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俄乌局势

美俄也比不上,大国重器东风-61!披露的参数显示:1. 射程:25,00

美俄也比不上,大国重器东风-61!披露的参数显示:1. 射程:25,00

美俄也比不上,大国重器东风-61!披露的参数显示:1.射程:25,000公里,覆盖全球任何角落;2.速度:35马赫(约4.2万公里/小时),远超现有反导系统的拦截能力;3.弹头配置:可携带40枚分导式核弹头,单枚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70倍;4.制导技术:融合惯性导航、激光制导与天基导航系统,具备智能变轨能力,可突破最先进反导体系。对比一下美俄:俄罗斯最快的导弹是“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最大飞行速度:27马赫。美国最快的洲际巡航导弹为“民兵3”,最大速度20马赫。
马克龙:“来自意愿联盟的26个国家,已承诺在乌克兰需要时增派部队。无论是陆地,空

马克龙:“来自意愿联盟的26个国家,已承诺在乌克兰需要时增派部队。无论是陆地,空

马克龙:“来自意愿联盟的26个国家,已承诺在乌克兰需要时增派部队。无论是陆地,空中,还是海上,都将持续为乌克兰及乌克兰人民提供进一步支持,直至达成停火或和平协议。他们不对俄作战,不派驻前线。他们驻扎当地只为保障和平,并传递明确的战略信号。”“需要时?”都打三年了,咋不需要呢,你去啊!9月8日,法国少数派政府还能不能在线执政,不好说。还有3天时间,又搁这说大话?POlTlCO新闻说法国可能要申请lMF救济金?你自己都活的不滋润,还想着继续作?他总是如此幽默,总是上窜下跳,总是虎头蛇尾,无疾而终,总是明天反对昨天的话。你的话,一句也没有人信,白瞎活了。这老哥每天很忙的样子,但不知道他天天在忙些什么玩意。托克维尔讲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时候,法国政府就是整天都在忙,每天都在锐意进取,每天都在犯错,每天都在用新目标来纠正错误的旧目标。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不得不说,“每天都很忙”,马克龙这点还传承得很好。有本事,就别设置前置条件,不用管俄罗斯、美国的意见,你们直接进驻二毛家吧。
【#特朗普称很快将与普京交谈#】据俄罗斯卫星社9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计

【#特朗普称很快将与普京交谈#】据俄罗斯卫星社9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计

【#特朗普称很快将与普京交谈#】据俄罗斯卫星社9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计划很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交谈。报道称,特朗普在白宫回答近期是否计划与普京交谈的问题时对记者说:“我正计划,是的。我们有很好的对话。”4日,路透社援引白宫一名未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话报道称,特朗普4日在与欧洲国家领导人通话时提出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要求。特朗普在与欧洲领导人通话后,在其“真实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张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期间的合影。
《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日,英国外长戴维.拉米,在参加“志愿者同盟”峰会时宣

《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日,英国外长戴维.拉米,在参加“志愿者同盟”峰会时宣

《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日,英国外长戴维.拉米,在参加“志愿者同盟”峰会时宣布,英国将从被冻结的俄罗斯金融资产中,拨付总额13亿美元资金,用于为乌克兰向美国采购防空拦截导弹、远程火箭弹,F-16战斗机备件,以及新的技术维护服务。欧洲媒体注意到,这是英国政府首次从俄方资产直接划拨资金,而非使用相关资产收益,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支持。
1999年,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壮烈牺牲,记者为报恩,直接娶了恩人遗孀,结果

1999年,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壮烈牺牲,记者为报恩,直接娶了恩人遗孀,结果

1999年,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壮烈牺牲,记者为报恩,直接娶了恩人遗孀,结果没过几年,记者就被妻子谩骂殴打!最终两人分道扬镳,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卢宇光出生于浙江杭州,1994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凭借着一腔热血来到俄罗斯,创办了《华人报》,试图为当地华人构建一个发声平台。由于受众有限,报纸销量不佳,最终停办,随后他转入当地电视台,成功转型为一名"电视人",开始了战地记者的职业生涯。在俄罗斯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不仅要面对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还要应对战争带来的各种危险和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他内心对真相的渴望和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作为战地记者,卢宇光经常深入危险地带报道第一手新闻,他的勇气和专业素养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注意,普京曾专门派遣士兵保护他的安全,马克西姆就是其中一员,马克西姆为人风趣幽默,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这份友谊显得尤为珍贵,马克西姆不仅是卢宇光的保镖,更是他的知己和伙伴。两人一起经历了无数次危险,也分享了许多难忘的时刻,马克西姆的乐观和幽默让卢宇光在紧张的战地工作中找到了一丝轻松,而卢宇光的专业和勇气也赢得了马克西姆的尊重。这一刻成为卢宇光生命中无法抹去的记忆,当他从昏迷中醒来,看到马克西姆血肉模糊的身体时,内心充满了悲痛和自责。马克西姆牺牲后,卢宇光找到了他的遗孀玛丽娜和儿子基尼斯,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看到这对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卢宇光经常前去照顾。随着接触增多,他对玛丽娜产生了感情,决定向她求婚以更好地履行对马克西姆的承诺。卢宇光最初只是出于责任感去帮助玛丽娜母子,他给了他们一笔钱,希望能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但他很快发现,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没有丈夫的玛丽娜白天要上班赚钱,晚上还要照顾年幼的基尼斯,生活过得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于是,他产生想要娶她的想法。但当时的卢宇光的家人强烈反对他娶玛丽娜,卢宇光坚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对马克西姆的承诺,最终,在征得基尼斯同意后,卢宇光与玛丽娜结婚,并视基尼斯如己出。家人的反对让卢宇光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理解家人的担忧和顾虑,另一方面,他无法忽视内心的责任感和对玛丽娜母子的关心。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后者,在向玛丽娜求婚时,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2004年,卢宇光和玛丽娜的女儿卢安娜出生。由于马克西姆的牺牲阴影,玛丽娜始终讨厌战争和卢宇光的危险工作,多次恳求他辞去战地记者工作选择更安全的职业,但对卢宇光来说,战地记者不仅是工作,更是使命,他无法放弃。女儿的出生本应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欢乐,但玛丽娜的担忧也随之加深,她害怕历史重演,害怕女儿像她一样失去父亲。每次卢宇光外出工作,她都会担心不已,有时甚至几个月无法联系,这种焦虑和恐惧最终导致她开始酗酒,用酒精麻痹自己的神经。卢宇光理解妻子的担忧,但他无法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在他看来,战地记者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他在战场上见证了无数的生死离别和人间百态,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些真相传递给全世界。面对玛丽娜的请求,他只能无奈地拒绝。这种职业与家庭的冲突成为了他们婚姻的最大挑战,卢宇光为了工作常年在外,无法照顾到妻子和孩子。而玛丽娜则因为对战争的恐惧和对丈夫安全的担忧,情绪越来越不稳定,两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走向了婚姻的尽头。后来卢宇光带全家回到中国生活,但文化和语言差异让玛丽娜难以融入,最终两人和平离婚,离婚对于任何家庭都是一次重大打击,但卢宇光和玛丽娜选择了成熟理性的方式处理这一问题,他们以孩子的利益为重,共同商议了抚养方案。令人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很优秀,基尼斯不仅没有因为父母离婚而消沉,反而受到卢宇光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对马克西姆的承诺,尽管婚姻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从未放弃对孩子的关爱和责任。
就在刚刚!欧盟对中国的九三大阅兵喊话!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说,中国和俄罗斯如果走

就在刚刚!欧盟对中国的九三大阅兵喊话!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说,中国和俄罗斯如果走

就在刚刚!欧盟对中国的九三大阅兵喊话!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说,中国和俄罗斯如果走的太近就会破坏中欧的友谊。冯德莱恩这是换攻略方向了,既然不能在经济上和石油能源上各个击破中俄。那就走感情牌!欧洲想干什么谁不知道,他们就是想要将东方的土地占领。然而中俄的友谊坚不可摧,中俄的合作让东方力量很强大。西方国家眼见中俄一日是好朋友,就一天不能打败东方,就出此下策。在面对中国在俄乌战争期间,对俄罗斯的经济维护时,就更坐不住了,迟迟不能打退俄罗斯,于是就只能转到俄罗斯的大后方。而在阿拉斯加会谈以后,美俄对欧洲西方利益的毫不在乎更是成为了欧洲不许坚持对抗俄罗斯的理由。不过中俄友谊长存,东方力量不会因为冯德莱恩的几句笑话就发生动摇。
【外媒:#美国计划结束对俄周边欧洲国家军事援助#】据法新社9月4日报道,媒体4日

【外媒:#美国计划结束对俄周边欧洲国家军事援助#】据法新社9月4日报道,媒体4日

【外媒:#美国计划结束对俄周边欧洲国家军事援助#】据法新社9月4日报道,媒体4日报道称,由于特朗普政府希望欧洲大陆在其自身防务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美国计划终止对俄罗斯周边国家的长期军事援助。报道称,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六名知情人士的话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分析说,此举可能影响数亿美元用于加强对俄防御的援助资金。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美国官员上周已告知欧洲外交官,美国决定停止为旨在培训和装备东欧国家军队的项目提供资金。报道还称,一名白宫官员提到了特朗普1月份签署的一项关于重新评估美国对外援助的行政命令,但未证实削减安全援助这一决定的具体细节。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根据这项行政命令,美方一直在与欧洲国家协调相关措施,这也符合总统长期以来强调的欧洲应为自身防务承担更多责任的立场。”当前,特朗普推动结束俄乌冲突的努力进展困难。报道指出,特朗普一直对美国在欧洲的防务支出以及对乌克兰的援助持怀疑态度,希望推动美国一些最亲密的盟友在这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编译/王栋栋)#马克龙宣布26国将向乌克兰部署军队#
在中国,不该说的事普京一句没提,走前还发出两个重磅邀请。9月3日,普京结束了对

在中国,不该说的事普京一句没提,走前还发出两个重磅邀请。9月3日,普京结束了对

在中国,不该说的事普京一句没提,走前还发出两个重磅邀请。9月3日,普京结束了对中国的4天访问,启程回国。这4天里,他参加了几十场双边和多边会晤,工作了超过48个小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普京的访华行程始于8月31日的天津上合组织峰会,首日便进行10余场双边会谈。在峰会会场,他与印度总理莫迪临时决定乘坐同一辆车,在车内进行近50分钟闭门交流;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聚焦黑海安全架构,同伊朗总统佩泽希奇杨探讨以伊冲突及核计划议题。9月2日凌晨1时20分,连续工作16小时的普京从天津赶赴北京,当天上午便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会晤,随后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跟随普京访华的代表团规模创下纪录,包含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及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俄气总裁米勒等重量级人物。这支被俄媒称为“半个内阁”的团队,推动双方签署20余份合作文件,覆盖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等领域。其中,中俄签署为期10年的能源合作路线图,明确将能源贸易中人民币与卢布结算比例提升至80%;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同步敲定“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远东”管道从100亿立方米提升至120亿立方米。行程尾声,普京发出两份重要邀请。其一,邀请中国参与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发,双方计划在该区域开展钻井平台建造、天然气液化技术合作;其二,提议中国共同建设“欧亚能源互联网”,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连接中亚、俄罗斯与中国电网,实现跨国能源调配。这两项邀请与此前中俄蒙确认的“新东方通道”计划形成呼应——该计划将建设从天津港经蒙古国至俄罗斯贝加尔湖的铁路,使中欧班列莫斯科航线时效从14天缩短至9天,运输效率提升35%。普京离京前,其乘坐的奥鲁斯总统轿车挂着带有两个“8”的中文车牌引发关注。这一细节与他25年间20次访华、累计停留47天的纪录相呼应,而此次四天行程中,双方未提及任何第三方议题,所有议程均围绕双边务实合作与多边机制建设展开。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帮他们挡住了致命的一刀。是中国!1941年,德军的铁蹄已经逼近莫斯科城下,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整日揪着心。他最怕的不是眼前的德军,而是另一支沉默不语的军队——日本关东军。当时,这支号称“百万”的部队在东北集结,实际兵力约85万人,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趁苏联腹背受敌之际挥兵北进。关东军终究没有动。原因要追溯到几年前的另一片战场。1938年,淞沪会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台儿庄战役的血战已然震惊世界。仅台儿庄一役,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被打残,伤亡三万余人,这让东京高层第一次意识到中国战场不是他们设想的“速胜之地”。随后爆发的长沙会战更是连续三次让日军折戟沉沙。到1941年,日本陆军总计51个师团中,有35个被死死拖在中国战场,占了七成兵力。这一比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本根本没有余力向北挑战苏联。就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苏军得以从远东、外贝加尔调回至少40个师团、1700列军用列车的兵力驰援西线。如果没有这些部队,1941年12月初那场扭转乾坤的“莫斯科大反攻”几乎无从谈起。而与此同时,在中国敌后,另一场不见硝烟的较量同样惨烈。1939年至1942年间,八路军、新四军和民间游击队共遭遇日军大规模“扫荡”1322次,其中一次“百团大战”后,日军甚至动员7万兵力围剿晋察冀根据地。日军统计,他们在中国战场的损失到1941年底已超过155万人,占整个二战期间日军总伤亡的七成。这一数字,不仅让东京对“北进计划”心存忌惮,也使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苏联驻华武官崔可夫将军后来回忆说:“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完全是因为被中国战场牵制。”这位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浴血奋战的元帅,亲眼见证了中国军民付出的代价。1945年,当苏军挥师入关,在三周内消灭号称“精锐”的关东军时,很多人忘记了一个事实:如果没有此前长达14年的抗战拖住了日本的主力,苏军根本无法在欧洲集中兵力,甚至可能陷入德日两线作战的困境。届时,希特勒和日本真有可能在欧亚大陆会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将被彻底改写。普京近年来重提这段历史,既是出于对先烈的缅怀,也是对历史公正的维护。因为在某些叙事中,中国抗战的作用被淡化甚至抹去,仿佛二战胜利只是欧美的功劳。可事实是,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撑起了东方战场的半壁江山。若干年后再看这一切,答案依旧清晰:没有中国战场的浴血坚持,就没有苏联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也没有最终的盟军反攻。那些当年流血牺牲的人,正是以生命为世界赢得了喘息与转机。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在委内瑞拉,石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在委内瑞拉,石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在委内瑞拉,石油曾被视为国家的命脉,却也成了他们的沉重枷锁。这个曾以石油财富自豪的国度,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储备,却不幸地将其转变成了一场灾难。委内瑞拉本该凭借这三千多亿桶石油成为全球的能源强国,可是,财富却未能带来幸福,反而成了深深的诅咒。从内部来看,委内瑞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崩溃和人道危机。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物价飞涨,货币几乎成了废纸。曾经在2013年,委内瑞拉的石油日产量达到268万桶,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骤然下降到85万桶以下。原因何在?最直接的原因是政府的国有化政策。查韦斯与马杜罗大力推动的石油行业国有化,迫使曾经与委内瑞拉合作的外国公司撤离,留下的是一片技术荒漠和一堆废弃的设备,石油生产的衰退直接导致国家收入锐减。而当收入骤降时,政府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选择,开动印钞机,如此疯狂的政策使得货币彻底贬值。2016年,通货膨胀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21%,人们的储蓄化为乌有,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可是,委内瑞拉的悲剧并非源于缺乏资源,而恰恰是由于资源的错失管理。石油的金矿变成了深深的陷阱,而最终付出代价的,却是那些困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民众。更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在国家经济濒临崩溃之际,原本应为民众提供保障的食品补助项目CLAP,居然变成了权贵们牟取私利的工具。这个本应造福贫困家庭的项目,被马杜罗政府内的高层所操控,甚至马杜罗的继子都在其中牟取暴利。原本应该是挽救困境的财富,却变成了肆意掏空国家的毒药,剥削人民的痛苦加剧,贫困的人民却依然得不到真正的帮助。权力和腐败如影随形,民众的疾苦被越来越多的官员漠视,社会裂痕日益加深。真正的讽刺之处在于,正是这个几乎濒临废弃的石油产业,成为了马杜罗政府与世界博弈的唯一资本。自1999年石油收归国有并且冒犯了美国利益后,华盛顿就对委内瑞拉保持敌视态度,制裁不断,甚至直接采取军事威胁。在这种国际压力下,委内瑞拉摆出了一副“我们不怕”的姿态,誓言捍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为了与美国对抗,马杜罗动员了国内庞大的民兵力量,足足有占总人口15%的450万人,并将战斗机与美国侦察机展开了近乎挑衅的贴身飞行,最短距离只有500米。这一切的底气,仍然来源于石油。委内瑞拉庞大的石油储备足以在任何时刻搅动全球市场的稳定,美委之间的一丝紧张,可能让国际油价在一天之内暴涨18%。石油赋予了委内瑞拉一张珍贵的底牌,也让它在全球地缘政治中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棋子。这个曾经被孤立的国家,凭借着石油的独特影响力,成为了中俄等大国争相拉拢的对象,甚至推动了“非美元石油交易体系”的构建,让俄罗斯的军舰能自由停靠在古巴等盟国的港口。可无论是内部的治理溃败,还是外部的激烈对抗,石油魔咒的所有代价,最终都压在了普通人的身上。2024年那场争议巨大的选举,更是让巴西、阿根廷这些邻居直接翻脸不认人。经济崩溃的后果就更直接了,超过四百万人,差不多是十分之一的人口,选择逃离家园,成了难民。留下的人,则要面对医疗系统崩溃的绝境。2016年那一年,婴儿死亡率猛增30%,孕产妇死亡率更是飙升66%,原因只是最基本的营养和药品都没了。马杜罗政府呢?他一边高喊“主权”,一边强硬地把美国的人道主义援助挡在国门之外,民众的命,成了他政治博弈的筹码。当国家号召全民备战的时候,无数家庭,早已在饥饿和疾病中悄然瓦解。在这片被石油浸透的土地上,人民的苦难成了一个无解的循环。石油,让这个国家有了反抗的资本,却也耗尽了它内部最后一丝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