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东风-5c

当东风-5C登场的时候,旁白称能覆盖全球,可到了东风-61却只说了型

当东风-5C登场的时候,旁白称能覆盖全球,可到了东风-61却只说了型

当东风-5C登场的时候,旁白称能覆盖全球,可到了东风-61却只说了型号,达成的效果,或者说性能压根没提,你说这代表什么?这句话,已经成了不少军迷和国际观察者近两天反复琢磨的开场白,9月3日那场震撼全球的阅兵,中国一次性公开了多型战略打击武器,东风-5C、东风-27、东风-41……几乎每一个型号后面都挂着“全球覆盖”“远程打击”等关键词,唯独东风-61,被低调地带过,既没有详细介绍,也没有性能解析,更没提作战能力。这一操作,不仅引发外界好奇,也让五角大楼的分析师彻底忙活了一整晚,你能想象吗?美国《外交事务》甚至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试图拆解中国导弹命名的逻辑规律,试图从“沉默”中找出线索。结果是,他们什么也没找出来,东风-61的首次亮相,留下的不是信息,而是迷雾,不告诉你性能,不代表它没性能,反过来想,如果这东西真是个普通角色,有必要遮遮掩掩吗?那中国为啥要对它“闭口不提”?这是刻意留白,还是有更深层的盘算?你觉得这种沉默背后,是不是别有用意?这就好比一桌大菜端上来,别的菜全都报了材料、火候和味道,唯独有一道,盖着盖子,只报了个名字,东风-5C那边说得清清楚楚,全球打击,全时待命;东风-26D甚至连“从北极打到南极不超三小时”这种话都敢说。唯独东风-61,连个基础参数都不愿意提,看不懂?这就是目的,越是未知的,越让对手头大,你要真把所有底牌摊开了,那还叫什么战略威慑?现在东风-61一亮相,名字摆那了,车也开出来了,但不讲功能,等于你知道它有,但不知道它强不强,这时候你就得自己脑补——它可能比东风-41还猛,可能有变轨能力,可能具备核常兼备……这种“不确定性”比“明牌”更吓人。而中国一贯玩得就是这套,不喊口号不夸张,就静静把东西放那,不解释,不吵不闹,但你自己去猜,自己去怕,这种策略,其实比“咆哮式威慑”高明多了,西方舆论场总喜欢高调秀肌肉,但问题是你秀得再多,人家知道你的招数套路,反而能破解,而中国这样沉稳、收敛,外表低调,内核强硬,才是真正让对手不安的地方。再说白一点,这是一种极度成熟的战略表达,不需要大声嚷嚷,也不需要发推特呐喊,只需要在全球直播的镜头前,安静地让它出现一次,就足够了,中国清楚,信息透明并不等于战略透明。在强大与不确定之间找平衡,这就是现在中国军力叙事的新阶段:会打,不一定要说;有牌,不一定要亮;发信号,不一定靠声音,而是靠沉默,对比美方对自家武器的狂轰滥炸式宣传,中国这次的表达方式显得更加精准,也更有心理掌控力。现在的国际对抗早就不是拼装备数量,而是拼博弈艺术,让对手看不清你的下一步,才是最致命的战略压迫,而这一点,东风-61已经做到了,这种静悄悄但杀伤力极大的战略语言,才是中国今天在国际舞台上最深层的发力方式,大国博弈拼的不只是武器,更是控制叙事的能力。安静地出现,悄无声息地让对手心里不安,这或许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战略威慑,留一手,比亮底牌更有力量,你觉得,东风-61为什么只说型号,不谈性能,是无声的威慑,还是另有玄机?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参考资料:参考消息——“东风”-61:洲际弹道导弹翻开新页
中国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武器装备:东风-61东风-5C东风-41惊雷-1

中国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武器装备:东风-61东风-5C东风-41惊雷-1

中国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武器装备:东风-61东风-5C东风-41惊雷-1巨浪-3鸣镝亚轨道高速飞行器#东风-61导弹##东风41导弹##洲际东风41#
东风-5C洲际导弹,明显是单弹头!内置一枚百万吨级氢弹!​把三张东风-5C导

东风-5C洲际导弹,明显是单弹头!内置一枚百万吨级氢弹!​把三张东风-5C导

东风-5C洲际导弹,明显是单弹头!内置一枚百万吨级氢弹!​把三张东风-5C导弹的照片裁剪拼接一下,就一目了然,东风-5C导弹明显使用了一个单弹头的战斗部,很可能是一枚百万吨级氢弹。​东风-5C洲际导弹是东风-5B分导式洲际导弹的增程改进型,主要是增加了射程,达到覆盖全球的要求。​原始型号的东风-5导弹的射程只有12000公里,分导式多弹头的东风-5C有一些改进,但由于战斗部极重,因此射程保持不变。​推测认为,东风-5C要想覆盖全球,最大射程需要达到18000~20000公里,如果弹体主要结构、发动机和液体燃料不做根本性改变,那么就只能从改进战斗部和弹道形式来考虑。有网友说,不敢苟同。一个氢弹头有多大多重?那么粗的弹体载荷能小吗?我感觉至少六个弹头,而且都是氢弹。所以敢最后出场。笔者认为,眼睛会透视吗那是整流罩里面单单头还是多单头你咋看出来的多弹头低当量比单弹头大当量毁伤更甚对此,你怎么看呢?
东风-5C洲际导弹,明显是单弹头!内置一枚百万吨级氢弹! 将三张东风-5

东风-5C洲际导弹,明显是单弹头!内置一枚百万吨级氢弹! 将三张东风-5

东风-5C洲际导弹,明显是单弹头!内置一枚百万吨级氢弹!将三张东风-5C导弹照片裁剪拼接后,情况便清晰明了,可见东风-5C导弹显著采用单弹头战斗部,极有可能为一枚百万吨级氢弹。东风-5C这“单弹头”的样子可不是随便来的,咱们回头看看东风家族的发展,从1980年东风-5第一次试射成功,到后来东风-5A、东风-5B不断改进,射程越来越远,分导技术也越来越厉害。中国造核导弹,一直都在“怎么让导弹更容易突破防御”和“怎么用最少的导弹打更多的目标”之间找平衡,东风-5C的出现,就是这种平衡的最新成果。军事专家王云飞指出,东风-5C虽然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但其"分导"方式并非必须将弹头物理分离,而是通过末助推控制系统在导弹接近目标时,使单个弹头以蛇形机动方式覆盖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多个目标。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不用同时出好几招,光靠灵活的身法就能应对好几个对手,这种“虚拟分导”的办法,既保留了单弹头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又通过技术手段让单弹头也能像多弹头一样厉害。更让人惊喜的是氢弹技术的进步,2025年,中国试爆了全球第一枚“非核氢弹”,用氢化镁代替核燃料,爆炸温度超过1000℃,威力是TNT的15倍,成本才200块钱。这种经济高效的氢弹技术可能为东风-5C的弹头设计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提升化学能释放效率,使单个弹头具备更大范围的毁伤能力。东风-5C选在阅兵式上亮相,时机很微妙,2017年1月,中国试射东风-5C的消息一出来,外媒就说这是对“萨德”系统部署的回应。到了2025年阅兵式,东风-5C和东风-41、巨浪-3一起组成“三位一体”核力量方队,这背后的战略意义可不止是展示技术这么简单。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东风-5C的单弹头设计藏着“精准吓唬”的智慧,在核威慑的理论里,单弹头导弹就像是国家的“最后底牌”,它的威力大到能对敌方的核心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分导技术又让对手摸不准它到底会打哪儿。这种“可调节的吓唬”方式,既避免了多弹头导弹可能引发的误判,又让对手在防御的时候得花更多的钱和精力。网友们对东风-5C弹头数量的争论,其实反映出大家对核威慑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现在打核战争,早就不是比谁的弹头多了。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分析称,中国正在打造多层次核威慑体系,其中高超声速导弹担任前沿突击力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提供核心支撑,而潜射导弹则作为隐蔽打击手段。该体系中的东风-5C导弹并非以弹头数量取胜,而是凭借其在整个威慑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地位发挥作用。还有人说东风-5C用液体燃料是“落后”,其实这是不懂行,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写文章说,液体导弹推力大,是携带超重型弹头的唯一选择,东风-5C要装百万吨级的氢弹,液体燃料反而是最好的。中国在核武器发展上始终坚持"最低限度威慑"战略,东风-5C采用单弹头设计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与美俄追求核弹头数量不同,中国更注重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威慑效能,用较小当量实现战略效果。从于敏构型氢弹到高超声速武器,中国正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在于让对手必须将中国的核威慑能力纳入战略考量,而非参与核军备竞赛,东风-5C的亮相反映了中国核力量现代化进程,这种发展模式更强调技术突破而非数量扩张。当东风-5C的导弹车缓缓驶过长安街,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国家安全的重任,更是人类对和平的向往,今天的东风-5C,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证明,它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用来守护和平的。
外媒:东风-5C射程20000多千米覆盖全球,地位却不如东风-61?不能说谁

外媒:东风-5C射程20000多千米覆盖全球,地位却不如东风-61?不能说谁

外媒:东风-5C射程20000多千米覆盖全球,地位却不如东风-61?不能说谁强谁弱,是各有所长,5C是发射井发射,液体燃料,射程远,发射准备时间稍长,61是机动发射,固体燃料,发射准备时间短。一个是对等反击或者攻击的导弹,一个是二次反击的导弹,两个全是真理,只不过东风61再本土被全面核打击还会有机会发射,而东风5c要在敌人的核导弹射出来马上就要反击,不然被打击以后可能就无法发射了。哪个重要看出场顺序和解说词。61是核威慑第一梯队,与其他几型核弹一起出场,解说词是:受阅的‘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注意,与其他几个核弹是战略王牌。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第二梯队单独压轴出场,解说词为:“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反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东风-5C导弹太大了,以至于我们没法看到一枚完整东风-5C弹道导弹的样子!此前

东风-5C导弹太大了,以至于我们没法看到一枚完整东风-5C弹道导弹的样子!此前

东风-5C导弹太大了,以至于我们没法看到一枚完整东风-5C弹道导弹的样子!此前的东风-5B用两辆运输车搭载,今年最新的东风-5C,阅兵式上采用三段展示方式,一辆运输车搭载弹头,另外两辆运输车搭载两段弹体。之所以不用一辆运输车,这是因为东风-5C导弹太大了,比东风-61都大很多,如果用一辆车搭载,需要研发专门的特种车辆,仅仅为了阅兵,没那个必要。从这个弹体就可以看出东风-5C导弹的威力,射程和弹头威力都非常优秀,东风-5C导弹除了可以搭载多弹头,还可以搭载一枚百万吨级大当量核弹头,东风-5C可谓是我国的“战略核底牌”!
射程2万公里!全球首款

射程2万公里!全球首款"球际导弹"东风-5C亮相阅兵 地球周长才4万公里,而

射程2万公里!全球首款"球际导弹"东风-5C亮相阅兵地球周长才4万公里,而中国新型东风-5C洲际导弹射程突破2万公里,这导弹相当于能从中国直接"包邮"到地球另一头的任何角落。要知道,1980年中国第一次试射洲际导弹时,射程才1.2万公里,还得提前好几天准备,现在这东风-5C可牛了,不光射程翻倍,还能同时打10个不同的目标!就像快递分10个包裹同时送到不同地址,每个"包裹"的威力顶200颗广岛原子弹,误差不到100米,相当于从北京打纽约,落点偏差比一个足球场还小。有人问:为啥要造这么远的导弹?这得从地球村的"安全快递"说起,现在国际上有些国家部署了反导系统,就像小区保安试图拦截快递。而东风-5C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能让10个快递同时出发,绕过拦截系统,分别砸向不同目标,让对方防不胜防,更厉害的是,它用液体燃料,虽然发射前要加注,但威力比固体燃料导弹更猛,相当于快递界的"重货专送"。这次亮相可把国际媒体惊着了,美国媒体连夜开会分析,说中国这波操作让五角大楼得重新评估核武库,俄罗斯专家直夸这是从"够用"到"管够"的战略升级,日本媒体则担心引发军备竞赛,但中国早就表过态:不主动用核武器,这导弹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底气。这导弹背后藏着中国军工人的硬核智慧,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现在的"球际快递",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比如北斗卫星帮忙定位,让导弹打得准,新材料让导弹更轻便,发动机技术让准备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这些技术积累,未来还能用在更先进的武器上,比如高超音速导弹,那速度比东风-5C还快,像闪电一样难以拦截。作为普通老百姓,看到这导弹第一反应可能是"厉害是厉害,但别真的用上",其实这导弹更像块"金牌",平时不用,但得有。就像家里备着灭火器,不是为了放火,而是为了防火,现在国际上有些国家总想搞"小圈子"搞对抗,这时候有个"能震住场子"的家伙,反而能让大家冷静下来好好说话。不过话说回来,再厉害的武器也代替不了和平,就像快递再快,也比不上面对面聊天,中国一直说"不首先用核武器",这导弹更多是种"战略威慑"——让想搞事的人掂量掂量后果。未来更该推动的是国际合作,比如核裁军、太空非军事化这些大事,毕竟,导弹能打到全球,但和平得靠大家维护。这导弹的射程绕地球半圈,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得靠各国手拉手一起走,希望有一天,这些"全球快递"导弹能变成"全球和平"的象征,而不是真用上的"最后手段"。
东风-5C首次亮相就搞个大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9月3日举行的中国抗战胜利80

东风-5C首次亮相就搞个大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9月3日举行的中国抗战胜利80

东风-5C首次亮相就搞个大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9月3日举行的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当那12台大型导弹运输车缓缓驶来,车上装载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震撼登场,瞬间引发了全场的轰动,也让全世界为之侧目。东风-5C作为我国战略反击体系里的关键一环,首次公开亮相就展现出了超强实力。官方解说词中那句“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可谓是掷地有声,让全球媒体瞬间炸开了锅。从军事战略角度看,这意味着无论目标位于地球的哪个角落,东风-5C都能将其纳入射程范围。若从北京发射,不管是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地区,还是处于欧洲大陆的地方,都难以逃脱它的打击,真正实现了全球无死角覆盖。东风-5C是在东风-5系列导弹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我国第一代液体洲际导弹东风-5,早在1980年5月18日就成功完成了全程飞行试验,其射程超过一万公里,让我国首次真正拥有了洲际打击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东风-5B出现了,而如今的东风-5C更是青出于蓝。与之前的型号相比,东风-5C在多个方面有了重大升级。在射程方面,东风-5C的射程进一步提升,从最初东风-5的一万公里起步,到如今据相关报道,其射程可能已经突破1.6万公里,这几乎可以覆盖全球地图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射程使得我国在战略打击上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在弹头技术上,东风-5C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分导式多弹头。据了解,它能携带多个分导式弹头,并且可以在纵深数百公里的区域内,自主选择要打击的独立目标,还能够根据实际作战需求调节打击时序和次序。这种多弹头分导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导弹的突防能力。简单来说,一枚东风-5C发射出去后,在高空能分裂出多个弹头,分别朝着不同的目标飞去,敌方的防御系统想要全部拦截,难度极大。就算能拦下一部分,剩下的弹头依然可以对目标造成巨大威胁。在动力系统上,东风-5C使用的先进液体燃料发动机有着诸多优势。与固体燃料发动机相比,它的推力和比冲力更大,这意味着导弹可以获得更好的加速性,从而在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具备更好的性能表现。而且,借助新型发动机和可贮存液体燃料技术,东风-5C的发射前准备时间大幅缩减,极大地提高了发射效率。西方军事评论界在东风-5C亮相后迅速跟进。美国媒体特别指出,东风-5C具备的多弹头分导式打击能力,让它成为了极具威慑力的存在。国际军事观察员们普遍认为,东风-5C的出现,是我国战略力量成熟可靠的有力证明。它不仅是一种军事装备,更是我国战略威慑力的重要象征,彰显了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那么,对于这样一款强大的东风-5C,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快来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吧!
大家看明白没?东风-5C因体积过大,需三辆车分别展示弹头、弹身及弹尾部分,它

大家看明白没?东风-5C因体积过大,需三辆车分别展示弹头、弹身及弹尾部分,它

大家看明白没?东风-5C因体积过大,需三辆车分别展示弹头、弹身及弹尾部分,它比DF41更为强劲,属于战略级武器!东风5C打击范围覆盖全球阅兵回放九三盛大阅兵热点观点​​​
#专家解读东风5C五个鲜明特点#【环时解读·阅兵装备看点】东风-5C首度亮相,射

#专家解读东风5C五个鲜明特点#【环时解读·阅兵装备看点】东风-5C首度亮相,射

#专家解读东风5C五个鲜明特点#【环时解读·阅兵装备看点】东风-5C首度亮相,射程覆盖全球导弹专家:具有五个鲜明特点大国底气,从“核”而来,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5C新型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首次亮相,在地面装备中压轴出场,再次展现东风浩荡,威震寰宇的磅礴气势。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展示的东风-5C新型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射程覆盖全球,具有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的优势。首次亮相的东风-5C新型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此次展示的东风-5C新型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综合了我国此前研发制造东风系列导弹的技术和经验,具有非凡的战略价值。”导弹技术、核军控专家杨承军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东风-5C导弹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结构更新,整枚导弹通过三辆运输车分段运输进行展示。预计东风-5C的发射准备时间相较以前的东风-5系列导弹更短,反应更快。第二是射程更远,东风-5C导弹射程可以覆盖全球,这意味着世界上任何对中国构成实际核威胁的军事目标,中国都有能力和手段进行反击。杨承军教授进一步分析称,根据东风系列战略导弹此前的发展脉络,东风-5C导弹的第三个特点就是飞行速度快,作为一型射程覆盖全球的洲际战略弹道导弹,其飞行速度预计能达到几十马赫,这将大幅压缩了现有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准备时间。第四个特点则是东风-5C导弹可以携带多个分导式弹头,而且可以实现核常兼备。杨承军教授认为,在此前东风系列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过程中,我国已掌握成熟的分导式多弹头的技术,预计这一洲际弹道导弹的“标配”技术也将在东风-5C导弹中得以体现,“分导式弹头可以是核战斗部,也可以是常规战斗部,还可以是诱饵弹,这样就大幅增加了防御系统拦截的难度。”杨承军教授称。第五个特点就是制导精准。杨承军教授认为,洲际弹道导弹普遍会采用惯性制导系统和星光制导系统技术,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在综合运用多种制导方式之后,预计东风-5C导弹的打击精度会非常高,能取得媲美东风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手握战略重器,铸就和平盾牌。战略导弹武器是大国重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杨承军教授认为,虽然此次阅兵式中我国集中展示了包括东风-5C在内的多款新型战略核打击利器,但它们与我国所推行的核战略是相符的。我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目的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确保国家战略安全。我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主张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始终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这些战略型号的亮相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是告诫国人不能忘记历史,其次就是提醒我们不能忽视现实威胁,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而通过这次阅兵也展示出我们国家应对外部威胁的军事手段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杨承军教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