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天发文说:“亲爱的以色列公民们,我的兄弟姐妹们。在‘卡拉维’行动中,我们共同取得了以色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你们记得,从行动一开始,我就向你们承诺,无论如何,伊朗的核设施都会被摧毁。这个承诺已经兑现了。不久前,在我和特朗普总统的全面协调下,以及在以色列国防军和美国军方的全面行动协调下,美国袭击了伊朗的三处核设施: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与此同时,美国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大的力度继续以色列国防军和摩萨德对伊朗核计划的攻击。伊朗核计划不仅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也危及整个世界的和平。轰炸行动完成后,特朗普总统立即给我打了电话。那是一次非常温暖、非常感人的谈话。他保佑了我,保佑了我们的军队,保佑了我们的人民。我向他、美国飞行员和美国人民表示祝贺。特朗普总统是自由世界的强有力领袖。他是以色列的伟大朋友,一位独一无二的朋友。我代表我个人、全体以色列公民、全体犹太民族,从心底感谢他。我知道,以色列公民们,我说的话是发自你们每个人的心底的。我们站在一起,我们并肩作战,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将会共同取得胜利。正如经文所说,“我们将会升天,因为我们能够战胜他们。”内塔尼亚胡此番发言,是对美以军事联动的一次回应。从技术层面看,其宣称“摧毁伊朗核设施”的说法存在明显夸大。以福尔多核设施为例,该设施位于地下约90米的坚硬岩层下,而即便美军GBU-57钻地弹也仅能穿透约65米深度,需多枚连环穿透才可能对其造成有效打击,且国际原子能机构此前卫星图像显示福尔多并未遭到明显破坏。这种技术上的客观限制,与以总理高调表态形成鲜明反差。在政治逻辑上,内塔尼亚胡此举是典型的“危机凝聚共识”策略。以色列国内近期因伊朗导弹报复承受压力,如6月19日索罗卡医院遭袭,此时强调“摧毁核设施”能暂时转移民众对本土安全的焦虑。同时,他反复渲染与特朗普的“私人情谊”,将美国介入塑造成“盟友义举”,既呼应了以色列长期依赖美国军事支持的现实——毕竟以军此前对纳坦兹、伊斯法罕的打击,就需美军提供情报与装备支援,13日以来更有14架美军运输机运送装备抵以;也试图通过绑定美国背书,巩固自身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从地区博弈视角看,美以此次行动实质是对伊朗核能力的“阶段性压制”而非“彻底摧毁”。特朗普政府虽借GBU-57钻地弹展示军事介入姿态,但正如美国专家指出,摧毁福尔多可能需要地面部队勘察,而这是美以都极力避免的。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