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1997年,一位女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2滴透明液体滴到了乳胶手套上,她迅速

1997年,一位女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2滴透明液体滴到了乳胶手套上,她迅速

1997年,一位女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2滴透明液体滴到了乳胶手套上,她迅速脱掉手套冲洗双手,但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她已经被宣判了死刑……信源:百度百科——凯伦·韦瑟豪恩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化学实验室里,34岁的女科学家凯伦·韦瑟豪恩正专注地进行着一项重要实验。她是国际知名的无机化学专家,尤其擅长研究重金属如何影响人体健康,曾发表过超过85篇学术论文,是当时学界炙手可热的明星教授。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她更是无数年轻女性心中的榜样。那天的实验,是她研究的一部分,涉及一种极其危险的有机汞化合物——二甲基汞这种化合物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液体。在化学实验中用途有限,但它的毒性极强,尤其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力几乎是“致命级别”。它的危险性在文献中早有记载,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对它的认知仍显得模糊而轻忽。为了安全操作,凯伦穿戴了常规的防护装备:实验室大褂、安全眼镜以及乳胶手套。这套装备在日常的实验操作中已经足够应对大多数化学物质。可这一次,她面对的,是“致命之液”。她需要将几滴二甲基汞转移至一个密封样品瓶中,这一操作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和小心谨慎。就在这时——或许是注射器微微滑动,或许是试管轻微晃动——两滴透明的液体悄无声息地溅落到了她的左手手背上。这只是两滴液体。她几乎都没有太大反应,动作娴熟地脱掉了手套,立刻冲到了洗手台,用大量冷水冲洗双手,按照常规流程完成了去污措施。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正常”。她没有立刻感觉不适,也没有引起他人的注意。可谁能想到,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接触中,灾难已经悄悄降临。二甲基汞拥有一种极端可怕的特性:它可以轻易穿透乳胶手套、皮肤甚至玻璃器皿,并迅速进入人体。一旦进入血液,它就像幽灵一样游走在身体各处,尤其偏好中枢神经系统。更可怕的是,它的毒性并不会立刻爆发,而是像一颗“生物炸弹”,潜伏数周甚至数月,待时而动。凯伦当时并不知道,那两滴液体已经在她的身体中“种下了死神的种子”。几天后,她照常上班,照常授课,带领学生做研究,一切如常。时间过去了五周,她开始感到头痛、视力模糊、说话有些不清楚,随后是手脚麻木、动作变得迟缓。起初,她以为是压力大或神经疲劳,但症状越来越严重,连家人都注意到她说话变得“奇怪”。她被送往医院,做了一系列神经科检查。医生起初怀疑是病毒性脑炎,或者其他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然而在一次详细的血液检测后,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她的血液中含有惊人的二甲基汞浓度,是致死剂量的80倍以上。医生面色沉重地告诉她:她中毒了,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汞中毒。即使立刻进行螯合治疗,也无法清除它已经破坏的神经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无法修复,她的身体将逐渐失控。这就是她作为化学家研究了多年、自己也无数次提醒学生必须小心的毒物。她无法想象,仅仅两滴,短短几秒钟的接触,居然如此致命。接下来的几个月,是凯伦人生中最痛苦的阶段。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说话已经变得困难,思维逐渐混乱,最终连认知能力也慢慢丧失。她被送入长期照护病房,靠胃管维持营养。她的家人、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在病床前泪流满面,却无法挽回她即将崩溃的生命。她在有限清醒的时间里,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写下了她的实验记录,并强烈建议科研界全面评估和提高对有机汞的防护措施。她在信中写道:“如果我能活着走出这个病房,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这种悲剧永远不再发生。”1997年6月8日,凯伦·韦瑟豪恩因汞中毒导致的神经系统衰竭,不幸去世,年仅39岁。此后,几乎所有实验室的化学安全规范都被重新制定。人们终于意识到:乳胶手套不能阻挡二甲基汞。在她去世后,《化学安全通讯》特地刊登她的案例,作为全行业的警示。如今,凯伦·韦瑟豪恩被称为“以生命警示科学界的化学家”。
【#第四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量子计算机新一代神经中枢发布#记者6日从安

【#第四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量子计算机新一代神经中枢发布#记者6日从安

【#第四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量子计算机新一代神经中枢发布#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小鹏AI科技日#小鹏沧海底座,做为AI汽车中枢神经系统,打通了汽车的各个底层

小鹏AI科技日#小鹏沧海底座,做为AI汽车中枢神经系统,打通了汽车的各个底层软件,让AI在车里无处不在。将通讯带宽提升33倍,带来更稳定的信息交互,更快的数据传输与响应。像摄像头出图速度提升12倍、360影像启动速度提升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