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涨2.12%,成交额1.6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83.97万元

三一重工今年以来股价涨31.68%,近5个交易日涨0.52%,近20日跌0.33%,近60日涨18.40%。资料显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8号,中国香港新界上水龙琛路39号华厦北18楼1808-10室,成立日期1994年11月22日,...
比亚迪不仅做车,做电池,做汽车配件,还做手机,做平板,特殊时期做口罩,现在重卡工

比亚迪不仅做车,做电池,做汽车配件,还做手机,做平板,特殊时期做口罩,现在重卡工

比亚迪不仅做车,做电池,做汽车配件,还做手机,做平板,特殊时期做口罩,现在重卡工程机械也开始涉及了,这是要把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的饭碗给抢了吗?不过这个工程机械新能源化还是有优势的,比如上个坡费电,下坡就动力回收,能省不少油费,而且开得越多越省钱[捂脸哭]大家怎么看?【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9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榜​​​

9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榜​​​

9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榜​​​
中国为什么不让三一重工造坦克?因为说白了,只要不打仗,这事就轮不着三一重工去干。

中国为什么不让三一重工造坦克?因为说白了,只要不打仗,这事就轮不着三一重工去干。

中国为什么不让三一重工造坦克?因为说白了,只要不打仗,这事就轮不着三一重工去干。三一工厂里那些大型设备本来就是为盖楼搞基建、搞采矿准备的,要是真转行去造坦克,不光所有的生产线得大换血,连工作流程全都得改变。军用装备和一般工程机械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只是钢板厚度提升,连一块金属的焊接和切割都必须严丝合缝,这些标准跟普通商品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而且涉及坦克这种装备,数据安全、管理安全样样都要严格执行,生产现场几乎变成半军事化,每个细节都得反复确认没问题才行。其实三一重工不是没动过“转行”的念头,2015年前后三一就成立了相关事业部,专门抓一些军民通用的装备,但是一直没拿到核心装备的资质。原因很简单:国家现在还是更信任那些经验丰富、生产门槛高的国有军工厂。坦克这些高保密、高难度的东西,不会轻易交给民企来做。和平时期,大家分工都很清楚,民营企业拼市场、拼技术,国企专注于核心国防产品,各守本分,各展所长。而且一旦进了军工大门,很多海外生意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政策限制、技术保密,什么都得优先国家大局考虑,到那时再想随意和国外企业竞争就会绑手绑脚。近年来三一重工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明确。电动重卡、新能源设备和各类智能工程机械全面推向海外,市占率、利润率持续提升。新推出的数字化产品也很受市场欢迎,分红每年大方不少。对三一来说,工程机械市场大得很,创新快,出口渠道也广,专心做这行,反而能把公司搞得更有生命力。国家每年还推动基建、水利等大项目,企业自然不缺订单。国家一边出台长期政策刺激基建,一边给工程机械企业创造发展机会,三一重工吃到了红利,还稳稳挺立在行业头部。当然,外界变化一旦发生,比如极端情况下需要全国转入“备战”状态,三一这样的企业肯定也会被调动支援军工,但眼下局势没有这个必要。其实三一专注民用市场也是顺应大势,如今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变化莫测,只有不断创新、主动转型才能取得稳步增长。让民企埋头提升自主品牌,高效推进智能制造,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其实大有裨益,也能帮助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站稳脚跟。与其一门心思想着跨界造坦克,不如趁着行业复苏的机会把主业做到极致。所以说,三一重工不造坦克并不是能力差,也不是机会少,而是精力选择和时代分工使然。用创新和市场去拼,更适合今天的三一。等到真正需要全民动员的时候,三一这股力量也很可能会被用得上,但在当下,专心搞好工程机械,这才是大家公认的最优选择。
社保基金二季度持仓曝光,重仓三一重工等50股

社保基金二季度持仓曝光,重仓三一重工等50股

三一重工、传音控股、华鲁恒升、云铝股份、分众传媒持仓市值排名前五,均在24亿元以上。最高者为三一重工,持股市值30.77亿元。社保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方面,上述50股中,常熟银行、伟星股份排名靠前,分别为8.38%、7.08%...
三一重工,最快9月香港上市,募资或达15亿美元

三一重工,最快9月香港上市,募资或达15亿美元

外媒消息,三一重工(600031.SH)计划于2025年9月或10月在香港发行H股上市,IPO募资介于10亿至15亿美元。三一重工,于2025年5月22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三一重工,作为一家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
11家在各自领域雄踞世界第一的中国企业:1. 中国船舶集团:造船领域世界第一,

11家在各自领域雄踞世界第一的中国企业:1. 中国船舶集团:造船领域世界第一,

11家在各自领域雄踞世界第一的中国企业:1.中国船舶集团:造船领域世界第一,造船全球份额占比较大,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2.大疆:民用无人机领域世界第一,占全球约70%-80%的市场份额。3.宁德时代:储能电池领域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份额约47%左右。4.华为公司:5G领域世界第一,5G通信专利数全球领先。5.中国中车:高铁领域世界第一,是中国在全球的闪亮名片。6.隆基绿能:光伏组件领域世界第一,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领先。7.中国建筑:建筑工程领域世界第一,房屋建筑工程承包全球规模第一。8.中国巨石:玻纤领域世界第一,玻璃纤维市场份额占比较大。9.三一重工:挖掘机领域世界第一,混凝土机械销量全球领先。10.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领域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部分时段全球第一。11.振华重工:港机器械领域世界第一,岸桥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

消息指三一重工计划9月或10月香港IPO 募集10亿至15亿美元

观点网讯:8月29日,三一重工计划于2025年9月或10月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资金10亿至15亿美元。早前在2月18日,三一重工称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
三一重工发布2025年上半年强劲业绩,实现盈利性增长

三一重工发布2025年上半年强劲业绩,实现盈利性增长

上海2025年8月28日-三一重工于8月21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公司通过全球化、数字化、低碳化战略部署,依托持续产品创新与精细化运营,实现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的均衡增长。上半年营收达6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6%;...
🌛中国为什么不让三一重工造坦克?因为说白了,只要不打仗,三一重工可能就没必

🌛中国为什么不让三一重工造坦克?因为说白了,只要不打仗,三一重工可能就没必

🌛中国为什么不让三一重工造坦克?因为说白了,只要不打仗,三一重工可能就没必要上场。很多人觉得,三一重工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能造挖掘机、泵车,难道不能顺手造个坦克?可事实并没那么简单,从企业自身的底子,到国家整体的布局,每一个环节都注定了它在和平时期不会被推到前台。2015年三一重工就曾经试图迈入军工行业。那一年,公司成立了军工事业部,投入巨额资金建厂房,准备进入重装备的制造领域。但最后只换来一个辅助装备的准许权,核心的坦克生产资质始终没拿到。这并不是某种刻意的打压,而是现实条件决定了它根本不适合当下去涉足。从生产层面来说,三一重工的设备原本就是为了工程机械而设,能够处理普通钢材,能满足工地和矿山的需要。但坦克的装甲要用特殊的厚重合金,对切割和焊接的要求极高,普通生产线根本接不住。要想转产,就得重新大改生产线,花费巨大,还需要长时间的调试和试错,这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门槛,就是保密要求。坦克制造涉及大量高度机密的信息,厂区进出、资料保管、员工管理都得严格到位。这些规定在国营军工厂早已形成一整套成熟体系,而对一家民企来说,要重头建立这种体系并不是件容易事。这也是三一重工当年申请资质最后只得到辅助装备许可的重要原因。把视角拉到国家层面,答案就更清晰了。和平时期,坦克需求并不大,国有军工厂的产能足够支撑,经验又丰富,国家自然不会另起炉灶把民企拉进来。相反,如果让民企也来分摊这块业务,可能会浪费资源,还会增加管理的复杂度。国家不让三一重工造坦克,并不是对它的限制,而是出于效率和安全的考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民企没有用武之地。在很多辅助装备上,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大有可为。像军用工程机械、特种车辆,这些和它本来的业务高度重合,可以快速发挥优势,把成熟的民用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中。而一旦进入战时状况,国家有动员机制,能迅速把这些民企纳入生产体系,让它们转产配件或者弹药,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一部分。所以,从头到尾,三一重工没能获得坦克生产许可,并不是因为“不让”,而是因为“不必”。和平时期,国有军工厂足以撑起核心制造,民企则在自己适合的位置贡献力量。一旦有紧急情况,国家又能迅速动员,发挥它们的潜能。真正合理的安排,就是让各类企业在最适合自己的舞台上,把长处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