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中欧班列

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

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

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就是被边缘化。现在又搞了个“跨阿尔泰对话”,拉着中蒙俄四国一起谈物流,说要打造什么新通道。就是怕货运大饼被别人分走,自己成了看客。2025年5月的环阿尔泰次区域国际合作会议上,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州长努雷姆别特・萨克塔加诺夫的发言格外引人注意。他详细介绍了该州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的规划,强调希望与中方企业共同推进资源开发,同时提及“跨阿尔泰对话”机制下的物流合作设想。这场由哈萨克斯坦主动推动,联合中、蒙、俄三国参与的对话,核心指向打造新的区域物流通道,背后折射出该国对避免在区域合作中被边缘化的担忧。在此之前,2025年3月,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合作的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开工建设,6月10日正式投用。这个占地147亩、总投资6210万美元的项目,包含装卸堆存、运输换装等四大功能区,是陕西首个海外场站。哈萨克斯坦方面对该码头的重视程度颇高,将其视为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本国“光明之路”计划的关键节点。从实际功能看,码头实现了阿拉木图与西安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的运输升级,大幅提升了两国间货物运输效率。但哈萨克斯坦并未止步于此,很快推动“跨阿尔泰对话”,试图将物流合作范围扩大至中蒙俄三国。俄罗斯在区域物流领域的动作让哈萨克斯坦感受到压力。2025年,俄罗斯加速推进莫斯科谢利亚季诺场站建设,同时与中国深化中欧班列合作,运营俄罗斯快线。这些举措意味着俄罗斯在中俄物流通道中的枢纽地位可能进一步强化。对于长期依赖过境运输收益的哈萨克斯坦而言,若俄罗斯与中国的物流合作持续深化,自身可能面临货运量被分流的风险。数据显示,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过去20年中国对中亚贸易额增长24倍,其中大量货物需经哈萨克斯坦过境运输,这部分收益对哈萨克斯坦经济至关重要。蒙古国的参与也凸显了哈萨克斯坦的竞争焦虑。在“跨阿尔泰对话”中,蒙古国乌布苏省副省长额・巴特尔桑提出加强与中国新疆的肉类贸易,推动冷链物流合作。蒙古国同时推进红山嘴口岸的道路改善与功能提升,该口岸作为中蒙传统贸易通道,一旦升级完成,可能分流部分原本经哈萨克斯坦过境的货物。哈萨克斯坦则在其中扮演协调者角色,努力平衡各国诉求,确保新通道建设能充分纳入本国利益,避免在区域物流竞争中沦为“看客”。这场由哈萨克斯坦主动发起的对话,仍在持续影响着中亚及周边地区的物流格局。
埃尔多安:一句话见水平 参加完上合峰会,土耳其总统在返程飞机上说了一句语重心

埃尔多安:一句话见水平 参加完上合峰会,土耳其总统在返程飞机上说了一句语重心

埃尔多安:一句话见水平参加完上合峰会,土耳其总统在返程飞机上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我们致力于与中国构建更为均衡且长久的经贸往来。”埃尔多安选择在返程专机上召开"空中发布会"并非临时起意,专机的封闭环境有效避开了西方媒体的围堵采访,这一安排既避免了不必要的干扰,又向国内外清晰传递了土耳其调整外交方向的战略意图。他在讲话中强调"均衡且长久"的外交政策时,特别提及"上合组织经济总量已接近30万亿美元",这一数据引用具有明确指向性,土耳其意识到欧美市场增长乏力,而亚洲新兴经济体保持着5%以上的高速增长,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其实,土耳其和中国的生意往来早就越来越热乎了,2023年,两国贸易额就突破了480亿美元,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光伏组件,在土耳其市场一年能增长30%,卖得那叫一个火。更让西方坐不住的是,埃尔多安把“上海精神”和土耳其自己的“亚洲新倡议”扯到了一块儿,这意味着两国合作不只是赚钱,连价值观和治理模式都开始互相认可了。就像土耳其一个经济学家说的:“埃尔多安开始用‘互信、互利’说对华关系,其实是在给土耳其找新的身份。”土耳其处境尴尬,作为北约第二大军事强国却难以融入欧盟,尽管多次申请仍被拒之门外,它在美俄之间左右为难,购买俄罗斯S-400导弹系统导致美国将其踢出F-35战机项目,尽管两国本是盟友关系。在地缘上,它既要管着黑海这个大门,又得和伊朗、叙利亚搞好关系,以前那种“两边都不得罪”的外交老办法,在现在这种多极化的世界里,已经玩不转了。埃尔多安想了个聪明的办法:一边继续和北约搞军事合作,一边通过上合组织拓展生意,2025年天津峰会的时候,中土签了个数字丝绸之路合作协议,打算在伊斯坦布尔建个中亚数据枢纽。能源方面,两国正在推进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这条路绕开了俄罗斯,以后土耳其就能成为欧洲能源的新大门,更绝的是,土耳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一部分和中国的生意,这就像在西方金融霸权身上扎了一针。埃尔多安的专机宣言,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世界秩序的大变化,以前G7说了算,现在不行了,上合组织、金砖国家这些新多边机制越来越厉害,土耳其的选择,给全球南方国家开了个好头,不用在东西方之间选边站,通过“战略平衡”就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这对中国来说,可是个大好事,土耳其横跨欧亚,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是“一带一路”陆海通道的关键地方,2024年,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的跨境电商中心开始营业,处理了好多来自中国的包裹,正在建的安卡拉-巴库高铁,以后能让中欧班列走南线通道。还有更厉害的,中土联合研发的无人机项目,已经接到中东好多国家的订单了,这种高科技合作,正在改变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路子。埃尔多安的专机宣言,说白了就是土耳其跟着历史大势走,美国搞“印太战略”想遏制中国,土耳其却往东看,这一下就暴露了西方联盟的内部矛盾,北约成员国都开始为自己的利益重新调整外交方向了。对土耳其来说,这种转变有风险,西方可能会用SWIFT系统制裁它,不卖它武器,国内那些亲西方的人也可能趁机捣乱。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等国家只有自己掌握战略主动权,才能在大国博弈里活下去,就像16世纪奥斯曼帝国靠“平衡外交”在地中海称霸一样,现在的土耳其也想学这一招。对中国来说,土耳其示好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得小心西方使坏,更要用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证明:和中国做伙伴,比跟着西方能得到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当埃尔多安的专机飞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它带走的可不只是一位总统的外交话,更是一个时代变化的信号,在多极化的浪潮里,每个国家都在重新书写自己的命运。
今年以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6700列

今年以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6700列

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机电设备、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驶出开往波兰。霍尔果斯口岸今年以来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已超6700列。今年以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中欧(中亚)通行数量持续增长,日均数量保持在27列...
越南国会全票通过了83亿美元贷款和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的提案,这相当于把国家

越南国会全票通过了83亿美元贷款和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的提案,这相当于把国家

越南国会全票通过了83亿美元贷款和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的提案,这相当于把国家铁路的命脉直接交到了中国手里。河内火车站里,中国来的集装箱得先卸到米轨火车上,折腾两回才能运到海防港,光这装卸费就吃掉三成利润。3100公里的铁路线上,米轨、标准轨、混合轨搅成一团,就像给货运卡车铺了三种不同宽度的车道,司机得随时换车胎,能不耽误事吗?去年越南往中国出口的火龙果,就因为换轨耽误了两天,到岸时烂了五分之一,果农蹲在车站哭都来不及。这83亿美元贷款来得正是时候,但钱袋子捏在谁手里,规矩就得听谁的。这笔钱大半来自中国政府,要修的铁路从海防港直连昆明,全程391公里,跑的是中国标准的1435毫米轨道。说白了,就是中国火车能直接开进去,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换轮子、卸货物。越南交通部长嘴上说“货运客运两用”,心里门儿清,这条线一通车,越南的咖啡豆、腰果往中国运能省12小时,中国的家电、零件进来也不用绕路,可铁轨间距定死了,以后想换别的国家的火车,除非把铁轨全扒了重铺。中国帮老挝修的中老铁路,通车一年货运量就破了千万吨,老挝人现在见了中国工程师都竖大拇指。这种时候越南选中国标准,就像买家电,一边是图纸画了十年的概念款,一边是现货还包安装,换谁都知道怎么选。铁路这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信号系统要用中国的,不然火车跑不了;维护得请中国工程师,不然铁轨容易出问题;连零件都得从中国买,越南自己造不出匹配的道岔和螺丝。去年越南想给老街到河内的旧铁路换零件,找遍东南亚都没合适的,最后还是从中国柳州订的货,这就是标准的力量,你用了我的轨距,就得跟着我的规矩走。想加开货运列车,得看中国的轨道承重标准够不够。这就像小商店挂着连锁超市的招牌,进货方便了,但定价权、供货渠道都得看总部脸色。以后越南的货物想运向欧洲,得走中国的中欧班列;想搞区域合作,得看中国的铁路网连到哪。就像家里的水管接了市政管网,再也不能自己随便改管径了。
俄媒: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

俄媒: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

俄媒:要是中国打仗,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只有打打打,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一切都迎刃而解,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话听着硬,实则全错。现在的国际社会,早不是“谁能打谁就赢”的时代了—国家间绑在一块的利益、拧成一股的产业链、实打实的认可,才是真底气。靠“打”解决问题?根本行不通。先戳破“多国对付中国”的假命题。2024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飙到6.99万亿元,连续五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近半东盟国对华贸易涨超10%。越南咖啡豆借中国电商多卖35%,农户收入直接涨;中国帮马来西亚建东南亚最大光伏电站,当地人用电省20%,还多了工作;泰国汽车零件经中老铁路运到中国,组装成新能源汽车出口,工厂订单稳了,工人工资也稳了。这种情况下,哪个东盟国会傻到“对付中国”?这不是断自己财路、砸民众饭碗吗。再看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2024年跑了2万列,拉了2000多万吨货。德国杜伊斯堡70%的中欧班列货来自中国,浙江小家电、广东电子元件直接供当地超市工厂;波兰保税区用中国零件装发动机,送德国、法国车企。要知道,德国汽车行业10万个岗位靠中国零件,法国奢侈品原材料运输也靠这班列。真要“对付中国”,欧洲自己的工厂先停工、工人先失业,这种赔本买卖谁做。上海合作组织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上合内部贸易涨12%,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能源贸易涨18%,跟乌兹别克斯坦落地50多个农产品项目。哈萨克斯坦石油运到中国炼,成品油再运回补缺口;乌兹别克斯坦棉花靠中国技术做成医用纱布,出口20多国,棉农收入翻番。他们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技术,怎么可能反过来“对付”。还有“打疼才得尊重”这说法,更是离谱。中国赢尊重,靠的是实干不是拳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中国帮建的,现在成了巴基斯坦通往阿拉伯海的出海口,每年带当地GDP涨1.5%,周边人月收入从200美元涨到450美元;肯尼亚蒙内铁路是中国修的,咖啡豆运港时间从3天缩到12小时,物流省30%,还多了10万工作。这种尊重,是帮出来的不是吓出来的—靠打只能换“怕”,靠实干才换“认”。至于中国的航母导弹,俄媒完全误解了。2024年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保护了1.2万多艘商船,其中3000多艘是外国船,有东盟的粮船、欧洲的货轮、非洲的矿船。中国发展军事,是为了护主权、保贸易安全,不是为了挑事。现在的世界,拼的不是“打劲”是“合作劲”。谁能让更多人有活干、有钱赚,谁能把产业链绑得更紧,谁才真厉害。中国的底气,是6.99万亿的东盟贸易、2万列的中欧班列、上合国家的紧密合作,是合作国民众的认可—这些,比“打打打”管用一万倍。俄媒那套老思路,早该扔了。现在的赢,是大家一起赚;现在的和平,是合作绑出来的。这才是真现实。
中欧班列:换司机,换车头,换铁轨,重装集装箱!就是一个奇迹,看着麻烦,实际上更

中欧班列:换司机,换车头,换铁轨,重装集装箱!就是一个奇迹,看着麻烦,实际上更

中欧班列:换司机,换车头,换铁轨,重装集装箱!就是一个奇迹,看着麻烦,实际上更麻烦!中欧班列,麻烦到什么程度!一趟线路可以换36个司机,列车是要换的,集装箱要重新装车。曾经,热搜一时的俄罗斯扣押集装箱事情,就是集...

中欧班列“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成功首发

中新网沈阳8月24日电(记者宫旭)23日,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一列满载着55个40英尺集装箱电器、机械装备、日用品的中欧班列从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成功首发。该班列将...

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往返开行列车1700余列“钢铁驼队”跑出合作共赢加速度

夏末秋初,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内,龙门吊长臂挥舞,满载机电设备与精密仪器的集装箱在智能调度系统的指挥下精准归位。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新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场站,奔向欧洲腹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集结...

中欧班列“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首发

中新社沈阳8月23日电(记者宫旭)一列满载着55个40英尺集装箱电器、机械装备、日用品的中欧班列23日从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成功首发。按照计划,该班列将通过满洲里口岸...

中欧班列深圳开行5周年 累计运输货值突破30亿美元覆盖47国

观点网讯:8月18日,中欧班列(深圳)迎来开行五周年,累计运输货值突破30亿美元,连接47个国家,成为深圳国际物流的关键通道。该班列自2020年首趟“湾区号”发车以来,已累计开行878列,运输货物超过8.5万标箱,服务逾7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