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坦克

1000辆坦克急运立陶宛,德国、波兰、立陶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都开始紧张

1000辆坦克急运立陶宛,德国、波兰、立陶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都开始紧张

1000辆坦克急运立陶宛,德国、波兰、立陶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都开始紧张,泽连斯基紧急求救,俄乌冲突局势真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西方早就预感到什么。德国图片报报道,德国的1000辆包括坦克、装甲车、运输车、卡车、维修车等在内的作战车辆,正使用来自丹麦的渡轮运抵立陶宛。这是德国强化在立陶宛驻军的实际举措,也是为了应对波罗的海局势进展的实际举措。马克龙已经宣布26国同意出兵乌克兰,德国在出兵乌克兰问题上不是很高调,但是在武装立陶宛问题上却很用心,因为这关系到德国的安全。德国军队集结前往立陶宛,而波罗的海及东欧国家也显得十分紧张。波兰开始加大边境巡逻,并且强化战机巡航。更为重要的是波兰开始在靠近乌克兰的边境地区布设地雷和铁丝网,全面升级防卫等级。立陶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也开始加大边境地区巡逻力度,并且开始布设地雷、铁丝网等防御设施。总体而言,当前紧张的不是俄罗斯,而是欧洲国家。这个情况也说明,俄乌冲突已经进入到了形势根本性转变的特殊阶段。可以说,俄军在3年多的战斗中,已经消耗了乌克兰大部分军事力量,控制了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透支了乌克兰战争潜力。欧洲十分清楚,当前的局势下,就算欧洲还想继续支援,也无法扭转被动局面。泽连斯基在俄罗斯大规模空袭之后,更是向西方发出紧急求救,但是这个时候求救也是越来越没有力量。
比亚迪起诉长城坦克CEO常尧,后者已失联两个月,朋友圈动态停留在6月24日

比亚迪起诉长城坦克CEO常尧,后者已失联两个月,朋友圈动态停留在6月24日

红星资本局9月8日消息,...坦克是长城汽车旗下主打越野车型的品牌,于2021年正式独立,目前在售车型为坦克300、坦克400、坦克500和坦克700。长城汽车产销快报显示,今年前8个月,坦克品牌累计销量为14.37万辆,同比下滑4.88%。
比亚迪起诉长城坦克CEO常尧!后者已失联两个月,法院将于9月下旬开庭

比亚迪起诉长城坦克CEO常尧!后者已失联两个月,法院将于9月下旬开庭

红星资本局9月8日消息,...坦克是长城汽车旗下主打越野车型的品牌,于2021年正式独立,目前在售车型为坦克300、坦克400、坦克500和坦克700。长城汽车产销快报显示,今年前8个月,坦克品牌累计销量为14.37万辆,同比下滑4.88%。
美国媒体:中国逐渐远离重型坦克舰队! 100坦克的出现,美国媒体做了报道!认

美国媒体:中国逐渐远离重型坦克舰队! 100坦克的出现,美国媒体做了报道!认

美国媒体:中国逐渐远离重型坦克舰队!100坦克的出现,美国媒体做了报道!认为中国的作战理念已经领先全世界!俄乌冲突中,德国豹2、美国M1等西方重型坦克的惨状,成了100坦克研发的“反面教材”。乌克兰第155机械化旅的豹2A4坦克虽加装钨合金装甲和防无人机网,仍被FPV自杀式无人机炸得遍体鳞伤;德国援助的豹2坦克甚至创下“一天报废十几辆”的纪录。美军情报部门无奈承认:在无人机、巡飞弹和智能攻顶弹药面前,传统“甲弹对抗”思维已彻底失效。美媒将100坦克称为“信息化战争的产物”,其设计理念与重型坦克截然不同:通过复合材料和隐身技术降低重量,配备360度无死角威胁探测装置,可拦截来袭导弹和无人机,拦截成功率超80%。105毫米线膛炮虽口径小于主流120/125毫米炮,但能发射智能攻顶弹药和射程12公里的炮射导弹,配合全自动遥控武器系统,实现“指哪打哪”。车身遍布摄像头和光电传感器,可携带旋翼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数据链实时共享战场信息,既能单挑敌方目标,也能召唤后方火力支援。美媒酸溜溜地对比:俄罗斯T-14“阿玛塔”坦克因技术缺陷和造价过高,至今未量产;德国KF-51、美国“艾布拉姆斯X”仍是概念产品;而中国100坦克已成建制部署,甚至开始实战化训练。面对中国坦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美国陆军的选择竟是“炒冷饭”,加速推进基于30年前底盘设计的M1E3项目。这款“新坦克”虽融入部分“艾布拉姆斯X”的验证技术,但本质仍是三代坦克的改进型,体重近60吨,服役时间表排到2030年,美媒无奈感叹:这就像冷战初期M26“潘兴”坦克面对T-54时的代差,而这次,中国成了“规则制定者”。当年他们嘲笑中国“山寨”,如今却不得不承认中国“领先”,100坦克的颠覆性设计,本质是中国军工对现代战争的深刻理解,信息化、无人化、体系化才是未来战场的核心。过去,我们总说“落后就要挨打”,现在却要反过来提醒西方:“守旧更要挨打”,当美国还在纠结“坦克该多厚”时,中国已经用100坦克证明:防御不是靠堆钢板,而是靠科技;火力不是靠大炮口径,而是靠智能;胜利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靠体系。更解气的是,中国这次没走“技术封锁”的老路,而是用实战化部署和量产速度,让西方明白:“你还在画饼,我已经开饭”,这种“降维打击”的底气,来自中国军工数十年的厚积薄发,也来自对战争形态的前瞻判断。当然,装备再先进,最终还是要靠人来用,但100坦克的出现,至少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不仅能在高铁、5G、航天领域领先,在军事科技上,同样能定义未来。
普京说的这句话,听得人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帮

普京说的这句话,听得人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帮

普京说的这句话,听得人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帮他们挡住了致命的一刀——是中国!这话听起来带劲,背后却是一段差点被时间淡忘的生死交情。时间追溯到1941年,彼时的苏联正处于命悬一线的危难时刻——西边,纳粹德国的钢铁洪流已经扑到莫斯科郊外,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苏联士兵连枪栓都冻得拉不开;东边,日本关东军七十多万兵力正虎视眈眈蹲在东北,坦克和火炮都架好了,就等着趁火打劫,北上给苏联来个"背后捅刀"。要是日本那刀真捅下去,苏联就得东西两线作战,腹背受敌。西边得顶住德国的疯狂进攻,东边还得应付日本的精锐关东军,这种局面想想都绝望,别说守住莫斯科,可能整个二战的历史都得改写。但日本那把刀最终没捅出去,不是不想,而是没法捅。为啥?因为它的手脚被中国战场死死捆住了。那时候的中国,正孤身扛着日本侵略者的主力,打着最苦的仗。淞沪会战中,士兵抱着炸药包往日军坦克底下钻;武汉会战打了四个多月,尸体把长江都堵得看不见水面;百团大战里,八路军在华北炸铁路、拔据点,把日军的补给线搅成了一团乱麻。正是这些惨烈的战斗,把日本陆军的主力死死钉在了中国!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日本49个陆军师团里,有38个都陷在中国战场,超过七成的精锐根本抽不出来。日本军部不是没算过账:要北上打苏联,至少得从中国调30万兵,可一旦抽兵,华北、华中的占领区就会立刻失控。权衡再三,日本只能放弃“北进”,扭头去抢东南亚资源,随后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拖进了战争......显然,中国的顽强抵抗,直接给苏联解了围。斯大林能放心地把远东五十多万兵力、三千多辆坦克调往西线,全力对付德国,靠的就是背后有中国这道屏障。这可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实打实的雪中送炭。普京特意点出1941-1942这两年——正是苏联最艰难的时候,中国战场的牵制成了他们能顶住德国进攻的关键因素之一。苏联元帅崔可夫后来在回忆录里写得很直白:"日本没打苏联,是因为把血都流在了中国的土地上"。而这段历史之所以现在被重新提起,是因为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普京选这个时候开口,不只是回顾历史,更有现实的考量。当今国际局势复杂,某些国家还在美化纳粹、篡改二战历史,中俄这时候强调当年的互助,是想提醒世界:二战胜利成果不容否定,联合国宪章原则不容破坏。同时,这也是给中俄现在的合作注入历史底蕴——双方在能源、安全、科技等领域的紧密合作,那种"背靠背"的信任,其实从八十多年前就埋下了种子。当然,国家间的交往离不开利益,但中俄这段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利益计算,有一种"患难见真情"的分量。中国在最艰难的时刻拖住了日本,苏联也在抗战初期给中国提供过飞机、火炮和贷款支持,双方是一种相互的支撑。就像普京说的,这种在危难中锤炼出的信任,穿越几十年的风雨,至今仍在影响两国关系。所以,普京这话不是客套,而是对一段真实历史的承认,对中国在二战中巨大贡献的认可。这话之所以让人热血沸腾,是因为有些历史不该被遗忘,有些牺牲值得永远铭记——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扛住了东方战线,这份付出,改变了历史,也赢得了尊重!
紧张与残酷,西方军队开始集结!德国国防军第37坦克旅,集结1000辆军事装备和人

紧张与残酷,西方军队开始集结!德国国防军第37坦克旅,集结1000辆军事装备和人

紧张与残酷,西方军队开始集结!德国国防军第37坦克旅,集结1000辆军事装备和人员从德国,调动到立陶宛。德国国防军陆军第37坦克旅的豹2坦克,黄鼠狼重型步兵战车和奔驰军用卡车。从德国罗斯托克向立陶宛克莱佩达转移。2艘丹麦大型渡轮,装满俄军1个坦克旅的1000辆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运输车,装甲维修车和军用卡车。将通过6次往返,全部进入立陶宛境内。德国军方表示,这一次行动旨在应对危机和战争条件下对波罗的海地区的防卫。德国军队在运输过程当中,北约空军,雷达,防空导弹部队,以及水面舰队全部处于最高戒备状态。防止,俄军突然从加里宁格勒州发射远程岸基反舰导弹进行突然打击。西方军队是全面进入乌克兰,还是在边境地区建立防线,全看俄乌战场形势。一旦,俄军打进第聂伯河沿岸地区,那就是俄罗斯已经全面消耗了乌克兰陆军的时刻。那个时候,北约就不是东扩,而是北约西缩的问题了。现在,波兰,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都已经开始在与俄罗斯边境地区。大批量部署地雷,铁丝网了。乌克兰战场有优势,布雷干什么?
解放军100式混动坦克已大规模服役,全自动识别导弹无人机,发现即摧毁,美媒:美

解放军100式混动坦克已大规模服役,全自动识别导弹无人机,发现即摧毁,美媒:美

解放军100式混动坦克已大规模服役,全自动识别导弹无人机,发现即摧毁,美媒:美军心中完美的未来坦克。100式坦克首次公开亮相,瞬间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款被定位为第四代的中型坦克,战斗全重控制在45吨以内,相比传统重型坦克,它更加轻盈灵活,这一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100式坦克在防护方面采用了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相结合的先进理念。车体四周加挂了模块化非爆炸反应装甲,能够有效抵御穿甲弹和破甲弹的攻击。炮塔脸颊下部安装了激光照射感应器,一旦感知到敌方导弹的激光照射瞄准,便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启动下方的烟雾干扰弹发射装置,形成热焰弹幕,干扰敌方导弹的瞄准。同时,炮塔四周还安装了四块相控阵雷达,如同敏锐的眼睛,时刻扫描着周围的空域。当有导弹或FPV自杀无人机高速飞来时,雷达能够迅速捕捉到目标,炮塔顶部的两台GL6主动防御系统会自动发射拦截弹,将来袭目标摧毁。与国外同类主动防御系统相比,中国的GL6具备更大的拦截角度,尤其擅长对付在俄乌战场上肆虐的FPV高速无人机,为坦克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提供了坚实保障。火力配置上,100式坦克虽未采用大口径火炮,而是搭载了一门105毫米主炮,但这门炮身管长度较长,性能远超传统105火炮。搭配先进的智能弹药,其威力足以应对现代战争中的各类目标。此外,坦克还配备了7.62毫米同轴机枪和遥控武器站中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形成了远近结合、多层次的火力体系。在实际作战中,100式坦克的105毫米主炮发射的炮射导弹射程超过10千米,具备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而在高射角下发射的炮弹还可实现“攻顶”打击,有效摧毁敌方坦克的薄弱部位。100式坦克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先进的态势感知能力。车体四周密布着摄像头、激光与红外告警装置,配合车组成员头盔上的VR显示器,能够实现360度全景态势感知,让车组成员仿佛拥有了“透视眼”,实时掌握战场态势。这种先进的感知系统,使100式坦克在战场上能够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极大地提升了作战效能。动力系统方面,100式坦克采用了混合动力技术,这在全球现役装甲车辆中独树一帜。长途奔袭时,它依靠1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提供强大动力;进入战斗后,则切换为电驱动模式。电驱动不仅噪音更小,有利于隐蔽接敌,而且提速更快,能够让坦克在战场上迅速做出反应。此外,坦克上大量电子设备的运行需要稳定且充足的电力供应,混合动力系统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坦克的信息化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持。相比之下,美军的坦克发展之路则显得有些曲折。美国陆军目前加速推进的M1E3项目,虽然号称要向第四代迈进,但本质上仍是在M1A2SEPv2基础上的改进,其近60吨的全重使其在机动性和应对新兴威胁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且,M1E3预计要到2030年之后才能服役,而此时解放军的100式坦克已经大规模列装部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美媒曾评价100式坦克是“美军心中完美的未来坦克”,这一评价无疑是对100式坦克的高度认可,同时也透露出美军对自身坦克发展现状的担忧。解放军100式混动坦克的大规模服役,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更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国防实力。面对这样一款先进的坦克,美军感到绝望也并非毫无道理。那么,在未来的军事发展中,美军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的军事技术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继续迈进?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韩国新坦克实在科幻,中国100式刚服役就落后了?韩国现代公司正式宣布启动K3主

韩国新坦克实在科幻,中国100式刚服役就落后了?韩国现代公司正式宣布启动K3主

韩国新坦克实在科幻,中国100式刚服役就落后了?韩国现代公司正式宣布启动K3主战坦克的研发计划,并展示了模型与相关参数。该项目被称为未来地面版B-21,强调130毫米主炮、氢燃料电池和人工智能全面管理系统,预计2040年前后才能进入量产。外界普遍认为,这一项目在概念上确实大胆,但更像是汽车企业的未来概念车,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漫长周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阅兵中首次公开了100式坦克,这款新型装备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主战坦克,并不是炒作的概念产品。从研发进度与实用性看,韩国K3与中国100式根本不在同一层级。K3目前停留在纸面设计与技术设想阶段,连原型车都未完成,很多核心技术尚未验证,例如氢燃料电池在军用重装甲车辆上的可靠性,以及AI能否在高强度电子战环境下保持稳定。而中国的100式则已经完成试制与公开展示,采用无人炮塔、主动防御系统以及混合动力,具备真实可见的技术突破。换句话说,中国是把未来拉到现实,而韩国则是在想象未来的样子。在战场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显然100式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战斗力远远走在前面。从技术发展路径看,中国的优势还在于持续演进与体系建设。100式以105毫米主炮为基础,通过高初速与新型弹药,火力水平已接近甚至部分超越西方120至125毫米标准炮,同时整合了全天候传感器、GL-6主动防御系统和增强现实战场显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体系能够保证后续的改进型号与批量化生产,而韩国K3即便到2040年完成样车,届时中国的坦克技术恐怕已迭代到更高一代,届时的比较优势只会进一步扩大。因此,中国的100式开创了世界主战坦克的新基准。韩国K3就算能够如期下线,所能达到的,其实也就是中国100式现在的水平。
韩国新坦克实在科幻,中国100式刚服役就落后了?韩国现代公司正式宣布启动K3主

韩国新坦克实在科幻,中国100式刚服役就落后了?韩国现代公司正式宣布启动K3主

韩国新坦克实在科幻,中国100式刚服役就落后了?韩国现代公司正式宣布启动K3主战坦克的研发计划,并展示了模型与相关参数。该项目被称为未来地面版B-21,强调130毫米主炮、氢燃料电池和人工智能全面管理系统,预计2040年前后才能进入量产。外界普遍认为,这一项目在概念上确实大胆,但更像是汽车企业的未来概念车,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漫长周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阅兵中首次公开了100式坦克,这款新型装备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主战坦克,并不是炒作的概念产品。从研发进度与实用性看,韩国K3与中国100式根本不在同一层级。K3目前停留在纸面设计与技术设想阶段,连原型车都未完成,很多核心技术尚未验证,例如氢燃料电池在军用重装甲车辆上的可靠性,以及AI能否在高强度电子战环境下保持稳定。而中国的100式则已经完成试制与公开展示,采用无人炮塔、主动防御系统以及混合动力,具备真实可见的技术突破。换句话说,中国是把未来拉到现实,而韩国则是在想象未来的样子。在战场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显然100式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战斗力远远走在前面。从技术发展路径看,中国的优势还在于持续演进与体系建设。100式以105毫米主炮为基础,通过高初速与新型弹药,火力水平已接近甚至部分超越西方120至125毫米标准炮,同时整合了全天候传感器、GL-6主动防御系统和增强现实战场显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体系能够保证后续的改进型号与批量化生产,而韩国K3即便到2040年完成样车,届时中国的坦克技术恐怕已迭代到更高一代,届时的比较优势只会进一步扩大。因此,中国的100式开创了世界主战坦克的新基准。韩国K3就算能够如期下线,所能达到的,其实也就是中国100式现在的水平。
解放军100式混动坦克已大规模服役,全自动识别导弹无人机,发现即摧毁,美媒:美

解放军100式混动坦克已大规模服役,全自动识别导弹无人机,发现即摧毁,美媒:美

解放军100式混动坦克已大规模服役,全自动识别导弹无人机,发现即摧毁,美媒:美军心中完美的未来坦克。100式坦克首次公开亮相,瞬间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款被定位为第四代的中型坦克,战斗全重控制在45吨以内,相比传统重型坦克,它更加轻盈灵活,这一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100式坦克在防护方面采用了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相结合的先进理念。车体四周加挂了模块化非爆炸反应装甲,能够有效抵御穿甲弹和破甲弹的攻击。炮塔脸颊下部安装了激光照射感应器,一旦感知到敌方导弹的激光照射瞄准,便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启动下方的烟雾干扰弹发射装置,形成热焰弹幕,干扰敌方导弹的瞄准。同时,炮塔四周还安装了四块相控阵雷达,如同敏锐的眼睛,时刻扫描着周围的空域。当有导弹或FPV自杀无人机高速飞来时,雷达能够迅速捕捉到目标,炮塔顶部的两台GL6主动防御系统会自动发射拦截弹,将来袭目标摧毁。与国外同类主动防御系统相比,中国的GL6具备更大的拦截角度,尤其擅长对付在俄乌战场上肆虐的FPV高速无人机,为坦克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提供了坚实保障。火力配置上,100式坦克虽未采用大口径火炮,而是搭载了一门105毫米主炮,但这门炮身管长度较长,性能远超传统105火炮。搭配先进的智能弹药,其威力足以应对现代战争中的各类目标。此外,坦克还配备了7.62毫米同轴机枪和遥控武器站中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形成了远近结合、多层次的火力体系。在实际作战中,100式坦克的105毫米主炮发射的炮射导弹射程超过10千米,具备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而在高射角下发射的炮弹还可实现“攻顶”打击,有效摧毁敌方坦克的薄弱部位。100式坦克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先进的态势感知能力。车体四周密布着摄像头、激光与红外告警装置,配合车组成员头盔上的VR显示器,能够实现360度全景态势感知,让车组成员仿佛拥有了“透视眼”,实时掌握战场态势。这种先进的感知系统,使100式坦克在战场上能够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极大地提升了作战效能。动力系统方面,100式坦克采用了混合动力技术,这在全球现役装甲车辆中独树一帜。长途奔袭时,它依靠1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提供强大动力;进入战斗后,则切换为电驱动模式。电驱动不仅噪音更小,有利于隐蔽接敌,而且提速更快,能够让坦克在战场上迅速做出反应。此外,坦克上大量电子设备的运行需要稳定且充足的电力供应,混合动力系统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坦克的信息化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持。相比之下,美军的坦克发展之路则显得有些曲折。美国陆军目前加速推进的M1E3项目,虽然号称要向第四代迈进,但本质上仍是在M1A2SEPv2基础上的改进,其近60吨的全重使其在机动性和应对新兴威胁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且,M1E3预计要到2030年之后才能服役,而此时解放军的100式坦克已经大规模列装部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美媒曾评价100式坦克是“美军心中完美的未来坦克”,这一评价无疑是对100式坦克的高度认可,同时也透露出美军对自身坦克发展现状的担忧。解放军100式混动坦克的大规模服役,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更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国防实力。面对这样一款先进的坦克,美军感到绝望也并非毫无道理。那么,在未来的军事发展中,美军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的军事技术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继续迈进?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