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希望看官老爷们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广东省的一位老人梁诗伟在打扫祠堂时,发现了一张民国时期的借条,借条上写着:今借鸿文三姐白米60斤,待抗战胜利后由当地政府每年一倍偿还。
这让老人十分惊喜,随即就拿着借条去了民政局核实,最终梁诗伟获得了2万元的奖励金。
可到了2010年,当梁诗伟打算用奖励金修葺房屋时,他竟又发现了一张新的借条,而且上面写着大量的金条、粮食等物资,还附有利息。
如今67年过去了,这笔借款还能有效吗?梁诗伟的祖辈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第一章:家财万贯
借条上的“鸿文三姐”,是民国时期梁家的主母,也是梁诗伟的继母。
最初的梁家也并非是富甲一方的大户,梁诗伟的父亲梁鸿文儿时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凄惨生活。
屋漏偏逢连夜雨,梁鸿文十几岁时又被人贩子拐卖到了美国,人生地不熟,他被迫做起了苦工。
梁鸿文意志坚韧,逐渐在美国找到了生存的门路,通过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有浓厚乡土情结的他选择回国,登上了轮渡船。
回国后,凭借着在美国积累下来的财富,梁鸿文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地主,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庭,先后娶了6房姨太太。
借条上的“鸿文三姐”便是梁鸿文的3房姨太。
鸿文三姐不同于家中其他女眷,她精明能干,是料理内外的一把好手。
同时她也心地善良。梁诗伟年幼丧父,6房姨太也就是她的生母也去世了,鸿文三姐扛起了照顾梁诗伟的责任,将其视如己出。
“她尽管不识字,但还是会陪着我写作业。”梁诗伟回忆道。
于是1941年,家主梁鸿文去世后,操持这样大的家业的责任就落在了鸿文三姐的肩上。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鸿文三姐也积极支持抗战,梁家有钱捐钱、有物捐物。
鸿文三姐的孙女梁月娇虽是女儿身,但也参兵入伍,希望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梁诗伟手中的借条正是这个时期遗留下来的。但是既然游击队打了欠条,鸿文三姐为何在抗战胜利后没有兑还呢?
第二章:两张借条
第一张借条是梁诗伟在打扫家族祠堂时偶然发现的。
借条藏得极为隐蔽,他向《围观》栏目组记者展示了家族牌位后面的机关,这么多年,这张薄薄的欠条就藏在木板夹层之中。
但梁诗伟怎么也没有想到,家中还藏着另一张借条。
政府核验了第一张借条的真伪后,决定以奖励金的形式,褒奖梁诗伟祖上对抗战的积极支持,共发放了两万元奖励金。
对家道中落的梁诗伟来说,这笔钱是及时雨,常年靠低保维持生计的他终于能改善生活了。
他没有过多的欲求,只希望能在老房子里安稳度过余生,他决定拿着这笔钱重新修整一下居住的房屋。
修整过程中,梁诗伟发现房顶上的一个黑罐子里竟还有一张借条。两张借条时间相距仅有两个月,但所借物资的数目却相当大,立据人署名都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李兆培,皆为民国三十三年所立。
借条上写到:“借鸿文三姐白米共38石70斤,大洋五千元;金条八支,每支一两。待胜利以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付息两分。”
两张借条为何都藏得如此隐蔽?既然保存完好那鸿文三姐及后人为何不兑换呢?
当年时代局势错综复杂,鸿文三姐冒着风险帮助部队抗战,此事不宜声张埋在了鸿文三姐心中,成为了梁家的秘密。
借条也被鸿文三姐亲手封存,就在梁诗伟发现的那两处地点。
67年后,如若不是梁诗伟偶然发现了借条,他也浑然不清楚当年的事情。
加之一段特殊历史的影响,鸿文三姐被定为地主,这让她自觉羞愧,更不要说拿着借条找政府了,鸿文三姐去世后,家中后人更无人知晓此事,借条就这样被封存了60多年。
借条重见天日,第一张借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被核验为真,但第二张借条却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怀疑,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
第三章:天价借条
不同于先前的借条中所显示的物资仅仅是粮食,第二张借条包含了金条、粮食等等,还打出了利息,经好心网友核算,若是偿还连本带息的金额,数值相当于三万亿多元。
梁诗伟老人带着第二张欠条找到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答复。
但有人提出质疑。由于物资过于巨大,当时广东省的游击队规模都比较小,这显得借条不合常理。
最终经过工作人员多方走访查证,证明了确有其事。
当年参与游击队的女战士简惠仙向记者透露,第三中队李兆培确有其人,借粮借物也是真的,当时第三中队的指导员廖健正是她的爱人,她可以证明此事。
第一张欠条的兑换是民政局出于对梁家抗战所付出的贡献而给予了奖励。但其实从现行民法来看,这张借条甚至已经过了最长追诉时效20年,从法律途径来说,这张借条已经没有可以兑换的效力了。
而且对于抗战期间的这些借贷行为,50年代政府曾统
一安排过此事,将相关的借条统一按照政策进行处理,但梁家显然没有跟上政策。
肖立梅教授提议,尽管在法律上借条已经失去了效力,但是政府部门可以酌情为支持过抗战的梁家给与一定的奖励,具体的金额不一定非要按照约定来实施。
梁诗伟的外甥林炳铨也表示,并不会故意向政府漫天要价,他只是希望能够获得政府的合理补偿。
蓬江区民政局后续出具了正式借“借条”的文件,将借条送往专门机构核实。
抗战时期,共产党恪守八项注意,坚决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这两张跨越时空的借条便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正是严格的纪律凝结了革命力量最终使得中国人获得胜利,相信新时代的政府也会给梁诗伟老人一个合理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天价借条 百度百科
[2] 《围观》山东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