居然是“技术外流风险”,可被收购的那家芯片厂,生产的是200毫米晶圆,工艺停留在350纳米,这种技术中国早在十年前就玩明白了——中国现在有23座12英寸晶圆厂,能量产14纳米芯片,德国所谓的“敏感技术”在咱们这儿连备胎都算不上。更讽刺的是,德国政府前脚禁止中企收购,后脚就批准美国英特尔在德累斯顿建芯片厂,还倒贴90亿欧元补贴。这操作,活脱脱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德国的困境还远不止于此。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德国政府想出了个“曲线救国”的办法: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矿,再送到中国加工。结果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运到中国,加工完再运回德国,成本比直接买中国成品还高30%,这就相当于德国绕了地球一圈,最后还是得给中国交钱。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稀土牌打得游刃有余。202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增长18%,其中对德出口占比从12%提升到17%。可就在德国拼命进口稀土的同时,中国却在稀土深加工领域不断加码。比如,中国的钕铁硼磁体出口单价三年涨了两倍,而德国企业的利润率却从15%跌到了8%。德国的尴尬在于,它既想当“规则制定者”,又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持”。默茨访华时,中国送了170亿美元的空客订单,可德国反手就给中企收购案泼冷水。这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心态,最终只会让德国在产业升级的路上越走越慢。毕竟,当你的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工业传感器都得看别人脸色时,所谓的“制造强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中国用二十年时间打造的稀土帝国,不是德国三五年就能撼动的。德国经济部的这波操作,看似是在保护技术,实则暴露了其在战略自主上的无能。当默茨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时,汉堡港的稀土集装箱正在被卸往德国各地,而德国芯片厂的收购案却在48小时内戛然而止。这种戏剧性的对比,或许才是对“德国制造”最辛辣的讽刺。
大众汽车第二代探歌正式迎来发布。作为一款小型跨界SUV,新车在设计与动力层面均

大众汽车第二代探歌正式迎来发布。作为一款小型跨界SUV,新车在设计与动力层面均

大众汽车第二代探歌正式迎来发布。作为一款小型跨界SUV,新车在设计与动力层面均有显著升级:外观采用更大胆的设计语言,视觉冲击力更强;内饰则迎来全新焕新。第二代探歌搭载了大众即将推广至全系车型的新混动系统,这一动力配置不仅有望优化车辆能耗表现,也为后续品牌旗下车型的动力升级奠定了基础,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性价比与环保属性的出行选择。大众汽车扯车事儿
大众汽车急了!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今天表示,大众将发起大众集团

大众汽车急了!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今天表示,大众将发起大众集团

大众汽车急了!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今天表示,大众将发起大众集团在华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攻势:至2027年,会有30款电动化车型和大家见面!据了解,2024年,大众在华新能源车销量约20.7万辆,仅占其总销量的7%...
【大众纯电动汽车,全球销售150万辆!大众汽车宣布,已向全球客户交付第1

【大众纯电动汽车,全球销售150万辆!大众汽车宣布,已向全球客户交付第1

大众汽车宣布,已向全球客户交付第 150 万辆 ID.系列纯电动汽车。该车辆为德国埃姆登工厂生产的“ID.7 Tourer Pro”,在单次充电情况下,最大续航里程(基于 WLTP 标准)可达 606 公里。过去 5 年间,大众汽车持续扩充 ID.系列...
西雅特(大众汽车子公司)在欧盟对比亚迪的知识产权(商标)的诉讼,人家已经把比亚迪

西雅特(大众汽车子公司)在欧盟对比亚迪的知识产权(商标)的诉讼,人家已经把比亚迪

西雅特(大众汽车子公司)在欧盟对比亚迪的知识产权(商标)的诉讼,人家已经把比亚迪当成全球巨头来对待了。看来他们也只能通过发音、拼写近似来诉讼了,也说明比亚迪的车已经在事实上影响它们了。接下来是不是应该直接用汉字...
大众汽车CEO对下一代电动高尔夫GTI放出豪言:“它将成为一辆‘怪物级汽

大众汽车CEO对下一代电动高尔夫GTI放出豪言:“它将成为一辆‘怪物级汽

大众汽车 CEO 对下一代电动高尔夫 GTI 放出豪言:“它将成为一辆‘怪物级汽车(Monster Car)’”,引发业界高度期待。据外媒报道,大众 CEO 托马斯・谢弗(Thomas ...我们在车辆的驾驶质感、声浪模拟和操控性上倾注了特别心血。...

各位注意没有,为啥大家更喜欢买新势力的电车,而不是老牌车企的

各位注意没有,为啥大家更喜欢买新势力的电车,而不是老牌车企的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一个现象,除了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外,其他老牌车企的新车几乎都卖不出去。比如说奔驰的新能源汽车,按说有奔驰的名字背书应该卖的不错才对,结果每个月销量还不到1000辆,实在是太惨淡了一些。不光是奔驰,所有的传统汽车企业都是这个样子的。再比如大众ID.系列,也是被网友们戏称为杂牌车。可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呢,大家伙确实特别喜欢购买。最典型的就是理想,问界,小米,这些车企几乎是推出一款车就火爆一款,好像买他们的车不花钱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看这件事情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类的劣根性。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这些造车新势力的绝大多数,都是从互联网企业跑过来的,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宣传,就是流量。比如小米汽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米目前出品的两款车辆能做到如此火爆,车辆有点水平仅是其次,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强大的宣传能力,而偏偏,传统车企就是在宣传上吃了很大的亏。比如我昨天去看南京照相馆时,开映前不是要放广告吗?其中就有大众汽车的广告,这个广告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广告上就是一家四口人开着这辆车一起出游,总共几十秒的广告,就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大众汽车空间非常大的印象。当时我看了后就默默摇头,心想如此落后的广告方式,也难怪大众汽车在国内越来越卖不出去了。但是造车新势力的营销方式却非常简单,比如说砸钱找测评人刷了屏猛夸,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病毒式传播,各种测评都吹上了天,比如500万内最好的。然后就是CEO亲自当网红来直播带货,利用个人IP刷流量,把发布会都变成了相声专场。再就是车还没有量产,就直接先收定金,靠着PPT来讲自动驾驶的故事,让用户花钱去当梦想合伙人。总结一下就是简单的逻辑,用卖手机的方式来卖车,用追星的逻辑来造神。可偏偏用户就是吃这一套,而不吃传统车企的那一套,这就让人很无奈了。很多人买车都是冲动消费,当网络环境已经导致人们对这款车没有抵抗力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容易掏钱购买,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带给车企的红利。可是传统汽车企业哪来这么多的互联网思维,也没有这么多的营销手段,甚至连在生产汽车时,都傻乎乎到一款车型非要测试5年才上市,哪像造车新势力,测试没多久就上市,剩下的让用户自己测试。这样就出来了答案,哪怕传统车企的车再好,质量再牛,但是宣传营销跟不上去,就是打不过造车新势力的产品。这只能说时代已经变了,以前的做法行不通了,或许该换换思路,陪大家一起沉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