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功第一人”陈师行:4米高墙一跃而上,3步跳下19米高的悬崖峭壁

鸣晓尔 2023-12-03 18:13:39

在中国悠久的武术历史中,嵌着无数个传奇故事,其中一个名字引人注目——“轻功第一人”陈师行。他的身手超越寻常,无人能敌。从他轻松一跃而上的4米高墙,到曾三步跳下的19米高的悬崖峭壁,都在展示他非凡的轻功技艺。然而,有网友戏称:“大师也有翻车的这一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轻功的奥秘原来是这样练成的。

陈道长的武道之路始于儿时对武侠小说的热爱,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侠”。7岁开始,他跟随村里的一位老拳师学艺,从最基础的扎马步、倒立等动作开始。11岁时,老师看出他的资质过人,劝他到武当山深造。于是,还不到12岁的陈道长远离家乡,踏上了前往武当山的旅途,拜入武当派,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修炼之旅。每天从黎明开始,他就进行各种训练,包括跑步、跳跃,还要做一些杂务。刚开始,陈道长几乎吃不消,曾写信回家表示想要退学,但父亲的一番训斥让他坚持了下来。通过不懈的努力,陈道长很快领悟到内家拳的真谛。

16岁起,在师父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轻功”。轻功并非神秘的神通,而是通过长时间的闭息负重等特殊锻炼,使身体轻盈有力,能够进行各种灵活轻快的跳跃动作。陈道长常常在腿上绑沙袋,在山路上反复跳跃奔跑,甚至在木桩上练习保持平衡。几年的刻苦训练后,陈道长的轻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可以在林间穿梭,5公里的山路只需5分钟就能跑完。记者曾跟随他上山采访,结果陈道长轻松飞檐走壁,记者还没到山顶他已经回来了。

在媒体面前,陈道长展示了他惊人的轻功。他能够轻松跃上几米高的断崖,从19米高的悬崖上“三段跳”落地,全程不到1分钟,落地时毫发无伤。记者惊叹:“这就是传说中的轻功吗?”而陈道长却淡定地说:“相信科学!”他强调,他的轻功并非虚幻,而是通过科学训练建立起来的身体技能。此外,陈道长在年轻时的臂力也十分惊人,可以单手举起巨石,即便如今,依然能轻松化解几个壮汉的推拉。他的内家拳法更是深得宗师真传,能够轻松踢断粗大的木棍,一掌劈开砖块。甚至有人前来挑战,结果被陈道长的师父一脚踢飞致重伤。尽管轻功身法惊人,陈道长却从不炫耀,总是低调而谦虚。他对科学的坚信,使他的轻功更显神奇而真实。

然而,近年来,陈道长在网络上频频展示各种“轻功”绝技,如“凌波微步”、“水上漂”等。然而,每一次的表演都伴随着一些“翻车”的画面,引来了网友们的戏谑和质疑。有人质疑他的“轻功”是否只是在装神弄鬼。陈道长在社交媒体上也公开承认表演失误,分享自己失败的视频,如“飞檐走壁”摔倒、砍苹果试了多次才成功等。他并未因此而激动或辩解,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回应。他解释说,轻功并非小说中描绘的那样神奇,而是通过长期的锻炼,使身体轻盈、增强爆发力的一种技能。他坦然承认自己的“轻功”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在一次泰拳冠军练喻轩找他“较量”时,陈道长因伤未能参与,但让练喻轩试验了他的轻功工具。练喻轩确认道具没有问题后,陈道长也坦言两人的武术风格不同,不能直接比较。面对外界的质疑,陈道长并没有激动地反驳,而是以理解的态度接受。他表示,对他的“轻功”产生误解是因为人们对于武术的错误认知。他并不否认自己的不足,而是以真诚的态度继续努力修炼。这种坦诚和平和的态度,让更多人理解并接受了他的武术精神,也为他赢得了“大师”的尊号。

然而,陈道长不是一个自诩为“大师”的人,他只是一心想要弘扬中华传统武术,让更多人领略武术的独特魅力。他并非那些武林高手,也不像小说中的角色一样拥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他在表演中偶尔出现的失误和差错,也正是他真实性的一部分。然而,外界对他的期待往往高于现实,一旦有了失误,立刻就会有戏谑和质疑。

这或许是因为之前电视和网络创造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形象,一旦有所差池,就引来了不满和失望。陈道长对此并不着急解释或辩解,因为他深知要改变大众的既定印象是很困难的。相反,他选择用平常心去面对,并通过展示更多真实的一面来逐渐让大家接受。他敢于公开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以及科普武术的真谛,这种诚恳的态度令人信服。

可以说,陈道长以他平和、真诚的态度化解了外界的质疑,让更多人认识到武术的精髓不在于追求外在的“神功”,而是要坚持不懈地修行,增强内在品质。他没有被名誉冲昏头脑,依然能保持谦卑好学的心境,这正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应有的风范。

传承中华武术的责任,30年如一日地练武,使陈师行的轻功达到了化境。他可以轻松完成连电影明星也难以做到的空中飞踢,腾跃上高墙轻取悬挂的物品。这些看似神话的功夫在他手中都随意使出。然而,陈师行始终谦虚谨慎,从不夸大武术的神秘色彩。

面对镜头,陈师行更愿意展示自己失败的一面,而不是装神弄鬼。他跳下悬崖失误摔倒的片段就被他毫不保留地发布出来。他强调:“不可妄信武术万能,一定要相信科学。”这成了陈师行的座右铭。他的武艺并没有捆绑他的思想,他认为武术高强并不意味着可以战无不胜。在面对搏击和散打时,他直言无法与其抗衡。对于他来说,武术只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训练方式。

30年苦练所得的武艺,陈师行视为中华文化瑰宝,他希望能够将其传承下去。他不求成为武林宗师,只希望用这身文化积淀,感染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使他们热爱国家、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外表简朴的中年人,或许永远不会成为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但他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传奇。用着30年的心血,他努力弘扬中华武术,让更多人理解,武术的精髓不在于绝世轻功,而在于强健体魄和中华文化精神的蕴藏。

陈师行并没有被武术的名利冲昏头脑,他依然将传承中华武术看作自己的责任。尽管他步入老年,但他依然不懈地为武术事业奋斗着。新一代对武术的浓厚兴趣,让陈师行看到了武学传承的希望。他相信,只要保持谦虚、勤奋学习的精神,中华武术和文化就会代代相传、薪火不断。在这位普通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大师,他的大师之道不仅在于武技的高强,更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1 阅读:77
评论列表

鸣晓尔

简介:鸣晓尔