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国债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25年第四期125亿人民币国债

观点网讯:8月28日,中国财政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发行2025年第四期人民币国债,发行规模125亿元。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25年第四期125亿人民币国债 来源:观点机构 发表时间:2025/08/28 11:33:16
[申万固收|利率专题]10年国债利率月度择时策略:模型更新与应用—利率择时策略研究系列之五

[申万固收|利率专题]10年国债利率月度择时策略:模型更新与应用—利率择时策略研究系列之五

此前我们在报告《似曾相识燕归来:10年国债利率月度择时—利率择时策略研究系列之一》中,建立了基于历史相似度的量化预测模型,探索通过定量模型的方法对主观决策加以补充和验证。考虑到政策环境和市场特征的变化,我们对月度...
美联储现在巴不得中国能早点抛售美债?为啥他们一直不降息,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迟早

美联储现在巴不得中国能早点抛售美债?为啥他们一直不降息,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迟早

美联储现在巴不得中国能早点抛售美债?为啥他们一直不降息,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迟早会卖掉手里那7800亿美元的美债。市场上能接过这么大一笔美债的,恐怕只有美联储自己,所以他们一直在等这个机会。就在全球金融市场都在盯着美联储何时降息的当口,一个被忽略的变量正在悄然改变美国的算盘——中国手中那近7600亿美元的美债。美联储迟迟不动,表面上是为了控制通胀,实际上,他们更像是在等一个“买家”出手,而这个买家,恰恰是他们最不愿明说、但心知肚明的——中国央行。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590亿美元,相比2013年峰值已减少超过四分之一。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逐步、温和的调整,实际上,却隐藏着一场货币体系的深层博弈。中国在持续减持美债的同时,悄然加仓黄金和新兴市场资产,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这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一种有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中国不是在“抛售”,是在“撤退”。以月均50到80亿美元的节奏,中国正在稳步退出对美国债务的信用支持。与此同时,中国央行2023年增持黄金144吨,2024年再增92吨,黄金储备占比已提升至3.5%,超过国际平均水平。这一连串动作传递出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中国正在为“去美元化”铺路。而美联储的迟迟不降息,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这种趋势的“等待”:中国迟早会卖掉那7800亿美元的筹码,而市场上真正有能力接盘这笔资产的,除了美联储自己,几乎找不到第二个买家。别忘了,美国国债已突破37万亿美元,仅利息支付就超过1.1万亿美元,财政系统正处于极限边缘。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自2022年开始缩表,从8.9万亿美元锐减至7.5万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不再买债,只是暂时“收手”观望。当中国减持的量积累到临界点,市场吸纳能力趋于饱和时,美联储很可能会以“维稳市场”的名义重新开闸。这不是阴谋论,而是利益逻辑。美国本土机构虽然在2024年增持了8%的国债,但养老金、保险公司这些买家的胃口毕竟有限。日本、英国等传统大买家仓位稳定,拉不动更多。而新兴市场的央行,虽然正在去美元化,但体量分散,远不足以接盘中国腾出的那部分。换句话说,美联储不急着降息,是因为他们不希望在中国出清前就“便宜”了市场。高利率能吸引全球资金继续流入美国债市,维持美元信用和国债需求;一旦利率下来了,谁还愿意接手这些高负债、低收益的纸张?只有在中国卖得差不多了,他们才会考虑降息,而那时候,他们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最后买家”。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财政政策越来越像是在玩高空走钢丝。年均财政赤字率超过5%,债务利息支出已占联邦收入的20%,远超历史警戒线。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每上涨1个百分点,利息成本就多出3700亿美元。他们不是不怕债务,而是只能继续赌下去。中国看得很清楚。在美元霸权的根基——全球货币体系中,中国开始构建自己的替代网络。人民币结算正逐步覆盖中东能源、东南亚制造和非洲矿产,CIPS跨境支付系统年交易量增长40%,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升至4.5%。尽管与美元58%的储备货币份额仍有巨大差距,但趋势已经显现——美元正在从“独霸”回到“多极”。美联储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们的“高利率”政策,不只是为了压下通胀,更是为了维系美元的金融霸权。一旦中国加快撤出节奏,市场动荡和美元信用双重风险将同时爆发,那时候,美联储不降息都不行,但也很可能已为时晚矣。回头看这场博弈,不难发现,中国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未曾主动挑衅,却步步为营。而美国的每一次“按兵不动”,看似从容,实则被动。美联储不是不想降息,是不敢;不是不买债,是在等中国先“放手”。说到底,这是一场关于信任与信用的较量。一边是仍在靠印钞机支撑信誉的债务机器,一边是正在用实物资产和制度建设筑牢货币基础的新兴力量。谁能笑到最后,不在于谁出手快,而在于谁的底牌硬。而现在,美联储或许正巴不得中国早点把那7800亿美元的牌打出去——他们知道,只有到了那一刻,他们才有理由,也有机会,重新掌控这场局。

债市行情速递丨国债期货各主力合约收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何奎)8月25日,国债期货各主力合约收涨。截至收盘,30年期国债期货(TL2512)报收116.800元,上涨0.900元,涨幅0.78%;10年期国债期货(T2512)报收107.950元,上涨0.295元,涨幅0.27%;5年期国债...
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

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

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7万亿,已经不是天文数字,是宇宙数字了。现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还能稳住59%,国际贸易一半以上的结算都得用它,沙特卖石油收的是美元,德国买芯片付的也是美元,就连巴西农民卖大豆都得先换成美元才能数钱,这就相当于全世界都得捧着美元过日子,自然也得乖乖当美国的“债主”——毕竟这是全球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存钱罐”。这美债流动到他国手里,就变成了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多了,为了不让它闲着没用,各国又会拿其来买美债,如此循环往复,美债就永远不会崩塌。再说了,美国也不会闲着。他们就像个高明的魔术师,每次债务快到期了,就变出新一批国债来。2025年3月的数据显示,美国公众持有的国债里,有21.29%是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这意味着,每个月都得有上千亿美元的债务需要“续杯”。咋办呢?美联储想了个办法:靠卖新债还旧债。就拿2025年来说,美国财政部光靠这招就还了8800亿美元的旧债利息,可问题是,旧债是全世界的钱堆起来的,根本拆不完,新债再往上堆,债务只会越来越高!但仗着美元的信用,美国根本不愁没人接盘。日本、中国这些国家就算心里骂娘,也得捏着鼻子继续买——毕竟手里攥着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买美债还能买啥?黄金?那玩意儿一天一个价,根本没法当稳定的储备资产。欧元?俄乌战争一打,欧洲自己都泥菩萨过江了。说到这儿,就得提提石油美元体系。当年美国跟沙特签的那份“秘密协议”,简直是给美元上了一道紧箍咒。全球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这就逼着所有国家都得备着美元。2025年,光是中东国家因为石油贸易流入的美元就超过7000亿,这些钱最后又通过购买美债回流到美国。这循环多完美:美国印美元买石油,石油国拿美元买美债,美债收益又用来养航母,航母再去中东“保护”石油运输——这简直就是个永动机。美国还把债务危机玩成了全球分摊,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美国一声令下开启量化宽松,印出来的美元像洪水一样冲向全球。结果呢?新兴市场国家被冲得七零八落,土耳其的面包价格一年涨了300%,而美国自己却靠着美元回流挺过了危机。2020年疫情期间更夸张,美联储直接开足马力印钞,把26万亿美元砸向市场,这相当于每个美国人白拿8万美元。可苦了那些外债高企的国家,斯里兰卡直接因为美元加息还不起债,国家都快破产了。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么玩下去总有翻车的时候吧?还真有隐患。现在美国债务利息支出已经占联邦预算的13%,成了第三大开支项目。要是哪天美元信用崩了,各国抛售美债,那可就热闹了。但美国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手里还有11艘航母呢。这些“海上堡垒”可不是摆设,福特级航母造价130亿美元一艘,带着几十架舰载机满世界转悠,说白了就是在给美元当保镖。看看中东那些产油国,为啥不敢用欧元结算?美国航母战斗群在波斯湾晃悠着呢。说到底,美国这招“债务养航母”的核心,就是把美元霸权和军事霸权绑在了一起。美元地位不倒,美债就有人接盘;航母舰队不沉,美元地位就稳如泰山。只要美元还在,就算欠了37万亿美元,美国也能继续从全球抽血养航母。不过,现在已经有40多个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贸易了,说不定哪天,美元这个“吸血鬼”就被拔掉了!到时候,美国连后悔都来不及!
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

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

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7万亿,已经不是天文数字,是宇宙数字了。“美元!不只是货币!更是武器!”3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4倍,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美国人,背负债务近11万美元。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却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这究竟又是靠着什么支撑呢?据了解,每艘航母造价高达130亿美元,每年运行维护费用还需30亿美元。此外,美国近些年的财政支出依然在不断增加,甚至一度涨超百分之10,高负债高成本的背后,是美国建立的一套精密的财富体系!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便是维持这一体系的根基!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一项协议:沙特所有的出口石油,其结算方式,必须是美元,并将石油收入投资美国国债。作为回报的是,美国承诺向沙特提供军事保护和援助。自此以后,美国所提出的这一霸权体系,很快便在多个国家拓展实行!此举,也意味着,任何国家想要购买石油,都必须先获得美元,美元从曾经的“黄金凭证”变成了“石油凭证”,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便有了刚性保障!那么,其他国家获取美元的方式:要么通过贸易顺差,要么是借入美元债务!而这,便是美国的巧妙之处,他利用各国提供的廉价资金,反过来资助自己的军事机器,维持全球霸权,从而保障美元继续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只是,这套体系,如今也在不断的出现裂痕!2024年6月,沙特宣布不再续签石油美元协议,转而使用人民币、欧元等多元化结算体系;此外,其余国家武器装备的发展变革,也使得美国航母,逐渐失去原来的威慑力。事实上,美国越来越激增的国债,也会使得其经济发生严重影响,甚至拖累世界经济。因此,目前多个国家或地区组织,正不断推动“去美元化”形成,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从而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当前,美国每年财政利息支出已突破万亿美元!甚至超过军事支出和医保支出总和,如果,放任债务规模继续扩大,那么,多年后利息成本将会不断创下新高,这将导致美国民生、基础建设等领域,投入比例减少,严重影响其发展!如今,美经济似乎陷入了“借新还旧”、“利息吞噬财政”的危险境地,尽管短期内,美元霸权依然能维持,若是长期以往,必然会破裂。维持平衡需要高超技艺,但失去平衡,必然引发全球震荡!对此,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信息来源:环球网|《朱帅:美国债务风险下埋着“定时炸弹”》新京报|《美国国债总额首超37万亿美元,市场对美财政崩溃担忧进一步加剧》九派新闻|《高达33万亿美元,美国为何疯狂举债?》文|梅林编辑|南风意史
这回,中国不帮美国了? 美国国债堆到了36万亿美元,像雪球越滚越大,随时可能

这回,中国不帮美国了? 美国国债堆到了36万亿美元,像雪球越滚越大,随时可能

这回,中国不帮美国了?美国国债堆到了36万亿美元,像雪球越滚越大,随时可能爆雷,这时候很多人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那时候中国出手拉过美国一把,但这次,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不救了。为什么变了?一句话:心凉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摇摇欲坠,中国当时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帮着稳美元、救市场,算下来,那几年中国增持了超过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真金白银地拉美国渡过难关。结果呢?美国缓过劲来,转身就对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下狠手,芯片封锁、技术卡脖子一招接一招,这操作,好比下雨借你伞,天晴了你把伞折了还笑我傻。36万亿美元国债,比美国全年GDP还高出一大截,这已不是临时缺钱,而是长期“借钱过日子”惯出来的病,中国再买债,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与其掏钱买可能贬值的美元债,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搞芯片研发、投新能源、造大飞机……这些“卡脖子”的地方,必须自己强才行。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悄悄“去美元化”,巴西、沙特甚至开始用人民币交易,中国也更愿意和金砖国家、亚投行这些“朋友圈”合作,而不是单独再陪美国冒险。短期看,美联储可能还会降息、印钞来救急,但长期问题——比如政府花钱太大手大脚、两党成天斗法——这些根子上的毛病没人替它治。如果美国国债真爆雷,全球股市估计要乱一阵,但也可能逼着更多国家摆脱美元依赖,寻找新的出路。中国这次选择“不救”,不是赌气,而是清醒了。国际关系不是做慈善,你帮别人,别人得领情,上次中国帮完美国,反手就被科技封锁,这谁还愿意第二次跳同一个坑?说白了,国家之间处的是利益,不是感情,美国要是真想要别人帮忙,起码得拿出点诚意来,别老一边求人一边使绊子。不过,“不救”也不是彻底甩手不管,如果通过IMF或者G20这样的国际组织一起协调,中国可能还会参与,但前提是:游戏规则得公平,不能老美国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世界正在悄悄变天——从前是美国一枝独秀,现在多方力量慢慢崛起,美国这次危机,也许正是一个提醒:靠借债撑出来的日子,迟早要还,而真正的底气,永远是自己手里的技术、产品和粮食。说到底,自己捅的窟窿,终归要自己补。

国债期货早盘收盘全线上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8月25日,国债期货早盘收盘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69%,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9%,5年期主力合约涨0.10%,2年期主力合约涨0.03%。

财政部: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六期)已完成招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财政部消息,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六期)(以下称本期国债)已完成招标工作。本期国债计划发行83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金额830亿元。本期国债期限30年,经招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2.15%,2025年8月25日开始...

财政部:2025年记账式附息(十六期)国债已完成招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财政部消息,2025年记账式附息(十六期)国债(以下称本期国债)已完成招标工作。本期国债计划发行154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金额1540.1亿元。本期国债期限10年,经招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1.83%,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